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家的討論,
我覺得諸多論點的歧見在於,
從來沒有任何設計師, 評論員提供他們的人耳模型阿!!
"聽音響"的時間越來越久, 越能了解何大為何追求"最大訊息量" (雖然我不確定我與何大對此的定義是否相同.....)
基礎的測量可以很容易找到大問題並解決之, 微調的問題也許就要更多更精密的測量, 無奈是多數燒友並沒有管道接觸這類的資訊,
所以各種方法都有存在的價值, 也沒有所謂的好壞, 重點是什麼時空使用什麼工具
可列印查看
看了大家的討論,
我覺得諸多論點的歧見在於,
從來沒有任何設計師, 評論員提供他們的人耳模型阿!!
"聽音響"的時間越來越久, 越能了解何大為何追求"最大訊息量" (雖然我不確定我與何大對此的定義是否相同.....)
基礎的測量可以很容易找到大問題並解決之, 微調的問題也許就要更多更精密的測量, 無奈是多數燒友並沒有管道接觸這類的資訊,
所以各種方法都有存在的價值, 也沒有所謂的好壞, 重點是什麼時空使用什麼工具
音響系統與樂器是有差異的.
器材的量測就看科技在測量設備的發展上有多深然後再與主觀感知相關性的模型建立的有多少.
每個琴在進行各泛音譜上也會發現個別差異,這世上無完美的材料,材料便會有特性差,因而影響到微差或鉅差.在音響上材料差是符用的.
成功的廠商不見得是來自於設計師的品味,在商業市場中往往會看到更多叫好不叫座的事物.產品,成功的廠商往往是更懂得運用人類的心理,進行廣告.行銷.創造形象...等.
其實當看不到品牌,看不到形體,純就個人聽覺感官來選用電聲器材,相信您自己可能都會很訝異您會做出的選擇,若然不信,小弟可為燒友設計單盲或雙盲試驗,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是否在退去廠商品牌後,自己完全憑感官選擇可能選到的產品是何物.
:)
何大實戰的精神與用心是很High End的,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