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共4頁 第一第一 ... 234
顯示結果從 31 到 38 共計 38 條
  1. #31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為光悅唱頭定制的專用方位角調整規尺。

    調整尺的設計是利用光悅唱頭長方形的外殼結構,在規尺的中間銑了一個“凹”形槽,

    “凹”形槽略寬於唱頭,在“凹”形槽側面有兩個M4螺孔,安裝兩枚4mm的手擰螺絲。

    使用時,將唱頭套入校準尺的“凹”形槽,然後輕輕旋轉手擰螺絲鎖住唱頭,這樣使得唱頭的側面與尺完全平行,

    利用唱頭安裝螺孔的間隙,輕微順時針或逆時針水平旋轉調整尺,使校準尺的側翼與基準尺的兩個校準點垂直線完全吻合時,然後鎖緊唱頭安裝螺絲。

    通過這個專用規尺的調整,無論是在支點旋轉唱臂上使用還是在直線循跡唱臂使用,唱頭的横向(水平)循跡角都可以獲得很高的精度。





    此篇文章於 2012-05-01 08:20 PM 被 records33 編輯。

  2. #32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這是幾年前在《高保真音響》雜誌上寫的一篇有關唱盤雙軸向靜壓空氣軸承的文章《氣浮之夢》。雙軸向靜壓空氣軸承的研發約兩年的時間,在隨後的幾年中雙軸向靜壓空氣軸承已經分別成功的運用安裝在DD-50唱盤和DD-53唱盤上,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雙軸向靜壓空氣軸承突破了機械軸承的極限,使唱盤降低振動達到了一個極致的水準。雙軸向靜壓空氣軸承技術已經在2009年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

    ........現在把這篇文章在此登出,期望能夠讓喜愛黑膠的朋友們對軸承在唱盤中的重要作用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謝謝!











    氣浮之夢(上)

    氣浮唱盤

    一.軸承是唱盤的核心部件
    ........先和大家探討一下模擬唱盤(準確的說應該是轉盤)的軸承。說起轉盤,人們會更多的注意轉盤的品質(mass)和避震。轉盤的品質和避震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為轉盤軸承更為重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轉盤的品質和避震是治標不治本的被動“療法”。而根除軸承摩擦才是徹底解決震動問題的唯一途徑。

    ........我們都知道,轉盤是唱片的承台。它不僅要為唱片提供精確穩定的轉速,其實它還有一個潛在的不為我們注意但又極其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轉動時保持高度的寧靜。換句話說,就是轉盤轉動時不應有任何震動。轉盤的震動會傳導給唱片,唱片震動產生的雜訊信號(我們常說的唱盤本底雜訊)必然會魚目混珠與音樂信號一起通過唱頭送入放大器。不僅如此,唱片震動同時還會嚴重的干擾唱針正常讀取唱紋中的音樂信號,造成嚴重的音染失真。舉個簡單的例子,芭蕾舞演員在平整牢固的舞臺上可以展示出美妙動人的舞姿,讓人賞心悅目。如果在搖擺不定的馬車上跳舞,不必解釋大家都會明白結果會如何。回過頭來看,轉盤和唱頭的相對運動不就是舞臺與演員的關係一樣嗎。我們當然不希望轉盤有震動,可遺憾的是轉盤的震動不僅存在,而且非常嚴重。是我言過其實了?不然!深入分析一下唱片的唱紋,在認知唱紋的微小程度後,您就會認同我的觀點。每分鐘33.3轉的唱片,每秒鐘只有0.5555轉。以唱片最外緣唱紋的周長計算,唱頭每秒鐘循跡唱紋的長度約為52釐米。若是20000赫茲的音頻信號,刻錄在唱紋上的每一個坑距(正弦波峰距)只有0.026毫米(唱紋最內圈僅有0.01毫米),唱針通過每一個坑距的時間是二萬分之一秒。轉盤震動會出現唱針跳坑、絕對轉速不均、左右循跡力壓差等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明白,轉盤震動對唱頭循跡的危害有多大。震動的危害在高頻信號處於弱電平時顯得更為突出,震動會將音樂細節“偷食”一空!難怪我們時常感覺樂器的弱音模糊,質感毛糙,音樂的表現缺乏活生感。轉盤的震動是最大的禍根!

    ........那麼,轉盤的震動產生的原因何在呢?不用說,當然是轉盤的軸承摩擦所致!因此軸承優劣決定了轉盤的好壞,軸承是唱盤的核心部件。

    ........機械軸承中的滾珠或滾針軸承因間隙太大基本沒有廠家使用於唱盤。現在多數轉盤的軸承都是採用軸套軸承(見圖-1a)。LINN、SOTA、Thorens唱盤廠家是軸套軸承設計的典型代表。軸套軸承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軸與軸套的契合的阻尼特性好,加工成本低。為了降低軸套軸承的摩擦力,軸向的摩擦點加工成圓錐形或球面。一些廠家為了進一步降低摩擦,除了提高加工精度,還在軸套軸承在摩擦點上使用藍寶石、紅寶石,甚至動用鑽石來製作,以此提高剛性和減小摩擦力。軸與軸套摩擦點的接觸面雖然很小,但因壓強太大,摩擦係數仍然不夠理想。再者軸與軸套的徑向接觸面積較大,摩擦阻力也不小。在軸套的設計結構中,震動主要來自軸向的摩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檔唱盤的設計採用了先進的空氣懸浮技術。轉盤的軸向被空氣膜浮起,軸向的摩擦沒有了,結果轉盤的震動大幅度降低。播放時音樂的背景乾淨了許多,信號的失真率、頻寬和動態指標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空氣懸浮轉盤比較軸套軸承在技術上要先進很多,實際使用的效果也確實好很多。這種只有軸向空氣懸浮的結構的軸承(見圖-1b)我們稱之為單軸向空氣軸承。使用單軸向空氣軸承的唱盤廠家有日本的Micro Seiki,瑞典的Forsell還有美國的Walker Audio。單軸向空氣軸承雖然比軸套軸承要優異的多,但仍有徑向摩擦的存在。能不能在單軸向空氣軸承的基礎把徑向的摩擦也根除呢?圖-1c是我設想的空氣軸承,軸與軸套之間(徑向)也用空氣懸浮隔離,由於軸向與徑向都有空氣懸浮,因此我們稱它為雙軸向空氣軸承。這樣的空氣軸承完全沒有機械接觸和摩擦,震動自然也就沒有了。如果有這樣空氣軸承運用到唱盤上該多好呀……

    二. 空氣軸承的設計與製作

    ........自從有了雙軸向空氣軸承的設想,也就不知天高地厚動手繪起圖紙來。經過三個多月的反復計算與修改,終於完成了圖紙的設計。加工廠家的選擇雖然受了一番周折,但還是很快投入了試製……。等待是非常熬人的,空氣軸承樣品寄來時,雖然比計畫遲了兩個多月,但還是讓人激動萬分!

    ........空氣軸承的測試迅速地展開。啟動氣源,約3分鐘氣壓便達到了0.8MPa。先把輸出氣壓調節到0.4MPa後送到篩檢程式,再由篩檢程式的調壓閥將氣壓精調到0.1MPa送至空氣軸承。被輸入了純淨氣體的空氣軸承立刻浮動起來。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浮動說明軸承安放的水平度不夠。於是給空氣軸承底座裝上3只M6的調整螺絲,用普通水準尺先行粗調,再用光成像水平儀進行精細調整。水準狀態下的空氣軸承立刻靜止下來。這個空氣軸承額定的工作氣壓是1.25-0.2Mpa,比MICRO SEIKI SX-8000的工作氣壓高約15倍。因為工作氣壓較高,一直擔心會有氣流雜訊。實際測試時,空氣軸承在0.1MPa氣壓下非常安靜。當氣壓升至0.2Mpa時,耳朵緊貼軸承仍然寧靜無聲,原先的擔心已成多餘。用手順時針用力旋轉空氣軸承,空載軸承運轉的很平穩。接下來是荷載測試。因為與之配套的轉盤還沒有完成加工,暫時只有施加重物進行測試。先用5公斤的書置於軸承之上,左右撥動,空氣軸承旋轉非常靈活。再增加5公斤的書左右旋轉仍然沒有問題。如此每5公斤的遞增直至負載達到了50公斤, 結果空氣軸承旋轉依然非常靈活。理論計算,這個空氣軸承的軸向支撐力,在0.2MPa氣壓下可以承載178公斤的負載。這個空氣軸承的負載餘量非常大了。說實話軸向承載,即使不做測試我也絲毫不擔心,可徑向負荷我心中還真的沒譜,因為皮帶的牽引是一個側向力。由於力的分解作用,支撐面因不同角度支撐力也不同。按計算,圓柱面的有效徑向支撐面是25%,而實際支撐效率可能還要低一些。圖紙上,軸與軸套的氣隙是7.5微米,工作狀態下是無法對軸承氣隙尺寸進行測量的。於是拿出醫用聽診器,對軸承進行“聽診”。細聽之下的確沒有任何摩擦聲,雖然如此心中仍存疑慮,軸承內部是否真正的完全沒有接觸摩擦凝呢?正在為此發愁時,看到擱在一邊的萬能表,突然想出了令人信服的一招-“金屬通斷”測試。於是將萬能表置於蜂鳴檔,紅色表棒連接於轉軸,黑色表棒連接軸承軸套底座。未通氣的軸承轉軸與底座的金屬接觸,必然處於導通狀態,萬能表便發出蜂鳴,數顯屏的電阻值只有0.02歐姆(見圖-2)。接下來給軸承送氣,氣壓升至0.03Mpa時萬能表蜂鳴聲出現間斷,當氣壓升至0.5Mpa時萬能表蜂鳴聲停止,數顯屏的電阻值顯示為無窮大(見圖-3)。這說明軸與軸套已經完全處於無接觸狀態。疑慮終於徹底打消了!之所以如此擔心,是因為軸承的徑向能否正常懸浮工作是這個雙軸向空氣軸承成敗的關鍵。只有軸向徑向的雙向懸浮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空氣軸承!



    ........測試徑向承載的目的是驗證空氣軸承承受皮帶側向拉力的能力。與傳統的軸承不同的是空氣軸承在這項指標上沒有等級可分,可謂“不成功便成仁”。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空氣軸承的介質是空氣,只要空氣壓力正常,軸承就會順暢的運轉,但當介質會因過荷而造被破壞,那麼軸與軸套便會相互接觸產生摩擦,以至無法使用。因此,測定徑向負載是空氣軸承各項指標最為重要的一項。為了獲得精確的資料,找來了2公斤拉力計,將皮帶套在空氣軸承的轉軸上用拉力計勾住皮帶,逐漸給彈簧秤增大拉力,0.5公斤,這時萬用表處於電阻無窮大狀態,0.75公斤、1公斤,萬用表仍然處於斷通狀態,當彈簧秤錶針指至1. 5公斤時,萬用表還是處於斷通狀態(見圖-4),當拉力升到2公斤時萬用表立刻導通,說明軸與軸套已經相碰。這與設計的徑向負載2公斤的指標稍有一點差距。我對軸的表面積重新做了測量和計算,理論值並無問題,看來軸的徑向空氣支撐效率還是不高。不過,實際軸的徑向支撐力實際使用只需要0.2公斤就可以了,如果超過0.75公斤馬達將會被抱死。1.5公斤的徑向支撐力的餘量已經綽綽有餘了。
    接下來測試都比較順利。

    ........摩擦阻力測試。在空氣軸承的轉軸上安裝了松下SL 1200MKII唱盤上的轉盤。放上頻閃測速盤,打開臺燈,用手撥動轉盤,讓其自由滑行。當頻閃測速條為准速33.3轉時開始記時……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完全靜止時是55分鐘!!(見圖-5)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資料!平時不善於喜形於色的我也揮起拳頭為之叫好!曾經對一些軸套軸承的轉盤也做過這樣的測試,這是經常檢查軸承摩擦係數簡單有效的土方法。多數低檔轉盤都在十幾秒至幾十秒就停止轉動,一些中高檔轉盤也只有1-3分鐘。空氣軸承的MICRO SEIKI AIR777和MINRO SIKI SX-8000測試結果,前者是5分鐘,後者為10分鐘。單軸向空氣軸承比起軸套軸承摩擦阻力要小的多,但與雙軸向空氣軸承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軸套軸承的唱盤,減低轉盤重量可以降低摩擦力,但慣動量又隨之降低;加大品質可以提高慣動量,可摩擦力又變大了。機械軸承摩擦係數始終受到這對矛盾制約而無法再有所突破。空氣軸承與傳統的機械軸承有著本質的區別。區別所在,並非材料和加工工藝差異,而是設計理念的根本不同。

    ........為了證實空氣軸承無摩擦無震動的物理特性,我分別對軸套軸承、單軸向空氣軸承和的雙軸向空氣軸承做了簡單的軸摩擦震動測試。還是用聽診器緊貼軸套的底部監聽。軸套軸承的機械摩擦震動雜訊在聽診器裏十分顯然,單軸向空氣軸承非常小,而雙軸向空氣軸承則完全寂靜無聲。

    ........雙軸向空氣軸是用特種不銹鋼製作的,表面經過淬火處理硬度極高,穩定性、可靠性,令人十二分的放心。正常使用,空氣軸承無須保養,它壽命可以說是永久的。無論時間多久,空氣軸承始終工作都在最佳狀態。在這一點上,容易磨損的機械式軸承與之相比是根本無法望其項背的。

    三.唱盤的設計與製作。

    ........雙軸向空氣軸承的測試結果給我很大的鼓勵與信心。借助這股“慣性”, DD-50AIR 空氣懸浮唱盤系統的也跟隨其後完成了設計與製作。

    ........轉盤的總成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轉盤、唱盤底座、馬達、唱臂板。

    ........先談轉盤。DD-50AIR的轉盤直徑310mm,厚58mm,淨重11Kg,使用高硬度鋁合金精車而成,表面深度氧化處理,呈亞光淺灰色,視覺柔和。轉盤的品質好壞主要有三個要素決定,轉盤材質;加工精度;轉盤品質(Mass)。合理的材質可以使轉盤的諧振頻率處於最佳點;真圓度、同心度和平面度的加工精度直接影響轉盤的抖晃(動平衡),也影響唱頭的VTA準確度;品質-慣動量-轉速互為正比,也就是說品質越大的轉盤慣動量越大, 慣動量越大的轉盤轉速越穩定。DD-50AIR轉盤的就是圍繞這三個要素選材和加工的。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轉盤都是採用低成本的鑄鋁工藝,結果動平衡和加工精度自然會有折扣。DD-50AIR的轉盤使用進口高壓鍛件鋁合金,鋁板密度均勻,加工後轉盤真圓度和平面度都達到非常高的精度。轉盤加軸承轉子合計淨重13.5Kg,慣動量達到了2T/cm2,轉盤的底座同樣選用的是整塊的高硬度鋁合金製作的,空氣軸承和調整腳安裝孔的材料重量扣除掉,整個轉盤底座淨重約26Kg,底座表面採用發黑處理(陽極氧化),深沉穩重色彩希望給人一種扎實穩固的印象。調整腳全部使用不銹鋼精車而成,有M6螺孔的安裝柱可以自由安裝唱臂板,以適應不同唱臂的安裝要求。



    ........空氣軸承離不開空氣的供給,氣源在系統中雖然不是主角,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實驗室使用的空氣發生器是我最終的選擇,這種氣源是色譜儀的配套設備,空氣壓縮機將空氣輸入儲氣罐,經過多道過濾和除濕之後的空氣純度達99.999%,工作氣壓非常穩定,雜訊小於40分貝,與空調掛機雜訊相當,雖然不算大,仍會影響聽音室的靜噪。於是將氣源安裝在聽音室隔壁的儲藏間裏。

    ........馬達選購的是HURST交流馬達,這是美國VPI/TNT 系列唱盤採用的馬達,品質勿容置疑。HURST交流馬達運轉平穩而且寧靜。力矩強,啟動DD-50AIR 轉盤只需1.2秒就可達到額定轉速33.3轉。這個馬達的重量是400g,必須給它一個沉穩的底座。考慮與調整腳協調,馬達底座也使用不銹鋼製作。加工後的馬達座的重量為6Kg與設計時的計算數值非常接近。馬達座的底部用直徑95mm斷面直徑3.1mm的橡膠密封圈做腳墊和避震(唱盤調整腳也是此做法),抓地很牢,不會因皮帶的拉力而產生絲毫位移。因為是分體馬達設計,轉盤和馬達之間沒有直接連接,震動基本上不會傳導給轉盤、唱臂,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將馬達與轉盤分別安裝在兩個相互不連接的臺子上更好,從根本上切斷震動的路徑。



    ........談談唱臂板。與DD-50AIR轉盤同期完成的有兩塊唱臂板,一塊型號為DD-1直線循跡的專用唱臂板,還有一塊型號是DD-2的唱臂板,是為單支點旋轉唱臂而設計的。



    ........DD-2唱臂板是為SME唱臂與DD-50AIR唱盤配合而專門設計的(見圖-6)。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黑色部分為唱臂板的基座,大跨度設計主要是為了提高唱臂板與轉盤的安裝的平行精度,兩個M6螺絲將唱臂板基座緊鎖在唱盤底座上,使之連為一體。這樣唱臂板的品質由原來的3公斤變成40多公斤,這對降低外來震動的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唱臂板可以安裝在唱盤的前後左右任何一方,這樣能適應不同的安放空間。不過裝在右側較為順手。不銹鋼製作的小臂板,是按照SME唱臂的安裝孔設計的。它可以安裝所有型號的SME唱臂。小臂板的安裝通孔向前時,可以安裝9英寸和10英寸臂,小臂板在水準旋轉180度後,就可以安裝12英寸臂。如果想安裝其他品牌唱臂,只要按照所裝唱臂的開孔尺寸製作那塊活動的小臂板就可以了。




    氣浮之夢(下)

    氣浮唱臂

    四.氣浮正切循跡唱臂

    ........在設計製作DD-50AIR氣浮轉盤的同時,也在進行氣浮正切唱臂的設計。以前曾經對美國ET-2氣浮正切唱臂做過調整部分改裝。這為設計氣浮正切唱臂提供了一些經驗。DD-51AIR氣浮正切唱臂從設計到製作完成,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支唱臂的主要特點是:無震動、無循跡角誤差和精密的四維調整系統。

    ........了解氣浮唱臂的幾種結構。空氣懸浮直線正切唱臂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但有三種不同的供氣方式。即移動軸套供氣、固定軸套供氣和固定軸供氣。三種方式的從設計上可以說各有長處。

    ........移動唱臂軸套供氣設計。供氣管是與軸套相連的,軸套是複層空腔結構,內層有氣眼分佈,這種設計的軸套壁厚較厚,由於複層空腔結構軸套的長度不能太長,因此軸套的氣浮支撐面相對比較小,軸套短,相對有效行程就比較長,滑竿不用太長。氣浮支撐面積小,在負載相同的情況下,就要將氣壓提高,以保證負載能力。這個供氣壓力必須在0.4MPa(60psi)以上。這種設計的優點是高氣壓的軸承剛性較高,唱臂總長度短,節省安裝空間。缺點是,氣管安裝在軸套上對唱臂的循跡靈敏度和均勻性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點可以通過觀察Rockport Technologies和Kuzma 氣浮唱臂就可以看出。

    ........再看固定唱臂軸套供氣設計。氣管是與軸套相連的,軸套也是複層空腔結構,軸套內表層有氣眼分佈,看起來供氣與移動唱臂軸套供氣相同,但是移動唱臂軸套供氣的軸套是與唱臂相連的,而固定唱臂軸套供氣的軸套是與臂架連接的,軸杆是與唱臂相連的,這和前者正好相反。ET-2就是採用這種固定軸套供氣的設計。它的優點是:沒有氣管對唱臂循跡的阻力,也沒有氣源損耗。它的缺點就是軸承重心會隨著唱臂的移動而改變,形成音槽兩壁的微小壓差。換句話說,也就是唱臂中心在軸套中心時,唱臂對音槽兩壁壓力是平衡的,當唱臂的重心偏離軸套中心時,唱臂舊會產生側滑力。ET-2 的軸承工作面比較大,廠家設計的氣壓比較低0.016-0.026MPa(2.5-4psi),一些用家更換原有的氣泵,把氣壓提高到0.1-0.15MPa(11-18psi),改變氣壓提高了軸承的剛性,重心偏移有所好轉,但無法根除,當然這個力比起唱紋的牽引力可以說微不足道,或許,甚至你根本聽不出差別,但設計時必須考慮改變克服這一缺點!

    ........最後看唱臂滑竿供氣設計。氣管是與滑竿相連的,滑竿是空心結構,表層有氣眼分佈。這種設計,連接臂杆的軸套壁厚可以做的很薄,一般0.8-1.2mm。軸套的長度可長可短,根據氣壓高低來確定。滑竿供氣設計,大都採用中氣壓0.05-0.1MPa(14-30psi)。DD-51AIR唱臂軸套直徑乘上長度的軸承支撐面積約45 cm2。直線臂循跡的工作行程93mm+ 預備行程32mm左右(根據轉盤直徑確定)。那麼滑竿的長度應為:軸套長度+工作行程+預備行程,這支唱臂的滑竿長度應為:93+32+85=210mm。由於軸套長,空氣軸承的支撐面積就大,在相同負載的情況下,氣壓要求不高,在0.05-0.08MPa(16-25psi)的壓力時,唱臂軸承就可以工作的非常順暢。這種設計的優點是中低氣壓支撐面積大軸承剛性和穩定都很好;軸套上沒有氣管對唱臂的阻力,循跡的靈敏度和均勻性以及兩聲道的對稱特性都非常好;缺點是,滑竿上沒有被軸套覆蓋的地方始終在洩氣,氣泵的工作效率只有約40%。只要對音質有利,這點損失還是值得的。

    ........通過分析三種供氣結構和各自的優缺點後,自然應該抓主要矛盾了。第三個方式對循跡最有利,滑竿供氣的唱臂沒有氣管阻力問題,也沒有重心偏移問題,氣源氣壓要求適中。DD-51AIR氣浮正切循跡唱臂的直線空氣軸承正是在這個設計思路主導下,順利的設計和製作出來的(下圖是氣浮唱臂杆的試驗件和半成品件)。





    五.精密的四維調節系統

    ........氣浮直線循跡唱臂具有非常精密的循跡能力。但絕大多數氣浮正切循跡唱臂,都由於沒有相對應調整功能,而不能發揮其長處,實在可惜。DD-51AIR氣浮正切循跡唱臂的調整系統,正是針對這一缺憾而設計的。調整系統由兩個直線位移調節器、一個旋轉調節器和一個三軸向水準調節器構成。

    ........兩個直線位移調節器選用的是鐳射儀器使用的XY二維手動調節平移台,進口的交叉滾珠線性直線軌道位移最大值+/-4mm(總行程8mm),軸向重複精度為2微米。平移台的驅動使用的是7(絲杠直徑)x0.25mm(絲杠牙距)精密螺紋副,解析度為0.001mm。這個數值告訴我們,平移台的調節精度是微米級的。平移台的Y軸向調節是用來調節垂直循跡角,調節時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調節鈕,就可以精確的調節到您需要的VTA高度位置。位於左側的千分錶與VTA調節系統連動,直接顯示VTA高度(唱片厚度)。有了這個功能,我們可以事先把所有的唱片的厚度都進行測量(需要準備一個專門測量厚度的千分尺),並在測量過的唱片封套上用彩色及時貼做出標示(用文具打孔機打出小圓貼)。比如紅=1.2mm厚度的唱片;綠=1.4mm厚度的唱片;橙=1.8mm厚度的唱片;藍=2.0mm厚度的唱片......等等。在使用不同厚度的唱片時,可以在幾秒鐘內準確的完成VTA的調節,讓您每一張唱片都能獲得準確的VTA,向過去錯誤和湊合的VTA徹底告別。

    ........利用這個平移台的X軸向調節來調節切點。調節時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切線調節鈕,就可以精確的調節切點,配套設計的切線尺為其提供了基準切線,調節時可以用放大鏡或體視顯微鏡細緻觀察,直至針尖與基準切線重合。需要說明的是,切點調整必須在氣浮滑竿與切線調整平行後才能進行,這就是下面要說的切線調整。
    切線調整是指氣浮滑竿與唱片切線的平行調整。切線調整是由臂架基座旋轉來完成的。在直徑66mm的臂架圓形基座的左側安裝有一個調節力臂,螺紋副對調節力臂的旋轉調節角最大分度範圍+/-1.4度,調節分度的解析度是0.3’(注:1度=60’)。如果把這個旋轉角度解析度換算出移動的直線長度來應是6.5微米。這就是說,切線的調節精度就達到了微米級。

    ........最後一個部分是唱臂的水準調節。由於氣浮軸承摩擦力幾乎為零,因此對水準極為敏感,微小的水準誤差都會影響唱紋兩壁的壓力平衡性。這個三軸向水準調節板,緊托在調整架圓形基座下,三個支撐點也都採用了精密螺紋副支撐和調節。右側兩個螺紋副Z軸向安裝,左側安裝了一個螺紋副。三點支撐形成的三角形十分穩固。這個部分的調節解析度也是微米級的精度。操作時把循跡力調整到零,使唱臂處於天平狀態。先粗調右側兩個螺紋副,再細調左側螺紋副鈕,使唱臂杆穩定在滑竿上,即不向左滑,也不向右滑。當然這一步調整必須在唱盤已經水準之後才能進行。
    以上是介紹的是DD-51AIR 唱臂調整系統的四維調節系統部分(見圖-7)。
    另外唱臂杆與滑竿是可以前後和旋轉調節。前後調節是為了適應不同唱頭的安裝尺寸設計的,有了這個調節功能,所........有不同尺寸的唱頭安裝起來都不用犯愁。旋轉調節是為了獲得精確的方位角,方位角的調節配合專用工具尺也獲得非常高的精度。

    ........循跡力的調整精度直接影響VTA的精度,因此精確的循跡力調整非常重要。平衡砣位移的行程有20mm,這可以安裝各種5-20克自重的唱頭。循跡力在平衡砣進行粗調後,由安裝在唱臂杆末端的螺紋副再做微調,可以有千分之一克循跡精度。

    ........DD-51AIR 唱臂系統的另部件達60多件(見圖-8),組裝起來需要整整一個工作日。DD-51AIR 唱臂系統的結構雖然非常複雜,但使用起來卻十分方便。按照調整程式,這個調節系統可以快捷、精准的完成所有的唱臂調節,全部操作只需要30-40分鐘即可完成。調整後的唱臂系統使用的重複精度保持在8微米左右,性能非常穩定(見圖-9)。



    試聽報告

    ........無論機械和物理特性如何好,好聲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為了保證試聽的客觀性,測試唱盤的音響系統必須在所有條件都不變的情況進行才能有正確的可比性。因此只要在我的聽音室原有的系統中把MICRO SEIKI SX-80000唱盤+ET-2唱臂系統撤換成DD-50AIR唱盤+DD-51AIR唱臂就可以了。整個系統的安裝調整用了約兩個小時。

    ........唱針一落下,DD-50AIR和DD-51AIR給人第一印象就是背景極為寧靜。過去一些認為本底雜訊較大的碟,現在都安靜下來了,一下還真不太習慣這種寧靜。其實這是好的表現,唱盤唱臂接近零摩擦的空氣軸承把震動降到了一個極限水準,也是運用空氣軸承的必然結果。

    ........測試用的LP,都是常聽的碟。EMI版的大衛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華彩樂段的獨奏小提琴,背景乾淨,小提琴周圍充斥著空氣感。CBS版大衛與奧曼帝的西貝留士小提琴協奏曲與過去比,小提琴與樂隊之間的平衡度好了不少。過去小提琴聲的高音區有些銳,樂隊協奏比較朦,兩者之間有些脫節感。現在小提琴潤了,但保持著原有豐富的細節。樂隊清晰了,與獨奏小提琴容入在同一個空間並保持合適的比例。隨後試聽了PHILIPS 版義大利四重奏團的鮑凱尼尼絃樂四重奏以及ARGO版馬蓮拿的柴科夫斯基的弦樂小夜曲。細節與質感的明顯提高。左右聲道平衡特性比以前更好更穩定,這點很明顯。樂器的質感柔和細膩,這是初聽幾張小提琴和室內樂的感受(見圖-10)。

    ........鋼琴在所有樂器中,可能是最難錄音,自然也是最難播放的。測試鋼琴對DD-50AIR和DD-51AIR是一個嚴峻的考驗。DECCA 版Ashkenazy的拉赫馬尼諾夫24首前奏曲,是我非常喜愛的鋼琴曲目,演奏和錄音都屬一流,過去一些沒有聽到細微的東西都解析出來,寬闊的音域和排山倒海的氣勢,極佳的鋼琴像真度,完全讓你忘記了器材的存在,鋼琴活生生地擺在了你的面前!這不僅讓我對唱盤唱臂系統更有信心,同時對已故的錄音奇才-威爾金森更是肅然起敬。Shura Cherkassky是我最崇敬的鋼琴家之一,他與卡拉揚60年合作的李斯特Hungarian Fantasia for Piano & Orchestra(DGG SLPM 138 692)是我最著迷的的演奏。這次使用DD-50AIR和DD-51AIR系統再聽此曲,感覺聲場的寬度的拓展最明顯,深度雖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縱深比例比以前更好。鋼琴的高音區清晰透明,手指的觸鍵聲和流暢的旋律自然地容為一體,。細節非常豐富。中音區保持原有的豐滿與濃郁,同時多了一份千金難得的光澤。低音區延伸與厚度明顯增強了,使鋼琴的更具質感、規模感和重量感(見圖-11)。

    ........人聲的測試,必不可少。在眾多威爾第《安魂曲》版本中,朱利尼與愛樂樂團的演繹最貼我心。其中第二樂章第2部分的審判經中女聲合唱聲部的強音最令人擔心,眾多的系統到播放此段都會產生“毛邊”,很是令人煩惱。我期望DD-50AIR/DD-51AIR系統播放此曲沒有問題,但在沒有聆聽之前,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不安。虔誠柔美的第一樂章過去了,定音鼓和大鼓雷霆般的一擊展開了氣勢磅礴的[最後審判日]樂章,當女聲合唱聲部進入高潮時,“毛邊”全然沒了蹤影,我懸吊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多麼動聽的人聲,充滿了磁性美感,讓人終身難以忘懷!
    ........經過弦樂、鋼琴和人聲的測試,DD-50AIR/DD-51AIR系統達到非常理想的水準。為了避免主觀性,特邀一些不同類型的愛樂人前來一同試聽。希望對DD-50AIR/DD-51AIR系統有個更客觀的評定。

    ........試聽的內容首先也還是弦樂、鋼琴、人聲和管弦樂作品,其間也穿插了一些爵士樂、民樂與通俗歌曲。大家都對DD-50AIR/DD-51AIR系統全面的表現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有人說這套類比系統的音質和靜噪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但類比系統的動態範圍與CD系統相比可能還有差距。為了測試驗證DD-50AIR/DD-51AIR系統的動態特性,大家一起挑選了一些大型交響作品準備試聽。我先悄悄地放上了一張LP,“砰”的一聲巨響,在場所有人的身體都隨著這聲巨響向後一仰,好一會才回過神來。這是被發燒友稱之為“紅衫仔”的TELRAC 斯特勞斯圓舞曲的LP。首曲名為“爆炸波爾卡”,這首樂曲首尾的“爆炸”是系統的瞬態與動態的“鬼門關”。DD-50AIR/DD-51AIR系統從容的跨越此關。在之後試聽的聖桑《管風琴》交響曲和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等大型作品的結果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事後燒友們說,下次去老王家,要“提防”他“紅衫仔”這一手。看來大家都領教了DD-50AIR/DD-51AIR無比強悍的動態。“類比系統動態不如數位系統”的觀念,也許要重新定義了。



    ........通過多次和反復的試聽,DD-50AIR/DD-51AIR具備了高檔類比系統的基本潛質,而給我最大的感受有兩點:一是背景的靜噪提高的幅度特別大,相應的細節、質感、頻寬、動態、聲場等各方面都隨之提高;二是失真度大大降低,使聆聽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傳統的軸套軸承在設計上和加工工藝上都已經趨於極限,摩擦造成轉盤的震動雖然微小但對於敏感的唱紋確是大敵,有震動失真就再所難免,記得ROKSAN的旗艦轉盤TMS在設計時動了一些腦筋,設計師巧妙地將唱盤的唱片軸車細,在唱片軸外面套上套管,唱片放上後再將小套管取下,這樣唱片與轉軸之間有一條小縫隙,唱片就不會直接接觸轉軸。通過唱片墊的緩衝,能隔離一部分震動,雖然此舉不夠徹底,但也獲得了一定的效果。由此說明,設計師心裏完全明白,軸套軸承摩擦的震動雖小,但危害依然的存在,只是限於生產成本和市場而委曲求全。DD-50AIR轉盤的雙軸向空氣軸承設計,利用空氣隔膜將軸承的軸與軸套完全脫離,從根本上杜絕了摩擦震動。DD-51AIR直線循跡氣浮唱臂的四維調整系統,最大程度上接近刻紋時的循跡路徑。這是DD-50AIR/DD-51AIR類比系統具有出色表現的根本原因。今天把氣浮唱盤唱臂系統設計、製作的大致過程和試聽感受記錄下來介紹給大家,希望各位能喜歡。圖文中若有謬誤之處敬請指正。

    ........DD-50AIR/DD-51AIR類比唱盤系統兩年多的設計與製作過程,說坎坷未免有些誇張,但確實經歷了很多的困難和波折。整個經歷給予我的快樂是任何物質與金錢無法替代的。它圓了我的氣浮之夢!


  3. #33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DD-30 唱頭、唱臂和唱盤的測試調校規尺,是為類比系統專門設計的專用工具。具體調整步驟如下:








    [/INDENT][/INDENT]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cords33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4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records33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5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DD-51 AIR Ⅲ 空氣懸浮正切唱臂的四維調節系統



    ......在這裏就DD-51AIRⅢ空氣懸浮正切唱臂調整系統的設計特點以及使用方法做一點介紹,希望能把這支唱臂的基本資訊傳遞給大家。

    ......DD-51AIRⅢ唱臂的調整系統由兩個直線位移調節器、一個旋轉調節器和一個三軸向水準調節器構成,我們稱之為四維調整系統:Four Dimensional Adjustment System 簡稱( FDAS )。

    ......DD-51AIRⅢ唱臂與第Ⅰ第Ⅱ代比較,主要改動有兩大方面:一,氣浮管的及結構和材料,二,四維調整架的結構。

    ......氣浮管的及結構在管徑和氣浮支撐的平衡性方面做了更合理的設計,使得氣浮效率提高35%。氣杆和滑竿材料都使用美國TC4 鈦合金,膨脹係數一直更好,運行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調整架廢棄了原有的第Ⅰ第Ⅱ代借用光學兩維平移台的拼裝結構,完全按照自己的設計要求定做加工。兩個直線位移調節器過去選用的是鐳射儀器使用的XY二維手動調節平移台,由於這種平移台交叉滾珠屬於輕負載,其剛性不夠理想,現在的DD-51 AIRⅢ採用可以重荷載的燕尾槽直線軌道,同時把拼裝結構改為整體結構,滑軌和支架一體化,結果整體剛性大幅度提高。軌道位移最大值+/-4mm(總行程8mm),直線重複精度為+/-2微米。調節結構由止推方式改為絲杠方式,通過適當阻尼,使得調整架四維調整架在調節精度、操作的合理性以及手感舒適性都達到了預計的設計要求。

    ......Y軸的調節鈕用於調節垂直循跡角VTA。調節時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調節鈕,就可以精確的獲得需要的高度位置,位於左側的千分錶與VTA調節系統連動直接顯示VTA高度(唱片厚度)。有了這個系統,我們可以事先把所有的唱片的厚度都進行測量(需要準備一個專門測量厚度的千分尺),並在測量過的唱片封套上用彩色及時貼做出標示(用文具打孔機打出小圓貼)。比如紅=1.2mm厚度的唱片;綠=1.4mm厚度的唱片;橙=1.8mm厚度的唱片;藍=2.0mm厚度的唱片......等等。在使用不同厚度的唱片時,可以在幾秒鐘內準確的完成VTA的調節,讓您每一張唱片都能獲得正確的VTA,向錯誤和湊合的VTA 徹底告別。

    ......同理,X軸向調節來調節循跡路徑。調節時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切線調節鈕,就可以精確的調節到通過圓心的循跡路徑。

    ......需要說明的是,切線調整必須在氣浮軌道與切線調整垂直後才能進行。接著我們就來談氣浮軌道與循跡路徑的垂直調整。系統調整架是安裝在一個可以旋轉的的圓盤基座上,在這個基座的左側安裝有一個調節臂,水準旋轉調節也使用了精密的0.25mm牙距的螺紋副。旋轉調節角最大分度範圍+/-1.4度,調節精度的解析度是0.3’(注:1度=60’)。如果把這個旋轉角度解析度換算出移動的直線長度來應是6.5微米。如此,切線的調節精度就達到了微米級。這樣保證唱針可以始終精確地在切線上拾取信號,相位差極小。

    ......最後一個部分是唱臂的水準調節。由於氣浮軸承摩擦力幾乎為零,因此對水準極為敏感,微小的水準誤差都會影響唱槽兩壁的壓力平衡性。這個三軸向水準調節板托在調整圓盤下,三個支撐點也都採用了0.25mm牙距的精密螺紋副,右側兩個螺紋副負責Z軸向的水準調節,左側螺紋副就是用來直線空氣軸承水準調節的。三點支撐形成的三角形十分穩固。這個部分的調節分別率也是微米級的精度。操作時將針壓調到零,使唱臂處於天平狀態,先調右側兩個螺紋副,使Z軸向水準,再仔細調左側螺紋副鈕,使唱臂杆穩定在滑竿上,即不向左滑,也不向右滑。至此唱臂的四維調整結束。

    ......以上是DD-51 AIRⅢ唱臂調整系統的主要調節部分。
    另外唱臂杆與滑杆是可已前後調節和旋轉調節。前後調節是為了適應不同唱頭的安裝尺寸設計的,有了這個調節功能,所有不同尺寸的唱頭安裝此臂都不用犯愁。旋轉調節是為了獲得精確的方位角,方位角的調節也特別設計配備了專用工具尺。

    ......循跡力的調整精度直接影響VTA的精度,以前的帖子做過具體的論述,這裏就不再復述。平衡砣位移的行程有20mm,這可以安裝5-20克自重的所有唱頭。循跡力的平衡砣的調節螺牙牙距0.5mm,通過細心的微調,可以獲得千分之一克循跡精度。精確調整循跡力,目的不僅在於循跡力,同時也影響VTA的精度,因此我們必須予以重視。

    ......以上是對DD-51 AIRⅢ正切氣浮唱臂四維調整系統(FDAS)的一個基本介紹,大家對DD-51 AIRⅢ唱臂調整系統的設計有何疑問、和建議歡迎交流和指正。

    ......DD-51 AIRⅢ唱臂系統結構(說明書拆頁)
    ......0.VTA調整鈕1.VTA顯示表2.水準調整鈕3.切線調整鈕4.平行調整鈕5.水準托板6.水準調節鈕7.VTA顯示表 8. VTA調整鈕9.氣浮杆10. 唱臂平衡砣11. 唱臂升降杆12.唱臂升降操作杆13.唱臂底座14.旋轉調節託盤15.Z軸水準調整鈕16.信號輸出座17.唱臂平衡砣18.氣浮滑竿19.唱臂升降操作杆。




    ......DD-51AIRⅢ唱臂調整首先要調整氣浮滑竿的水準。因為其他調整會因為水準調節而變化(這裏還要說明一下,唱臂調整必須要在轉盤水準調整好之後進行)。先調整平衡砣,將唱臂調整在接近零鎮壓狀態,不水準時唱臂滑竿會滑向低的一側。上圖唱臂結構圖中的‚和†是同一個調節鈕,也就是唱臂實物圖片中為“C”點,水準調節鈕。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水準調節鈕,使唱臂滑竿靜止在氣浮杆中部不動,這時唱臂的水準調整就完成了。



    ......第二步是平行調整,平行調整是指唱臂滑竿與循跡路徑相互平行。平行調整也可以說是方位角調整。唱臂結構圖中的調整鈕„就是調整平行的,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調整鈕,唱臂會水準旋轉,通過配套的規尺校準,使使唱臂滑竿與循跡路徑相互平行。




    ......不同唱頭其針尖到安裝螺孔的垂直距離是不同的,因此在同一個唱臂上時與循跡路徑的距離是不同的,換句話說也就是與切點的距離不同。唱臂結構圖中的ƒ是切線調整鈕,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切線調整鈕,唱臂可以前後移動,配合規尺觀察唱頭的針尖,直至針尖落在循跡路徑上。下圖藍色小十字為針尖位置,與紅色的循跡路徑重合時,這一步調整即告完成。




    ......最後是VTA的調整,唱臂結構圖中的€和ˆ就是VTA的調整鈕,順時針或反時針調整,配合規尺調整出準確的VTA。VTA表的指示設定可以是"0",也可以是最薄或最厚的唱片為基準,加減調節其他唱片的VTA值。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records33 For This Useful Post:


  9. #36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這條信號線是用於連接唱臂輸出與 MC唱頭放大器的,RCA頭是 Neutrik NF2C-B/2,Camac頭是 LEMO 00系列。這條由日本代工定制的信號線是 MARK LEVINSON早期的產品,線徑只有 3.2mm,幼細的外觀很不起眼,不過材質非常好,線芯和屏蔽層都是純銀的。實際聆聽與 VAN DEN HUL MC SILVER IT AUDIONOTE AN-VZ在一個水準線上。




  10. #37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
    ....不久前,前級放大器和唱頭放大器都做了調整。不過這次升級是倒退式的。之所以說"倒退式"是因為更換的是比No.26s&No.25s還要早10年前的產品ML-6A

    ....ML-6系列(ML-6ML-6AML-6B )是 MARK LEVINSON 最具傳奇色彩的前級放大器(見圖-1),Mark levinson ML-6系列前級放大器是音響大師Tom Colangelo在MLASMark Levinson Audio System時代的頂極作品ML-6A系列的問世為Mark Levinson品牌在業界奠定了至高的榮譽與地位。
    ....Mark levinson ML-6系列是單聲道分體電源的四件套的前級放大器,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設計如此的前級放大器可謂極致奢華,即使20多年後的今天ML-6系列前級放大器仍然是至尊級製作。
    ....Mark levinson ML-6是由Mark levinson JC-2發展而來,JC-2是身歷聲分體電源前級放大器,ML-6就是把JC-2進行了再分體,由原來的二分體變成為四分體,兩個單聲道前級主機,兩個分體電源,這就是ML-6
    ....Mark levinson ML-6A6B從外觀、操作以及輸入輸出的設置上看與ML-6沒有任何不同,不同只是ML-6主機和電源面板顏色為罕有的銀白色,音量控制鈕的電平刻度值比較細分,這點要比音量控制鈕電平刻度值粗分的ML-6A6B受用。早期曾發售過的ML-6A盡然還有音量控制電平鈕無刻度(只有off)的版本實在令人費解,因為左右聲道獨立的電位器要依靠刻度值來調整兩個聲道平衡已經不太容易。
    ....打開主機頂蓋看電路, 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電路框架構思基本是一樣的,不過ML-6使用的電路模組來自於JC-2密封模組,從左至右分別是唱頭RIAA放大模組、線路放大模組、穩壓電源模組。ML-6AML-6B放棄了密封模組,採用了新設計的電路模組,新的模組為非密封設計。ML-6A6B機箱內的佈局左側是唱頭RIAA放大模組,右邊安裝的是線路放大模組,兩個模組之間是四隻思碧電解電容。ML-6A6B機箱內看不到像ML-6使用的穩壓電源模組,而是把穩壓部分直接分別安裝在唱頭RIAA放大模組和線路放大模組上,我們可以看到模組頂部大塊的鋁合金穩壓管散熱板。把穩壓部分直接與放大電路設計在同一模組中,其好處是穩壓後的純淨電源直送放大電路,免受因電纜或電路板傳輸路徑的二度污染。不僅如此,唱頭RIAA放大模組和前級放大模組由於使用各自的穩壓供電,不僅提高了供電能力,模組之間供電的相互干擾也大幅度的降低了。另外,非密封模組的好處是方便檢修,因此相對比較經濟。而密封模組一旦有了故障必須更換整個模組,代價高昂。
    ....ML-6
    的唱頭RIAA均衡放大模組共有2個型號可供選擇,Phono System A3Phono System A4EA3A4E都是低增益放大模組,A3的增益是33dB39dBA4E的增益比A3提高了5dB,兩檔分別是38dB44dBA3的輸入阻抗可以切換,50kohm 100kohmA4E的輸入阻抗也有兩檔,825ohm50kohmML-6A3A4E唱放模組都是MM放大,使用常規(中低輸出)的MC唱頭就需要增加20多分貝的放大。
    ....ML-6A
    ML-6B前級放大器中的唱頭RIAA均衡放大模組共有3個型號即L2\L3\L3A可供選擇。L2是低增益唱放模組型號,38dB44dB可調整。唱放模組左上角有兩路紅色切換開關,右邊的是增益調整開關,開關鈕置於C1時唱放的增益為38dB,開關鈕置於C2時唱放的增益為44dBL2唱放模組的輸入阻抗有50kohm825ohm可調,增益調整開關左側的是唱放輸入阻抗切換開關,開關鈕置於C3時唱放的輸入阻抗為50kohm ,開關鈕置於C4時唱放的輸入阻抗為為825ohmL2唱放模組可以直接使用MM唱頭,使用常規MC唱頭時則需要增加20-26dB初級放大,通常使用MC唱頭升壓變壓器進行放大,當然也可以使用有源的電路放大,例如Mark levinson JC1-AC(交流電源版)JC1-DC(直流電池版)。現在市場出現一些高輸出的MC唱頭,這些輸出在0.8mV以上的MC唱頭可以不用初級放大,直接輸入L2唱放,不過要把增益調整開關置於44dB檔位元,輸入阻抗置於825ohm檔位。如果增益還不夠,那就要把ML-6AML-6B線路放大模組的增益調整到26dB檔位。高增益唱放模組的型號分別是L3L3A, L3A的增益是54dB,輸入阻抗825ohmsL3的增益是66dB,輸入阻抗825ohmsL3L3A增益和輸入阻抗均不可調。增益66dBL3適合使用輸出範圍在0.15mV-0.4mVMC唱頭;增益54dBL3A適合使用輸出0.4mV-0.6mVMC唱頭。L3L3A的增益足以適用大多數的MC唱頭,但不可調的825 ohms輸入阻抗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唱頭的選擇範圍。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在唱頭放大電路部分可以說是做足了功課,這也正是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精彩之處。
    ....ML-6A6B線路放大使用的都是L1放大模組,L1放大模組右邊電路基板上有一個兩路的黑色(也有紅色或藍色的)切換開關,它是線路放大的增益調整開關,增益開關的上方印有開關組合的增益值,共有10 dB20 dB26 dB三檔,使用時可以根據系統的電平實際需要調整適當的增益。ML-6A6B線路輸入阻抗是10kohms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雖然奢華,但設置非常簡單,確切的說應該是非常簡約。在可安裝機架483mm寬的專業面板上只設有兩個操作旋鈕(一個聲道)和一個LED指示燈,兩個操作旋鈕是音量鈕和輸入選擇鈕。輸入選擇的切換由波段開關直接完成,不使用繼電器切換的好處是不僅避免了繼電器觸點電阻大,還免除了信號路徑受繼電器的電磁干擾問題。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端子各兩組,唱頭輸入(Phono Input)和線路輸入(Line Input);直接(線路)輸出(Direct output)和可調(主)輸出(Adjustable output)。從ML-6的背板方向看,各端子的排列由左至右分別是:DC電源輸入、主輸出、線路輸出、線路輸入、唱頭輸入,接地端子位於背板的最右側。ML-6面板LED指示燈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了線路輸出端子和主輸出端子,這個設計為臨時連接其他系統提供了操作上的方便性和靈活性,可惜這個功能在後續生產的ML-6AML-6B被取消了。 ML-6AML-6B背板的端子位置與ML-6的設置一樣,但排列不同。ML-6AML-6B的背板從左至右分別是:DC電源輸入、主輸出、接地端子、唱頭輸入,線路輸出、線路輸入。
    ....ML-6
    的線路輸入阻抗大於11.50 kohms,線路輸出內阻小於600ohms,輸出電平是6V。主輸出內阻小於250ohms,輸出電平是8VML-6AML-6B線路輸入阻抗為10kohms,線路輸出內阻是1200ohms,主輸出內阻小於47ohms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輸出電平調整範圍是0-40dB。音量電位器選用的是高等級的Penny & Giles,操作手感非常舒適。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主機的尺寸是: 483mm,高51mm,深156mm(一個主機)。ML-6的主機淨重2.3kg;因為ML-6AML-6B唱放模組和線路模組的體積和重量都大於ML-6的密封模組,因此主機的重量也就重了一些。ML-6AML-6B的主機淨重2.5kg(一個主機)。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分體電源外形和尺寸是一樣的。尺寸是: 101mm,高101mm,深269mm(一個電源)。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分體電源型號有所不同,ML-6的電源型號是ML-6 Power Supply ,連接分體電源與主機的是4芯電纜。ML-6AML-6B電源型號是PLS-154 Power Supply,連接主機與分體電源的是8芯電纜。 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分體電源的功耗差異不大,ML-6 Power Supply30W(一個電源),PLS-154 Power Supply35W(一個電源)。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分體電源的重量分別是:ML-6 Power Supply是淨重2.2kg(一個電源), PLS-154 Power Supply淨重是2.4kg(一個電源)。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的發售年代與價格以日本為例。ML-6發售於1979-1980年,價格為118萬日元;ML-6A發售於1981-1985年,價格為196萬日元;ML-6B發售於1985-1989年,價格為220萬日元。ML-6中使用的唱頭放大模組價格不詳,ML-6AML-6B的唱頭放大模組價格分別是:L240萬日元(1對),L3L3A都是60萬日元(1對)。從價格上看,ML-6ML-6AML-6B相差較大,而ML-6AML-6B的價格比較接近。據說ML-6A升級ML-6B所更換的元件大概不超過10個,另外電路底板上有幾根鍍銀的銅條是代替了ML-6A的連接線纜,因此ML-6AML-6B的價格接近也是情理之中。
    ....接觸過老款Mark levinson放大器的朋友都知道,它多數型號輸入輸出端子選用的都是瑞士Fischer產品。Fischer端子通常使用在航空航太、廣播電視、軍工電子、核能工業、醫療器械、精密儀器上。Fischer連接器不僅傳輸特性佳,高可靠性,而且經久耐用,其物化特性遠遠優於常規的音響端子。ML-6系列前級放大器信號通道採用的是Fischer 最小尺寸的101系列自鎖端子,主機與電源通道採用的是Fischer 105系列端子。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發售至今已經30多個年頭,如今其各路端子依然金光閃閃,拔插順暢自如。Fischer信號端子唯一的缺點是不能與常規音響端子(RCAXLR)互換使用。ML-6系列前級放大器在使用常規的成品音頻線時必須通過轉換插進行轉換才能完成連接。如果沒有折騰線材癖好,選擇自己心儀的線材與Fischer焊接型端子直接焊需要的線材,那也就沒有什麼可糾結的了。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前後發行已經有30多年了,如今眾多的愛樂者仍然在使用它們並為之津津樂道。港臺的朋友把ML-6系列前級放大器譽為古往今來最好的前級。他們認為內含的是一個超級Phono Stage”,音色具有連管機都能夠無法匹敵的厚度和空間感。無論是ML-6, ML-6A還是ML-6B“都仍然是名列世上一流高手”……。如此的肯定與讚譽不能不讓人心動。
    ....ML-6
    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品質究竟如何,聲音真的有如傳說的那麼神奇嗎?筆者也是Mark levinson的簇擁, 珍藏有MLC-1唱頭、使用過No.25SMC)唱放、No.25MM)唱放、No.26S前級,No.20.6仍然是現役的後級。身為Mark levinson迷卻一直沒有機會聆聽ML-6系列前級放大器,不能說不是一種缺憾。前不久機緣來臨,有幸購得了一套成色不錯的ML-6A,其中配置的唱放正是所想要的MML2模組。手上珍藏的唱頭升壓變壓器終於可以發揮所長了。
    ....討論了這麼多有關ML-6系列前級放大器的問題,大家一定更關心其聲音的表現。把ML-6系列三部前級集中到一起試聽到時筆者的願望,遺憾的是願望暫時只能是奢望。因此只有選擇同品牌的唱放做比較試聽。趁著國慶62周年大假,約請了合肥的幾位發燒友,分別拿來了Mark levinson No.25SMC版)唱頭放大器和Mark levinson No.25MM版)唱頭放大器。為了客觀的試聽比較,ML-6A只使用L2唱放部分,與No.25SNo.25都接入Mark levinson 26S前級。試聽的唱頭是光悅瑪瑙鑽石杆版、光悅升壓牛。唱盤系統是DD-53AIRII氣浮直驅轉盤和DD-51AIRIII氣浮直線循跡唱臂。
    ....應該說三部唱頭放大器都在水準之上。No.25SNo.25聲底接近,比較之下No.25S No.25聲線要直白一些。No.25SNo.25塑造的樂器和人聲的形體適中,No.25S在高中低頻的平衡度上感覺高頻微微上翹。ML-6A的聲線相對No.25SNo.25表現的比較含蓄內斂,呈現出樂器和人聲的形態豐盈,全頻段呈現金字塔型。三部唱放在瞬態與動態方面的表現No.25S占優。安靜度當然是MM版的No.25ML-6A比較好。分析力方面No.25S略優,ML-6A也不遜色,No.25次之。反復聆聽各類音樂,綜合的聽感ML-6A明顯好於No.25SNo.25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評述三部唱放之間的不同和差別,純屬個人的主管意識與聽音習慣。同時,試聽時也受系統其他器材以及聽音環境的影響。一點感受記錄下來與朋友們分享。謝謝!

    此篇文章於 2011-12-25 07:50 PM 被 records33 編輯。

  11. #38
    註冊日期
    2009-10-06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73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