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3 共計 3 條
  1. #1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202
    Thanks
    34
    Thanked 2,771 Times in 1,555 Posts

    預設 別處難尋的好聲音: Vivid Audio Giya G3落地喇叭

    Vivid Audio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喇叭品牌,其一是獨具特色的外型經常引來正反兩派的審美評論,但這其實與聲學大有關係。其二是主設計師Laurence Dickie先生的大名,他也是B&W代表型號Nautilus鸚鵡螺的主設計者,他將同樣設計概念移植到Vivid Audio當中,而這也是他真正的自有品牌。其三是Vivid Audio在喇叭設計上具有非常多技術,從整體設計概念、材料應用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系統,在多數高階喇叭品牌中也少有看到這麼多獨家技術。

    Vivid Audio目前有3個產品系列,分別是頂級系列Giya、最新系列Kaya以及書架型Oval系列,Giya又有5個型號分別是G1S、G1、G2、G3、G4,目前新出廠的都在高音與中音單體前多了固定式的單體保護罩。我們這次所聆聽的是第二小的G3,距離我們上一次聆聽更小型的G4已經是6年前的事情,但當年G4的好聲音讓我至今仍然記得。這兩次接觸到Vivid Audio的產品,除了聲音外,我必須強調他們的烤漆真的很漂亮,上次是寶藍色的G4,這次則是暗紫色的G3,加上箱體曲線形成光線不等的反射,近距離觀看真的非常令人滿足。

    Laurence Dickie先生所設計的導波管(Tapered Tube Loading, TTL)是Vivid Audio喇叭一大重點,也是有此獨特的喇叭頂部設計原因,例如這次的G3在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正後方都有一個指數型導波管設計,導波管直徑是由單體側逐漸縮小至箱體後側,在導波管內填塞著天然羊毛纖維,利用導波管的逐漸縮小的錐度與長度讓羊毛能完全吸收單體發聲時產生的背波,這能夠非常有效避免背波反射影響單體工作,同時避免背波造成箱體共振,設計理念就是完全將背波消除,因此高音與中音的聲音就會顯得乾淨且具有細節。

    另外正面的中低音單體所發出的聲音除了正面以外,背波則透過箱體結構向上方經由頂部弧度轉圈後引導至箱體下方後側的兩個反射孔排出,可以產生更多更沉的低頻。位於箱體下方的兩個低音單體分別位於一左一右,這很明顯就是push-push的作法,兩個低音單體做出同等運動能量時,產生的振動會互相抵銷,同樣能達到降低箱體振動的問題。G3整體就是採用5單體4音路與低音反射孔的設計,雖然僅有110公分高,但是聲音場面其實相當大,他填充空間的能力聽起來與很多小型喇叭相當不同,特別的乾淨、清晰、解析,箱體的振動真的是幾乎聽不出來。

    在箱體材料上,因為曲線與烤漆的關係和箱體幾乎不共振的聲音表現,我以為Vivid Audio是採用特殊化合物,看了資料才發現他仍然是以木頭為主,採用的是輕木(balsa)與玻璃纖維的三明治結構箱體,並在箱體底部使用碳纖維,所以G3其實重量才約36公斤,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重。像他們這樣採用木頭製作箱體,要製造成這樣子的箱體曲線絕對是非常費工且費時,當初原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在箱體製程上。其實也不僅如此,Vivid Audio所採用的單體也全部是自行設計,從振膜曲線角度、磁鐵、框架都有設計者的概念在裡面,Vivid Audio在整個喇叭的打造上,可說自我完成率極高,從頭到腳都是自己的想法和製作,每一處關鍵都具有自己研發的技術,所以儘管Vivid Audio從2004年至今已經接近17年,但是產品並不多,並非是他們偷懶,而是對於產品開發非常講究,也與別人非常不同。




















  2. #2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202
    Thanks
    34
    Thanked 2,771 Times in 1,555 Posts

    預設

    這次搭配Vivid Audio G3的擴大機是瑞士darTZeel頂級綜合擴大機CTH-8550,這是廠方號稱毫不妥協的綜合擴大機,全瑞士設計製造,外觀做工無可挑剔,從小巧精緻的按鈕和極具手感與視覺享受的音量旋鈕就可看出細節,金屬面板與把手的表面處理極具質感,後側輸入與輸出端子排列美觀一致,身為一部頂級高價的器材就是得有夠水準的外型。

    CTH-8550的體積並不很大,重量28公斤,算是標準身材的綜合擴大機。從廠方提供的內部照片可以看到電路佈局並不繁瑣,採用雙單聲道架構,共用電源變壓器但以獨立繞線供應,大型電容與電晶體會散發高熱量的元件分立箱體兩側,並緊捱著散熱開孔。在我們實測長時間播放音樂下,外部箱體摸起來僅有微溫。CTH-8550能提供每聲道持續輸出200瓦,尖峰230瓦(皆為8歐姆阻抗),330瓦與360瓦(4歐姆阻抗),400瓦與500瓦(2歐姆阻抗)的功率輸出,推動效率值87dB的Vivid Audio G3非常輕鬆,質感、場面與動態都十分好。除了RCA單端與XLR平衡類比輸入以外,也能提供類比輸出與單聲道輸出,如果搭配自己前級或後級器材可以使用自家50歐姆的darTBNC輸入端子與ZeelBNC輸出端子,能得到最好的聲音。另外也能選配MM與MC唱放模組。
















  3. #3
    註冊日期
    2012-07-06
    文章
    6,202
    Thanks
    34
    Thanked 2,771 Times in 1,555 Posts

    預設

    Vivid Audio G3 S2(Series 2)總共使用了5個單體,高音單體為D26,26mm球型陽極處理鋁金屬振膜,振膜的曲線是透過有線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研究後,發現當振膜表面曲度與一條繩子自然垂掛於兩點之間的曲度相同時,能夠提高振膜盆分裂的頻率上限,並在振膜周圍加上一圈碳纖維,使得單體比起一般傳統球型振膜的分裂上限更高8度音,原廠將此技術同樣使用在50mm的D50球型中音單體上。在新的G3 S2上所使用的高音與中音單體前方都更新了單體保護固定網罩,並且深度研究令網罩能達到聲音優異的擴散特性。

    磁鐵系統採用創新的Super Flux Magnet(SFM)。因為特殊的錐形導波管設計使磁鐵系統必須具有較大的中心孔空間。Super Flux Magnet具有高度聚焦的磁場,使D26高音單體的峰值磁通量為2.5T(約為大多數25mm高音單體的兩倍),效率達到96dB。為了使磁通量最大化,單體使用的線圈和磁極之間的間隙必須盡可能地狹窄(0.33mm)。當線圈框架像氣缸活塞一樣在間隙中上下移動時,空氣在會被壓縮產生阻力並抑制振膜運動,尤其是在低頻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在磁極上開孔,但這會產生共振。原廠研究出Highly Vented Former(HVF),使音圈框架其中近一半的表面積由開孔組成。這樣可以將共振移出頻率範圍,還消除了空氣噪音。Vivid Audio的單體框架使用具有獨特長寬比的12根支桿,並巧妙地對齊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障礙,總面積僅為振膜面積的10%,在聲學上幾乎可無視,而且深度也深,這具有額外的好處,使整個單體的散熱面積幾乎增加了三倍,減少了功率壓縮。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