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錄雙絕的長號演奏唱片

先前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請見附錄),談到自己從不懂銅管變成喜歡銅管,依賴的是『正確的高水準演奏』再加上『正確的錄音』從而得到音樂最直接的美感,因而可以跳過各種自己的偏見而直指音樂本身。現在喜歡銅管了,要來推薦這張『演』、『錄』雙絕的長號(伸縮喇叭)唱片:

Jean Raffard, trombone.
Yumi Otsu, piano.
Indesens INDE002.

http://www.resmusica.com/imprimer.php3?art=4272

銅管的演奏技巧我不懂,只能從演奏表情與音色音質的豐富度與控制力去推測。這張唱片的演奏水準可以說是當代第一把長號交椅,錄音水準更是把我前文談到的銅管之『形體感』捕捉地完美無缺。只不過,對音響的要求可能高了些,不像 BNL 的唱片那麼可親。

=============

附錄:

古典音樂的『新天新地』之七:銅管樂器演奏的新視野

  我先前談到的新天新地之唱片,都承載著深厚的法國巴黎之音樂文化傳統。它們最令人大開眼界的是,唱片裡的演奏家幾乎都是擁有『文化技巧』的特級高手。『文化技巧』意謂著:沒有任何藝術可以無中生有地成為悠久的歷史傳統,它必定承載著某種藝術文化的需要。

  相對的,一般所謂『超技』、『準確』反而是一種無根文化的機械技巧;就好像麥當勞可以準確地讓任何新手都能做出相同口味的漢堡,而且以速食的立場可能還蠻好吃的,但是它的『文化技巧』永遠比不過台南擔仔麵 ── 有人會因為吃到『正宗』麥當勞而感動地淚下如雨嗎?以我對小提琴、鋼琴演奏『超級龜毛』的嚴苛要求,實在無法想像會有唱片廠牌的無名演奏家,只有『詮釋風格』對不對我口味的問題,幾乎沒有『文化技巧』的問題,這實在太驚人了。

  於是我經歷了一次對銅管樂器演奏的全新體驗。這張唱片是 BNL 112889,由『法國之巔』銅管五重奏團演奏世界各地聖誕歌謠的改編曲;它的錄音非常可親,很容易就可以聽到銅管音色之美,於是愛樂者可以輕鬆進入全新的銅管樂器世界。



  本來我非常不喜歡銅管樂器,因為我聽過的銅管演奏全都是沒有音色、只有音效的『MIDI樂器』── 不!用MIDI放都比用人吹還好聽!至少不會走調加破音....會對銅管樂器如此偏見,實在是在古典音樂的經驗中,即使作曲家寫出法國號的優美旋律,但是聽到耳朵中只覺得作曲家利用『另一種音效』來表達這個旋律,聽不出來有什麼『非用銅管不可』的音樂旨趣。為什麼呢?

  我從來沒有聽過充滿音色變化可匹敵小提琴的銅管演奏,也沒聽過音階起伏音色仍保持一致性的銅管演奏,更少聽到吹奏各種複雜旋律線不會走音的銅管;只要旋律線複雜一點,銅管的存在就會令我想不通:我尊敬的3B2T(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莫札特、舒伯特)為什麼要加上這種『特殊音效』?

  喔,那聆聽宗教音樂怎麼辦?宗教音樂中的銅管音色是最重要的音樂旨趣呢!好險,這些宗教音樂的銅管聲部音符都不至於太複雜,就當成『音效』吧!樂團中偶爾總得來一下鑼、鼓、鈸.....

  聽到 BNL 這張銅管五重奏,我才知道我真是一個沒有見識過高水準銅管樂器的井底之蛙。

  原來銅管的音色變化可以匹敵小提琴,原來銅管可以吹出一段音色一致的快速音階,原來銅管可以溫柔體貼彷彿情人間的低迴絮語......第四曲的抒情性格己經令人感動萬分,第六曲從抒情轉向壯麗的小號音色控制更是令人驚嘆。第13曲(怎麼跟第18曲這麼像?)與第15曲是聖誕節慶常聽到的大型人聲曲目,在『巴黎聖母院的聖誕夜』相關唱片都聽得到;而使用銅管來表現,卻是充滿了人聲難以企及的金色光輝。第22曲最符合一般唱片中的銅管『音效』,但是不妨聽看看這張唱片如何不淪落成音效而變成『音樂』;讓銅管出現金屬聲卻不刺耳,才是充分表達銅管音色壯麗感的文化技巧。

  太可惜了,這麼偉大的樂器,為什麼沒有我敬愛的 3B2T 五大後期之獨奏或重奏曲目?我很快就進入豎笛的世界,就是因為舒伯特的 D.965 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布拉姆斯的 OP.120 兩首豎笛奏鳴曲、莫札特的 K.622 豎笛協奏曲與 K.581 豎笛五重奏......

  因此這張唱片的曲目只是非常簡單的音樂;如果你想要增加音樂領域的視野,那就不見得適合這張唱片,因為這些音樂都太簡單明瞭。但是如果你想見識銅管樂器的真正實力、或者你跟我一樣是不懂銅管樂器的井底之蛙,那你可以聽看看這張CD、試試看 BNL 保存下來的其他銅管樂器演奏精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