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支Gitzo GT1540,但Manfrotto雲台也不輕:o
可列印查看
在這裏順便介紹SpyderCube,這小玩具便宜又實用:)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662
Datacolor推出首款多功能RAW圖像校準工具SpyderCube,它能夠快速精確地完成校準,還能對高光和黑位進行包圍校準。讓影像曝光的同時記錄適當的資訊能夠大大減少後期製作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確保色彩能被真實地演繹及影像細節得以完美保留。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663
SpyderCube的主要功能和特點:
·拍攝顏色精確的圖像,無須反復試拍、不用擔心錯誤操作
·色譜中性,所以SpyderCube在任何光源下均能精確反應
·提供參考數值,以檢查和調整RAW操控設置
·黑色吸光孔能夠對絕對黑位細節進行控制
·用戶能夠設置色溫值去即時修正彩色影像
·用戶能夠對任意RAW圖像檔進行精確的暗部和亮部調整
·是實景拍攝(室內外均適用)和影樓拍攝的理想之選
·是RAW轉換格式的必備工具,同時也可以用於JPG的圖像修改
SpyderCube與平常看到的灰卡、白平衡卡的材質不同,Datacolor在設計中採用了ABS Cycoloy材料。這是一種混合樹脂,它防褪色,耐久性極強,還能抗燃/抗震。此外,由樹脂著色後成型加工以提高耐久性及通過精心的配方來獲得最佳色值,包括為製作高色譜中性純度的18%灰定義了新的標準,確保在任何光源下都能獲得準確的色彩平衡。
Datacolor網站;
http://spyder.datacolor.com/product-cb-spydercube.php#
要調整白平衡我都用Kodak灰卡而已
看了一下不太明白
是說一張照片裡有用SpyderCube,找出白平衡值後,其他相同環境的照片就使用一樣的白平衡設定就行
我的理想是
SpyderCube可以判斷每一張的白平衡,而且他不用出現在照片裡
這樣才跟灰卡有差異呀~~~
當然SpyderCube應該會精準多了...
不然同一個環境,我用灰卡校正一次也就好了
感謝說明
USD 59 價格的確也還好,如果方便的話蠻讚的
現在用的kodak灰卡當初買一套好像也要NTD 750左右了...
Mamiya announces M18, M22 and M31 digital backs
Mamiya has announced three new M series digital backs for its 645AFDIII medium-format camera. The M18, M22 and M31 backs are based on 18MP, 22.1MP and 31.6MP sensors respectively, and incorporate 2.2" LCDs featuring a Live Preview mode. With the fastest capture rate of the line (0.8 fps), the M18 uses a 44.2 x 33.1mm CCD with 9 x 9 micron photosites. The M22 features a larger 48.9 x 36.7mm CCD with 9 x 9 micron photosites, and the M31 has a 44.2 x 33.1mm with 6.8 x 6.8 micron photosites. Each digital back can be purchased separately or in a system kit with the 645AFDIII camera and Sekor 80mm F2.8 D lens.
http://a.img-dpreview.com/news/0906/Mamiya/m31_001.jpg
http://a.img-dpreview.com/news/0906/Mamiya/m18_001.jpg
馬哥哥
這個讚..................:D
馬哥哥
這個讚..................:D
+1
PHASE ONE呢?
http://dc.watch.impress.co.jp/img/dc...aseone_cop.jpg
Capture One Pro 4.8?
http://dc.watch.impress.co.jp/img/dc...seone_p40p.jpg
与以前产品比,现在Phase One P40+已算是比较亲民了:)
哦,那應該是Capture One 4,用這個很深的體會就是顯示器一定要大,在14寸的筆電上和24寸的顯示器上用的感覺和方便性上完全不同的。專業上使用EIZO的ColorEdge CG241W確實不錯。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664
德國和瑞士很多修圖的軟體都是升級就要另買。或者年年付費使用。針對這個情況,大陸的軟體經銷商和他們談判某些軟體可以一次性購買,並提供一定的時間升級服務(或者是三年),但只限於中國大陸內使用和只限一台機器上使用。
那就到大陸買就好了.........
20萬..........昏........
我先買無敵兔比較實在
我的人工還不值20萬 >_<
每次有人聽都我只拍raw檔時,都發出不可思議的眼光
認為我瘋了...
我都是 jpg resize 直出 8) Olympus E-300 的 kodak ccd 除了ㄅ高iso noise 高以外 算是便宜的 dslr 選擇啊 (blush) 對於以前用慣 zeiss , leica lens 的我來說 算是還有些 film taste 啦 :P 花費比高階的dc 還低啊 :D
對於入門級的DSLR,最好還是只拍RAW檔,然後回去在數位暗房自己沖洗,自己出片。後期製作的好和中、高階機出的圖有得一拼。如果讓相機內部處理成JPGE的話,圖像品質則大打折扣。其實道理很簡單,PC+RAW轉換和後期製作的軟體怎麼都比入門級DSLR內嵌的硬體和軟體處理能力強,而且強很多。入門級DSLR最弱的地方也就是這裏。
如果存儲空間緊張或者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後期處理,也只好直出JPEG。或者對PC操作並不是特別內行,難以發揮RAW的優勢,也許採用JPEG更為妥當一些。
還有一點順便說說,像用Photoshop打開JPEG檔,哪怕不進行任何編輯處理,然後再保存成JPEG檔,圖像的損失都會累計。所以JPEG更適合於保存最終的、不再進行二次編輯的圖片,而保存未成最終的圖像時最好採用Tiff或者PSD保存,只有在最後使用(如網上貼圖)時,才保存為壓縮比較大的JPEG檔。
雖然後期製作比較麻煩,但想想,前期那種認真對待攝影的精神,為什麼就不能把這種態度用後期製作上去呢?以前我們一直埋怨拍的片子被沖印店的打片手糟蹋,於是轉向拍反轉片,算是讓自己有了更大部分的操控權。現在到了數位時代,從頭到尾都可以讓自己完全掌控,又為何要將其拒之千里之外呢?況且,更是由於數位的原因,假設後期出片時不認真處理的話,前期付出的努力再多也不可能出真正品質高的片子。
雖然後期製作比較麻煩,但想想,前期那種認真對待攝影的精神,為什麼就不能把這種態度用後期製作上去呢?以前我們一直埋怨拍的片子被沖印店的打片手糟蹋,於是轉向拍反轉片,算是讓自己有了更大部分的操控權。現在到了數位時代,從頭到尾都可以讓自己完全掌控,又為何要將其拒之千里之外呢?況且,更是由於數位的原因,假設後期出片時不認真處理的話,前期付出的努力再多也不可能出真正品質高的片子。
這段話非常認同 , 前幾年 週日都是在暗房渡過的~~常常是 10 to 10只是出來隨便吃個飯 或是把相紙拿出來晾 順便換水 ~~ 那種日子 過了好多年 直到夏日缺水 為了環保才停止
現在的數位暗房 真的輕快多了~~至少不必聞刺鼻的醋酸了
話是這麼說沒錯
但也就是因為什麼都可以在後期製作
所以...很多人拿了DSLR一樣幾乎在當傻瓜拍
一堆以前底片機時的攝影技巧...現在還剩幾個懂
那有什麼取景...反正亂槍打鳥回家再修再挑就好
我個人則是喜歡一開始就把照片盡量拍好
不是回家後把數位照片修的更數位
更何況一趟遠門出去回來照片都上千張
我希望這上千張起碼8成的照片都質是不錯的照片
不是回加後在1000張中挑出能用的200張
再花好多時間去修他們
照片對我來說是一張張回憶跟行腳的記錄
不是為了修出讓人驚豔的圖..去參加比賽或是秀給別人看
我想以前拍底片起家的老手
看到現在的照片應該很能體會那種感覺
~眼睛中的世界是找不到那樣的色彩~的
不過為了攝影
我爬了很多一輩子都不會想去爬山
到了很多我一輩子大概不會想去的地方
豐富了我更多的人生閱歷
不管是底片還是數位攝影,後期製作也只是起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說到底片的後期製作,最近去看了一個純黑白後期製作照片展覽。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665
在數位攝影流行的年代,本地仍然有一群對傳統攝影手法執著的追求者,不少還是年青攝影愛好者和美術學院的學生,用黑白膠片拍攝自己進行後期製作,並自費舉辦這個《純黑白後期製作照片展覽》,可以說是精神可嘉,也實屬不易。黑白攝影作品那種反璞歸真的獨特風采,不但吸引了本地不同年齡層的人來參觀,還有不少港澳攝友過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