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共101頁 第一第一 ... 2464727374757684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31 到 740 共計 1008 條
  1. #731
    註冊日期
    2011-01-14
    文章
    62
    Thanks
    40
    Thanked 53 Times in 3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美國房間牆壁常見的drywall和台灣常用的水泥牆/磚牆的聲學特性應該是不一樣的。硬牆對所有的聲頻大概都是全反射;Drywall呢?假設它對低頻有吸收的作用,您要不要用別的東西平衡一下其它的頻段呢?:)

    與其問RPG那些板子的作用,何不問Rockport為什麼要放那些東西?如果背牆是像將軍家那樣的硬牆,Andy Pryor會如何處理呢?我猜想如果Pryor的觀念和將軍大差太遠,將軍大當初就不會選用Rockport了
    這句話有點怪

    將軍會選擇Rockport當然是因為Rockport好聽,原廠對聲學也不一定比較在行,不然馬田也不會請別人設計音響室

  2. #732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你這個問題好難~~~
    我常看到的建議是, 120 X 120 cm的面積, 厚10cm(可討論, 跟使用者的期望有關聯)的岩綿/玻璃棉的材料,
    但是背後的數學我就沒有看過有人討論了........
    我想應該與波長有相對關係,總該有個波長的1/4才有效果吧?總不致於1/8就很明顯...
    若以此觀之,200Hz波長1.7m,100Hz/3.4m,50Hz/6.8m,25Hz/13.6m
    取1/4為,0.425m, 0.85m, 1.7m, 3.4m;要做到50Hz就不太容易了...
    若再算上等比級數增加的厚度,再考慮角度vs吸收係數以及因此延伸的厚度,
    喔...那體積挺嚇人...實作上更是困難...

  3. #733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我想應該與波長有相對關係,總該有個波長的1/4才有效果吧?總不致於1/8就很明顯...
    若以此觀之,200Hz波長1.7m,100Hz/3.4m,50Hz/6.8m,25Hz/13.6m
    取1/4為,0.425m, 0.85m, 1.7m, 3.4m;要做到50Hz就不太容易了...
    若再算上等比級數增加的厚度,再考慮角度vs吸收係數以及因此延伸的厚度,
    喔...那體積挺嚇人...實作上更是困難...
    不單純是與厚度之間的關係,

    一般的吸音物是利用聲波穿過多孔性的材料遇到摩擦將能量轉換為熱量作為原理,

    因此不同材料的效果也會不同, 慎選材料的話是可以少花些體積的,

    (也就是未必一定要1/4波長......)

    200Hz以下算低頻了, 就得開始用一些其他較聰明的方法來處理了 (才不會浪費太多空間)

  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5. #734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不單純是與厚度之間的關係,

    一般的吸音物是利用聲波穿過多孔性的材料遇到摩擦將能量轉換為熱量作為原理,

    因此不同材料的效果也會不同, 慎選材料的話是可以少花些體積的,

    (也就是未必一定要1/4波長......)
    這部份我思考的是面積,
    想想,假設喇叭發出的是球面波,打到空間界限面上,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折射,
    倘若吸收面很小,只佔波長不到1/4的平方,那,在聆聽位置聽到的波形與無吸收差多少?

  6. #735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這部份我思考的是面積,
    想想,假設喇叭發出的是球面波,打到空間界限面上,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折射,
    倘若吸收面很小,只佔波長不到1/4的平方,那,在聆聽位置聽到的波形與無吸收差多少?
    我也很好奇這個問題, 但是一直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呵呵~~~

  7. #736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最近讀到錄音室的設計, 讓我再次思考一些事情,

    下圖是一種設計的概念, 稱為RFZ (Reflection Free Zone), 是一種許多人應該都聽過的LEDE (Live End Dead End)的延伸,

    基本概念是這樣的:

    1. 在20ms前, 杜絕任何反射音, 何謂杜絕? 間接音的強度比直接音低20dB
    2. 過了20ms這個點後, 開始要有一個經過擴散後的音場 (diffusion field 不是大家常說的那個音場) 慢慢衰減

    第一點是要杜絕所有的音染, 以及絕對要求定位

    第二點是不要讓整個空間太乾, 太死



    提這個規範並不是因為我認為這個是音響室設計的王道,

    而是我在思考要如何達到這20ms沒有反射音的條件! 並思考音響式設計的一個紀錄~~

    請大家不要想太多 呵呵~~~~




    20ms聲音可以走6.5公尺左右, 那麼那些反射音與直接音的差距是在這6.5公尺以內?

    我發現自從放下課本後, 我的數學能力大幅下降, 因此只能使用圖解法來找反射音, 畫出來就容易了解多了!

    上圖示我畫的第一反射音的位置:

    圈圈1: 右聲道的聲波透過右側牆反射 (左聲道同理)
    圈圈2: 右聲道的聲波透過側牆反射 (左聲道同理)
    圈圈3: 右聲道的聲波透過聆聽位置後牆反射 (左聲道同理)
    圈圈4: 右聲道的聲波透過喇叭後牆反射 (左聲道同理)

    由於我是照1:100的比例畫出這個空間 (8公尺 X 12公尺), 這些線畫出來之後, 我就可以用尺來量距離了,

    距離在圖上我有寫了,

    與直接音距離4.5公尺相減, 大於6.5以上的就部會在20ms這個範圍裏面,

    因此除了圈圈1需要處理外皆可不吸音,

    *********************************************************

    但是重點來了,

    我畫的房間大小是 (8X12公尺) 接近30坪!! 能辦到的人應該不多吧!?

    因此如果是比較合理的15坪, 那就所有的圈圈都必須要處理了!

    (反射音4應該可以不用處理, 因為(中)高頻的指向性, 直接音應該到不了那裏)

    所以至少對這些點吸音這20ms的間隔才有可能達到,

    (因為可能還有二次反射音等....但太複雜了, 目前沒有能力去構思)

    *********************************************************

    那第二點怎麼達成?

    目前知道的是對聆聽位置這個區塊做擴散

    讓這些擴散過的能量從後面包圍過來可以製造被動的包圍感,

    不過怕的是到達後面的能量不夠, 因此有些錄音室會被牆做成有角度, 裡用反射把聲音射到後面,

    (不平行牆還可以防止slapping echo.....)

    但這得空間夠大才行......

    *********************************************************

    有人或許好奇, 想這麼多幹嘛?

    其實也對, 我想獨立的15坪空間對我而言也許十年內不可能吧? (開放的還比較有機會)

    但是怎麼說呢?

    也許是工程師性格吧? 覺得很多東西一定要思考過後才會更有感覺, 是一種"好玩"的心理吧......

    自己驗證一下所謂前反射, 中吸收, 後擴散的理論

    不過就像我前面說的, 我只畫了幾個第一反射點, 還有第二, 第三哩.....能力不夠瞜~~

    p.s. 1: 天花板地板沒有畫, 不過很多人的天花板不會超過3.5公尺, 再加上喇叭高度, 因此天花板與地板除了吸音應該沒有其他選擇

    p.s. 2: 問題簡化過了, 不去想怎麼吸音, 而是哪裡該吸音, 哪裡該擴散
    此篇文章於 2012-04-12 08:04 PM 被 chsiang 編輯。 原因: 改錯字

  8. The Following 11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9. #737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格物致知..莫過於此.

    why not試著打破舊"式"?

    誰規定要1/3放置法..而且如圖是12m長空間.喇叭離背牆好像還大於4m噎.?
    LEDE更是有待檢驗?..聲音不會乖乖選地區或路線去跑的.除非是360度發聲(平均的向周圍發出聲音).不然這個一般所謂6面反射點的說法真的是要重新審視之.

    路線1與2.本身離喇叭軸已經頗大角度.衰竭+反射抵消還剩下多少呢..
    路線3其實會被直接音與最大(地坪)反射音遮蔽與干擾.還有天花板反射音也一定會先到達..那還會有會多少影響勒..

    若真的有如此大好空間還要弄得那麼近場聆聽.?但若是來做hiend劇院就夢幻的優了..
    得罪囉..哈.

  10.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738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好畫而已啦!沒有一定要這樣啊!圖解法方便思考而已

    由一個case可以知道很多case會有的變化 呵呵~

  12. #739
    註冊日期
    2010-09-21
    文章
    302
    Thanks
    502
    Thanked 221 Times in 10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最近讀到錄音室的設計, 讓我再次思考一些事情,

    下圖是一種設計的概念, 稱為RFZ (Reflection Free Zone), 是一種許多人應該都聽過的LEDE (Live End Dead End)的延伸,

    基本概念是這樣的:

    1. 在20ms前, 杜絕任何反射音, 何謂杜絕? 間接音的強度比直接音低20dB
    2. 過了20ms這個點後, 開始要有一個經過擴散後的音場 (diffusion field 不是大家常說的那個音場) 慢慢衰減

    第一點是要杜絕所有的音染, 以及絕對要求定位

    第二點是不要讓整個空間太乾, 太死

    ~~~~~~~~




    ~~~~~~
    非常同意chsiang兄的推論與看法!
    這也是為配合我們家的擺位, 反而前後牆與單邊側牆要吸音的原因.
    也許錯了, 也許對, 聽的愉快最重要! :)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rachy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74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5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即使是大公司,對空間處理的見解常常是有小出入的,

    我也看不出Rockport和將軍兄有何多大的不同見解,

    我只是在說, case by case...



    用別的東西平衡一下其它的頻段?這句話真是怪..
    抱歉,我也不知道我在寫什麼? 睡前打的,詞不達意。就當我沒說吧

    我同意空間處理是一種case by case的情況。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