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共25頁 第一第一 ... 2101112131422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1 到 120 共計 250 條
  1. #111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QUOTE=psycho;56152
    『Fazioli的琴聲真是迷人』....咦?你的音響系統沒有被這幾張 Chemin 宰了嗎?還是你偷偷換了什麼好料?308公分的 Fazioli 之極低頻重量感,別說是你的 B&W 801,就算是高好幾級的 B&W S800,都未必能通過耶!...:P :P[/QUOTE]

    那些唱片有低音喔?我不知道耶

    最近很難得聽“音響”。大部份是聽iPod或在車上聽。(sweat)(sweat)(sweat)

    我的主音響系統有一個老掉牙的超低音(Janis W1 or Janis W2). 所以,有可能可以聽的到。:P:P:P

  2. #112
    註冊日期
    2007-08-02
    文章
    1,153
    Thanks
    348
    Thanked 333 Times in 1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John925大,打字辛苦了

    一般擴大機(大部份是綜擴或是前級)上的“loudness“是為了用家“小聲”聆聽時用(半夜睡不著)。loudness基本上是提高(增加)高頻和低頻”相對“於中頻的”量“,其實就是另一種等化(equalized)曲線。據我所知,loudness的曲線並沒有一個公定的標準(不像RIAA曲線)。就像每一家公司的receiver上的”treble”和“bass“所變化的曲線或頻帶也都不盡相同。

    Psycho大請注意,我可沒提“絕對”音量的大小。我說的是“相對”音量。 我可沒說您說的不對(我還在想.....別急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john925 打字真的辛苦了!:) 但是我有點看不大懂,要等john925有空我們再來詳細討論弓...:o

    john925 引用的那個圖與據此產生的思考,思考的是『人類聽覺對音量大小的絕對判斷』,也就是發出一個音,它的音量究竟有多大。

    而我討論的是,聽音樂或玩音響時,根據的不是上述資訊,而是『音量相對大小』的分辨力...
    sorry啦!打字不便,語焉不詳,讓兩位大大有看沒有懂。

    或許我們應該對【絕對】【相對】兩個詞作一些釐清。

    1.音量(以聲學的角度而言),是絕對的,可以用分貝來量測。

    2.音量(以認知的角度而言),是非線性的,所以兩個不同頻率的聲音,發出相同的分貝,聽起來不會一樣大聲。所以,上圖的phon曲線是彎彎曲曲的。

    3.音量(以認知的角度而言),也是相對的,音量及音高的判斷,也會受到前一音的影響。
    如:A音:1000 hz, 20 dB, B音:1000 hz, 40dB, C音:1000 hz, 30dB。
    播放A之後再播放C和播放B之後再播放C,兩個C音聽起來也會不一樣大聲。在A之後的C會比在B之後的C聽起來大聲。

    同理,人耳對頻率的判斷,也會受到前一音高的影響。

    這是我之前依稀記得的,很久沒接觸了.....:P

  3. #113
    chrisu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哇!我是太久沒有寫cd軟體了是不是?回應真多....



    請 buick 網友與新天新地唱片行連絡或親自去拜訪....:)
    http://www.stsd.idv.tw/



    我覺得 kevintran 應該是單純對『音樂』有個人主觀的選擇取捨,就像我不只放棄爵士樂,連 3B、2T、RS、F 之外古典音樂通通放棄了....
    (上述是什麼代號,自己猜.... )



    薩克斯風 絕對是木管,而且是『雙簧』家族。木管樂器中的三大類:『無簧片』(長笛、短笛)、『一個簧片』(單簧管及其家族)與『兩個簧片』(雙簧管、低音管與薩克斯風),彼此之間有非常明顯的音色差距,正確錄音的唱片應該一下子就以聽出種差別,如果聽不出來..........
    .............
    .............
    就告訴過你(是誰自己猜)了!你那些數萬元級的線材通通『音色不正確』啦!連4000元的 ORTOFON 6.5N 都不如.....:P 別哭,還有五十萬元級的線材也是『音色不正確』的.....

    找天會把我那篇從波麗露舞曲分辨『音色的正確性』之文章寫出來,很多墊材、角錐、線材與其他調音用品可能都要挫咧等...:P

    先考一題:第『四』次出現主旋律之獨奏木管是:『無簧片』?『一個簧片』?『兩個簧片』?不要直接猜樂器名稱,該樂器在一般管弦樂唱片應該完全不會出現。
    不好意思,Saxophone是木管樂器沒錯,但它是「單簧」樂器,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參加樂團?如果在樂團裡常聽無簧、單簧、雙簧這些樂器的真實聲音,
    不需要太好的耳機或喇叭都可以聽得出來,至少我的朋友們都是這樣子,
    他們都只用不到一千元的器材,所以看到這些討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4. #11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risu 查看文章
    不好意思,Saxophone是木管樂器沒錯,但它是「單簧」樂器,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參加樂團?如果在樂團裡常聽無簧、單簧、雙簧這些樂器的真實聲音,
    不需要太好的耳機或喇叭都可以聽得出來,至少我的朋友們都是這樣子,
    他們都只用不到一千元的器材,所以看到這些討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在此要向大家鄭重致歉:我真的搞錯了!..(sweat)

    薩克斯風是『單簧』類,原始文章己修正,我不熟悉的樂器果然還是很容易錯,多謝 chrisu網友的指教了!

    至於熟悉真實樂器的聲音,的確可以使用幾百元的耳機就能『分辨出正在播放的是什麼樂器』。不過這裡我要討論的是不同層次的問題:『正在播放的樂器像不像真的?』,所以反而需要『不熟悉真實樂器的聲音』的外行人,才容易證明這張錄音或這套音響夠不夠高傳真。

    又,對於『熟悉真實樂器的聲音』的人來說,不要求他辨認現在播放的是什麼樂器,而是要求他判斷『現在播放的樂器跟另一張比起來,是不是比較像真實的?』,這樣子的實驗,也可以輕易突顯這張錄音或這套音響夠不夠高傳真的問題....:)

  5. #115
    ec337280 目前離線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ž
    註冊日期
    2007-08-21
    文章
    353
    Thanks
    27
    Thanked 11 Times in 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ohn925 查看文章
    sorry啦!打字不便,語焉不詳,讓兩位大大有看沒有懂。

    或許我們應該對【絕對】【相對】兩個詞作一些釐清。

    1.音量(以聲學的角度而言),是絕對的,可以用分貝來量測。

    2.音量(以認知的角度而言),是非線性的,所以兩個不同頻率的聲音,發出相同的分貝,聽起來不會一樣大聲。所以,上圖的phon曲線是彎彎曲曲的。

    3.音量(以認知的角度而言),也是相對的,音量及音高的判斷,也會受到前一音的影響。
    如:A音:1000 hz, 20 dB, B音:1000 hz, 40dB, C音:1000 hz, 30dB。
    播放A之後再播放C和播放B之後再播放C,兩個C音聽起來也會不一樣大聲。在A之後的C會比在B之後的C聽起來大聲。

    同理,人耳對頻率的判斷,也會受到前一音高的影響。

    這是我之前依稀記得的,很久沒接觸了.....:P

    掩蔽效應與聲音頻率有何關係?:o

    來源:上海韻盟

    一個純音引起的掩蔽效應決定於它的強度和頻率,低頻聲能有效地掩蔽高頻聲,而高頻聲對低頻聲的掩蔽作用卻不是很大。用窄帶噪聲進行的掩蔽效應實驗表明,最大掩蔽量出現在掩蔽聲頻附近,掩蔽量隨掩蔽聲的增強而加大。

    有哪幾種掩蔽形式?哪種掩蔽效果最明顯? 被掩蔽聲與掩蔽聲同時出現,所產生的掩蔽稱為同時掩蔽。被掩蔽聲在前,掩蔽聲在後稱為後掩蔽。若掩蔽聲在前,被掩蔽聲在後稱為前掩蔽。在實踐中,後掩蔽現象較常見,並顯得更重要,例如室內混響聲對直達聲產生的掩蔽便屬於後掩蔽。被掩蔽聲在時間上越接近於掩蔽聲,聽覺聞閾提高越多,一般後掩蔽的作用大於前掩蔽,同時掩蔽的效果大於後掩蔽和前掩蔽的掩蔽效果。

  6. #116
    ec337280 目前離線 新手上路請多包涵���ž
    註冊日期
    2007-08-21
    文章
    353
    Thanks
    27
    Thanked 11 Times in 5 Posts

    預設

    聲音聽覺理論

    fbusr 2005-11-25 08:51 引用 | 編輯 樓主

    由於人耳聽覺系統非常複雜,迄今爲止人類對它的生理結構和聽覺特性還不能從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釋清楚。所以,對人耳聽覺特性的研究目前僅限於在心理聲學和語言聲學。
     人耳對不同強度、不同頻率聲音的聽覺範圍稱爲聲域。在人耳的聲域範圍內,聲音聽覺心理的主觀感受主要有響度、音高、音色等特徵和掩蔽效應、高頻定位等特性。其中響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觀上用來描述具有振幅、頻率和相位三個物理量的任何複雜的聲音,故又稱爲聲音“三要素”;而在多種音源場合,人耳掩蔽效應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聲學的基礎。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問題。
    一、聲音三要素
    1.響度
     響度,又稱聲強或音量,它表示的是聲音能量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於聲波振幅的大小。聲音的響度一般用聲壓(達因/平方釐米)或聲強(瓦特/平方釐米)來計量,聲壓的單位爲帕(Pa),它與基準聲壓比值的對數值稱爲聲壓級,單位是分貝(dB)。對於響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單位宋(Sone)來度量,並定義lkHz、40dB的純音的響度爲1宋。響度的相對量稱爲響度級,它表示的是某響度與基準響度比值的對數值,單位爲口方(phon),即當人耳感到某聲音與1kHz單一頻率的純音同樣響時,該聲音聲壓級的分貝數即爲其響度級。可見,無論在客觀和主觀上,這 兩個單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純音外,聲壓級的值一般不等於響度級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響度是聽覺的基礎。正常人聽覺的強度範圍爲0dB—140dB(也有人認爲是-5dB—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聽頻率範圍(即頻域)的聲音,即使響度再大,人耳也聽不出來(即響度爲零)。但在人耳的可聽頻域內,若聲音弱到或強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樣是聽不到的。當聲音減弱到人耳剛剛可以聽見時,此時的聲音強度稱爲“聽閾”。一般以1kHz純音爲准進行測量,人耳剛能聽到的聲壓爲0dB(通常大於0.3dB即有感受)、聲強爲10-16W/cm2 時的響度級定爲0口方。而當聲音增強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時,這個閾值稱爲“痛閾”。仍以1kHz純音爲准來進行測量,使 人耳感到疼痛時的聲壓級約達到140dB左右。
     實驗表明,聞閾和痛閾是隨聲壓、頻率變化的。聞閾和痛閾隨頻率變化的等響度曲線(弗萊徹—芒森曲線)之間的區域就是人耳的聽覺範圍。通常認爲,對於1kHz純音,0dB—20dB爲寧靜聲,30dB--40dB爲微弱聲,50dB—70dB爲正常聲,80dB—100dB爲響音聲,110dB—130dB爲極響聲。而對於1kHz以外的可聽聲,在同一級等響度曲線上有無數個等效的聲壓—頻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聲音和1kHz的10dB的聲音在人耳聽起來具有相同的響度,這就是所謂的“等響”。小於0dB聞閾和大於140dB痛閾時爲不可聽聲,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頻率範圍的聲音,人耳也覺察不到。人耳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聞閾和痛閾不一樣,靈敏度也不一樣。人耳的痛閾受頻率的影響不大,而聞閾隨頻率變化相當劇烈。人耳對3kHz—5kHz聲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聲音信號都能被人耳聽到,而在低頻區(如小於800Hz)和高頻區(如大於5kHz)人耳對聲音的靈敏度要低得多。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一般應特別重視加強低頻音量。通常200Hz--3kHz語音聲壓級以60dB—70dB爲宜,頻率範圍較寬的音樂聲壓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稱音調,表示人耳對聲音調子高低的主觀感受。客觀上音高大小主要取決於聲波基頻的高低,頻率高則音調高,反之則低,單位用赫茲(Hz)表示。主觀感覺的音高單位是“美”,通常定義響度爲40方的1kHz純音的音高爲1000美。赫茲與“美”同樣是表示音高的兩個不同概念而又有聯繫的單位。
    人耳對響度的感覺有一個從聞閾到痛閾的範圍。人耳對頻率的感覺同樣有一個從最低可聽頻率20Hz到最高可聽頻率別20kHz的範圍。響度的測量是以1kHz純音爲基準,同樣,音高的測量是以40dB聲強的純音爲基準。實驗證明,音高與頻率之間的變化並非線性關係,除了頻率之外,音高還與聲音的響度及波形有關。音高的變化與兩個頻率相對變化的對數成正比。不管原來頻率多少,只要兩個40dB的純音頻率都增加1個倍頻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變化則相同。在音樂聲學中,音高的連續變化稱爲滑音,1個倍頻程相當於樂音提高了一個八度音階。根據人耳對音高的實際感受,人的語音頻率範圍可放寬到80Hz--12kHz,樂音較寬,效果音則更寬。
    3.音色
     音色又稱音品,由聲音波形的諧波頻譜和包絡決定。聲音波形的基頻所産生的聽得最清楚的音稱爲基音,各次諧波的微小振動所産生的聲音稱泛音。單一頻率的音稱爲純音,具有諧波的音稱爲複音。每個基音都有固有的頻率和不同響度的泛音,借此可以區別其他具有相同響度和音調的聲音。聲音波形各次諧波的比例和隨時間的衰減大小決定了各種聲源的音色特徵,其包絡是每個周期波峰間的連線,包絡的陡緩影響聲音強度的瞬態特性。聲音的音色色彩紛呈,變化萬千,高保真(Hi—Fi)音響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準確地傳輸、還原重建原始聲場的一切特徵,使人們其實地感受到諸如聲源定位感、空間包圍感、層次厚度感等各種臨場聽感的立體環繞聲效果。
     另外,表徵聲音的其他物理特性還有:音值,又稱音長,是由振動持續時間的長短決定的。持續的時間長,音則長;反之則短。從以上主觀描述聲音的三個主要特徵看,人耳的聽覺特性並非完全線性。聲音傳到人的耳內經處理後,除了基音外,還會産生各種諧音及它們的和音和差音,並不是所有這些成分都能被感覺。人耳對聲音具有接收、選擇、分析、判斷響度、音高和音品的功能,例如,人耳對高頻聲音信號只能感受到對聲音定位有決定性影響的時域波形的包絡(特別是變化快的包絡在內耳的延時),而感覺不出單個周期的波形和判斷不出頻率非常接近的高頻信號的方向;以及對聲音幅度解析度低,對相位失真不敏感等。這些涉及心理聲學和生理聲學方面的複雜問題。
    二、人耳的掩蔽效應
     一個較弱的聲音(被掩蔽音)的聽覺感受被另一個較強的聲音(掩蔽音)影響的現象稱爲人耳的“掩蔽效應”。被掩蔽音單獨存在時的聽閾分貝值,或者說在安靜環境中能被人耳聽到的純音的最小值稱爲絕對聞閾。實驗表明,3kHz—5kHz絕對聞閾值最小,即人耳對它的微弱聲音最敏感;而在低頻和高頻區絕對聞閾值要大得多。在800Hz--1500Hz範圍內聞閾隨頻率變化最不顯著,即在這個範圍內語言可儲度最高。在掩蔽情況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強度,使人耳能夠聽見時的聞閾稱爲掩蔽聞閾(或稱掩蔽門限),被掩蔽弱音必須提高的分貝值稱爲掩蔽量(或稱閾移)。
    1.掩蔽效應
     已有實驗表明,純音對純音、噪音對純音的掩蔽效應結論如下:
    A.純音間的掩蔽
    ①對處於中等強度時的純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現在它的頻率附近。
    ②低頻的純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頻的純音,而反過來則作用很小。
    B.噪音對純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種純音組成,具有無限寬的頻譜
     若掩蔽聲爲寬帶雜訊,被掩蔽聲爲純音,則它産生的掩蔽門限在低頻段一般高於雜訊功率譜密度17dB,且較平坦;超過500Hz時大約每十倍頻程增大10dB。若掩蔽聲爲窄帶雜訊,被掩蔽聲爲純音,則情況較複雜。其中位於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純音分量組成的窄帶雜訊即臨界頻帶的掩蔽作用最明顯。所謂臨界頻帶是指當某個純音被以它爲中心頻率,且具有一定帶寬的連續雜訊所掩蔽時,如果該純音剛好能被聽到時的功率等於這一頻帶內雜訊的功率,那麽這一帶寬稱爲臨界頻帶寬度。臨界頻帶的單位叫巴克(Bark),1Bark=一個臨界頻帶寬度。頻率小於500Hz時,1Bark約等於freq/100;頻率大於500Hz時,1Bark約等於9+41og(freq/1000),即約爲某個純音中心頻率的20%。 通常認爲,20Hz--16kHz範圍內有24個子臨界頻帶。而當某個純音位於掩蔽聲的臨界頻帶之外時,掩蔽效應仍然存在。
    2.掩蔽類型
    (1)頻域掩蔽
     所謂頻域掩蔽是指掩蔽聲與被掩蔽聲同時作用時發生掩蔽效應,又稱同時掩蔽。這時,掩蔽聲在掩蔽效應發生期間一直起作用,是一種較強的掩蔽效應。通常,頻域中的一個強音會掩蔽與之同時發聲的附近的弱音,弱音離強音越近,一般越容易被掩蔽;反之,離強音較遠的弱音不容易被掩蔽。例如,—個1000Hz的音比另一個900Hz的音高18dB,則900Hz的音將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離它較遠的另一個1800Hz的音高18dB,則這兩個音將同時被人耳聽到。若要讓1800Hz的音聽不到,則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一般來說,低頻的音容易掩蔽高頻的音;在距離強音較遠處,絕對聞閾比該強音所引起的掩蔽閾值高,這時,雜訊的掩蔽閾值應取絕對聞閾。
    (2)時域掩蔽
     所謂時域掩蔽是指掩蔽效應發生在掩蔽聲與被掩蔽聲不同時出現時,又稱異時掩蔽。異時掩蔽又分爲導前掩蔽和滯後掩蔽。若掩蔽聲音出現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發生掩蔽效應,則稱爲導前掩蔽;否則稱爲滯後掩蔽。産生時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腦處理資訊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異時掩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會衰減,是一種弱掩蔽效應。一般情況下,導前掩蔽只有3ms—20ms,而滯後掩蔽卻可以持續50ms—100ms。

  7. #11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多謝 ec337280 貼出這些知識....:)

    不過,這些知識可能與我們音響體驗『方向相反』....

    例如說,遮蔽效應是真實的心理現象沒錯,但是,應用該理論所產生的MP3,請問『發燒友』有多少人可以盲目測試出現正在播MP3還是CD?我想應該還算蠻多人的...:)

    所以這些知識仍然是我上述所謂的:思考的是『人類聽覺對音量大小的絕對判斷』;這與音響發燒與音樂欣賞所需要的聽覺知識是背道而馳的,宜多加謹慎使用....:)

  8. #11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Jean Raffard, trombone.
    Yumi Otsu, piano.
    Indesens INDE002.


    銅管的演奏技巧我不懂,只能從演奏表情與音色音質的豐富度與控制力去推測。這張唱片的演奏水準可以說是當代第一把長號交椅,錄音水準更是把我前文談到的銅管之『形體感』捕捉地完美無缺。只不過,對音響的要求可能高了些,不像 BNL 的唱片那麼可親。
    Indesens 這廠牌的銅管唱片太可怕了!每一張都是演錄雙絕!!習慣在台灣聽到放砲連連的『現場』銅管演奏,應該要好好聽這些唱片,才知道真正高明的銅管有多麼美麗動人。

    這次我要瘋狂推薦這張『小號』,演錄雙絕之下,我相信當我說『小號』跟『大提琴』一樣深情感人,大家一定會說我胡說八道... 但是,事實勝於雄辯:

    http://www.resmusica.com/article_535...de_course.html

    請先聽倒數第二曲:Jean-Baptiste Arban (1825 – 1889) : Le Carnaval de Venise。這首是演奏技巧驚人的小號展技曲,能不能想像小號可以像《大黃蜂的飛行》之長笛或小提琴演奏出那麼快速的音群?聽這首就知道了。

    再來就是把我嚇得屁滾尿流的聖桑《天鵝》,你絕對沒看錯,就是這首大提琴名曲的小號改編版。我沒有絕對音感,聽不出這首改編曲與音符是否與原曲音域相同。但很明顯地它非常低...低...低....低到讓我有『小號』跟『大提琴』一樣深情感人的感覺,相較之下小提琴的改編曲就完全走味了。而小號可以吹出這麼低又穩定而深情款款的旋律線,就算我完全不懂小號的吹奏技巧,也會這種樂器的表現力活活嚇死。

    全力推薦,保證讓我們對銅管樂器徹底改觀!

  9. #11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B]
    6、小提琴:同錄音最佳的那張 tosi。

    介紹: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tosi#post25598
    Tosi 不愧是我一萬數仟張唱片下確認是最極緻的小提琴正確演奏之三大典範:提博、富蘭奇斯卡第與 Tosi。能夠成為三大頂尖高手,當然必要的條件就是永遠地自強不息:無論是演奏技巧與詮釋水準,都要與時俱進到死方休!所以,越是新出版的 Tosi,演奏水準越是超越了他自己。

    而 SOLSTICE 不愧是我認定錄音藝術天下第一名的理想主義唱片廠;越新的出版,越可以聽出錄音藝術水準的進步,唯有 SOLSTICE 才能超越 SOLSTICE。

    兩個極緻的音樂藝術與錄音藝術,結合成 2010 剛開始最偉大的驚喜:

    廠牌:SOLSTICE 編號:SOCD260 / 試聽一 / 試聽二
    薩拉沙泰全集之一: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作品第一集,以許多著名歌劇主題為發展。合作鋼琴家為Pascal,新天新地常客對他應該不陌生。
    (以上參考林主惟的原始介紹文字)

    第一是演奏:除了兩張現代曲目我實在聽不下去沒有買之外,從2002(?)的流浪者之歌,到2006的拉威爾,到2008的這一張。Tosi 的演奏技巧從『迫力十足』變成『從容不迫』,這種『從容』是技巧更加完美無而來;請聽本唱片第一首中無時不出現的雙弦樂段,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完美無的雙弦!完全沒有任何小提琴家比得上!

    而技巧完美的從容不迫,帶出來就是小提琴真正的『醇美』。很抱歉,沒有任何正確調整的LP配跟這張CD比『醇美』,當初讓新竹黃大與scs驚豔的EMI LP,跟這張CD相比完全是被打好玩!就算是動到黃大的大號角照輸不誤。你們兩個死硬LP派的,乖乖去買下這張CD啦!....

    第二是錄音:唯有 SOLSTICE 才能超越 SOLSTICE;拉威爾那張己經是天下第一的錄音藝術,這一張的水準是比前一張更加地乾淨、更透明、訊躁比更高。就好像2004是vcd、2006是dvd、2008是藍光。也就是說,錄音藝術的方向完全沒有變,進步的是隨著科技而讓器材的訊躁比更佳,從而讓越新的錄音、越變得乾淨。

    所以聽這種CD,所有CD先天輸給LP的差距越輸越小,而LP先天輸給CD的差距卻是越輸越慘。要比中頻的絕對正確性,這張CD輕易勝過我手上的任何錄音正確之LP。

    第三是鋼琴。這張唱片之鋼琴,演奏出來的音色實在美到令人心碎。奇了!?怎麼可能有人的鋼琴音色美感可以超越蕾菲布?於是我仔細聽......原來,這台鋼琴好像不是史坦威琴,好像是正統法國傳統的普萊耶琴耶?!趕快查閱CD解說,再打電話問了一下主惟。

    目前答案還沒有百分之百確定,但是,從直接聽感來說,這張唱片的鋼琴表現出『比人聲更像人聲』的吟哦感,讓整張歌劇改編曲聽起來就像時時有無比渾厚的男低音、男中音在為小提琴唱和。整個音色美感實在令人感動到不出話來了。

    這張CD毫無保留地徹底推薦,無論是音樂演奏與錄音藝術通通是天下第一。若是對音樂曲目不熟而有疑慮,別擔心,連我這種曲目如此窄化的人,都可以被感動到瘋了,再也不可能會有人無法接受這種曲目了.....

    至於這張CD會不會殺音響?我初步判斷是比較不會誇張地殺音響,當然了,越正確的音響一定越感動....:)

  10. #12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Quote"原來,這台鋼琴好像不是史坦威琴,好像是正統法國傳統的普萊耶琴耶?"
    Psycho大,以我對鋼琴的粗淺認知,好的鋼琴調音師可以把鋼琴的聲音調到一般人認不出來。Horowitz的鋼琴聲和其它的Steinway大不相同(所以Horowitz到那去演奏,那個鋼琴就跟到那)。喜歡Horowitz的人,您要多感謝他的調音師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