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0 條
  1. #1
    LAONIU 訪客

    預設 發燒友如何提高聲音鑒別能力

    正常人耳朵聽力差別不大。稍微有一些區別的,是對16KHZ以上超高頻聲音的聽力。電視機行頻是15625HZ,多數人都能聽到,只有一些區別,是音量的大小。這不影響對音響、樂器聲音的鑒別和欣賞。
    這點微小的差別不影響發燒友聽音鑒別能力和向金耳朵發展的可能。長期在樂隊工作的樂器演奏員,高音區的聽力很早就下降了,但不影響他們對樂器、音響聲音的正確鑒別。
    更力劉先生說過,音樂家離真正的發燒友只有一步之遙。這句話說的是音樂家的耳朵。
    發燒友如何提高對音響聲音的鑒別能力呢?很簡單,多聽音樂演奏現場,多聽好的樂器。聽的過程要注意兩點。
    一、先不要以欣賞音樂的心態去聽。這好比一個研究人體結構的大師和美色大師同時去看一個美女,結構大師看到的是骨骼、骨骼的形狀、密度和組成的材料、血管、神經、肌肉、甚至更細微的細節。美色大師看到的美女是相貌、形體,動作,美目盼巧笑倩。發燒友要先做聲音結構師,畢業了,再做美聲師。先熟悉不同樂器聲音的音質、音色、不同樂器單音的結構,樂器頻域中不同頻率聲音結構的變化等等。畢業了,再欣賞音樂的旋律、強弱,快慢、情緒、內涵。這要很長的過程。
    二、聽現場。如果以聽聲音結構為主,現場一定要選好聽音位置 。如果欣賞音樂,哪個位置都可以。舉個例子,今年6月份,比利時弗萊明什皇家愛樂樂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東方的朋友給了兩張票,首層樓座1排25座。找到座位,從前排數上來,居然是21排!國家大劇院是這樣排座位的啊!
    演出廳沒有電聲,聲學結構很好,在21排聲音幾乎沒有衰減,但是,樂器的質感、細節、音色、音質等都比較模糊,中場休息,走了不少人。我要走,朋友不讓。下半場人坐下後,我看前排有幾個空位,朋友不去。橫下心,至不濟給人攆出來。我去!坐下定心後,才知道是3排1號座。這個位置是傳統仿人頭錄音的位置。下半場聽得我不敢手舞足蹈,卻也心花怒放。這半場音樂會,我感覺耳朵又長了不少。發燒友們不要誤會,我耳朵是長了,不是長了。
    可惜,麗斯.德拉沙勒的鋼琴下半場沒有節目。
    聽樂器演奏,最好選擇錄音師錄音的位置。
    有不對處,請發燒友指正。

  2. #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多聽現場,接觸真實樂器,是最好的標準

  3. #3
    註冊日期
    2008-11-19
    文章
    2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多聽現場,接觸真實樂器,是最好的標準
    非常認同您的看法,尤其是那份"活生感",是沒有任何音響器材所能比擬。
    很多人玩音響,一昧講求"清楚",其實現場並不是很清楚。但是現場就是那麼more music,我覺得那才是玩音響應追求的。:o

  4. #4
    註冊日期
    2008-11-04
    文章
    22
    Thanks
    1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s337308 查看文章
    非常認同您的看法,尤其是那份"活生感",是沒有任何音響器材所能比擬。
    很多人玩音響,一昧講求"清楚",其實現場並不是很清楚。但是現場就是那麼more music,我覺得那才是玩音響應追求的。:o
    您說的一點都沒錯
    但是音響要做到"活生感"真的很難
    因為很難所以只好在其它的地方下功夫
    為啥麼說很難呢?
    因為錄音器材無法把現場的聲音盡收入唱片
    所以你要把家用音響要調到"活生感"有如緣木求魚
    因此.......只好把音響的聲音調到如自己的專屬樂團
    在自己的面前演奏般的清析囉!
    就當是天天都在家開演奏會....也蠻爽的啦!:P

  5. #5
    註冊日期
    2008-11-19
    文章
    29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郭 查看文章
    您說的一點都沒錯
    但是音響要做到"活生感"真的很難
    因為很難所以只好在其它的地方下功夫
    為啥麼說很難呢?
    因為錄音器材無法把現場的聲音盡收入唱片
    所以你要把家用音響要調到"活生感"有如緣木求魚
    因此.......只好把音響的聲音調到如自己的專屬樂團
    在自己的面前演奏般的清析囉!
    就當是天天都在家開演奏會....也蠻爽的啦!:P
    more music is not life

  6. #6
    註冊日期
    2008-07-21
    文章
    23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相當認同...有時某些CD被後製過度放大渲染而失去原本自然該有的音色與音質...反而會造成錯誤的觀念...多聆聽現場演奏才是最真實的傳遞於耳...:)

    何謂松香味,你去現場聽就可以完全明白...8)
    Jaguar's World
    http://tw.myblog.yahoo.com/diy-butyhouse

    音響的最終目的是享受音樂而不是器材追逐,化妝品賣的不只是個產品,更是賣一個偉大的夢想與願望...

  7. #7
    註冊日期
    2008-11-04
    文章
    22
    Thanks
    1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nyeu 查看文章
    相當認同...有時某些CD被後製過度放大渲染而失去原本自然該有的音色與音質...反而會造成錯誤的觀念...多聆聽現場演奏才是最真實的傳遞於耳...:)

    何謂松香味,你去現場聽就可以完全明白...8)
    松香味....在cd唱片上鐵定是聞不到的啦!
    不過我常常拿焊槍焊東焊西的
    是常常聞得到松香味....:P

    不管是發燒唱片或是一般流行唱片
    除了少數的經典錄音外
    絕大多數已被後製"染"的不成原形啦!
    而且還加入了錄音師或製作人的"偏好"
    想從唱片聽到樂器該有的音色與音質....簡直是不可能
    少聽演奏會...回家才不會得"換換症"..........開玩笑的啦!..:P

  8. #8
    註冊日期
    2008-08-20
    文章
    43
    Thanks
    0
    Thanked 17 Times in 10 Posts

    預設

    非常认同这个看法,玩HIFI亦然,要二者兼备啊!

  9. #9
    註冊日期
    2008-08-17
    文章
    7
    Thanks
    0
    Thanked 3 Times in 2 Posts

    預設

    音樂廳到座位跟喇叭到座位的距離.大小.高低完全不一樣,要解決這個因素就要後製.
    再者就算用單MIC錄音,位置也是在指揮頭上,這邊也不能坐人,還是要後製.
    多MIC的話,MIC間的時間差也是要後製來解決.
    樂團放炮,音樂家不滿第n次錄音某段沒演出好,在第n+1次單演出這段再編輯進去也要後製.
    更甚者,分別錄好樂團部分跟演奏家部分在編輯也是後製.
    經過錄音工程師這麼多後製,才能完成一張錄音師他認為應該像是現場的錄音.

    要用現場跟錄音比,會比到自己疑神疑鬼,還是stereo sound的’唱片演奏家所倡議的卻是錄音重播音樂鑑賞,那麼一種屬於「藝術鑑賞論」的音響美學’之說比較讓人放鬆.

  10. #10
    註冊日期
    2008-09-30
    文章
    18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设计合理的音乐厅,座到那听到的信息量都一样。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