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共25頁 第一第一 ... 15232425
顯示結果從 241 到 250 共計 250 條
  1. #241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而你不是喜歡上皮爾奈的小牧神?該管弦樂曲中木管獨奏部份應用之巧妙,都足以當成最高明的器樂獨奏精品....:)
    感謝教授的熱心回覆。小牧神的木管很棒,那也是我喜歡小牧神的原因之一


    我後來再聽Op.114時,刻意去聽鋼琴的部份,發現為什麼教授會用冷峻來形容了,原來那種冷峻是來自鋼琴!
    若用畫面來形容的話,大概就像是在一個偏冷的雨夜,有一盞路燈佇立街邊散發著溫暖的光芒,鋼琴是冷冷的雨,豎笛是燈,大提琴則是將燈高舉起來的燈桿與踏實的人行街道,被雨打濕,且在燈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些微的光。

    至於第4樂章的悸動,我現在會用「某種熱切與渴望」來形容,好像熱切地想去追尋什麼、抓住什麼,或許是晚年的布拉姆斯,發現了什麼點燃其熱情的事物?
    此篇文章於 2017-02-25 11:49 AM 被 Deen 編輯。 原因: 新增內容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4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好久不見這種「心靈躍升」角度的音樂欣賞心得了!!!......

    當初我就是囿於音響水準太差,無法欣賞到音樂的純粹美感,只好轉而欣賞音樂中的情感層次,於是便走向更深層的心靈對話角度,從而寫出一堆文章。。。。。

    時到今日,當年透過餓肚子、甚至向有錢的大學朋友乞討午餐而省下錢買的CD唱片,再從中領悟的心靈躍升欣賞角度,仍然是我一生最自傲的成就;也因此才發現欣賞音樂中的情感層次之愛樂者,只會收集文字資料的「偽裝古典音樂迷」實在太多了!心灰意冷之下,重新轉向而到現在,主要分享的是音樂的純粹聲音美感這種不同角度。

    不過偶爾看到像 Deen你這種努力發掘音樂深層情感的愛樂友,還是要用力鼓掌!!!.....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感謝教授的熱心回覆。小牧神的木管很棒,那也是我喜歡小牧神的原因之一

    我後來再聽Op.114時,刻意去聽鋼琴的部份,發現為什麼教授會用冷峻來形容了,原來那種冷峻是來自鋼琴!
    若用畫面來形容的話,大概就像是在一個偏冷的雨夜,有一盞路燈佇立街邊散發著溫暖的光芒,鋼琴是冷冷的雨,豎笛是燈,大提琴則是將燈高舉起來的燈桿與踏實的人行街道,被雨打濕,且在燈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些微的光。

    至於第4樂章的悸動,我現在會用「某種熱切與渴望」來形容,好像熱切地想去追尋什麼、抓住什麼,或許是晚年的布拉姆斯,發現了什麼點燃其熱情的事物?

  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243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教授好:

    最近在看音樂史,看到關於賦格曲的介紹,我覺得賦格曲似乎適合用來練習"平行式處理"的能力,若我想以巴哈的G小調小賦格來練習平行式處理之能力,請問您會推薦哪個版本的錄音?

  6. #24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教授好:
    最近在看音樂史,看到關於賦格曲的介紹,我覺得賦格曲似乎適合用來練習"平行式處理"的能力,若我想以巴哈的G小調小賦格來練習平行式處理之能力,請問您會推薦哪個版本的錄音?
    首先:使用賦格曲來練習"平行式處理"的能力是不錯的構想....:)

    再者:但是使用巴哈的音樂會發生很嚴重的謬誤。

    原因發生在,巴哈的音樂是所謂的「複音音樂」,這種音樂型式的「旋律線」本身就是平行式處理的旋律線,與我們正常習慣的如唱歌般的旋律線非常不同。所以再怎麼簡單的巴哈作品,只要用到複音音樂的旋律線,就會出現平行式處理的旋律,再加上賦格曲式,腦袋非爆炸不可!

    從賦格曲式習慣平行式處理,我會建議拿貝多芬比較容易。以第七交響曲的慢板樂章而論,一開就是最清楚明白的雙主題賦格,淺顯易懂。曲子到了中段,發展第一主題成為一段小賦格曲,這時會比較接近巴哈時代的賦格曲式。你可以自行比照看看那邊比較容易清楚明辨不同聲部的旋律線。

    而從「複音音樂」理解平行式處理則是超級高難度!!例如說,巴哈最瘋狂熱賣的無伴奏小提琴曲集與無伴奏大提琴曲集,就都是使用「複音音樂」模擬平行出現三個甚至四個聲部的超高難度音樂,而市面上的相關唱片應該不到 0.001的版本是演奏正確的,幾乎全都變成序列式處理的演奏。所以,會建議先從貝多芬下手再進階到複音音樂比較適當。

  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8. #245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首先:使用賦格曲來練習"平行式處理"的能力是不錯的構想....:)

    再者:但是使用巴哈的音樂會發生很嚴重的謬誤。
    原本我想說交響曲的編制龐大,難以將個別樂器從音樂中分離出來細聽,所以才想從編制單純的巴哈小賦格著手,沒想到其實這才是高難度,看來我低估了巴哈這位偉大的「音樂之父」,失敬失敬Orz


    我是在看了書中關於賦格曲的介紹後,由於光看文字實在無法想像聽起來是什麼樣子,所以上youtube搜尋,然後找到了這支介紹賦格曲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FETgpt9PA&t=346s


    影片後面就是以巴哈的小賦格為例,來演示賦格曲的結構,所以我才想說「那就用這首小賦格來練習平行式處理吧」


    要專心同時聽四聲部對我而言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我是想把各聲部都分開聽熟後,再一起聽聽看,看能不能提昇平行式處理的能力,而大概是因為影片中有以圖形來呈現各聲部的樣貌,所以我聽的時候,覺得不難分辨單一聲部的旋律線,便專注在只聽第一聲部,然後昨天就在youtube上找到約60支左右的不同版本小賦格,用手機接耳機聽了一整個下午,而且都只聽第一聲部,搞得我晚上睡覺前,腦中一直都是小賦格第一聲部的旋律XD(不過神奇的是,居然聽不膩,而且那旋律愈聽愈好聽,聽到最後有種中毒感,不愧是巴哈)


    本來我打算從這些影片中挑出幾支,下載到外接硬碟用喇叭播,個別針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聲部去反覆細聽,最後再試著將四聲部合在一起聽,不過看了教授的回覆了,我還是別越級打怪,乖乖先從貝多芬第七號開始好了(您說的慢板樂章是指第一樂章嗎?)


    最後順便分享一下昨天找到的其中一些小賦格:


    Koopman演奏的管風琴版,看他演奏可以想像當年巴哈演奏時,那手舞足蹈的樣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Ra3REdozw


    Dorien Schouten演奏的管風琴,沒有Koopman的氣勢,但聽起來就像Dorien本身一樣有天使般的氣質,讓人覺得是來自天堂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nJI9G7eKM


    電吉他版,若說Dorien的管風琴演奏是天使版,這個就是惡魔版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4CypWS3vg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246
    註冊日期
    2010-09-04
    文章
    106
    Thanks
    38
    Thanked 53 Times in 26 Posts

    預設

    巴哈的作品之中的結構性趣味效果突出
    甚至有些樂曲並未標註以何種樂器來演出
    是故保留了許多的樂器組合與詮釋的可能性
    為了滿足現代人的耳朵與幻想
    需多過度詮釋與充滿個人色彩的演奏應運而生
    切合巴哈的時代與宗教上的合理性的演奏反而難以覓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n3GOJfdH8
    以上阿蘭女士的演奏展示出勻稱 素雅 節制 與平衡
    正如文藝復興時代眾多偉大的複調音樂家所展示的
    以簡單的幾條樸素人聲織造出神的榮耀
    而在保留其結構性趣味的效果之中
    聲部之間的和諧感並未被破壞
    藍光轉盤 Audiomat tempo2.6 (DA) Audiomat prelude(AMP) PEL Quattro(speaker)
    real cable全套線材 數位線 AN7510 喇叭線 HD-TDC電源線 PSOCC X1 CHAMBORD X1 訊號線 CHENONCEAU RCA

  11.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oki921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247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oki921 查看文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n3GOJfdH8
    以上阿蘭女士的演奏展示出勻稱 素雅 節制 與平衡
    正如文藝復興時代眾多偉大的複調音樂家所展示的
    以簡單的幾條樸素人聲織造出神的榮耀
    而在保留其結構性趣味的效果之中
    聲部之間的和諧感並未被破壞
    我昨天也有看到一支在宗教活動場合的小賦格影片,以銅管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e_av8YiCA
    可惜音質很差

  13. #24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首先我得說,透過YOUTUDE來學習古典音樂果然是極佳的方法,從 Deen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原本我想說交響曲的編制龐大,難以將個別樂器從音樂中分離出來細聽,所以才想從編制單純的巴哈小賦格著手,沒想到其實這才是高難度,看來我低估了巴哈這位偉大的「音樂之父」,失敬失敬Orz
    巴哈的確偉大,不過他的音樂表情、或者說他的音樂不能充分描述世間萬物萬事,所以會建議同時欣賞一下拉摩與庫普蘭,會發現那個時代的音樂實在非常豐富!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本來我打算從這些影片中挑出幾支,下載到外接硬碟用喇叭播,個別針對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聲部去反覆細聽,最後再試著將四聲部合在一起聽,不過看了教授的回覆了,我還是別越級打怪,乖乖先從貝多芬第七號開始好了(您說的慢板樂章是指第一樂章嗎?)
    也是不是說巴哈太難,我的意思是我們已經非常不習慣複音音樂了,所以才會變難。例如以這首小賦格曲的主旋律來說,使用你提供的youtude檔,5:05 開始,音符在高音與低音間跳躍,正確的聽法是高音是一條旋律、低音是另一條,所以在這裡要如何表現出兩條旋律線,這就非常考驗演奏家的功力了。

    先說我說的第七交響曲慢板樂章是指第二樂章啦!請查閱我的舊文章:貝多芬第七交響曲賞析 一個『人』與『自然』的觀點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最後順便分享一下昨天找到的其中一些小賦格:

    Koopman演奏的管風琴版,看他演奏可以想像當年巴哈演奏時,那手舞足蹈的樣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Ra3REdozw

    Dorien Schouten演奏的管風琴,沒有Koopman的氣勢,但聽起來就像Dorien本身一樣有天使般的氣質,讓人覺得是來自天堂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PnJI9G7eKM
    引用 作者: poki921 查看文章
    〔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n3GOJfdH8
    以上阿蘭女士的演奏展示出勻稱 素雅 節制 與平衡
    [恕刪]
    從上述我對複音音樂旋律線的營造方式之解釋,就可以解釋以上三個youtude版本的演奏特色了:

    Koopman很有活力,但是旋律線條的營造是不及格的,如果是我這種等級的欣賞家就可以聽出他比較是使用鋼琴演奏的方法來表現管風琴音樂,這跟我的偏好就很有差距了。

    Dorien的確像小家碧玉一般,原因在於她的線條營造比較正確,但是不敢(過份小心?)充分表達管風琴這種樂器的音色演奏媚力。什麼意思呢?

    管風琴與鋼琴最大的不同,是發聲之後的音量是漸弱還是持續強。這種不同決定了欣賞角度也不一樣了,Koopman顯然很快就收指來減少持續音,所以我才說那是鋼琴演奏的表現方法。但是膽敢不使用鋼琴的方法,讓音量持續強的許多聲音混在一起,結果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天堂與地獄就只有一線之隔。所以 Dorien在正確的複音線條下,每個音的收尾都很標準,不夠大膽地挑戰「持續音的混合」這種最高水準,聽起來就會小心冀冀的。但是因為音樂本身實在很好聽,所以Deen你就會覺得像小天使一樣可愛了。

    Marie-Claire Alain 阿蘭女士的確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管風琴家之一,這個版本也是最佳版本無誤。首先她使用的音栓就與前者相差很多,大膽太多了(音栓一詞先google)。她非常平和與節制的演奏表情,目的就是正確表現賦格曲與複音音樂的完整結構。同樣是一開始的主旋律,她明顯高音持續長一點,低音持續正常,如此不但表現出兩個線條,還表現出兩個線條混合的合奏效果,這就是管風琴演奏中最高層次的「持續音的混合」之效果。演奏表情走向平和容易感覺沒有激情,但是深入理解樂曲結構就會驚嘆:天啊!神級的演奏!!!!

    以上,我認為很多愛樂者(不是偽裝古典音樂者喔!)還是很容易偏好Koopman,這也沒關係,因為音樂也可以成為情緒發洩的工具無誤。不過從我追求音樂本身美感的立場,就會非常重視音樂本身的純粹內容;而賦格曲或平行式處理這種音樂的純粹結構正是走向純粹美感的一種音樂欣賞角度....:)

    不過像Dorien一樣小天使的演奏也有可能成為經典演奏,例如我瘋狂迷戀的 Gabriela Ungureanu演奏的拉摩: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533#post221533

    這就像小天使一樣,絕對的『療癒級』音樂,可惜好像賣光了??

    (end)

  1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249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太精彩了!還好我有貼出那些連結,才能引出Poki兄的阿蘭演奏版和教授的解析!


    前面的三個版本中,以個人偏好來講,我最喜歡的是Dorien版,除了有明確的線條,其表情也是我較喜歡的(阿蘭女士的表情對我而言太嚴肅);Koopman版我是對他演奏時的肢體動作比較感興趣,有炫技的成份,所以我才說可以想像巴哈演奏的樣子(據說巴哈是無影手+飛毛腿),音樂本身倒還好,因為後面多聲部同時出現時,可能因為他演奏地很快,前音與後音重疊很多,加上教堂的殘響,聽起來亂亂的,我有點受不了。


    有一點我想提出來的是:播放媒介對音樂欣賞的影響。由於我是用手機+耳機聽,加上Youtube的音檔普遍經過壓縮,品質不夠好,往往容易喪失原本應有的細節與音色(這是用Youtube學習古典音樂的一大缺點),這種情況下,若不是像教授或Poki兄這種對音樂有充份理解的聽者,很容易傾向偏好"特別"(但不夠正確)的演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教授說很多愛樂者會容易偏好Koopman、我會偏好Dorien版的原因,但若讓聽者在同一間教堂(或用高度正確的系統重播高度正確的錄音),聽三個演奏者分別演奏,在動態不壓縮、音色充分展現、加上教堂本身堂音的情況下,很可能阿蘭的小賦格才是最能表現出神聖莊嚴感、最能打入人心的。
    此篇文章於 2017-03-14 11:56 AM 被 Deen 編輯。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25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t=1445&start=0

    是『貝多芬第二』?還是『第一位布拉姆斯』?

      我曾在《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新體驗》一文中,提出對布拉姆斯音樂演奏的一個強烈批判觀點:

    是『貝多芬第二』?還是『第一位布拉姆斯』?

    『.......用一種比較簡便的理解方式來說:古典音樂的詮釋,可以使用『線條』與『音色』來二分。『線條』意謂著,讓旋律線因為速度與力度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情感;『音色』意謂著,讓旋律線因為音色處理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情感。再使用一種簡單的理解:以3B2T而論,巴哈完全著重在線條處理;到了莫札特的交響曲,在線條之外加上了『管樂(包含木管與銅管)』與『弦樂』對稱的『音色』刻劃;到了貝多芬的交響曲,進步成以『木管』、『銅管』與『弦樂』的三元對稱來表達音樂,造成我現在喜歡的貝多芬交響曲唱片版本幾乎都是法國樂團。
    ...............
    ...............
    ...............
      那麼,在這種逐漸發展『音色』藝術的時代趨勢中,布拉姆斯究竟應該是『貝多芬第二』的繼承者?還是『第一位布拉姆斯』自己?  』
      市面上大多數的布拉姆斯唱片之演奏方法,都是『貝多芬第二』,而不是『第一位布拉姆斯』;也就是把布拉姆斯的管弦樂技巧『降級』成貝多芬的水準、甚至降級成莫札特的水準,這樣子還可以拉大布拉姆斯與華格納的差距,更容易覺得布拉姆斯太過於保守而學究味十足。

      因此這張比法樂團伴奏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就是彌足珍貴的『第一位布拉姆斯』。這張唱片的錄音水準還可以,當然輸Timpani這種怪物輸很多,但是可以清楚聽到比利時國家管弦樂的合奏能力,己經足夠了。

      這首鋼琴協奏曲真的是布拉姆斯年輕氣盛之作,把他當代所有高明的管弦樂技巧通通使用上,還『妄想』要加上嚴肅的貝多芬式後期心靈旨趣,結果就容易變得『為賦新詞強說愁』,真的是又臭又長讓人受不了!然而,作曲技巧的進步就是在那裡,如果在正確音響與正確錄音的演示下,有了正確演奏讓『第一位布拉姆斯』跑出來,它就會變成非常悅耳的管弦樂饗宴,簡單說就是變得『很好聽!』。

      在這樣的『好聽』之下,我們才可以繼續詢問:布拉姆斯表現的音樂心靈,究竟是年少輕狂?為賦新詞強說愁?還是悶騷到極點?猶如明明愛煞了克拉拉,卻拼命忍下來還轉而去追克拉拉的女兒.....

      在我聽來,沒錯,就是『悶騷』。無論是極度激昂的樂句,或極度柔情的樂句,布拉姆斯總是不肯短短帶過,而是不斷延長樂句、拼命營造。聽起來就是『悶騷』,而且是不斷重覆地『悶騷』。

      這當然是真正的『第一位布拉姆斯』,一直到他的後期音樂通通都是如此。只是人人都至少有一小部份的心靈關著一個悶騷的惡魔,會不會被這張唱片誘發出來?那真是太有趣了!

    (END)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