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差嗎? 另外上面為啥也要貼起來?
作者: Higuma 所以有差嗎? 另外上面為啥也要貼起來? 有差嗎? 好像有,至少不會變差... 上面貼起來,是因為我的卡是拉了延長線懸空的,保護電路而已。
測試完雙機結論來說一下,用Windows安裝LMS會有亂碼的問題,沒辦法選擇utf8編碼,而且聲音會有很奇怪的收斂。 使用一台閒置的樹莓派做LMS server馬上就恢復正常,而且雙機和單機的差距真的很明顯,如果用PC做LMS server相信會有更好的結果。 用很不公平的方式測試了一下Jplay以及ArchQ雙機,發現ArchQ的音質明顯比Jplay"穩定",Jplay顯得比較"活潑",也比較不受控制。 我猜測很有可能是Intel M10佔了很大比例的作用,兩台頂級的電腦竟然和兩台迷你電腦(其中還有一台是樹梅派)接近平手也是不可思議。 (當然,也很有可能是我的Windows優化和BIOS優化並不是很到位) 我想,如果ArchQ放在兩台頂級電腦裡,一定會更鮮活立體,如果Jplay雙機換上更好的SSD,應該也能壓制稍微浮躁的聽感吧。 以下為比較過後非常主觀,一點都不客觀的評分,大家當作參考就好 穩定性/音色質感: ArchQ ☆☆☆☆☆ JPLAY ☆☆☆☆ 音場深度: ArchQ ☆☆☆ JPLAY ☆☆☆☆ 音場寬度: ArchQ ☆☆☆ JPLAY ☆☆☆☆ 音場高度: ArchQ ☆☆☆☆ JPLAY ☆☆☆☆ 解析力/分離度: ArchQ ☆☆☆☆☆ JPLAY ☆☆☆☆
此篇文章於 2022-10-21 10:47 AM 被 pawaslider 編輯。
bchsieh,sam0402,tetsuka
BIOS調教:CPU 和 RAM 的電壓的策略 在小弟組好PC後,就請有經驗的H大幫我調BIOS。在數次的過程中,領略了CPU和RAM電壓的重要性。 目前看來,有兩派的玩法:加壓超頻 vs 低電壓甚至降頻。 因為採用的是Linux,在調校的過程中,發現電壓越低,音色會來豐富;反之會越來越生硬、單板。 至於動態方面,有些前輩採用加壓超頻來取得高動態;但在ArchQ,低電壓似乎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因此小弟採用低電壓先決的策略,就是低電壓 > Kernel高頻率(Q...)的選擇。 舉個例:Intel 12500(i5 6核) 可以用較高的電壓,CPU來跑3.0G,Kernel 可選 Q441,這看來似乎是最佳選擇。 但若用最低電壓,則CPU可能只能跑到2.4G~3.0GHz (要看CPU體質),但Kernel 只可達到 Q396,這時卻是最佳的聲音表現。 所以策略上就是:先找出CPU最低的電壓 -> CPU配合RAM選用較高或合適的頻率 ->再選用數值可達到的Kerenl (使用config -> Kernel -> Frequency來觀察)。注意,不是Kernel 選用數字越高的版本就越好,只要剛好過關就可。 另外,Intel 12100(i3 4核),基礎頻率可達到3.3GHz,是很有機會使用Q441,Player端不失為最佳選擇;單機也應可勝任。 RAM就比較簡單了,就是選出可和CPU配合的頻率,再慢慢調低電壓到極限。 若用以上的方式去調整BIOS,會發現空間的殘響會越來越明顯,再配合其他硬體上的條件,甚至會有殘響顯出音樂廳氛圍的效果。
此篇文章於 2022-10-21 02:17 PM 被 sam0402 編輯。
bchsieh,pawaslider,tetsuka
重要資訊 作者: pawaslider 音場深度: ArchQ ☆☆☆ JPLAY ☆☆☆☆ 音場寬度: ArchQ ☆☆☆ JPLAY ☆☆☆☆ 感謝 Pawaslider兄提供資訊,讓小弟發現問題。 不久前才把alas-lib 升級,問題就出在這裡,新版的音場有問題。 之前一直保留舊版本(樹莓時代到今),音場才是正確的。這次搞烏龍,就是忘了這點。 真是如有神助,小弟一犯錯,上帝就會藉人來提醒。 所以請樂友們 再次config -> update 一次,換回正確的版本。
此篇文章於 2022-10-21 05:30 PM 被 sam0402 編輯。
BIOS Speed Step On/Off 在BIOS Intel CPU功能的選單裡,有個Speed Step。 當On時,它是可以讓 軟體/作業系統來決定CPU的頻率。 在ArchQ下,可以用config -> CPU Frequency選單來設定。 cpufreq.png 若是Off時,則由BIOS來決定,軟體控制的功能就失效了。 這兩種選擇,則會讓聲音有不同的變化, Off時:會讓聲音更直接,更Sharp一點,有點像在指揮家的位置聆聽。 On時:則會軟調一點,有點像聲音穿過聽眾,略為失真一些,有點像在觀眾席的聲音。 當然,在Off時,聲音更Hi-Fi,但會殺音響,系統不夠優時,就會覺的乾澀,不耐久聽。 在小弟系統尚末調校成功前,常常覺得On時好聽;等採用TB4或RealCable USB 線後,都改聽Off了。
bchsieh,pawaslider,silaslin,tetsuka
音響 vs 音樂廳 小弟一直猶豫要不要寫這篇,因為難以想像,又擔心誇大其詞。 ArchQ 發展至今,接近一年,而Kernel到6.0.1也調校的差不多,加上硬體升級至Intel 12代 i5,對小弟而言已經到彼岸了。 為何說已到彼岸?因為聲音的表現,讓小弟知道真正到位了。 其一,聽久不膩也不累。其二,幾乎每張唱片都好聽! 但真正關鍵是,整體系統能播放出「音樂廳」的效果,終於讓小弟覺得可以休息,無需再調整什麼了。 相較之下,才不到兩個月前,它仍是「音響味」的聲音;如今,已是「音樂廳」的聲音。 在單一或少數樂器的演奏聲,在空間中迴盪的殘響刻劃出音樂廳空間,可以很輕鬆的表現,即使微弱的琴聲也是。 可以感受到是音樂家在音樂廳內某個位置演奏發聲,而不是在某個空間內有個樂器發聲。 當然的,96K錄音的CD會有殘響略為誇大的效果(Box也提過),有時也讓小弟誤以為是不是系統太過度表現。 但是如果用88.2K的錄音,會顯得非常自然。 截圖 2022-10-24 下午1.20.53.jpeg 如這張88.2K的錄音,會像是在咖啡廳中喝咖啡聊天,有樂團在旁演奏,身如其境。 說了這麼多,主是表達追求「音樂廳」效果是可能的! 小弟先簡述幾個處理方向: 1. ArchQ,單機就可達成,小弟也是單機,比雙機好處理,變數也小。 2. PC的BIOS要調,CPU & RAM 電壓越低越好,效能是其次。 3. Real Cable USB 線 + USB 2.0卡(最優),或 Intel 認證的 TB4線 + USB HUB 以上兩者可以達到聲音寬鬆的效果,而ArchQ 又不失動態,以往是兩難全。 4. 良好的供電:音響大部份都是處理電的問題。PC的電源供應器選好一點的;線材小弟都是用香堡寶,沒得比較是否是必要。 香堡寶的好處是聲音連續性高,樂器的紋理質感表現佳。大電容不是必須,小弟沒有足夠的空間可用。 能達到這個境界,除了不少誤打誤撞,如有神助外,也要感謝各方的樂友協助: Tetsuka: 不厭其煩的各種版本測試,外加總能挑選到便宜好用的硬體。 Higuma: 提供寶貴的耳朵和BIOS調校經驗,讓小弟少走很多冤枉路,甚至走錯也不自知。 Silaslin: 提供不少Linux技術經驗,更是讓小弟有喝不完的咖啡。 .... 當然也很多樂友回饋使用的經驗,讓小弟能更精進。
andyhang,bchsieh,chgeorge,dequad,kevintran,pawaslider,tetsuka
請問一下: 從手機端撥放,結束時,有甚麼比較快的方式可以關機?只能用ssh 下shutdown指令嗎?
作者: jimmypan 請問一下: 從手機端撥放,結束時,有甚麼比較快的方式可以關機?只能用ssh 下shutdown指令嗎? Arch最簡單的關機方式就是按一下電腦機殼的POWER鍵,按下後Arch就會自動執行關機動作了。
bchsieh
把硬碟填滿零! 請參閱: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309ec8b#p21149
andyhang,bchsieh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