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幾片當年DIY Zone製作的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一直吊在天花板上,這兩天認真的拿出來測量看看效果如何,
這是測量時的組態,
http://2.bp.blogspot.com/-gnYITrpl3i...0/RPG+test.jpg
喇叭是ATC SCM7,擴大機用DIY Zone出的New Citation 2,
喇叭正對microphone,距離1.8m;
左側1.3cm處是玻璃門書櫃,比較有無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的效應。
可列印查看
手上有幾片當年DIY Zone製作的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一直吊在天花板上,這兩天認真的拿出來測量看看效果如何,
這是測量時的組態,
http://2.bp.blogspot.com/-gnYITrpl3i...0/RPG+test.jpg
喇叭是ATC SCM7,擴大機用DIY Zone出的New Citation 2,
喇叭正對microphone,距離1.8m;
左側1.3cm處是玻璃門書櫃,比較有無保麗龍二次餘數擴散板的效應。
先看看impulse response全頻(關於impulse response是啥,看這裡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sponse_12.html ),
紅:無,藍:有
http://1.bp.blogspot.com/-8-b1DCib3W...ull+linear.png
相當明顯吧?
轉成能量圖,看dB數差異
http://4.bp.blogspot.com/-ZXr9SxbvYu...00/IR+full.png
差異還真不小!9dB啊~超過二倍的音量哪~
加上擴散板後,行程比較短,因此由2.3ms起反射音就與沒用擴散板不同,
但那些反射音的振幅都不高。
顯然確實有壓低反射音強度的擴散作用。
再看2KHz以下的中低頻段
http://3.bp.blogspot.com/-_IkGXbCoLy...600/IR+mid.png
也有1~4dB的改善效果,而不是僅止於保麗龍材質吸收高音的效果而已。
有機會應該要試試正牌的
RPG Skyline http://www.rpginc.com/products/skyline/index.htm
另外那也不是叫二次餘數擴散板
振幅頻率響應
http://4.bp.blogspot.com/-vSoOViAtGG...600/FR+mid.png
800Hz起平緩很多,間接音造成的梳狀濾波效應那鋸齒狀的頻譜響應大幅減少,
可見得間接音被擴散板相當程度的壓低了~
這擴散板的最大深度11cm,13步。
以這個軟體計算 http://www.subwoofer-builder.com/qrdude.htm
得中心頻率為1.444KHz,作用範圍為722Hz~6.88KHz,與實測所得相當接近。
這擴散板名符其實,有效的壓低反射音峰值強度,而且作用頻段很寬廣,不枉其威名~
|(|-
一個是鳳梨.一個是香蕉.
不同的東西.
那個仿xx的就......,原來是臘像....
抱歉,走錯了,我以為走進了冰果室吃水果.
(blush)
drunkenlife大,
我好像看過資料, 這種擴散版最好距離擴散最低頻率的3倍波長以外方能有最佳的效果, 看照片您的空間距離好像不夠遠, 照字面說1.3M好像剛好落在3倍附近!?
是否您有實際的良測數據說明距離與擴散效果的關係?
謝謝!!
這軟體 http://www.subwoofer-builder.com/qrdude.htm
也會算出擴散板與聆聽位置的最短距離,
以測試的這個擴散板而言,是0.71m(怎麼算的,我就不知囉...)
測量時約1.58m
其實在用這個軟體之前,我也不知道還有最短距離這件事勒~
這數字該是指作用頻率下限的有效作用距離吧...
測量時倒是沒想到做這個比較,
麻煩的是距離一遠,間接音的振幅就低的多,除非等比例調整直接音距離,否則還得normalize數據,挺麻煩...
而且距離拉遠,空間其他五個面的比重就會加大,這又多了變數,搞的很複雜...
這測量就是為了避免這點才刻意拉近,原本喇叭是擺在牆角,聆聽位置也靠牆,靠DRC處理間接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