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議 ?
可以的話拿您的擴大設備去測試 ...
畢竟是法系走向 走活生感為主軸
只是還是可能搭出惡聲 .... 因為是D類後級
當初就是拿自己的迷你pre+monoblock 去試
其實較難從我的聽感去評斷 ....
因為最近我器材調整調很大
換一堆線
換數位流輸出後的走法
播放器也從amarra 到 roon 跟HQplayer ...
可列印查看
今天剛換上HCP-1300,安裝過程中我還各種割傷手...
剛開聲就覺得遠勝coolmaster GX550W
同樣一張CD
coolmaster GX550W RIP
HCP-1300 RIP
聽起來,還真的不太一樣
據說為了慶祝光輝十月,缺貨已久的一些線材(包括HDMI Infinite III)即將到貨,詳情請至新天新地網站察看。比較快的作法,當然是看看能不能先訂?
PS:還好上次回台灣扛了兩條回家.
PPS:話說有人用這款HDMI線看過電影嗎?我只是好奇,我的投影機這一兩年除了要用藍光機聽Audio-DVD要選曲,完全沒開過.
這個遊戲太難啦!!..........(blush)(blush)(giggle)
RIP 差異雖然非常明顯,但是非常完整的 JPLAY 雙CAT H模式卻會極端地減小 RIP差異,這也是目前最能避免RIP差異的最佳方案,所以這兩組檔案我比較得很抓狂......(devil)
不過再怎麼避免RIP差異,它還是會發生,大概等到兩台電腦都是 I999-9900M/Z999 的等級,並且連線的網路是G的G次方速度,才有可能徹底排除掉RIP差異。
在我的音響系統,這兩組的聲音是有差異的;但是要分辨誰好誰壞則非常困難:昨天晚上供電佳但是聲音很小時,Test_B2的泛音細節多了Test_A2一點。但是今天現在下午供電略差、但聲音極大的情況下,反過來Test_A2沒有任何輸給Test_B2,反而在暫態上贏了Test_B2一點。依我的經驗猜測:
Test_A2應該是大瓦數 HCP1300,而 B2 應該是小瓦數的GX550W,猜錯就認了!.......(blush)(blush)
至於另一組就懶得測了。
為了加大RIP差異效果,我還故意關掉H模式,並選擇 03:05 開始的低音鍵,真是累!......(angel)
所以說我最最討厭 rip差異現象了!!假設你明天又說搞錯了B是GX550W、A是HCP1300 我也不會驚訝;因為我的音響調整方式會越來越減小RIP差異現象,鬼才知道我動到了什麼!!??
不過玩轉盤的也別高興,第一、你們沒有遇到這種問題真正的原因是轉盤系統不夠HI-FI,當然無法發現這種問題.....(devil)(devil)
第二嘛,就算你的轉盤系統真的上百萬元而夠HI-FI了,糟糕會比我們CAT族更慘!!因為CD唱片放進轉盤時,CD唱片是12點方向、3點方向、6點方向、9點方向......對不起聲音通通不一樣!!!那一個比較正確那才是鬼知道了,而且這張CD唱片是3點方向聲音正確,另外一張CD唱片卻是12點方向才是正確的,完全徹底沒有任何規律可言!......(devil)(devil) 什麼你不知道有這種情況?唉,音響系統太爛了啦...........(giggle)(giggle)
所以玩轉盤的人沒發現比RIP差異還要令人討厭的情況,那是HI-FI性能不足造成的......(devil) :D
groove播放軟體 <== 這是什麼程式嘛!上次我才說過有個倒楣鬼用這種『不是為了音樂而生』的亂七八糟程式進行CAT播放,結果讓程式可以爛到播放光碟比播放檔案還好聽......(giggle)
至少要用 FOOBAR2000 啦!再加上JPLAY 試用版都行......(angel)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價位的轉盤可以躲掉『CD唱片放置方向』的問題,除非是你使用的HDMI轉換盒,那就不是『轉盤』了!而是類似 USB HUB 的概念,偏向『檔案播放』了.....(angel)
就算如此,給你一個超低頻大鼓聲,管你是幾百萬元的轉盤加上幾百萬元的HDMI轉換盒,照樣低頻會渙散掉;除非是喇叭太爛無法正確播放超低頻......(devil)(devil)
『DAC太強』我的經驗是無法降低RIP差異喔!!以我現在使用的頂級DAC而論,它似乎只能處理『方波間的JITTER』,所以我一直懷疑DIGITIMES 2加上時鐘會完全浪費錢;但是RIP差異應是表現在『方波內的JITTER』,所以至少在我的DAC是無效的。
有些高價DAC則是因為數位處理部份加料嚴重,導致RIP差異問題被抹滅,什麼播放轉盤播起來都有起碼水準;這樣的確可以躲掉RIP差異問題,可惜代價就是聲音遠離HI-FI,不是我的菜,播放新天新地的唱片嚴重降低真實感.......市場上賣得好的DAC都有這種傾向,這反而讓我知道要躲開什麼機種呢!是什麼DAC你一定知道我不講了......(blush)
教授,您說的對,也許目前市售買得到的轉盤和DAC都無法躲掉這些影響。但是小弟認為這並不表示永遠無法修正這些問題。
目前在DIY界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發一個套件,目前還不斷在改版更新中。這套件主要是放在DAC中,處理由轉盤送來的訊號。
目前所有小弟看過的DAC或是dejitter/reclock等等的訊號處理,裡面所用的FIFO,新注入的時脈訊號,還是必須跟隨著舊時脈訊號,以避免buffer空了或是滿了。因此雖然新的時脈訊號的jitter更小,但還是會被舊時脈牽著鼻子走。也就是說,輸入的時脈越差,新產生的時脈也越差(雖然還是比舊時脈好)。所以如果有預算+不在乎不好看的人,可以在轉盤和DAC之間可以串一堆dejitter,最後出來的jitter,可以非常接近dejitter的內部jitter值,將原始時脈的影響降到很低。
但這個套件,做得更徹底。它徹底拋棄舊時脈,新時脈完全不參考舊時脈。所以輸出的時脈品質,完全只跟套件上的時鐘品質有關,跟原始時脈無關。這樣做的缺點,是FIFO buffer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會空了或是滿了,聲音就會出現像跳針的情況。但如果轉盤的時脈精度符合規定,那麼在最差的條件下,播放44.1KHz/16bit的音訊,要連續播放十幾個小時才會出現一次斷音。所以除非播放網路廣播這種連續不中斷的訊號,一般來說是不會斷音的。
這個套件除了新時脈跟舊時脈完全無關,新訊號和舊訊號也用光耦合器完全隔離,連地訊號也不放過。
所以總的來說,這套件將新舊訊號隔離得十分徹底。訊源(轉盤)能影響後端的路徑,就只剩下電源了。
如果再將訊源的電源路徑盡量跟後端隔離,那麼小弟可以說,這個套件前面接的,無論是哪一種轉盤,哪一種CAT,播放相同的錄音,聲音絕對相同。
這樣就只要專心處理套件之後的器材(包含套件本身),前端訊源就無關緊要了(RIP也只要正確就好,不用找厲害的光碟機重新RIP)。 (angel)
那nano dac應該塞不進去吧?
哈,小弟之前都還在觀望,所以還沒買。等到下次作者再次開賣的時候,小弟會購入一套來玩玩。
友站的flying fish兄應該是第一位在台灣音響網站推薦這個套件的人。
http://bbs.audiohall.net/viewtopic.php?f=6&t=11503
小弟還認識幾位沒有在台灣音響網站活動的diyer也在使用這個套件,其中一位還接上了另一個SC-CUT OCXO時脈套件,其音頻範圍內的phase noise/jitter遠低於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原子鐘,卻只要幾千台幣。
在DIY界,有非常非常多這種頂級高手開發出來的套件可以玩,便宜又大碗。只能感嘆生命太短、時間太少...
等一下!我正在閱讀你提供的連結底下討論提供的原始連結,才發現我好像被你誤導了!......(devil)(devil)
這個只是『非同步』的fifo吧?按照我對rip差異的理解,假設絕對正確的原始波形是: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那麼RIP差異是發生在這種層次: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兩者的『方波間JITTER』幾乎是0,而『方波內JITTER』相差極大;當然這是用最誇張的方式來呈現。
如此才能解釋為何新竹黃大rendzaw使用自行改過的HUB與電源,讓同一個檔案經過HUB在硬碟之間反覆複製一仟次後,完全相同的資料檔聲音居然相差一截。使用上述兩個圖形來解釋,就是下圖波形變化SLEW RATE被提升一點點,COPY一仟次後就變成可聞的差異了。(當然這只是猜想)
而你給的連結看起來只能保證『轉位轉盤』的『方波間JITTER』之影響力會被『非同步』的fifo徹底消除,卻不能保證下面那種『不夠方正的方波』能被重新改寫成上面那種『完美方波』吧?如此一來,數位轉盤的『方波內JITTER』應該無法徹底消除才對吧!?
除非 fifo重新輸出的資料中(不是時脈喔!!),其方波之波形可以保證絕對不受前一級波形之影響。否則我會猜應無法真正解決『方波間JITTER』,那麼rip差異就躲不掉了。
我的天下無敵jplay雙cat可以躲RIP差異也很簡單,就是經過多次重寫010101,並且每次重寫都是使用MSP-600最高速的電源去寫,無意間就減低了方波間JITTER,因而狗屎運躲掉RIP差異了。重寫幾次呢?CONTROL PC一次,網路卡+1,ROUTER+1,網路卡+1,AUDIO PC +2(jplay累加的),第一個長芯盛+1,usb hub+1,第二個長芯盛+1,usb ddc +1;這麼多次的暫存與重寫,不小心低了方波間JITTER!?這是我猜的......(blush)(blush)
此外另一個旁證是(講錯請電我!),『數位濾波』功能。無論那一台機器我都鐵定發現『數位濾波』是SHARP的最HI-FI,而SLOW的就是好聽但加料。使用上述兩個圖形就很好解釋:因為SLOW濾波讓方波不夠方正,增加了『方波內JITTER』。
當然了,非同步FIFO一定有神效無庸置疑;我的 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 也是使用了 FIFO,只是有多高等級我就不知道了;樂之邦的MD30則是使用FPGA自行寫出 FIFO程序,我也不知道它的等級如何。以這兩台DAC而論,都是最頂尖的DAC;樂之邦MD30(舊的!不是新的MD30 PLUS)是電腦性能超強而音響性能不夠,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 是雙雙極緻。但是,我很明確它們完全無法消除RIP差異,甚至是更突顯RIP差異。用我先前的講法,就是用什麼角度放CD唱片,轉盤的聲音差異更明顯了。
但是這都只是空談!!討厭啦!趕快去弄一台看看,真的能解決『方波內JITTER』問題,我一定把價值五十萬元的 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 拿出來改裝!絕不食言......(angel)(angel)
教授,
您說的這些jitter,其實就是時脈的jitter。只不過因為SPDIF的編碼,把資料和時脈編在一起,才會有這些問題。
當時脈和資料分開來傳,就只要看時脈品質就好了。而這個套件只針對I2S訊號做處理,所以可以只看時脈品質,不用管資料。
用FIFO buffer的DAC,在二十幾年前就有了。但到目前為止,應該沒有任何一台廠機,把前後時脈的關係完全切除。直到這個套件出現...
所以這個套件,它不是「同步」也不是「非同步」,它是「不同步」。其輸出時脈的jitter,完全只跟使用的時鐘品質和電源品質有關。
至於您提的數位濾波,其實跟數位訊號的方波一點關係也沒有...
下面再貼一次之前貼過的連結:
http://archimago.blogspot.tw/2013/06...lters-and.html
基本上,sharp filter會讓前鈴振和後鈴振變長,但是失真降低。
跟sharp filter相比,slow filter會讓前後鈴振變短,暫態變好,但失真升高。
換句話說,sharp filter在頻率域的表現比slow filter好,但在時域的表現比slow filter差。
這個套件作者說下一批應該會在這幾個月釋出,小弟再問問他。
至於您的AUDIOMAT MAESTRO 3 REFERENCE改裝應該不難,小弟猜測只要把USB介面拆了,用這個套件取代即可。
到時候您還可以直接切換比較原始SPDIF輸入和這個套件的SPDIF輸入的差異。
唉,說到最後,小弟把餅畫那麼大,動作卻超慢。真要完工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24
關於數位濾波,小弟再依自己所知多說一點。各方前輩高人,如果小弟有說錯,請用力批。
再提一次上面貼的連結:
http://archimago.blogspot.tw/2013/06...lters-and.html
sharp和slow的意思,指的是在奈奎斯特頻率(Nyquist frequency),也就是1/2取樣頻率的地方(44.1KHz的訊號,奈奎斯特頻率就是22.05KHz),要切得多乾淨。sharp濾波,就是用很陡的斜率,盡力將超過奈奎斯特頻率的聲音切乾淨。而slow濾波,就是用和緩的斜率在奈奎斯特頻率附近衰減聲音,所以不會切得很乾淨。
在進一步解釋之前,必須先提一點,就是要重現完美方波,頻寬必須無限大。頻寬越低,方波越醜。
從上面的sharp和slow濾波的定義來看,就可以知道,slow濾波的頻寬,比sharp濾波更大。
所以,就如小弟上篇所提,從時域來看,slow濾波能重現比sharp濾波更好的方波,也就是暫態反應更好。
但因為超過奈奎斯特頻率的訊號都是假訊號和雜訊,而slow濾波由於無法像sharp濾波把這些不應該出現的訊號濾掉,所以在頻率域會有更多的失真。
換句話說,slow濾波會在頻率域加料,而sharp濾波會在時域加料。
==========================================================================
另外跟數位濾波有關的,還有linear phase和minimum phase,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設定。
上面所提的sharp和slow,都是在linear phase的設定下的結果。
基本上,linear phase無相位失真,minimum phase的相位失真比較大。
但從小弟貼的連結可以知道,如果採用minimum phase,可以大幅降低前鈴振(一般認為人耳對前鈴振比後鈴振更敏感)以及頻率域上的失真。
所以目前普遍認為的最佳平衡設定,是slow filter + 介於linear phase和minimum phase。
這樣可以在相位、頻率域、和時域的失真中,取得平衡。
到目前為止,沒有完美的數位濾波,只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最佳平衡,就跟人生大部分的問題一樣......
没有如 Psycho 般的金耳朵, 也是一種幸福......
那個套件若真的那麼讚,以後有沒有量產的可能?
話說bcsieh大魔王寫的東西對我來講太深,只能用不明覺厲來形容啊
bchsieh 大魔王寫得很清楚,但是我還是有疑問,不過現在太忙,等中秋節過後再討論.....(devil)
昨天把 pawaslider 抓到音響室好好玩弄一下,結果卻遇到兩人音響美學走向最終差異的問題,以後再說。重點是神奇的USB DDC:谷津的C13。
我得說如果什麼都不處理直接接電腦,那大概只有我這種神耳才能聽出 DIGITIMES 2 的特徵與潛質是優於 C13的。但是直接接電腦,C13的聲音是不正確的。
加上BEVEN HUB後,C13的正確性提高,DIGITIMES 2 開始翻身,在此因為兩人音響美學走向最終差異的問題,有人覺得C13好,有人覺得DIGITIMES 2好。
最後是完整的U3TT方案,C13倒大楣了!!因為它的驅動程式是自行開發,在我的CAT系統無法與U3TT相容,不知何故?加上U3TT後的DIGITIMES 2,對比沒有加上 U3TT 的 C13,這下子連 pawaslider 都承認 C13 輸了。
OK,至此確認了兩件事:
1、最完整、最HI-END的USB解決方案,一定要有U3TT。
2、樂之邦的 DIGITIMES 2 萬歲!........(devil)
其實對於單純使用PC聽音樂不想搞U3TT的人我也是比較推薦谷津的C13,只要做好基本的USB電訊分離C13就能表現出不錯的聲音。
至於DT2適合想要使用教授的U3TT方案把DDC發揮到極致的發燒友,因為投入的費用跟精神相當大但是獲得的收穫是值得的。
明天就是中秋節接下來又有雙十國慶四天連假大家應該會比較有空閒,小弟提供日本jplay玩家最近發現
的CAT音質提升方法給大家試試看有沒有效果。
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的就是把CPU給burn in而已。首先記得CPU有HT之類多線程功能的話從BIOS關掉
該功能,然後使用CPU Burn-in這隻程式來Burn in CPU。看你的CPU實體核心有幾核就同時啟動同樣
數量的CPU Burn-in程式,也就是CPU有2核開2個程式4核就開4個程式以此類推。最後就所有程式輸入
要burn in的時間然後執行start開始burn in。
就理論上就算不是使用jplay來播放音樂應該也會有效果,通常burn in個12小時就可以聽出聲音的改善。
據說burn in個1個月左右聲音會越來越類比,當然也有可能玩家自己的腦補。反正這項測試只有多花一些
電費而已,有興趣的人可以先burn in個12小時後聽聽看是否有效果來決定是否繼續burn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