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壓的能量還是要空間讓他最自然的吸收跟消散效果最好,所有修正都是破壞原始資料。
在有限空間條件下,多數都是空間不夠大,六面密閉式空間,再怎麼樣處理都不夠,又不希望失去大喇叭獨有的氣勢跟音場,妥協下使用這類產品可以是一種選擇。
目前4件式喇叭或巨型喇叭在中規中矩的處理下,大概都已經要20坪才能承受,我算大型喇叭,正常大概也要15坪以上,而我只有8坪,但我不要聽書架跟小喇叭啊!!
音壓的能量還是要空間讓他最自然的吸收跟消散效果最好,所有修正都是破壞原始資料。
在有限空間條件下,多數都是空間不夠大,六面密閉式空間,再怎麼樣處理都不夠,又不希望失去大喇叭獨有的氣勢跟音場,妥協下使用這類產品可以是一種選擇。
目前4件式喇叭或巨型喇叭在中規中矩的處理下,大概都已經要20坪才能承受,我算大型喇叭,正常大概也要15坪以上,而我只有8坪,但我不要聽書架跟小喇叭啊!!
嚴謹的空間規格絕對必要,
空間正如電力一樣, 是視聽環境最為重要的基礎建設, 絕對無法投機取巧的,
電力不是拿台電源處理器來用就是處理好了, 而空間更加不是上了幾個小道具就叫處理好的,
在DEQX的技術文件中有約略提到, 以數位訊號處理(DSP)來進行的空間校正在高頻的部分只能以削減(或增益)直接音強度的做法來執行,
難以進行類似在中頻以及低頻這些頻段上針對反射音的處理,
這跟我對DSP的限制的瞭解不謀而合,
DRC這套程式的作者自己的空間根據他的形容是一個以吸音為主的, 經過重度處理的空間,
對DRC的作者而言, 一個先天架構良好的空間不僅是加分, 更是必要,
這點, 即使是台灣施作DRC的推廣者也是認同的, 因此鼓吹做好第一反射點必要的吸音, 中、低頻以及剩下不足的再交給DRC,
即使是國外一些對於空間處理比較死硬派的, 認為純聲學處理才是王道的, 也無法否認有時候某些問題真的只能靠EQ或DRC來解決,
他們或多或少也有跟我一樣的無奈吧!哈哈!
我一直不明白,如果我們要求機器精準,為何要加個機器作大規模的調整?
開序終歸
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eGGA8ugW4gKlg-/article?mid=767&prev=769&next=766&l=a&fid=5
--------------------------------------------------------------------------------------------------------------------------------------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1798-【雲中來的音樂-Computer-Audio】家訪-Eton&p=194910#post194910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1798-【雲中來的音樂-Computer-Audio】家訪-Eton&p=194905#post194905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1798-【雲中來的音樂-Computer-Audio】家訪-Eton&p=194795#post194795
-------------------------------------------------------------------------------------------------------------------------------------
Denis Sbragion 的DRC係開放的免費軟體,推廣係普眾之教習,以其軟體行產品等相關營利係推銷.
--------------------------------------------------------------------------------------------------------------------------------------
對聲學音頻有一定認知的專業工程師、專家...等,應當是無那種非理性的死硬派,因為只要他對這些都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與了解,皆會知其優缺與局限性,因此一完整之工程作為,係由根至末,取優輔根以益,然根不良,枝末其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