第25頁,共47頁 第一第一 ... 1523242526273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41 到 250 共計 469 條
  1. #241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真空管聽起來好聽,測起來失真大、方波不漂亮、阻尼係數不佳,那這時要選真空管嗎?把「真空管」代換成「黑膠」、「無負迴授」、「無數位濾波」試試看,我認為如果沒有那些相信自己耳朵而質疑測量可靠性的先賢,現在的高傳真音響應該會是嚴重的倒退。
    測量的客觀性是在指明性能,了解事理,至於在選擇上就又關乎個人主觀喜好及個人許多生心理.文化...等因素,希望martin台能了解其意義性.

    如您言失真大、方波不漂亮、阻尼係數不佳,這是性能特性,從其性能特性中,亦有相關研究指出其為何易受到聽感上的好感,此為性能與聽感上的相干性,是否需要選擇真空管,則為個人喜好.若為大量製造此機,以供相同共性的喜好者,便需借由測量將其性能特性做定量的了解,並做穩定的複製,如此才易能形成穩定的品質.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對,但是如果羅大佑的聲音用合成聲音代換成蔡琴,然後波形測量卻看不到差異,那這一切的意義在於?
    「精確的重播」在於讓羅大佑更接近錄音中的羅大佑、蔡琴更接近錄音中的蔡琴,是在追求更精確的藝術重現,我的疑問只在於:一個符合一切測量規範的系統,就能達到這點嗎?一個不符合一切測量規範的系統,就會嚴重背離這點嗎?

    劉名振
    小弟並無指合成,小弟指聲重播,其重播乃載媒上的資訊.
    一個符合量測與聽音評判規範的系統,在一定的環境下,其較易讓重播系統做出較趨近於載媒資訊內容的聲重播.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42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關於solution的花費,其實這是有盲點的,我舉例來說:前年我參觀一家台灣某大廠的太陽能生產線,製程中某一道程序是要清潔,所以有超音波程序,為了解決清潔問題,這幾位天才的過內外名校博士弄了個10米的超音波(然後還清不乾淨),還在討論到底要多長才夠清乾淨,這其實就是盲點,其實真正更好的solution又便宜又實用(根本不需要高學歷)
    小弟的經驗與chen3058兄分享.
    重點非在學歷,而在學能.應知.判辨.解決之能,至於又便宜又實用的solution部分是大家都期望的,小弟多麼盼望哪日可以只要台灣飛美國來回的機票價便能使小弟坐上一趟太空環地球之旅來回,就現今的情況小弟知悉,這種好的solution還無法出現.

  4. #243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回答問題容易淪為發散討論,我想還是總和一下好了。

    我不反對聲學,只要有對的、有效的東西,告訴我怎麼做會好聽,那我百分之百擁抱現代聲學,一步步照著作,等著執行完畢的美好果實。我也尊重聲學的研究,畢竟那提供了我們未來的機會。

    但是我只是個消費者,我要的只是在家裡有讓我更能體驗美好音樂的系統。科技顯然「當前」還沒辦法給我這個東西,那我「只好」追求比較麻煩(用試聽決定器材、用試聽調整讓聲音更好)的方法。
    Apple當年跟IBM、Motorola共同開發PowerPC,RISC架構理論上很優秀,但是一直製造不出來比Intel更快的CPU,Apple只好在奚落Intel多年後,在2005年宣布改用Intel CPU。PowerPC差嗎?Playstation、Wii現在都用PowerPC,這個技術沒有不好,只是不合乎電腦作業系統與市場競爭的需求。

    聲學、測量沒有不好,只是「目前」沒有出現能合乎我「現在」要在家中更貼近美好音樂的解決方案。人生苦短,要聽的音樂還好多,我該怎麼辦呢?夥伴們,當你們研究好了,別忘了也通知我一聲,我絕對率先舉杯向你們的貢獻致敬,並廣為宣傳這個福音。

    劉名振

  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6. #244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弟的經驗與chen3058兄分享.
    重點非在學歷,而在學能.應知.判辨.解決之能,至於又便宜又實用的solution部分是大家都期望的,小弟多麼盼望哪日可以只要台灣飛美國來回的機票價便能使小弟坐上一趟太空環地球之旅來回,就現今的情況小弟知悉,這種好的solution還無法出現.
    抱歉,我想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說某些狀況的解決辦法其實是因為沒想到,而不是在既有辦法中打轉,我舉個有趣的例子給大家參考:上世紀某年,牙膏大廠高路潔要求所有公司人員提出一個銷售倍增的計畫,一堆銷售高手、行銷策略高手、……都提出了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提高銷售,但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卻和這些完全無關(應該很多人聽過這個故事),只得不是原有科學方法沒有用,而是另外的想法比專家提出的更實用而已

  7. #245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抱歉,我想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說某些狀況的解決辦法其實是因為沒想到,而不是在既有辦法中打轉,我舉個有趣的例子給大家參考:上世紀某年,牙膏大廠高路潔要求所有公司人員提出一個銷售倍增的計畫,一堆銷售高手、行銷策略高手、……都提出了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提高銷售,但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卻和這些完全無關(應該很多人聽過這個故事),只得不是原有科學方法沒有用,而是另外的想法比專家提出的更實用而已
    chen3058兄,so good
    此種事並非不常見.

  8. #246
    註冊日期
    2009-08-12
    文章
    51
    Thanks
    0
    Thanked 13 Times in 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以前用過錄音機錄過自己的聲音, 發現怎麼跟我所認知的自己的聲音差那麼多, 問週遭的人都會說, 恩, 很低沉, 這是你的聲音沒錯阿. 但是我自己聽起來就是差很多, 哪個才對?!
    關於這點我可以稍微給你一點解釋
    自己聽自己的聲音,除了空氣傳導的聲音之外
    還有從自身的骨頭肌肉傳導的聲音
    所以跟別人聽到的你的聲音,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而透過錄音而得到的,比較接近別人聽到的聲音

  9. #247
    註冊日期
    2009-08-12
    文章
    51
    Thanks
    0
    Thanked 13 Times in 9 Posts

    預設

    我是一個臨床醫師,這裡討論的東西我想用醫學來做個不倫不類的比喻

    百年前的醫學(比方說中醫)是用主觀症狀作為依據,來構成診斷以及治療的準則
    我們當然知道這些醫學有其成就,其治療常有奇效
    但他的限制極大,預測的跟實際發生的,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們的診斷工具越來越豐富
    以前診斷心臟病,只能用聽診器聽心臟,只能叫病人蹲下然後站起來測兩者血壓差
    只能看身體外部的主要血管的脈動或者去摸去感受
    只能問病人會不會心悸,會不會喘,會不會頭暈,眼冒金星,會不會胸痛,痛的特徵是什麼

    這些常常有主觀上的偏差,其診斷的準確率並不高,學習難度非常高
    那時候也有光靠這些方式就可以準確診斷心臟病的高手
    他們都會成為所謂的傳奇人物

    然而,我們現在有心電圖,我們有電腦斷層,我們有心導管,心臟超音波
    這些工具讓我們可以用客觀的方式來看心臟的運作,容易學習,也容易從錯誤中修正
    彼此溝通討論的語言由主觀的形容詞,變成了數據跟圖片
    我們的醫學就有了另外一種的進步,然後有了很多成果

    對,音響的測量有其困難,其極限還是很明顯,我們對於聽覺心理學的認識還有很多需要釐清的
    但是因為投入的物力跟參予的人數可能不像醫學那麼大
    所以目前的進展還不能有一個笨蛋也能使用的兩聲道音響

    不過就我的感覺,多聲道的調整似乎遠比兩聲道容易
    而多聲道的錄音創造出的空間感跟各種臨場感也比兩聲道逼真很多
    這個現象你可以從日本衛星所播放的多聲道現場音樂會來感受得到
    他們用沒那麼發燒的AV擴大機就可以做出你兩聲道要流不知道多少汗才作得到的某些特性

    我認為多聲道的純音樂,應該是下一波音樂革命的重點
    雖然之前失敗了,但是現在的時空已經漸漸成熟了,有成功必須要的背景
    這包括多聲道音響的普及率,多聲道播放器的普及率(藍光已經快要取得市場的全面勝利)
    現在就看多聲道錄音器材是否可以進入音樂市場裡面了
    就我所知 NAXOS 對這塊市場非常有興趣

    而我們也知道,自動EQ的發展在多聲道上已經算是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現在幾乎所有的多聲道擴大機廠商都很積極在發展這方面的DSP
    我想我會期待一個,簡單擺放,簡單操作(自動EQ),簡單出好聲的未來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himmer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248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超高頻,立體感,音樂美感...?
    或許吧!當然像美感應該是比較人文的部份...

    我在想是否就是還有什麼項目還沒被發現出來,不管它可量測也好不可量測也好!
    也正如martin兄的想法!

    如果我所猜想的那個〈些〉還未發現的項目是很重要,也很關鍵,那目前的量測項目有多少意義?:^)

  12. #249
    註冊日期
    2009-06-24
    文章
    205
    Thanks
    45
    Thanked 13 Times in 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以前用過錄音機錄過自己的聲音, 發現怎麼跟我所認知的自己的聲音差那麼多, 問週遭的人都會說, 恩, 很低沉, 這是你的聲音沒錯阿. 但是我自己聽起來就是差很多, 哪個才對?!

    今天用未知的現場, 未知的後製, 即使重播器材是百分百傳真, 又怎麼去討論"正確"?? 要討論藝術性, 音樂性當然沒有問題, 聽100塊耳機都能討論......如果要讓聲音好聽那方法真是有千百種, 你的好聽跟我的好聽有一樣嘛?

    但是要討論"正確"不好意思, 一定得拿出標準. 就像說吃某人三星大廚的法國菜結果說還不如回家吃乾麵拌醬油......你能說他錯嘛? 但是拿法國菜跟乾拌麵比....怎麼個比法阿? 這樣比出來的結果參考性在哪?

    我相信一套傳真百分百的系統(input = output)一定不好聽, 原因是我們評論的標準可能是許許多多不是那麼正確的錄音(您會拿pink noise來頻論器材嘛?)........所以要折衷把音響動點手腳讓它好聽嘛? 還是要追尋那完美的錄音? 只怕這沒有標準答案吧......
    別人聽您的聲音叫直接音.
    您自個聽到的是間接音.
    經轉錄自己的聲音.
    不認得自己的聲音很正常.

  13. #250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ic1962 查看文章
    別人聽您的聲音叫直接音.
    您自個聽到的是間接音.
    經轉錄自己的聲音.
    不認得自己的聲音很正常.
    間接音/直接音.....是這樣嘛? 我不是很確定:)

    所以說小提琴演奏者聽到的琴音與我身為觀眾聽到的一定很不一樣, 所以選擇音樂家所購買的器材是對還是不對? 這就是主觀, 這種問題就不會有標準答案.

    老問題基準在哪? 我可以定調為:帶出較多訊息量的器材是比較傳真的器材嘛? 那麼大家執著的應該是訊息量的增加能不能被量測出來吧? 我認為可以, 但是量測與聽感之間對非專業人士(像是我)有個missing link, 這些解讀方法或已存在, 或正在研究中, 但都不能說是沒用的, 不然聲學就不會是科學了吧......

    灌了好多水, 但言之無物, 我就抱著學習的心態繼續看下去~~~:)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