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像音樂廳的高度都超過4米,如果打定音鼓,當然你坐得遠,高度會影響聲音很大,如果你站在他4米的地方聽,天花板太高會讓你聽不到能量嗎?畢竟你是在能量傳遞到消耗完畢的路經途上。
可列印查看
可以想像音樂廳的高度都超過4米,如果打定音鼓,當然你坐得遠,高度會影響聲音很大,如果你站在他4米的地方聽,天花板太高會讓你聽不到能量嗎?畢竟你是在能量傳遞到消耗完畢的路經途上。
可以想像音樂廳的高度都超過4米,如果打定音鼓,當然你坐得遠,高度會影響聲音很大,如果你站在他4米的地方聽,天花板太高會讓你聽不到能量嗎?畢竟你是在能量傳遞到消耗完畢的路經途上。
您好Andy前辈
按照您说的如果把比例再次放大(当然只是理想的说)
高度达到5米宽度8长度13米的情况下
按照将军大家的系统(已经是超级巨型喇叭了吧)
这样可以坐在一个比较远的距离了
Arrakis的高度是2米
天花板也需要反射声音
这样单体距离天花板还有3米多的距离
这样不会出现将军大所说的残响问题吗?
所有喇叭应该有一个极限吧
我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疑问乱说
如果哪里不对 请前辈理解
像將軍用的喇叭都是很高的喇叭。這種喇叭如果坐的太近,視覺壓迫感可能會很重。所以,高度是一個考慮點,寬深也是一樣重要。
先把房間的大小定下來,再決定喇叭多大。這樣問題可能比較好解決。
我們大多天花板的第一反射點,大一點的空間甚至要設計第二或第三反射點的吸音,其餘天花板部位基本上很多人會來設計低頻陷阱或擴散或裝二次餘波擴散板,如果天花板太高,可以少做一點吸音,這無法紙上談兵的。
基本上台北寸土寸金,如果我們這幾位能夠在台北擁有13*8*5,特別是5m的天花板,我大概也不會吝嗇去請國外聲學設計公司專程來設計這個空間了,香港就有,甚至直接聯絡國外聲學設計公司,他們都能協助你,費用並沒有想像的貴。
其實現下的科技,不少中型喇叭的頻段覆蓋已經足夠播放全頻段甚至到30hz以下,讓很多人可以在更小的空間享受到完整的音樂播放區域,不像以前要重播30hz以下必須單體要多大、多少顆。
那現在大小喇叭的差異在哪裡?.............當然是舞台規模、氣勢、音場諸如此類的表現。
大喇叭會需要更大的間距、坐更遠的距離,就跟看電視一樣,你坐得近看50吋電視,跟你坐得遠一點看投影機,比例雖然一樣..........但真的一樣嗎?只能說看電影就是要投影機,看過大螢幕的就回不去了,跟喇叭一樣,會嫌電視太大的人.........只能說他們都是沒有大電視或沒有習慣看大電視的人。
音響室其實不宜太大,大多高級家庭音響,例如各家的四件式,最多也就是為25坪以內的空間來設計,就是大陸說的75-85平米,再大.........你還能說自己是買家庭式音響嗎?根本就是小型音樂廳了,那就要去找專業音響,組疊式的專業喇叭..........加mixer跟eq。
13 x 8=104平米,請考慮從專業音響角度切入,不然你真的要花幾百萬人民幣來買家庭音響的喇叭了。
基本上如果你的空間足夠大,你toe in多,聽直接音就可以,幾乎你空間不太需要處理,只要注意不要太多光滑的反射面及地板加塊地毯就好,重點會在結構堅固,避免結構不穩導致的共振。
我們都要吸音,但也怕吸太多,一個空間說的吸音太多,是在說一個情況,高中音吸太多導致低頻過多而悶............因空間夠大,你都自然消散掉,那還處理什麼,就聽直接音就好。
吸音幾乎處理不了低頻,低頻只能靠低頻陷阱跟空間容量來處理跟消散,還沒聽過有什麼東西能夠有效的處理250hz以下的,要能處理都是無敵大的尺寸。
空間處理是製造假象,改變聲音傳遞的路徑的概念跟邏輯,是可以計算及電腦運算的,不然喇叭的音箱透過程式來運算設計無共振音箱哪裡來的,只要知道你發聲點在哪裡就好,甚至可以建議你擺位,有專門聲學公司可以協助你的。
沒語病啊,只是有些條件需要延伸說明而已。
足夠大,有多大,一個四五十坪的,硬要用家用喇叭的.........就直接聽了,還處理什麼,難不成喇叭間距10公尺嗎? 而如果還是只能用某一角落來聽,那當然是放在離牆都最遠的位置啊,就這樣聽就好了啦。
不能拿音樂廳來比喻,音樂廳的設計是希望每個位置都盡量有平衡的聲音,而盡量不要某些位置聲音有共振或殘響不正常,別讓某些觀眾聽得跟別人差太多,當然還是有好位置跟不好位置的。
很多人這個概念沒搞懂........很簡單來說,樂器發聲 - 經過空間 - 到你耳朵..........錄音應該是已經錄到你耳朵聽到的聲音了,該有的殘響、空間感..............都應該在或後制加進錄音裡了。
音響只有一個位置.........基本上兩隻喇叭就應該為你一個人設計好了,相位、單體設計、單體彼此的距離、音箱設計、等等,本來就是為了兩隻喇叭中間的你,還原錄音的原貌,我們要聽到的殘響應該是錄音給的,而不該是這個空間給的,但是你既然在一個空間裡,空間跟音響的聲音一定會有對應關係,進而影響聲音。
因為現在單體設計、音箱設計、相位設計,是已經不需要利用空間來增幅或減低某些頻段的能量了,是可以直接聽的.......所以最近有新興的空間處理潮流,我是沒多研究,但是以全吸音為主的。
一個大空間不處理 vs. 一個普通空間沒處理到位.........大空間不處理出好聲的機率是遠遠高過後者的。
空間設計本來就是要消化這個空間無法容納的能量,吸音要避免同頻段互相反射導致同頻段有好幾個不同時間到達耳朵,擴散也是去打亂一些頻段而已,因為每個頻段行走反射的速度不同。
六面密閉的空間來說,就是封閉式音響室,控制空間殘響很重要,太少,錄音本身的殘響也會變少(會悶,這就是各頻段沒平衡的處理好);太多,會增加錄音的殘響(反射點太多,亮)。
殘響控制的好不代表低頻也會好。
以現在喇叭的設計科技,在無響室聽音樂理論應該沒錯...............但是你不覺得一整個怪嗎?
安迪先生這一篇文章之大部分的內容
我都很同意
尤其是錄音或是後製過程已經把殘響加進去了之部分
因為我們一般玩家能夠想到的
專業錄製人員早就想到了
坦白說
音響空間和音樂廳特性差距非常大
如果還任由加入自己空間的亂反射
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空間不要亂吸音的話?
如果你小小聲聽就算了
但是如果你又喜歡超級大音量的話
會是災難
很久很久沒有發文了
呵呵
不,我從不認同大空間可以不必處理或只要簡單處理的觀念!
我必須說,認為大空間,即使有超過30坪以上的空間,你不處理就是難聽二個字!
所謂音樂廳
有各種的功能與面向需求
比如比較現代的音樂
殘響值(時間)一定要比較短
古典或是還更早期類型的曲風
殘響值一定要比較長
RTA值可能達到兩秒鐘以上
不要問我為什麼
就是符合音樂類型的需求
那如果是演講廳
一定是最短的
換言之
我們家裡音響空間能有多大
你如果不在重點處適當的處理
幾乎可以講~一定不會傳真的
我常認為,網路上的回文,即使無法盡全功,也不能馬虎,因為一旦上傳,就代表基礎意識是甚麼??
Andy和我私交很好,但站在My-HiEnd傳達真實訊息的立場,我必須說,Andy你的意思或許是我誤會了,但你的話意真的有很大的語病.
[足夠大,有多大,一個四五十坪的, 而如果還是只能用某一角落來聽,那當然是放在離牆都最遠的位置啊,就這樣聽就好了啦。]
個人針對上面的問題,用幾個簡單的實理來說明:
1.聆聽空間無論大小,都應該要適當處理,而且空間大或小,處理的方法也不進相同.
2.按道理,如果你有一對巨型的超弩級落地喇叭,如Arrakis或MBL的四件式,正常來說,你會將喇叭塞到6坪的空間嗎?
反過來說,如我你只有書架型喇叭,你會放到25坪的獨立聆聽空間嗎??
應該也不會.
3.大喇叭,本來就應該要有足夠讓它能伸展的容積量來舒展,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黃金比例的空間建議值.而這其中,長X寬X高,也就是容積量的總數.
4.既然大喇叭就應該要有足夠讓它能伸展的容積量來舒展,那接下來,你難道不想在空間裡聆聽大動態的大音壓嗎??
5.所以,如果你沒在適當的地方做上該做的處理,例如一次和二次反射區來做該有的適量吸音區,你認為在整個空蕩的大空間裡,你確定這樣就能聽到直接音嗎??
6.試想,我的空間如果沒處理,像Arrakis在聽Hope時的最大瞬間音壓高達115db,請問,如果空間空蕩蕩的,有誰受的了如此大音壓下的"噪音"??
只是最後,我仍必須說,如果我真的有50坪的空間來做獨立音響室,我大概也做不出來,因為:那樣的空間處理超過我想像中的複雜.
而如果真的有那50坪的空間,我大概也只能如Andy所說:
硬要用家用喇叭的.........就直接聽了,還處理什麼,難不成喇叭間距10公尺嗎?
將軍大,你所說的極致跟我說所主張的音響要讓更多人入門的方向不一樣,既然追求極致,極致不是寫出來的,這麼多專業空間公司,找他們聊一下不就都懂了,畢竟要花這麼多多多的錢了。
我要說一些觀念是告訴那些還需要問的人........別想這麼多了,極致要經驗的。
再專業的空間處理都還是必須面對自己.............你真的喜歡這個聲音了嗎?經驗這個時候就是協助你在專業的設計下怎麼找到自己要的聲音。
每個人的耳朵構造都不同,所以再平坦的頻譜、再少的反射,在每個人的耳道裡都會有差異的。
其實紙上談兵莫過於此。
抱歉..........遇到將軍必須解釋,對其他人只能說抱歉,說話有點太直白了。
規範在哪裡又是甚麼??
很抱歉,要麻煩你自己找"谷哥"搜尋了!!
(giggle)
恩 谢谢将军大
其实我自己也在查询找资料
太多需要慢慢来
為何我前面提到.音響空間與音樂廳相去甚遠
甚或根本無法相仿或相近..?
大家不要以為~弄幾個聲弧的牆面造型就可能接近理想的音樂廳
或是弄了一屋子的擴散裝置..聲音就會非常對了.
請想一想
音響室與音樂大廳的容積差多大.而聲音事實上傳導的速度..幾乎是一樣快的.就可以想像了.
音樂廳.我指的是演出古典音樂類居多的廳.一般幾乎是不做任何吸音處理的
因為..泰半空間都很大.前排的觀聽眾可以享受近距離之音壓或震撼
中到後排的.可以體會較適度的交響或規模比例.而且票價也低.可以說各有所長.
然而所幸
我們常聽的各式軟體.相信都有專業人士的一定程度的管控把關在.
老的錄音有她的歷史價值定位
新的製作也更有其科技進步與高規格
音響空間的殘響值.也就是時間值..建議不要去比擬音樂廳..那根本不可能
大部份的錄音製作.已經將該演出現場的殘響值或量..已經加下去了
因為..唱片是要賣的.而且是要好賣的..
演講廳或是純粹錄語音的空間.殘響時間一定是比較短.因為一長了會干擾到後來(比較先前)的發音.會叫人聽不清楚..
而若將此現象延伸到我們一般的音響空間.甚至就一般居家空間.同理之..
再比擬到專用音響空間
適當的吸音裝置定有其必要.否則.
不當的亂反射.會依反射面材..也許是磁磚.也可能是大理石.或玻璃.或粉光牆.更可能是一個茶几或桌面..還有座位之椅背或~背牆
以上這些..他們能夠作用(反射)的頻段.而幫您免費加料...
我輩音響玩家又經常以比較大的音量在唱.不處理好他或是(也有些人)根本不管他..
那必然不會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會不會有的人剛好(以上所列狀態)什麼都不做.但又剛好一切又達到一定的平衡度呢..?
唉...不可能...
又會否有人有方法..在相類似狀態下.只靠擺位或是一些聲學小道具.而能夠克服變理想..?
坦白講..也很難竟全.至少以我的有限閱歷還不曾體驗過..呵呵
請問有一塊地是梯型,前寬5米,後寬6.5米,長度8.5米,可以做成1:1.618:2.618,門需開在5米處,需要將它釘成長方型嗎?扣除牆壁(水泥牆15石膏板8擴散板20,寬度被吃掉90公分。
梯形就已經是音樂廳的形狀了
左右牆不平行 比長方形好太多了 何必把他釘成長方形?
可能有兩個銳角要稍微處理一下殘響就好了
謝謝前輩的教導,對不起再請問
左右牆剛好像喇叭開口就依照前反射(石膏板)中吸收(吸音棉包覆)後擴散(擴散板)處理嗎?前牆與後牆剛好有些不平行,需要拉成平行嗎?天花板要釘成漸層(前低後高)嗎?前牆需有一大面玻璃(才看得到庭院,讓光線進來),可能需要厚窗簾來調整反射量,石膏板與水泥牆之間需要吸音棉嗎?
前牆要反射 直接水泥抹平就好了吧 你做石膏板會把某個頻段吸掉 聲音變差的機率很大
前牆一大面玻璃會讓聲音變太硬太衝 厚窗廉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但最好是沒有玻璃然後放幾片擴散板在地上或掛牆上
前後牆輕微不平行還好 讓坐位正對著前牆即可 後牆微斜不用管他 (但不能是前牆是歪的沒有正對聆聽位)
感謝將軍、ethan,差點把好好的空間搞成"黃金比例"
門與大塊玻璃一定得在前牆面對著庭院採光與進出,採光與否真是兩難!
獨立空間聽音樂,讓六面所有反射是一樣.如何解決聲音的其它問題,靠的是自已努力.
簡單而言:
1.空間----長夠 寬不可多於長 高不可多於寬.........
2.電源專線----單蕊多蕊都可,純度 質度 導量要夠大.太大反而慢 太小而不夠...
3.器材----空間大 喇叭要夠高 寬度要足 深度要深長...................
4.墊材----強硬鋼度夠為首要....................
5.線材----總體多蕊線為首要.數位轉換機器D/D D/A 時機 當以細而快 快而穩為首要...............
音響就是一環扣一環 一層卡一層,一步錯滿盤皆輸.........多聽聽多看看多想想,只要想法主觀 音樂一定不會好聲,不會好聲就是有僻性的系統.....
所有吸音材質 聲音都會變軟掉 沒有線條感 音場沒有描繪感 雖然好聽不代表正確,
談專用音響空間到一定級數的話.隔音的水準必須優先考量到.
否則在大聲唱的時候.被干擾到的別人可不會舒服?
看不見的良好之隔音可能花費要多於表面材料..很多
隔音有決心要做好之前..電與線路安排.空調抑制噪音.全熱換氣設備.表面材振動控制..等等
又是數倍預算於.所謂一般水準的裝潢花費
每個人空間大小.預算可能會差異不小
但優良之基本功是求好之下所必要的
以建築物內之表面才來說
台灣因為潮濕地震又多
不外乎就是鋼筋混凝土或者是加強磚造
他雖然不是最好的隔間或是聲音需求材料
但也是安全考量的必須
石膏板一般來說並不如大家想像的糟糕
它可以隔熱.調整濕度.防火.輕量化
完整的設計之.隔音之功能也很足
附件 27615
圖片就是在鋼筋混凝土牆標準是十八公分
之內再另外做十二公分的加強隔音內層
表面板還有兩層還沒有封
不外乎石膏板或矽酸鈣板
一個很密實的填充加上(內外)封雙層板子
還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細節
如此下來
隔音功能將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