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析音樂檔在聲音的表現上是有它的優勢
但是,逛唱片行找片子的樂趣及買回家拆包裝再放入cd player按下play鍵,從喇叭傳出期待的音樂所得到的滿足感:D,是音樂檔無法比擬的
高解析音樂檔在聲音的表現上是有它的優勢
但是,逛唱片行找片子的樂趣及買回家拆包裝再放入cd player按下play鍵,從喇叭傳出期待的音樂所得到的滿足感:D,是音樂檔無法比擬的
逛網站行找片子的樂趣及download下來存到硬碟資料庫再按play鍵,從喇叭傳出超優的音樂所得到的滿足感:D,是CD無法比擬的
psycho兄研究體驗甚深,令人欽佩,稱大師不為過啊!(clap)
把唱片 eac 到電腦再使用好一點的燒錄片燒成cd,那是否就是~把唱片轉檔,而當轉成電腦檔案時,在讀取上就不似唱盤讀原CD時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錯誤,自然在重播再生時更接近母帶原狀!轉盤的重要性也在此~讀取的正確精準!
不知道我這麼說對不對?!(wasntme)
不過我可能沒說清楚,我是發現到說有的CD片〈全新的〉在讀取面其實好像就並不光滑,而且是佈滿刮痕,那種樣子就好像是一部車子的烤漆在陽光下的樣子〈當然沒像那麼深啦,只是像那個樣子滿佈在在讀取面上!
我不是那麼聽古典類的音樂,不過最近常聽莎拉布萊蔓這位跨界女高音,前幾天買到全新的Time to say Goodbye美版鍍金版CD,我帶著很高的期待聽到令我腿軟的聲音,腿軟是因為一聽內出血快昏倒(u),好像La Zi Oh放出來的!(sweat)對了,它也是EMI的!
後來我仔細看就看到CD有上述現象,便花了點時間將它拋光,再聽活生感、親近感大增,人聲的部份我覺得和她十幾年後出的唱片聽感差不多!
這個讀取面的現象也發生在我過兩天買的PHILIPS德國版的古典CD上,不過我還沒拋光再聽,而初聽感也是不如期待!看到psycho兄的討論才想問問!〈補上連結~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90405398011
不過也真如您所說,如果電腦檔案能摒除那麼多不確定錯誤因素的影響,那~將會是遲早的事!雖然我也不樂見!(shake)
我想即使是“數位母帶”也是經過不少後製的過程。先不提單點錄音的母帶,大部分的現代錄音都是多軌錄音(一個麥克風一軌)。不經過後製,根本沒有二聲道的母帶。如果製作人在混帶時手不小心(或是故意),您聽到的和CD大概也沒差那麼多了。以前Stereophile就比較過幾張CD的動態,我最記得的是Santana得Grammy獎的那張CD。在文中提到,動態非常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二聲道母帶沒動過手腳,聽不聽母帶似乎沒多大意義。
我想這個論題應該有個前提就是數位二聲帶母帶必須是不”過分“壓縮原本的動態的母帶,這樣的”高解析檔案下載”才有意義。
為什麼我要強調“不過分壓縮“,如果沒經過適當的壓縮,大部分的音響都會有問題。大部分聆樂環境的背景雜音最少是30dB (台北的公寓大概更高)。如果母帶的動態是80dB或更高,如果從最大聲到最小聲都要清楚的聽到(比背景噪音還大聲),先不提自己的音響有沒有這個能力(我的爛音響是絕對不能),鄰居大概很快就來關切了。:D:D:D:D
該上班了。
04.15.2009
For Immediate Release
Chesky Records 192 kHz/24-bit WAV 1-to-1 Masters
Chesky Records introduces the 192 kHz/24-bit series. These are not limited editions but one-to-one copies of our master 192 kHz/24-bit tapes. These are standard 192 kHz/24-bit WAV files that you can burn onto your computer's hard drive and then play back on any device that will support 192 kHz/24-bit. These discs will NOT play on DVD-audio players, CD players, and SACD players. These discs contain up to 4.7 GB of music each on a Gold DVD-R.
This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for us in sound quality. The one-to-one masters off a good computer system sound more like analog than any other digital source we have used. You will hear more air, tonal purity, resolution, and a much richer, deeper, and wider soundstage.
David Chesky
剛收到的,真的有混音後母帶開始賣了耶
chesky的錄音強調後製極少,樂器的強弱是在錄音室裡靠人的位置來調整的
如果 remo 說的是『讀取面佈滿刮痕』,那一定會嚴重影響聲音!只是常常出現感覺上的交互作用:
1、如果是超爛轉盤,有沒有刮痕聽起來一定沒差。
2、如果是中階轉盤或設計特殊的高級盤,當然有差,會發生聲音的毛躁感,與低價唱 片的爛版位聽感相同。
3、如果是最高級轉盤,理論上可以避免刮痕造成的讀取異常,有可能發生刮痕沒有影響的後果。
所以必需 case by case,端賴你的轉盤設計而論。:)
老實說,就是因為轉盤這麼令人討厭,實在很希望趕快把轉盤電腦訊源化!:D 只不過,這種電腦訊源,拜託一定要有 I2S 數位輸出啦!這樣子才可以用最小成本得到極高音質。
kevintran 與小葉都深知我心!...:D :D kevintran知道我要的是讓鄰居公幹的動態不壓縮,小葉知道這種母帶只會爽到我這種變態.....(blush)
我個人認為這是錄音師本身要負責:他必需尋找『動態層次最分明』的錄音方法,讓原始母帶80DB的動態(假設值)被壓縮成40DB後,仍然保有『動態層次的分明』。這是我對多軌錄音極遡不信任的原因,它幾乎導致動態不分明的下場,不知道是不是多軌容易相位錯亂之故?
我到覺得他們家人聲有時都會錄的血盆大口,不過中港臺好像也很流行這種錄法
http://www.chesky.com/catalog/cdcovers/sacd242.jpg
http://www.chesky.com/core/details.c...ctcategoryid=1
這張的第一首Spanish Harlem就很明顯
這張發燒片大烏鴉.....算是很早期的作品了
High End市場要接受高解析檔案的撥放
好像要教資深的長輩用家庭劇院一樣...:|
我看High End廠還是實際點
出個高解析檔案"唱盤"就好...
最重的是要搭配一個字大圖大的操控螢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