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6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61415161718266611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51 到 160 共計 1972 條
  1. #151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3,987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葉sir 查看文章
    取自高傳真10'may report.台北縣某畫家~設備.:P
    唉!曾是我的夢 美夢 今 連音響都不想聽了~~~~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2. #152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zaralin 查看文章
      

      最後,分享一個小心得: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然而,在Ipod領導的當代聆聽模式下,唱片都要將電平壓得極大,好讓iPod等播放器可以將耳機輕易地推很大聲,如此一來,就損失了更多動態表現,聲音大小幅度對比的可能,甚為可惜。

      CHEERS!!

      Tzara


      

    感謝分享實在太用心啦~~~:*:P

    但上面這句話不太了解~~~
    "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

    目前所知好像這樣的軟體都非常考系統!!非常非常難放~~~(sweat)

    新的軟體這樣做的少的講不出來~~而早期我感覺wilson audio出的cd錄的電平就很低!!!

    在我家放出來很沒有fu.........;((sweat)

  3. #153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若真要依真實樂器的等比音壓重播, 那可能很多系統都會掛點
    所以在我家蔡琴的嘴是特別大的~~~~~

  4. #154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3,987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zaralin 查看文章
      在錄音的世界裡,我從來沒看過有人不用「壓縮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的。同樣地,在混音與母帶後期的世界裡,我也從來沒看過有人不用「壓縮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的。

      從錄音的當下,使用壓縮與限制,是為了配合麥克風的耐音壓(SPL),將現實中,極大音壓,極大動態起伏,以「儘可能」「等比壓縮」的方式,錄進去盤帶、數位帶中。在混音、母帶後期,使用壓縮與限制,則是要避免最後成品的電平音量爆掉。此外,壓縮使用得宜,可以讓被錄者,不管是人聲,還是樂器的肉感更多,形體更大,力道更強,延伸更多,或者,反之亦然,這部份端看壓縮器中Attack、Release、Threshold等參數怎麼調整。


      談這些與小佐兄的問題何干?我想說的是,因為我本身除了在高傳真寫稿外,在外頭還有參予錄音、混音、後期的工作,我的工作經驗告訴我,錄音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道一道地在失真,但卻一道一道地接近製作人、演奏者、錄音師、混音師等人的美學表現。這樣說起來,我好像是提倡錄音不可能「原音重現」,確實我一直是這樣想的,於是前幾年我在高雄音響展現場帶了樂器,帶了錄音器材,帶了簡單混音器材示範給大家了解「原音重現之不可能」。

      為什麼原音重現不可能?光是壓縮器與限制器這兩樣基本Rack,在不同關卡使用,就會帶來不同的失真,其中與小佐兄的疑惑最有關的就是「最終唱片電平訊號放大後的音量怎麼會跟現實經驗不同」,我想多數時候都是大大不同的,如果相同的話,只有兩種可能:1.從錄音到最後壓片的器材都要能符合理想上的「等比壓縮」,並將電平壓到極小極小,聲音動態的「階調」要非常非常細微。2.你家的音響能「等比放大」,且你家的喇叭要有辦法放出那樣大音壓,且不緊繃,夠透明,收放暫態也快的聲音,這樣的系統肯定要大喇巴才有辦法,但接下來的問題又是:你家的空間可以容納那樣大的音壓嗎?

      關於上述第一點:從頭到尾要等比壓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所接觸過在高級的壓縮器,真的拿到公司作AP測試,阻抗曲線、失真曲線都不會筆直,線性,也不會是「沒失真」,既然都不會筆直、線性,既然有失真,怎麼可能「原音重現」?

      其次,在超過兩軌以上的錄音、混音,為了製作出分離度,為了符合錄音美學、音響音場的場面調度,曲譜上的主客關係,難免都要動用到Low Cut、Hi-Cut,或者調整相關EQ,光這些動作就是在失真,但求美。

      可不可能都不卡,都不調?如果你手邊有顆Neumann外加個顆Mic Pre,如果沒有,先隨便拿個麥克風錄音看看,光是講話這樣的分貝數,音色都會跑掉,動態都會爆掉了,如果在錄音當下不調整EQ、壓縮、限制,單軌就已經不能聽了,更何況最後多軌混音。

      有沒有在追求「原音重現」的唱片?有的,但在我聽來多半是「弦樂組」達到目的了,但定音鼓被妥協了,管樂組被妥協了。或者,人聲達到目的了,背景樂器被妥協了,或者,其他狀況。

      我在反對「原音重現」嗎?不,我的意思是那絕對不可能,但發燒友還是可以以「原音重現」為調音,買唱片,買器材的目標與圭臬。但對我來說,先理解該唱片的錄音美學、混音美學、製作美學為何,再來談播放與賞析,比求真更重要。如果該唱片的製作就是要求真,自然地,播放的方向就是往「逼真」的方向去,雖然,最後的結果可能也就是逼真而已。如果,該唱片的製作方向就是往美學去,不管那種美學是現實生活不可能存在的「人聲低音砲」,還是「超級大中音」,或者像美國樂團Pavement就是要玩Low-Fi,或者什麼可能性,既然該唱片製作一開始就標榜他們要追求這樣的音響效果,你當然就要往那樣的方向調音播放。


      不過,再換個角度想,我曾經提出播放是第四層聲音美學的創造,前面三層分別有:詞曲創作者是第一層創造,演奏者是第二層創造,錄音者是第三層創造。在這樣的架構下,後面那層的人有絕對的自主能力可以選擇我要符合前面那層創造者的旨念,還是作我個人的詮釋。其中,當我們在欣賞古典樂,各指揮、各演奏者的詮釋與演奏時,就經常停留在第二層的美學賞析中。但對於第三層,音響迷經常會將「求真」認為是唯一標準,實際上,求真不僅不可能,許多錄音工作者其實是在「求美」而已。

      同樣地,身為第四曾聲音美學創造的我們,我們有權利去求真,也有權利求美,兩種方向,只要您能明確的告訴我你想要什麼,對於我作為評論者來說,只要您達到你想要的目的,我一定會大大讚揚你,絕對不會說:這樣是錯的,不正確的,不對的。

      最後,分享一個小心得: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然而,在Ipod領導的當代聆聽模式下,唱片都要將電平壓得極大,好讓iPod等播放器可以將耳機輕易地推很大聲,如此一來,就損失了更多動態表現,聲音大小幅度對比的可能,甚為可惜。

      我總認為動態大小幅度表現決定了很多音樂的生動、強度、感染力。如果您也是常跑現場,常以現場經驗作為調音圭臬的朋友,肯定也和我一樣很重視動態與聲音大小對比。

      CHEERS!!

      Tzara


      
    真是好文 一篇文學了寶貴的知識 原音重現的新正確觀念的認知,請問Tzara可轉文嗎?[將來]謝謝:)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5. #155
    註冊日期
    2007-06-12
    文章
    4,126
    Thanks
    9,257
    Thanked 688 Times in 39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葉sir 查看文章
    取自高傳真10'may report.台北縣某畫家~設備.:P

    真是設備驚人~~~~~~~~~:O:P

  6. #156
    註冊日期
    2007-07-19
    文章
    30
    Thanks
    21
    Thanked 42 Times in 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999369 查看文章
    真是好文 一篇文學了寶貴的知識 原音重現的新正確觀念的認知,請問Tzara可轉文嗎?[將來]謝謝:)
    寫在公共論壇的文章就是公共財
    要轉盡量轉
    不附出處也可以

    CHEERS!!

    Tzara

  7. #157
    註冊日期
    2007-07-19
    文章
    30
    Thanks
    21
    Thanked 42 Times in 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佐 查看文章
    感謝分享實在太用心啦~~~:*:P

    但上面這句話不太了解~~~
    "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

    目前所知好像這樣的軟體都非常考系統!!非常非常難放~~~(sweat)

    新的軟體這樣做的少的講不出來~~而早期我感覺wilson audio出的cd錄的電平就很低!!!

    在我家放出來很沒有fu.........;((sweat)
    電平錄低,將更多放大的工作交給訊號前級,功率後級。前提是:電平壓低,又要保持音色、音域、音場的質與量,這樣的器材與工作是極為昂貴且艱辛,從錄音到壓片都要非常非常的挑剔講究,小佐兄所說的wilson audio的CD剛好我手邊就有幾張,您不覺得這種錄音優異,電平又壓低的唱片,在優異且調整成熟的系統下聽來,動態、活生感、逼真感、延伸感就是不一樣嗎?

    但正因為電平壓低後,非常考驗前後級與喇叭的放大、重播能耐,製作成本又高,所以現在的全球性唱片公司很少這樣做了,流行音樂更不用談了。

  8. #158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3,987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zaralin 查看文章
    寫在公共論壇的文章就是公共財
    要轉盡量轉
    不附出處也可以

    CHEERS!!

    Tzara
    今年高雄音響展您有去訪問嗎!:)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9. #159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那..

    引用 作者: 小佐 查看文章
    感謝分享實在太用心啦~~~:*:P

    但上面這句話不太了解~~~
    "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

    目前所知好像這樣的軟體都非常考系統!!非常非常難放~~~(sweat)

    新的軟體這樣做的少的講不出來~~而早期我感覺wilson audio出的cd錄的電平就很低!!!

    在我家放出來很沒有fu.........;((sweat)
    早期 Telarc LP時代動態算大的.對比要大~勢必要有很低電平才能拉大對比.否則就是有能力發出高音壓..一般玩家若居(聽)處嘈雜..sp amp..相關實力不足.自然將原來已不夠的動態再減損.CD發明後.算是音響小革命.也促使其他音響器材進步..一般在聽基本噪音就比較低.也等同於動態加大了.
    後來 SACD.."規格"更高.但"動態"因為其他相關因素..並未完全跟上.還好動態只是音響的一小部份啦..

  10. #16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佐 查看文章
    感謝分享實在太用心啦~~~:*:P

    但上面這句話不太了解~~~
    "一張要將動態幅度表現出來的唱片,電平一定要壓得極低極低,讓放大的工作交給前後級與喇叭"

    目前所知好像這樣的軟體都非常考系統!!非常非常難放~~~(sweat)

    新的軟體這樣做的少的講不出來~~而早期我感覺wilson audio出的cd錄的電平就很低!!!

    在我家放出來很沒有fu.........;((sweat)

    數位時代常把母帶動態壓低壓平,

    再把 gain 拉大,

    聽起來比較爽,但實際上動態反而是比較差的.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