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44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4494134142143144145146154194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431 到 1,440 共計 1972 條
  1. #143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2. #1432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扣掉器材本身的延遲(Amp..SP.等)時間來概計.
    至少還有..3.0msec..4.3msec~8.5msec~更高等-人耳可聞的猝發殘響效應..
    這些空間物理效應..不靠方法很不容易弄清楚.方法在人呀.
    今天下午去音樂廳..NSO+齊柏絲坦.
    上半場.布拉姆斯1號鋼協..
    我坐在第5排-中偏右..夠近啦.

    確定的說出聽感.
    現場的9呎平台鋼琴.距我5米吧.
    絕不是一般會聽到"誇張性的系統空間"表現出來的大..隻.
    或說~我們常聽到鋼協曲錄製..那種與樂團規模的比例.
    唱片製作必經一些"手法'..為了讓用家覺得好聽或..好接受.

    現場不會騙人.
    5米距離.鋼琴獨奏高音段.先聽到直接音.
    然後打到其他牆面的反射音-稍遲才到達耳朵.
    鋼琴本身強奏時.有隱約可聞小小破音..定音鼓獨奏時也是..
    那絕非失真..就是現場:).

  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4. #1433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鋼琴本身強奏時.有隱約可聞小小破音..定音鼓獨奏時也是..
    那絕非失真..就是現場:).
    葉sir真的講到重點8)

  5. #1434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magnitude(大小.量.強度) response 20~200hz自家系統+空間-測得圖.
    紅色是原本(頻率)強度響應..起伏很大.有數個嚴重突起點..|-)
    藍色..什麼道具也沒有/沒動任何東西/更沒EQ.只是將SW加進系統.給予適當的量~做輔助.."看"得出改善程度嗎..
    最左邊的峰值點..約28hz~幾乎是平點..
    再向左延伸到最低頻..低於人耳可聞度.
    其實極少有這一頻率音樂..
    阿姐鼓7曲~轉經..高潮樂段有..純古典呢?幾乎是沒有.
    低音大鼓峰值段頻率..就只是約50hz?..軟槌輕敲大鼓是..重擊之就提高了..

    為何要加超低音輔助?變通一下啦..
    只要實值有幫助.."聽"與"感'也有幫助..why not..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435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3,985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今天下午去音樂廳..NSO+齊柏絲坦.
    上半場.布拉姆斯1號鋼協..
    我坐在第5排-中偏右..夠近啦.

    確定的說出聽感.
    現場的9呎平台鋼琴.距我5米吧.
    絕不是一般會聽到"誇張性的系統空間"表現出來的大..隻.
    或說~我們常聽到鋼協曲錄製..那種與樂團規模的比例.
    唱片製作必經一些"手法'..為了讓用家覺得好聽或..好接受.

    現場不會騙人.
    5米距離.鋼琴獨奏高音段.先聽到直接音.
    然後打到其他牆面的反射音-稍遲才到達耳朵.
    鋼琴本身強奏時.有隱約可聞小小破音..定音鼓獨奏時也是..
    那絕非失真..就是現場:).
    Unbelievable~~~~~:O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8. #143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Dear Leo,

    I met Jonathan 4 times, two times at my old house over 17 years ago and one time in Tokyo 15 years ago when Lyra showed their new generation cartridge - Titan to the reviewers of "Stereo Sound", I will show you the photos next time you visit my place. And the last time was about 6 years (?) ago when they (Stig - the owner of Lyra, Jonathan & Edward Chen - the importer) introduced their new phono stage at 柏琦audio store, Martin was the interviewer for "Audio Art". If he has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Taipei again, I shall invite him to visit General's listening room.

    Best regards,
    Jett (李富桂)

  9. #143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今天下午去音樂廳..NSO+齊柏絲坦.
    上半場.布拉姆斯1號鋼協..
    我坐在第5排-中偏右..夠近啦.

    確定的說出聽感.
    現場的9呎平台鋼琴.距我5米吧.
    絕不是一般會聽到"誇張性的系統空間"表現出來的大..隻.
    或說~我們常聽到鋼協曲錄製..那種與樂團規模的比例.
    唱片製作必經一些"手法'..為了讓用家覺得好聽或..好接受.

    現場不會騙人.
    5米距離.鋼琴獨奏高音段.先聽到直接音.
    然後打到其他牆面的反射音-稍遲才到達耳朵.
    鋼琴本身強奏時.有隱約可聞小小破音..定音鼓獨奏時也是..
    那絕非失真..就是現場:).
    今天碰巧,上班的地方有一場弦樂五重奏. 舒伯特的Cello Quint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ing_Quintet_(Schubert). 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兩把大提琴. 這個auditorium並不大,我坐第五排(真巧!),離演奏者大約10公尺左右.

    這首曲子沒聽過,所以我的重點是聽音樂和聽樂器. 很誠實的說,我在現場聽到的和Fuga Libera的這套

    的聲音比較像. 小提琴沒像Philips的那麼甜美,大提琴也不像一些錄音那麼低沈.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438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不是一定玩 Hi End器材才會有 know-how.經驗體會夠多-就能有 know-how.

    而且前題是.."他"認同..這標準~不太所謂適用於一般認定的客觀吧.
    網路討論..最好能實質化一點.例如某某人去某某處聽到/感覺到什麼..
    或聽到之後對某人或某媒體的評述..有同感或反對...打高空只有讓人更搞不明白.:)
    體會夠多才會有know-how,我完全贊成。

    大多數玩音響的人,心中對音響再生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說台灣,世界各國都一樣,我相信就連很多音響設計者也不知道兩聲道音響再生可以到達何種境界。(畢竟很多設計者都是因為不想花錢或沒有錢玩Hi-End音響,才開始自己動手)
    若沒有聽過夠好的系統,就算有再多測量的know-how也是空談,因為根本無從知道聲音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再精進啊。

    最近Audio Asylum有一個討論串,某個到過HP試聽室的網友表示,那邊的聲音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聽過的。6moons也曾經約過幾個Avantgarde用家音響迷到Jim Smith(Get Better Sound作者,當時Avantgarde的美國代理商)家中聽他的Avantgarde Duo,所有人都說自己家同樣的喇叭跟Jim家中的比起來,表現出的實力還不到一半。

    大部分人標準不同,並不是因為這是「主觀」問題,而是因為太少人有聽過接近極限的音響再生。就像我覺得車子開時速160公里就好可怕了,對許多開過德國無速限公路或是賽道的人來說,160公里根本不算什麼。個人認為「有聽過/沒聽過」要比「有測過/沒測過」重要得多。

    拜日在第一排聽大提琴獨奏,距離應該跟一般錄音的麥克風擺放位置差不多。單一把大提琴能發出的能量感跟豐富變化性,我認為就很少有音響系統能夠忠實再生。

  1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1439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今天碰巧,上班的地方有一場弦樂五重奏. 舒伯特的Cello Quintet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ing_Quintet_(Schubert). 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兩把大提琴. 這個auditorium並不大,我坐第五排(真巧!),離演奏者大約10公尺左右.

    這首曲子沒聽過,所以我的重點是聽音樂和聽樂器. 很誠實的說,我在現場聽到的和Fuga Libera的這套

    的聲音比較像. 小提琴沒像Philips的那麼甜美,大提琴也不像一些錄音那麼低沈.

    錄音現場常作了處理,

    空間大小及特性不同,

    影響一定很大.

  14. #144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到HP家中網友的程度怎樣樣我們也不知呀 :*

    錄音好的絕對有可能會超越我們人在現場聽的

    因為麥克風的位置比我們有機會好太多了

    要比那天更猛的唱片太簡單啦 :P

    之前舉例的日本1-bit協會的DSD錄音範本就明顯厲害我在現場聽的感覺啦....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體會夠多才會有know-how,我完全贊成。

    大多數玩音響的人,心中對音響再生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說台灣,世界各國都一樣,我相信就連很多音響設計者也不知道兩聲道音響再生可以到達何種境界。(畢竟很多設計者都是因為不想花錢或沒有錢玩Hi-End音響,才開始自己動手)
    若沒有聽過夠好的系統,就算有再多測量的know-how也是空談,因為根本無從知道聲音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再精進啊。

    最近Audio Asylum有一個討論串,某個到過HP試聽室的網友表示,那邊的聲音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聽過的。6moons也曾經約過幾個Avantgarde用家音響迷到Jim Smith(Get Better Sound作者,當時Avantgarde的美國代理商)家中聽他的Avantgarde Duo,所有人都說自己家同樣的喇叭跟Jim家中的比起來,表現出的實力還不到一半。

    大部分人標準不同,並不是因為這是「主觀」問題,而是因為太少人有聽過接近極限的音響再生。就像我覺得車子開時速160公里就好可怕了,對許多開過德國無速限公路或是賽道的人來說,160公里根本不算什麼。個人認為「有聽過/沒聽過」要比「有測過/沒測過」重要得多。

    拜日在第一排聽大提琴獨奏,距離應該跟一般錄音的麥克風擺放位置差不多。單一把大提琴能發出的能量感跟豐富變化性,我認為就很少有音響系統能夠忠實再生。

  1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