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共101頁 第一第一 ... 3947484950515999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81 到 490 共計 1008 條
  1. #481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iver 查看文章
    沒錯.
    DRC是一套軟體, 灌在Mac Mini裡頭, 可接受數位輸入, 運算後再數位輸出給DAC.
    吸引我的是, Mac Mini其實也可以是一套player, 又可以儲存一千張左右的CD, 再用iPad來遙控.....8)
    了解!!
    繼續做功課先....

    StevenCheng將軍

  2. #482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sterkao 查看文章
    你好:
    不知 DRC 和 EQ 有何差別?
    但有些 EQ 頃向 不sweep & correction 頻頻曲線.
    DRC 肯定做sweep & correction 頻頻曲線.
    其中我要說的是 Lyngdorf 前級聽感, 用戶日本買來, 目的修正地下室空間.
    交響樂自然錄音CD, 聽感應是有音場深度, 經Lyngdorf 修正(DSP inside),他K了十組音場,3D 音像變紙片聽感, 不可輕忽 .
    他也有 Reimyo dap-777 (Lyngdorf by pass) 但交響樂自然錄音, 聽感就有音場深度.
    combination...
    Sony CDP SPDIF feed to Lyngdorf 前級.
    Lyngdorf RCA output to Taiwan DIY AMP.
    Speaker Stella Opus.
    很高興某位疑似聲學專家(是我首創名詞於本站.)沒有來回答.雖然也掛著類"似"的連結..拜託不要對號呦.!
    你是說掃頻嗎.? 據知 DRC是類似.因為全頻或粉紅噪音是不便做猝發響應測量的.?
    聲音會不會變薄或紙片.
    那是否要先評估一下.本來系統+空間效應後.是否過厚過肥而習以為常.?
    玩數位方面通常訊號的偏差(我不願用正確性之言)比較低.因為變數少太多了..
    指 教.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4. #483
    註冊日期
    2011-02-13
    文章
    179
    Thanks
    1,022
    Thanked 27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所以,是將測試完畢後的資訊灌進mac mini.
    接下來就是:
    LP --> Burmester RIAA --> Burmester 100 的內建A/D out --> mac mini(DRC / 加入對空間的修正) --> D/A
    是這樣嗎??
    向將軍大哥分享我加拿大友人的作法
    他是TACT用家 (早期也是Lyngdorf的產品 只是在北美市場的品牌區隔)

    他提供的心得是利用digital room correction的運算 要讓使用者找到整個系統在空間裡的聲音 那一條參考(完美)曲線
    他初使用時 以為從20Hz到20KHz盡量平直 就能夠獲得好聲音 實則不然 最後他有找到那一條參考(完美)曲線

    再來是 大多數發燒友多是類比放大器 只能在2,3,4,5個頻段調整 (即二路分音,三路分音,四路分音,五路分音) 無法做到針對某一特定頻率做修正
    後來他 苦讀各大DRC網路社群的資訊 轉向數位擴大機以克服類比擴大機無法達到的目標 同時他也非常懷疑數位擴大機的驅動力是否符合他大音量的聆聽習慣 (和穆大俠有拚)

    他也跟我分享 訊號產生器 拾音麥克風 還有運算的精確 (DRC的運算能力) 也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聲音 (通常會讓原來的聲音變薄一些) 但是聲音很難用說的或寫出來

    他的器材 在此稍作介紹 Avendgarde Trio classic+Basshorn TACT pre+4路電子分音的數位擴大機 線材全是"芭樂"線
    LP是從ASR電池供電(Exclusive ? 也有在您府上服役中)經類比轉數位輸出給TACT pre

  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ell For This Useful Post:


  6. #484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ell 查看文章
    向將軍大哥分享我加拿大友人的作法
    他是TACT用家 (早期也是Lyngdorf的產品 只是在北美市場的品牌區隔)

    他提供的心得是利用digital room correction的運算 要讓使用者找到整個系統在空間裡的聲音 那一條參考(完美)曲線
    他初使用時 以為從20Hz到20KHz盡量平直 就能夠獲得好聲音 實則不然 最後他有找到那一條參考(完美)曲線

    再來是 大多數發燒友多是類比放大器 只能在2,3,4,5個頻段調整 (即二路分音,三路分音,四路分音,五路分音) 無法做到針對某一特定頻率做修正
    後來他 苦讀各大DRC網路社群的資訊 轉向數位擴大機以克服類比擴大機無法達到的目標 同時他也非常懷疑數位擴大機的驅動力是否符合他大音量的聆聽習慣 (和穆大俠有拚)

    他也跟我分享 訊號產生器 拾音麥克風 還有運算的精確 (DRC的運算能力) 也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聲音 (通常會讓原來的聲音變薄一些) 但是聲音很難用說的或寫出來

    他的器材 在此稍作介紹 Avendgarde Trio classic+Basshorn TACT pre+4路電子分音的數位擴大機 線材全是"芭樂"線
    LP是從ASR電池供電(Exclusive ? 也有在您府上服役中)經類比轉數位輸出給TACT pre
    感謝Mell的分享,但我有2點疑問是否可釋疑.
    1.貴友目前使用了digital room correction,但仍不使用平坦的曲線.
    那麼他目前的曲線傾向為何?
    2.貴友目前使用數位擴大機,但又為何會懷疑數位擴大機的驅動力?
    感謝!!

    StevenCheng將軍

  7. #485
    註冊日期
    2011-02-13
    文章
    179
    Thanks
    1,022
    Thanked 27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感謝Mell的分享,但我有2點疑問是否可釋疑.
    1.貴友目前使用了digital room correction,但仍不使用平坦的曲線.
    那麼他目前的曲線傾向為何?
    2.貴友目前使用數位擴大機,但又為何會懷疑數位擴大機的驅動力?
    感謝!!
    是的
    他有說這一條線是用家在設定時先定義一條曲線給digital room correction在拾取訊號後 讓它的運算中心去趨近使用者所要求的響應特性曲線
    但是細節他有所保留 等我再挖吧

    第二點是他在北美的一些華人音響圈中得到的經驗 大多數旗艦喇叭使用到ML33也推不出滿意效果時 您能期望200W的數位擴大機能夠推動類似Rockport這類巨獸?
    另外補充一點
    他的喇叭單體效率高 而且他幾乎都跳接原廠的分音線路 以直接驅動方式獲得最高功率 Basshorn除外

    去年他在台北 幫我學長裝一套DUO+TACT 三路數位電子分音 在右側落地玻璃窗 左側走道 前後貼牆(還有空腔)的居家空間 家具還未搬進去時 在系統發聲的4小時後邀我去開耳界 真的有給他嚇到
    竟然用前一晚主人應急去光華商場買的華碩準系統電腦當訊源 拉數位輸出(非加購配備)到TACT 勝過音響展時聽到spectrum前後級+DUO好幾皮(也是我曾經認為最佳的搭配) 訊源的價差更甭提了
    (以上費時30分鐘 我打字太慢了)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Mell For This Useful Post:


  9. #486
    註冊日期
    2008-04-12
    文章
    3,562
    Thanks
    3,096
    Thanked 6,198 Times in 1,58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ell 查看文章
    是的
    他有說這一條線是用家在設定時先定義一條曲線給digital room correction在拾取訊號後 讓它的運算中心去趨近使用者所要求的響應特性曲線
    但是細節他有所保留 等我再挖吧

    第二點是他在北美的一些華人音響圈中得到的經驗 大多數旗艦喇叭使用到ML33也推不出滿意效果時 您能期望200W的數位擴大機能夠推動類似Rockport這類巨獸?
    另外補充一點
    他的喇叭單體效率高 而且他幾乎都跳接原廠的分音線路 以直接驅動方式獲得最高功率 Basshorn除外

    去年他在台北 幫我學長裝一套DUO+TACT 三路數位電子分音 在右側落地玻璃窗 左側走道 前後貼牆(還有空腔)的居家空間 家具還未搬進去時 在系統發聲的4小時後邀我去開耳界 真的有給他嚇到
    竟然用前一晚主人應急去光華商場買的華碩準系統電腦當訊源 拉數位輸出(非加購配備)到TACT 勝過音響展時聽到spectrum前後級+DUO好幾皮(也是我曾經認為最佳的搭配) 訊源的價差更甭提了
    (以上費時30分鐘 我打字太慢了)
    感謝告知.
    至於關於數位擴大機一事,其實我個人對數位擴大機一直有很深的成見,所以是不可能導入數位擴大機.
    數位擴大機似乎都是使用D類,而我個人只接受純A類或動態A類.
    說真的,B類都不進喜歡了,更何況是D類!!

    StevenCheng將軍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將軍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487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將軍 查看文章
    今天下午我和小葉2人去到chsiang的家.
    基本上,在測試之前,小葉猜說125Hz以上會有凸峰,我卻說63Hz附近會才有凸峰.
    結果,我猜對了!!

    可能將軍兄對某些低頻段的增減.而對重播的影響之鑑別度已經頗為敏銳.:P

    原因很簡單,chsiang家的聲音可以說是我家的縮小版,雖說不盡全然,但味道基本就是那調調.
    其實,光看50.55.63Hz來判斷其他多少有影響,是要考慮到空間的大小.
    在chsiang的家,或許多了一些,但如果在我家,這幾個頻段不稍微高一些,你鐵定罵說沒低音!!

    不同空間系統.理論上會全然不一樣.除了廠牌自身特色.:)..
    有時候代別更替也會改變.曾在某大發燒友家聽到前代的wilson audio grandslamm.也是嚇一跳..
    是與曾用過的wattpuppy5.1比較而言..但前端器材完全不一樣就是了.


    此外,小葉認為還有一個重點,測量的距離是多少??
    太近了??
    是平常的聆聽距離嗎??
    我來說我家的讓大家參考:
    1.我平常的聆聽音壓式90-95db左右.
    2.但我聆聽距離是4.5M
    所以,當我將位置往前移,那可能很多是問題的問題都不存在.
    但,那毫無意義,因為我不會距離喇叭只有3M處在聽.

    個人認為,頻譜測完,至少告知現有的聆聽空間+聆聽位置的凸與凹在哪裡.
    但,那並不代表真的要將某些頻段"補或衰"到足.
    能救的當然要救,問題是救太多了,是否也會有反效果?
    我不知!!
    只是至少,大家一定會認同一點,整個是平整的頻段,鐵定很難聽!!
    這點,大家或許可以思考看看!!
    後記:
    聽完+測完,我還真有點懷疑是否Rockport的喇叭,多少在63Hz會有些凸峰來刻意加強低頻的PUNCH.(我亂猜的)
    Rockport素以精準聞名.wilson亦然.
    越精準的喇叭當然是越需要優良的空間來唱之呀..:P
    其實衰減或補正是有點相關學問.起碼先修正了空間效應大的問題.心腹之患解決了大半.花足夠的時間是有可能找到很接近理想的調整參數的.
    又可以不用做其他改變..
    :o
    擅自插文.見諒.


    此篇文章於 2011-12-14 07:45 AM 被 Yeh捨 編輯。 原因: 尾文

  1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488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Rockport素以精準聞名.wilson亦然.
    越精準的喇叭當然是越需要優良的空間來唱之呀..:P
    其實衰減或補正是有點相關學問.起碼先修正了空間效應大的問題.心腹之患解決了大半.花足夠的時間是有可能找到很接近理想的調整參數的.
    又可以不用做其他改變..
    :o
    擅自插文.見諒.


    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不然Yeh捨不放過我的樣子

    我不諱言我的口味比較重, 但我要的不是失真的重口味, 我不諱言我聽音樂是追求刺激 (這可能也要一篇來說明),

    所以順順得聽不是我要的, 而我也不覺得那是音樂真實的面貌, 該尖就要尖, 該吵就要吵,

    60Hz這個高鋒是空間問題, 或者是器材所呈現的特色老實說我並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峰值從我系統進駐到這個空間時便一直存在,

    單論低頻而言, 雖然問題一直存在, 但現在的低頻跟兩年前的低頻完完全全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想是我導入的低頻陷阱讓頻譜變的較平順, 殘響較短,

    讓我在小空間中依然能夠讓低頻得到一定的延伸, 不會在100Hz以下就塞成一團,

    而這60Hz的突起對我有沒有困擾?

    其實有, 有些錄音明顯強調低頻 (個人觀感: 如老虎魚), 在其他系統或許聽起來很爽, 但是我可能就無福消受了

    這種錄音大部分聽起來不至於轟/亂/糊, 但是請想像double bass捶心肝的那種感覺.....對我來說有點失真拉~~~

    是很爽, 但我不喜歡

    而且我還想再追求低頻的沿伸與透明度,

    這60Hz的突起對我可能是一種障礙,

    針對這點假設, 我已經計劃近期就會再處理我的空間, 我的空間有點類似L型, 目前延伸出去的空間我只有用岩棉消極的處理低頻,

    年前年後這段時間我會把這個延伸空間再做整理, 然後再次導入低頻陷阱,

    希望能夠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我依然不期望我的60Hz會降下去, 甚至我已經覺得這個頻譜上的突起已經不是重點,

    但以上種種就靠這個計畫完成後的驗證摟~~~~:)

  14.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489
    註冊日期
    2008-02-18
    文章
    49
    Thanks
    125
    Thanked 25 Times in 1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很高興某位疑似聲學專家(是我首創名詞於本站.)沒有來回答.雖然也掛著類"似"的連結..拜託不要對號呦.!
    你是說掃頻嗎.? 據知 DRC是類似.因為全頻或粉紅噪音是不便做猝發響應測量的.?
    聲音會不會變薄或紙片.
    那是否要先評估一下.本來系統+空間效應後.是否過厚過肥而習以為常.?
    玩數位方面通常訊號的偏差(我不願用正確性之言)比較低.因為變數少太多了..
    指 教.
    Reimyo dap-777 (Lyngdorf by pass) play交響樂自然錄音, 聽感就有音場深度已述,&空間還是同一個.
    Lxx DRC前級 mic correction & DRC是整套封敝系統,變數的確少.聽起來漏了東西的感覺.
    就像頻譜儀(類比射頻分析儀器)的顯示頻寬, 顯示頻寬縮小 (DSP分析收斂訊號較窄頻寬時) noise flow 就上來(因Filter band width DSP就程控較窄頻寬演算法),顯示反應速度就快看的更細更多.
    相反拉大分析較頻寬時 Filter就band width頻寬變大,noise flow則下降.因處理器運算能理問題與反應速度,要trade-off資料量,不然就lag or delay反應不過來.
    有此概念,在全頻寬時 5hz~20kHz量測訊號主音電位level 不變, 但相對訊號(to noise flow 泛音在裡面) 就有差 .因Filter就band width頻寬變大, 泛音資料就bye bye 掉一些.
    每豪秒不知算幾次 因要及時D/A變類比還原聲音兼修正(DRC's correction ),&還沒聽過可補樂器泛音寬演算法.
    試想小提琴主音泛音, 之外二階, 三階泛音, 都因數位化過程,相對下降了泛音資料量, 當D/A變類比還原時就變少或不見了, 是醬的聽感嗎,HiFi不見了 ,Mono了.
    祇想說工程師腦袋裡閃過的念頭.for reference.
    Audio diy ... 到底!

  16. #490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不然Yeh捨不放過我的樣子

    我不諱言我的口味比較重, 但我要的不是失真的重口味, 我不諱言我聽音樂是追求刺激 (這可能也要一篇來說明),

    所以順順得聽不是我要的, 而我也不覺得那是音樂真實的面貌, 該尖就要尖, 該吵就要吵,

    60Hz這個高鋒是空間問題, 或者是器材所呈現的特色老實說我並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峰值從我系統進駐到這個空間時便一直存在,

    單論低頻而言, 雖然問題一直存在, 但現在的低頻跟兩年前的低頻完完全全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想是我導入的低頻陷阱讓頻譜變的較平順, 殘響較短,

    讓我在小空間中依然能夠讓低頻得到一定的延伸, 不會在100Hz以下就塞成一團,

    而這60Hz的突起對我有沒有困擾?

    其實有, 有些錄音明顯強調低頻 (個人觀感: 如老虎魚), 在其他系統或許聽起來很爽, 但是我可能就無福消受了

    這種錄音大部分聽起來不至於轟/亂/糊, 但是請想像double bass捶心肝的那種感覺.....對我來說有點失真拉~~~

    是很爽, 但我不喜歡

    而且我還想再追求低頻的沿伸與透明度,

    這60Hz的突起對我可能是一種障礙,

    針對這點假設, 我已經計劃近期就會再處理我的空間, 我的空間有點類似L型, 目前延伸出去的空間我只有用岩棉消極的處理低頻,

    年前年後這段時間我會把這個延伸空間再做整理, 然後再次導入低頻陷阱,

    希望能夠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我依然不期望我的60Hz會降下去, 甚至我已經覺得這個頻譜上的突起已經不是重點,

    但以上種種就靠這個計畫完成後的驗證摟~~~~:)
    版主說笑..年輕用心在不少人之上.
    幾年前做工程碰到一位業主.已退休.才開始去付費上課學習古典音樂聆賞入門.
    談及玩音響-聊到了古典.他問我喜好哪一類型.我的回答與你有些類似.
    我的口味比較重..
    偏好國民樂派到近代古典音樂.他聽到後突然就不想與我聊下去.莫非覺得我膚淺!?

    常在想.純愛樂者或音樂科班者.為何與音響玩家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古云~玩物喪志.但我們是玩音響勵志呀.而且經常得勵精圖治.只為聲音再好那麼一點..哈.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