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52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24250515253546210215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11 到 520 共計 1972 條
  1. #511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純就器材來說,不是都是在某些科學理論下所做的產品嗎?

    Nelson Pass在設計擴大機多年後也已經發現,現在他的器材線路越來越簡潔,規格測試數據則越來越糟

    這段話很矛盾的,這個在設計時就知道答案了吧,還用到最後才知道?

    我舉個做雷達研究的人說過的話,聲音在科學上就是波的形狀,怎樣的形狀傳到耳朵會有怎樣的感覺,這是可以科學歸納出方向的

    那種越簡單的線路越沒破壞看似很有道理,站上花百萬等級的音響的人不少,他們的AMP表現也很棒阿,但都是線路簡單?

    是取捨的問題吧,每個系統都有一些缺點的,沒人敢說自己的整套系統沒有缺點的
    Nelson Pass早期的線路複雜,Threshold可列為代表,功率超大、失真低。
    他越晚期的作品,從Pass Labs到First Watt,線路越來越簡單,放大級數越來越少、單端取代推挽、測量數據也差。但是他敢告訴大家,失真多、數據差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聲音比較好才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玩電子音樂的人只要用波形模擬樂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做取樣、重播的動作呢?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為什麼Yamaha不把電子樂器做好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製造出自動演奏鋼琴呢?

    線路簡單、複雜跟器材便宜與否完全無關。過程最簡單的烹調應該算生魚片或握壽司,你知道東京幾間米其林三星壽司店吃一餐的價格嗎?內部看似複雜的器材,放大線路卻可能很簡單。

    劉名振

  2. #512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您真的覺得四十年來音響科技有進步了嗎?音響若有任何革命性的「科技演進」出現的話,幾十年前的二手音響價格應該跟二手電腦、數位相機一樣直直落。是真的有價格直直落的二手音響,比如說那些推出時標榜測試數據無敵的早期電晶體擴大機。
    前陣子有機會在唐業試聽室聽到EV Georgian、在經典美學那邊聽到Tannoy老單體加上復刻木箱,那聲音給我的感動並不亞於我在代理商處聽到的Rockport喇叭系統。

    天價機器就一定道理正確、好聽無敵嗎?那我們是不是拿著價格表採購器材就好了?
    在下現在聽到..自己系統表現~比4個月前好..也比4年前好..更比40年前要好.
    不要管系統為何/用啥調整..就是比以前好聽.:|

    馬丁 兄..

    在下斗膽向 您建言..
    請不要老是~ name dropper ..會..|-)

    您的聽感+感動..在下一定無疑且尊重.同時也 恭請 您尊重..
    從 測量中.得到些許心得的 網哥們..尤其願意上網~分享者.

    在下是反超高價機的人.
    但不反測量.也不反-反測量..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4. #513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Nelson Pass早期的線路複雜,Threshold可列為代表,功率超大、失真低。
    他越晚期的作品,從Pass Labs到First Watt,線路越來越簡單,放大級數越來越少、單端取代推挽、測量數據也差。但是他敢告訴大家,失真多、數據差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聲音比較好才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玩電子音樂的人只要用波形模擬樂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做取樣、重播的動作呢?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為什麼Yamaha不把電子樂器做好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製造出自動演奏鋼琴呢?

    劉名振
    擴大機的設計基本的原理沒你說的那麼複雜,放大級數的多寡是各有優缺點的,哪種一定比較好,沒有吧

    LP系統不做多次放大,只做一次放大給15坪空間聽的量,那樣會好聽?

    電子鋼琴的聲音沒有越來越接近真實鋼琴的聲音,如果有,那表示收集的資訊變多了,展現的方法進步了,不是嗎?

    波的形狀也是設備能力阿,是設備的能力不到,不是沒能力做到,舉個例子好了,金屬疲乏是真實會有的現象,以前的科技能力不夠,不能測量,現在就可以了阿

  5. #514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馬丁 兄..
    在下斗膽向 您建言..
    請不要老是~ name dropper ..會..|-)

    您的聽感+感動..在下一定無疑且尊重.同時也 恭請 您尊重..
    從 測量中.得到些許心得的 網哥們..尤其願意上網~分享者.
    感謝葉Sir關心!
    講話要盡用弦外之音,十幾年下來也會累的。我轉換跑道後的最大願望,就是盡量做個直爽的人。我會在發言中提到的聆聽經驗,一定都是我真正喜歡、感動過的聲音。
    音響是一種需要熱情的商品,任何時代都會有真正的經典以及濫竽充數者在市場上流竄。我之所以舉EV、Tannoy與Rockport為例子,正是因為我認為它們都是禁得起時代檢驗的經典。更何況EV跟Tannoy當年要價可以買房子,現在要弄到能聽還能看,買起來也不比我聽到的Rockport入門系列便宜多少...。

    我自己現在的音響系統也比幾個月前好聽、也比我二十年前好聽太多。除了器材、財力因素外,個人觀念的改變、對聲音的感受的進步其實才是最重要的。前陣子在Audio Asylum上看到一段討論很有感觸:hearing跟listening是不同的,前者只是單純接收,後者需要心智配合感受。我相信葉sir一定是個比四十年前更好的listener,這才是讓聲音變好的最大因素啊!

    我認為討論就是腦力激盪,在我們來來往往中,一定有人學到了些什麼而讓自己的Listening境界更上層樓(比如說我也覺得自己獲益良多),那就是這個園地、所有參與發言的網兄們共同的功德了。

    劉名振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7. #515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en3058 查看文章
    波的形狀也是設備能力阿,是設備的能力不到,不是沒能力做到,舉個例子好了,金屬疲乏是真實會有的現象,以前的科技能力不夠,不能測量,現在就可以了阿
    我個人認為當前測量的問題不在於設備精度能力,而在於我們根本還沒搞清楚要測些什麼才是有意義的。

    劉名振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9. #516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Nelson Pass早期的線路複雜,Threshold可列為代表,功率超大、失真低。
    他越晚期的作品,從Pass Labs到First Watt,線路越來越簡單,放大級數越來越少、單端取代推挽、測量數據也差。但是他敢告訴大家,失真多、數據差不是重點,這樣的設計聲音比較好才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玩電子音樂的人只要用波形模擬樂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做取樣、重播的動作呢?如果波形就代表了聲音,為什麼Yamaha不把電子樂器做好就好,還要大費周章的製造出自動演奏鋼琴呢?

    [恕刪]

    劉名振
    Pass的器材有人覺得好聲;Gryphon, Burmester,Boulder,麥金塔,Audio Research等等,也有很多擁護者。後面幾家的線路簡單嗎?好像不會。用OP放大器和負回授就一定爛,那MBL可以拿去填海了。

    Pass最近設計的擴大機也許好聲而且量起來爛透了;可是,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能達到好聲的方法。如果照您的想法,那其它好聲的器材是怎麼回事?

    看了您的好幾篇質疑測量的有效與否的發言,我覺得您好像在問”這包餅乾真好吃,為什麼外面標籤上的成份標示沒辦法告訴我們這包餅乾好吃的原因?“?問題是,
    1:您覺得好吃的東西,未必是別人也覺得好吃。
    2:就算是大家都覺得好吃,您覺得每個人對這個好吃的評價都會一樣嗎?如果不是,那要如何測量?

    這種“感覺”或是“認知”的東西本來就沒辦法量。您可以想辦法去把測量的結果和認知的結果來比較,找出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適用的結論(Stereophile的John Atkinson就是在作這種事)。與其質問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能和您的感覺聯起來,還不如看看有什麼測量結果可以和我們的聽感聯起來的。這樣也許會讓更多人受益。

    小弟才疏學淺,希望沒冒犯您


    題外話:
    Yamaha最近發表了一台鋼琴(N3),裡面沒有action,聲音是用喇叭放出來的(雖然外觀長得和一般平台式鋼琴一樣)。Stereophile還請他們的一位主筆用這台鋼琴錄了一張CD呢?http://www.stereophile.com/content/y...antgrand-piano 現在的電子樂器離真實樂器的聲音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喇叭不能完全傳真,用喇叭或是類似的東西怎麼可能發出完全傳真的聲音呢?)。30~40年前,您能想像電腦如何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的鎖在一起嗎?現在,您家裡的微波爐,電冰箱,電子鍋,電話,照像機,車子,等等;每一個東西裡都有一個或是好幾個微算機。未來的電子樂器,誰知道會不會更靠近或是取代傳統樂器?更好?變差?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517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一、如果在感官感受內已經有明顯聲缺陷,我們又何必要用測量告訴我們?我兒子如果寫一加一等於三,我不必按計算機也能告訴他這題答案有誤。

    二、那請問要如何得知電聲設備有優異的特質呢?測量哪些項目可以讓我們知道音響設備能夠更忠實的重播呢?

    三、所以儀器測量完,還是要靠人腦、人耳來分析利弊,這一切有因為加入了測量就變得比較簡單、直覺、有效嗎?

    劉名振
    一.感官感受已有明顯的聲缺陷,雖然人類可以不必按計算機就能聽到聲缺陷,但是要找尋問題點就需要靠測量.如spk的失真發生,是單體造成的還是箱板造成的亦或是箱體設計造成的,不經由測量是難以找到問題且進行改善.

    二.電聲設備的優異特質得看是哪種電聲設備,其各有其相關的電聲量測指標性,如spk而言,一般會有頻響.阻抗.相位.階躍.瞬態失真.互調失真.諧波失真...等.

    三.這一切加入了測量後使得人類在分析.設計.找尋問題上變得更有方向與更有效率.比起20~30年前,許多問題可以更清楚的揭示出來.

  1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518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我相信兄一定在無響室聽過聲音,一定也知道無響室中的聲音重播無法取悅人。原因很簡單,能量都被吸掉了。諷刺的是,這個不實用的測量方式卻是最能得到重複數據的,因此被業界不負責任的大量採用。更諷刺的是,大多數喇叭廠商其實負擔不起真正的無響室,因此多半用模擬方式測試。

    兩台設計不同,但各種電子測試數據結果相同的擴大機,聲音會一樣嗎?測試結果比較差的那台擴大機,聲音就會比較差嗎?兩者的答案都是「不會」,因為它們的「性能」其實不一樣,而這種真正有關係的「性能差異」卻是現今技術仍無法測量的。

    劉名振
    兄或許對聲學實驗室的認知與了解尚存在許多誤區,小弟淺言一下.
    無響室是聲學實驗室,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模擬出無限空間或半無限空間,此等聲學實驗室的目的便是為了進行相關性的聲學試驗,他不是用來取悅人的,如spk而言好了,要了解它不受邊界條件的影響下,其原體的聲特性,便需經過無響室下的量測.
    若說業界在無響室下測量是不負責任,這是誤解的,此反而是較負責任的,業界許多尚為進無響室做相關性的量測,學界倒是許許多多聲實驗與研究都得在無響室進行.

    電聲設備是除了電子測試還得有電-聲或電-力-聲的量測與評價,也因此許多人誤以為電聲就是電子,其實電子只是電聲的其一基礎罷了.因為最後其服務的是聲.因故才有電聲非純電子.

  14. #519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三個喇叭,三個曲線,

    那個喇叭好呢...?


    知道那裏有臭蟲,可以處理嗎?如何處理呢?

    有例子可以看嗎?
    喇叭所要量測的項目不只頻響曲線而已,尚許多的項目需要量測,在分析上也非單一項進行分析,其為系統化的分析.

    兄所要的例子在許多開發單位非常多,只是大部分這些東西皆受到保密,除非委託主願意讓開發單位公開,且開發單位也願意公開,否則一般民眾是較難以見到.

    在處理上往往也牽涉了各開發單位的材料與技術know-how,因此很少開發單位會願意公開.

  15. #520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小弟曾經問過曾在國立大學內研究聲學的朋友以及其指導教授,

    尚不知有任何方法可以量化人耳聽覺的主觀感受?

    當然學海無崖, 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但是小弟這幾年敢說逛遍國內外兩聲道重播的討論網站, 討論劇院的網站, 討論錄音後製工程的網站,

    也未曾聽過有人有這樣的宣稱, 其中不乏在這些業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是否請網兄指點一條明路? 一篇論文足以.

    小弟野夫一名, 但才高八斗的朋友不少,

    小弟看不懂, 一定有人看得懂,

    還望網兄指點.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