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12頁 第一第一 12345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1 到 30 共計 115 條
  1. #2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Instruments of the Orchestra(EMI)



    這是由小提琴大師梅紐音(Yehudi Menuhim)親自解說,完整介紹管弦樂團各部樂器的聲響與音樂的示範唱片。在此僅利用其弦樂四部,在人聲口白、小提琴、中提琴部分可作樂器相對比例之參考,即可為喇叭間距微調作進一步切磋。重點落在大提琴、低音提琴獨奏部分。二者都由右中音場採音階掃描演出。在大提琴示範樂段,您可以先聽到中提琴四個音符作對照,接下來的「大提琴」從低音域至高音域必須極其順暢,弓弦際會質地與實體必須清晰透明,且各音域量感也得均勻呈現,同樣情況也出現在「低音提琴」。這兩段音樂對右側喇叭擺位極具價值,要移前要挪後,要往左或移右,要否toe-in都可隨這兩個樂段反覆嘗試。若是具有獨立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此段除了移動喇叭,也正是微調其分頻截點、音量與相位的適當時機,因為低音提琴涵蓋中頻低段(40Hz)、中低頻(80-160Hz)、低頻(40-80Hz)至極低頻(20-40Hz),其中低頻延伸至極低頻是決定低音是否低沈與澎湃的重要頻域,而中低頻又是造成低音混濁與產生轟然峰值的元凶頻域,因此在這範圍內調音平順當然極其重要。

  2. #2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Original Romance for Cello and Guitar
    (EMEC E-024,韻順)




    這張專輯收錄十八、九世紀多首「吉他與大提琴二重奏」原創曲,優美浪漫、錄音絕佳。筆者僅採其中軌2如歌的慢板與軌13雜曲作參考樂段。在軌2,大提琴與吉他分居左中與右中位置,您必須調出吉他撥弦清楚且低音尾韻適度豐潤,大提琴則相對形體比例正確,且弦質明晰而不乾澀,擦弦則松香可感。在軌13,大提琴仍居左中但較近距拾音,形體稍大但音域極寬,特別是中至低域必須量感平均,明確而不渾沌。此段對具左側超低音喇叭者在調整左聲道極具價值。

  3. #23
    註冊日期
    2007-08-04
    文章
    277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小葉何時推出"蔡克信醫師空手道調音秘笈便利包"阿!

  4. #2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一共20幾張吧,有的可能很難找了....8)

    引用 作者: throne 查看文章
    小葉何時推出"蔡克信醫師空手道調音秘笈便利包"阿!

  5. #2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Bach:Suites for Solo Cello/Starker(Mercury)
    Bach:Solo Suites/Gary karr(Firebird)



    史塔克演奏的「柯達伊:無伴奏大提琴曲」(Deles D/CD 1015)



    朗‧卡特(Ron Carter)以撥奏演出的巴赫無伴奏組曲(Philips PHCE-12007日本版)
    北京天使合唱團「西北雨」(風潮TCD-5020)


    從之前分別調整左右聲道低音域後,接下來就以這二張唱片檢測並修正音場正中之低音域。史塔克演奏的「巴赫:獨奏大提琴組曲」或「柯達伊:無伴奏大提琴曲」(Deles D/CD 1015)均極好用,這二張其實對自高、中至低音域是否平整極其嚴苛,若左右聲道音域不平或聚焦欠佳,大提琴之某段頻域會飄移而扭曲,因此,可用之再為喇叭擺位微調。接著以蓋瑞‧卡爾的任何一張低音提琴曲唱片再檢視更低音域之質量,若能找到朗‧卡特(Ron Carter)以撥奏演出的巴赫無伴奏組曲(Philips PHCE-12007日本版),更可精確調出左右超低音域之平衡,因其中有極低頻之撥彈音團,您應當感受其紮實地自音場正中低處發出,此一狀況一如「西北雨」(風潮TCD-5020)中青春舞曲一曲中,低音鼓必須是從音場正中沿地強勁肯定地滾滾而來。這是具備超低音喇叭才得以再現,因此,如果您具有超低音系統而無此感受,只有再為超低音喇叭擺位與調音。

  6. #2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Viennese Violin/ McDuffie/Kunzel conducts CPO(Telarc CD-80402)
    Hakan Hagegard(Proprius PRCD 9004)



    這二張唱片用來檢視極高至極低頻之平衡與質感。在「Viennese Violin」選其中小約翰史特勞斯譜作的婚禮前奏曲(Wedding Prelude軌15),這是由馬克‧杜菲主奏小提琴,管弦樂與管風琴伴奏的浪漫曲。此曲小提琴之高頻延伸甜美飄逸且與樂團呈音樂會比例,雖說高頻域極高頻取決於揚聲器原有之設計,但是總得在各人的聆聽空間尋得其最佳表現位置,這也提供喇叭再度斟酌的機會,同時曲中管風琴音浪平均自左右音場沿地滾來亦應清晰可感才屬正確,否則您又得動手腳去調度超低音喇叭(或主喇叭)。由瑞典名聲樂家暨歌劇男高音「Hakan Hagegard」演唱的聖歌集,不論是由管風琴伴奏或加上合唱團伴唱,曲曲均是錄音傑作,在此筆者先取其第一首聖誕夜作參考。在此曲,您應當調出男高音居音場正中後方,因此極似以中距離觀看真人在教堂台上演唱,其形體不動如山,嘴形絕不誇張,全音域平順呼氣吐詞,特別是高音動態十足並且延伸悠揚自然不銳。其次再取第十首天使頌,除了男高音、管風琴,在音場右中後處有一大提琴獨奏,亦可提供右聲道微調機會,該琴聲不大卻應清晰透明。

  7. #2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Tutti !(RR-906CD)



    這張「合奏集」處處可檢視超低音,但是最簡單明瞭的就是第一首,林姆斯基‧柯薩可夫的雜耍者之舞。老實說,超低音真的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最好是現場指證,如果常看音響論壇劉總的評論,他常以「噗噗聲」形容,筆者則以「Hum」去聲並帶悶聲表達。在這首曲子的一開始的30秒處低音鼓與低音弦齊力響出,傳自地板與壁面的低頻回響(bass retrieval)即是超低頻有無的最簡單憑證。雖說簡單,依筆者經驗,在音響大展會場,十分之九的喇叭,無論鉅細,往往聽不到這一超低頻,是可悲孰可惜?音響可以花錢,但不可以無痕,在追求真正高傳真再生音樂如果缺少這一聲,遺憾豈只是一嘆!這也是筆者多年來不斷鼓吹超低音之必要,除非空間或預算之不許可,但是從音響論壇195期「超低音喇叭專輯」中卻可尋得平價又質優的機種,因此不玩超低音喇叭似乎又沒有推拖的理由。總之,要調出超低音,必須您的揚聲系統得具備超低音喇叭,您要做的是調整其與中高低音域之銜接、量感與相位。但是,請注意,超低音不用低震到令人坐立不安或如電影大地震之音效,那是在現實音樂會不可能出現的失真。至於超低音喇叭置放位置,隨各人空間有極大差異,只有透過不斷的嘗試,不一定置放主喇叭之間,前後左右都有可能,有時只將超低音喇叭前緣以角錐墊高即收不可思議之效果。

  8. #28
    註冊日期
    2008-12-15
    文章
    29
    Thanks
    14
    Thanked 17 Times in 4 Posts

    預設

    蔡醫師,你好,我是北京一位發燒友,在音響論壇經常看到你的文章。你在這個專題談到超低,感到濃厚興趣,有幾個問題,希望你能指點迷津。
    1。超低是否最好兩只,只用一只,有沒有問題。
    2。有人說,找到超低的分頻點是最困難,他們也說,最好是主喇叭不設分頻,還是全頻,只是調教超低的分頻和音量。 這説法有沒有道理,會不會引起超低頻的反應重疊。
    3。我是用上了B&W 800D , 看過蔡醫師的一篇文章,說800 系列超低頻都有問題,要用上超低。 以醫師的經驗,800 需不需要超低。 我的聆聽空間,測試出來在40 Hz 有一個 -8db 的谷底,是我房間的最大缺點。我猜超低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4。蔡醫師經驗中,有沒有幾個超低可以介紹給我,因爲許多超低是為家庭影院而設,配上音樂,較爲困難。同時超低這種龐然大物,也不容易搬來搬去測試。故此希望一擊而中。
    再感謝的經驗的分享。

  9. #29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代蔡醫師打字

    newbjman您好

    1. 超低一只或兩只均可,端視聆聽空間大小與主喇叭能量。若只用一只超低,不一定置主喇叭間,可在聆聽室四處尋位。
    2. 只調效超低的分頻和音量即可,一般可從100Hz往下嘗試,音量再從小往上加,不可過量。
    3. 沒錯,一般聆聽室頻域分配極少高中低均勻,利用超低重新分配是最好的方式。
    4. 不妨先選B&W同廠超低,也可參考音響論壇近期介紹的超低專輯(如195期)。

    蔡克信 敬覆

  10. #3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Peco Pena的「佛朗明哥現場」(London 443 902-2)
    馬友友與Bobby McFerrin的「Hush」(Sony SK 48177)


    法伯曼的「爵士鼓協奏曲」(BIS CD-382)
    Hovhaness「聖海倫火山交響曲」(Delos DE2117)


    台北打擊樂團的「被丟棄的寶貝」(風潮TCD-5243)
    「布蘭詩歌」(BIS CD-734)


    神鬼戰士電影原聲帶」(Decca 467 094-2)


    其實要領會超低音的唱片比比皆是,例如Peco Pena的「佛朗明哥現場」(London 443 902-2)中的第6曲,舞者腳踏地板的憾人極低頻;馬友友與Bobby McFerrin的「Hush」(Sony SK 48177)第7曲,McFerrin拍掌頓足極接近麥克風所生成的極低頻反響;法伯曼的「爵士鼓協奏曲」(BIS CD-382)中之大鼓輕重緩急擂捶之感人低頻;Hovhaness「聖海倫火山交響曲」(Delos DE2117)第三樂章的火山爆發場景,低音提琴群低音撥弦模擬蠢動的熔漿與眾鼓齊鳴象徵火山爆發的動魄低頻;台北打擊樂團的「被丟棄的寶貝」(風潮TCD-5243),從籃球輕觸地板的極低頻反響到短促或如浪濤的大鼓震;室內樂版的「布蘭詩歌」(BIS CD-734)中擔任伴奏的低音鼓之莊重低沈;「神鬼戰士電影原聲帶」(Decca 467 094-2)中之管風琴、低音弦或打擊樂器更可謂集低頻與超低頻之大成,也將超低頻的魅力揮灑盡致。

該主題的標籤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