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co兄, 您那天走後, 我就重感冒到現在,但還是硬著頭皮回應一下.
當天唱盤的設定本就以以蕾菲布的德布西映像I&II那張FY109 LP做最佳化, 若放不好就要回去在面璧思過了, 我们也清楚的從你帶來的唱片發現錄音,版位甚至唱盤/臂/頭調整的重要對不? 在調FY109 LP時, 我參照樂評及少許的譜例解說決定從發揮"意境"及"律動"著手, 這也許是我自己主觀的想法, 但LP的好處是, 可以自己當制作人, 由VTA/針壓抗滑盡情調出想要的音色.
其實我真的認為彭教授很強, 他那野獸班的聲音也許不為美聲派所喜愛, 但他可以隨時更動設定改變音色到我想要的感覺, 這就要功力了. 這也是我著迷LP的地方, 調整唱盤/臂/頭所產生的變化比擺位多多了, 所以我的喇叭擺位只是用CD做Reference簡單擺一下,其他就用調唱頭決勝負了.
我想我有一個主觀想法一定永遠不變,就是要最低負回授, 不管是器材本身或墊材的避震化震, 在左以充沛的電源及能產生適當殘響讓喇叭盡情發揮的空間, 就這麼簡單. 我不是硬體高手啦.
對了, 玩LP也是一種懶人Hi-End, 我只要動手服侍我的VTA/針壓/抗滑, 不用大汗淋漓調喇叭擺位( 我的Avalon一支有73公斤, 上次為了試Tri-Wire以經把我的腰閃到), 所以, 玩LP, 動手吧, 不可能有一個設定是通吃所有的片子, 或買三個雙臂盤, 可各設種設定for Mono/Sereo, 就可解脫硬體的荼毒了!!: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