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drkao
---恕刪與整理編排
使用線性電源供應CPU 及SSD, 硬碟
ATX 還是得使用交換電源
是降電壓降頻率的超頻
把會動的元件移出機殼
另外作避震
所有風扇移除
OS 採用VISTA
它是有缺陷的多工OS
缺陷是影音部份會太過獨占資源
剛好符合我們的需求
在灌之前
先將安裝光碟經VLITE 濃縮成另一張安裝光碟
所以這OS 無法上網
也沒有任何無用軟體
也有自行開發軟體用來關閉開機用的軟體
也更改FOOBARS
自行開發軟體寫出記憶體的虛擬碟
把該檔案夾的檔案先複製到記憶體的虛擬碟
再丟到FOOBAR 或SAMPLITUDE
把sata 線包起來
把音效卡包起來
都是p900 熬夜利用儀器測試如何包
在主機板震盪晶片上貼密技
首先BIOS 內
需要把不需要的關掉
主機板從790am2 到790am3 到h55 再回790am3
到現在890
改裝記憶體??
韓國人出了一部優化的電腦了
不好意思,現在才對drkao的分享做回應,我把drkao的心得分享,稍微整理一下(我調整原文的編排)
硬體
1.對電腦電源的優化=>類比與交換式電源)
主機板=>CPU供電
其他元件=>SSD與硬碟
2.減少主機板上電源的負載=>CPU降工作頻率與電壓
3.減少電腦所產生的噪音
主機板=>風扇(或其他元件)
其他元件=>風扇,震動元件抑震
4.減少雜訊或抑制=>包SATA線、音效卡,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
軟體
1.選擇適合的作業系統=>Win, Linux..
2.減少(優化)作業系統的負載(效率)=>減少不需要的軟體,優化系統本身
3.音樂播放軟體的選擇與優化=>Jplay,Goldwave, Samplitude, foobar…..
4.減少檔案傳輸的路徑=>記憶體當虛擬磁碟
其他(有不確定影響的)=>關閉BIOS內不需要的裝置
大絕招,整個換掉=>790am2到790am3到h55再回790am3到現在890
以上是這次整理分類的結果,相較於Jplay的背景,可以看到Jplay與軟體區比較相關,但也有部份可控制到硬體區
而上述幾點,感覺硬體部分,好像還有東西可動?? :P
另外,從列出的項目裡,可看到需要多少不同的專業景,才能就各項做更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最起碼就有軟體與硬體兩大區塊了,哈哈!
歡迎有相關背景的人,能做更深入的討論:)
其中有幾個地方,我有些好奇,還請drkao解答
改裝記憶體這部份,是只換散熱片、貼東西、還是….
而包SATA線,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請問聽感上的進步明顯嗎?
儀器測試<=這是指測EMI的儀器嗎?
換CPU,換主機板,換記憶體(這是我個人的推測,因為平台換了),有特別的考量嗎?
關於韓國人的那台,我之前有些誤解了… 我以為電腦是指主機板搭配CPU與記憶體的單獨組合,沒想到是指Music Server
就drkao之前做過的調整,請問drkao有試過Goldwave或Jplay嗎? 我蠻好奇這兩套軟體(畢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相較於花精神優化過硬/ 軟體的平台上,有更好的表現嗎?:P
再次謝謝drkao的不吝分享:)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