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bp.blogspot.com/-5qKuJxw2bU...526w+N802D.jpg
前陣子去JS王家,是個瘦長的客廳,喇叭用的是B&W N802D,擺在短邊,另一頭當然是聆聽位置,
橫寬約3m多,這樣的形式正是一次反射音非常嚴重的類型,
主人說低頻不足...
來看看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Ei3_TFKWYN...R+mag+full.png
喔...還真是...
110~300Hz之間凹的很嚴重...
http://1.bp.blogspot.com/-5qKuJxw2bU...526w+N802D.jpg
前陣子去JS王家,是個瘦長的客廳,喇叭用的是B&W N802D,擺在短邊,另一頭當然是聆聽位置,
橫寬約3m多,這樣的形式正是一次反射音非常嚴重的類型,
主人說低頻不足...
來看看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Ei3_TFKWYN...R+mag+full.png
喔...還真是...
110~300Hz之間凹的很嚴重...
借drunkenlife大的版面請教一下,
大大是否有量測過來自喇叭背牆以及天花板的反射音會對重播有多大的干擾?
我的感覺是除非是巨型喇叭, 否則一般人坐著的高度在一大概在120多公分左右吧? 所以一般喇叭的高音為位置離一個3米的天花板應該還很遠, 加上反射的距離對聆聽的影響似乎不如兩側牆來的嚴重?
喇叭背牆的話距離普遍會較短, 但考慮到高音的指向性比較强, 是否也影響不大?
有個問題想請教.
測量之後對於聲音有幫助嗎?
紅線藍線黃線.修正好了之後.
聲音有比較好聽嗎?
還是只能看到紅線藍線黃線改變曲線.:D
3m(或近似.).窄空間.置短邊.
4~50多hz幾乎?必然嚴重凸起..版主測過多是如此.
此測量數據顯示.500hz以上大致較小差異.中高段空間效應不若低段嚴重(blush).
鑽石高音?到是10k起陡降.?..意外.
在下2次專用空間的經驗..也是(sweat).
而且.100多~近200hz-也通常是凹陷的.?
最明顯聽感是..極低段.肥甚至轟.
人聲(中低段.)變胖..
但是由於100多hz欠..
又有中氣欠一口的感覺..
放 rock 衝擊力會較虛.不過癮.
大編制古典樂銅管聲部..也差距可聞.總之.
這一段欠或少到一個程度..聽音樂就是不對勁.:P
正方形空間那個頻段被空間吃光光,傳統式喇叭穩妥當......:(
看看這個impulse response比較吧,
紅:JS王家,短邊擺法
藍:HB家,長邊擺法
http://3.bp.blogspot.com/-woU8G8IP6E...00/IR+full.png
差異夠大吧?
長邊擺法乾淨的多。
天花板與地板這二個面與聆聽位置高度差在大多數的例子都很接近,通常地板都比天花板更近,因此影響更大,
但地板常常會擺上厚地毯,天花板卻往往是水泥或夾板,效應常常是倒過來...
例如sam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591sam_28.html )
http://1.bp.blogspot.com/-zBPNqnH0bj...R+full+ETC.png
1.8ms那根差異是地板上地毯vs二次餘數擴散板,2.4ms那根該是夾板天花板,顯然天花板的間接音強很多啊~
倘若殘響是指"一個音發出後,在空間中迴盪緩緩衰減"這過程,
那麼,與六個面整體都有相關,而非只是第一反射點,
當然,在振幅最強的第一反射點就壓低,是個好手法,只不過這不適用在波長很大的低頻...
以JS王家為例,
http://3.bp.blogspot.com/-I1nmacIetZ...00/IR+full.png
可以看出五根反射音,照說該有六根,缺了喇叭背牆那根,
喇叭面板離背牆約1.6m,在4.7m左右該有根反射音,實測沒有,高音指向性的關係
不意外,全頻段振幅頻率響應是累積長時間的結果,高頻會被空間內物質吃掉許多,低頻不會,累積之後差異就很大
倘若單看1ms之內,
http://4.bp.blogspot.com/-kn5JguOKlu...R+mag+high.png
看來就很漂亮
麻煩的是,我們若是以聆聽音樂來推論,往往搞不清楚到底是那邊不對了...
只是覺得怪怪的...
只是測量聲音當然不會改善啊~哈~
測量後,再據以動手,下一篇就是談這部份
你猜,人耳夠不夠敏感到能聽出microphone測的出來的差異?
如舍下左聲道測得.
空間左半邊整面牆有一點處理.
但還是典型瘦長小空間.置短邊.的低~中低效應.
校過(輔以SW.)之後70~140hz有實值改善.(blush)
右聲道也類似.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431
感謝drunkenlife大的示疑,
喇叭後牆果然如我所想,
另外天花板反應時間較地板晚, 我自己的聆聽環境應該是近場聆聽, 天花板在我聽來對我的影響好像不是以反射音為主,
長邊擺位要克服的最大問題應該就是座位後面的第一反射音摟?
沒錯(其實還有座前的矮桌),通常貼牆坐耳離牆約30cm,間接音行程比直接音多60cm左右,
impulse response在1.8ms處會有強反射音,以hb家為例
http://4.bp.blogspot.com/-0rElEblJT7...80%25A76ms.png
是在1.9ms處(2.3ms那根座前矮桌的間接音更強,石材桌面哪...),這約為263Hz的半波長,換句話說,263Hz的間接音正巧與直接音反相,導致振幅最小,
263x1, x3, x5都是,看振幅頻率響應,顯然也能看出這點
http://1.bp.blogspot.com/-cfqgsnlV5v...5BB1%253A6.png
介於其中的263x2, x4則是同相,振幅拉高
反過來想,要以吸音/擴散材壓低這個間接音涵蓋的頻段範圍就該低達263Hz,這,大概得用上很厚的吸音棉...
確實,照說該有低頻繞射到喇叭背牆去,在impulse response上應該也能看出來
但是以JS王家來看,喇叭面板斜角約90cm,半波長比這數字大的低頻才能繞到背面去,
90cm實在很大,喇叭離側牆數字比這還小,喇叭之間距離也不過1.8m左右,
因此繞射出去的音波一定會被打亂,很難由圖面上看出個譜來
此外,畢竟是繞射,振幅應該會低很多,而且可能並無所謂的一次反射點可言,或許繞射的音波得經過二次以上才會傳到聆聽位置...
來看看JS王家喇叭移動後的差異,
紅:面板離背牆約1.7m
藍:面板離背牆約1.2m
左聲道中頻段impulse response
http://4.bp.blogspot.com/-PFYiRigN4b...IR+mid+ETC.png
是否那12ms那根就代表1.7m位置(間接音行程3.4m以上,亦即10ms以上)的喇叭背牆反射?其實很難說,12ms實在是太大的數字,其他反射面都有可能造成那根
若有機會,有個很大的空間,才有可能有效的控制變因釐清這點...
另一方面,能繞射到背面的音波半波長必須大於90cm,亦即755Hz以上才有可能繞到背面,
這麼低頻的間接音該怎麼處理?
JS王家的整個喇叭背面牆面含側後面都是一維二次餘數擴散板,真是花了大成本啊...
深度約9cm,有效作用頻率該在944Hz以上,其實應該沒啥效果哪...
回主題,140~300Hz凹陷太大,怎麼辦呢...
聆聽位置右半邊後面貼牆(左後是約2m長的玄關),因此不能動位置,只好移動喇叭;
右喇叭前就是器材架,因此無法往前推,只好讓喇叭往後移,
先抓左聲道來做個實驗,最凹陷處約160Hz,波長2.1m,1/4波長約50cm,左喇叭往後退50cm,再測一次。
紅:原本位置,藍:退後50cm
http://3.bp.blogspot.com/--1zsKGiQXx...R+mag+full.png
運氣不錯,160Hz左右凸起了,但55Hz左右也更高了
看細部
http://2.bp.blogspot.com/-hVa0uON1Qk...FR+mag+low.png
160Hz處由極低變成相當高。
整體而言,原先140Hz至300Hz處大致上補起來了,凹陷頻段縮小到170~210之間。
右聲道呢?
http://1.bp.blogspot.com/-2q99Zo0gkw...R+mag+full.png
http://4.bp.blogspot.com/-GA3nmd3crw...FR+mag+low.png
160Hz左右也拉上去了,但不是很高,糟糕的是,170~300Hz之間比原先還凹...
糟糕...二邊空間不對稱,這難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