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這是啥意思啊?10MHz頻率並不高啊...
可列印查看
應該不算, 還是只有一個clock;
只是從原來Antelope isochrome 內部的OCX變成銣原子鐘!
銣原子鐘是目前音響用最準的時鐘了(說不定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參考時鐘最準的方式),
沒有任何其他石英晶體方式會比它準.
當然, 必須要原來的時鐘可以輸入atomic clock作為參考時鐘才ok!
對, 但這是目前音響用原子鐘的參考頻率!
應該是(例如Antelope OCX)原時鐘再利用此參考頻率重新除頻與倍頻成需要的頻率,
例如44.1 kHz或96.0 kHz等.
銣原子鐘本身不負責作這些工作, 只是單純的提供目前最準確的參考頻率而已. :)
所以你是用CSW的銣時鐘模組來輸入原子鐘的頻率到你的Antelope isochrome 囉?
我很好奇,那個要怎麼接哩?
可來一些圖嗎?
另外,Antelope isochrome 要怎麼知輸入的是銣原子鐘哩?真的超神奇的!
原廠是否有原子鐘的機子可供用家昇級?
拍謝!一堆問題,實在是太好奇了!見諒喔!(sweat)(sweat)(sweat)
請看藍色及紅色箭頭: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4270
Antelope 出的10M 銣原子鐘, 但這個我買不起!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4271
http://www.antelopeaudio.com/en/products_iso_10m.html
每個人都與銣原子鐘密切相關, 例如GPS等等:
http://en.wikipedia.org/wiki/Atomic_clock
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acloc.html
什麼是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ZYPT0H_2sg
Esoteric G-ORb Rubidium Master Clock Generator
http://www.avguide.com/review/tas-18...lock-generator
要去上班了..............
謝謝回覆,真是神級的利器!8)8)8)
其實GPS的訊號就是時間訊號,我有一管鐘的套件,是用GPS來校正時間的,帥吧?
我也是Antelope OCX+10M的用家,很高興看到有原子鐘的討論文章,個人在pc系統使用AES 32 錄音卡,測試結果發覺送clock到AES32時須使用X 256的super clock效果最好不知您的dcs puccini可以吃多高的倍頻?
http://tubehobby.com/index.php
立陶宛的賣家,只是....沒殼,所以也沒啥好照的啦!(sweat)(sweat)(sweat)
喔,有高手出現了~
CD代工,是指製作預錄的CD片嗎?還是CD-R片?
趁機請教二個問題,
若是同樣的master之後的檔案,也就是說,不再修改資料內容,交給不同公司製作CD片,
所得的結果會差在那裡呢?
這差異以CD player播放,聽起來,又差在哪?
另一個問題,燒錄的CD-R片為何聽來會有差異?
其根源又是在哪?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2/cd_25.html
其實以電腦光碟機讀取正確的資料應該都不是問題,但在光碟機的類此源頭差異就很大,依個人經驗還是純CD/CDRW格式的光碟機音質較佳,因為單一的光學頭設計不須因為要兼容DVD造成光路徑的損失,在光學頭端可得到較強而清楚的HF,在解碼時可才有機會還原母帶原有的音質,這也就是同壹張母版在同壹台成型機壓片 ,但鍍膜(例如24K金片)造成的反射率差異重撥就有差別,在1991年我公司剛生產CD時,客戶抱怨音質差的問題很嚴重,我只好拿兩張片子讓他比較,在有金片鍍膜的場合就不再有爭議了,
請相信如果您將CD ROM 當成DCS 轉盤也給它壹條高質量的發燒電源線,它同樣的也會給您高音質的回報,更何況它要的不多,就一條5-10公分的大4P轉接頭已足矣------
在PC系統重製音樂個人建議避免使用光碟拷貝,直接使用硬碟它更能保存您加在系統內高質量導線的特質,縱然是複製到另壹台PC亦然
確實, 轉盤幾乎都沒辦法吃super clock! :(
感謝分享!
以前使用dCS p8i + Apogee BB組合時, 有實驗送人時鐘頻率自44.1kHz開始往上加,
如48.0kHz, 88.2kHz, 96 kHz, 176 kHz, 196 kHz. 雖然p8i螢幕顯示44.1kHz以上均
無法鎖定, 但是弟卻可以聽出差異. 一直不太敢講, 以免被認是神經病用暗示來聽音樂.
當時確實是輸入較高時鐘頻率, 高頻延伸與汎音會更好! 似乎與兄臺經驗類似, 但當時輸入
超過88.2 kHz後超高頻表現變得比較不耐聽. 但這只能以當時組合與環境而言, 換環境與
組合又不知會怎麼變. 所以弟從不敢咬定某一變數一定是有益或有害!
換了dCS Puccini組合後, 因為聲音滿意的不得了確實是升了好幾級; 到目前還沒沒試這個
有趣的實驗, 主要是怕神經病又發作. 但看到兄的經驗, 又手癢起來...............:P
謝謝分享! 看來還有得玩! :O(blush)
非常感謝建議!!
好, 這周末有事幹了. 屆時再報告! :)
光碟copy絕對會失真,CD從Acopy到-B-再到C到第3次時,它應該就很難帶給您聽音樂的樂趣吧,這也說明為何目前二手銀圈版CD很搶手,因為早期生產CD都是用盤帶或DAT轉錄至PCM1630來刻版,那時尚未能直接CD input到刻版機,當然後來刻版有CD input後,市場上難聽的CD也就多了,專業頂級設備都已如此,咱家的PC更沒辦法吧,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一定要cpoy CD ,就用24K鍍膜的CD-R吧,有80元壹片的也有4.5元的,但因為都是早期染料配方,試合它的燒錄參數不見得相容於近期的燒錄機 ,如果能燒成聲音明顯會比銀膜CD-R好很多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11071201199923
但最後希望言規正傳回到clock的討論,這才能幫助大多數手邊已有大量CD音源的朋友,能夠更完整的聽到CD片裡面真實的音樂
若不明問題根源,如何做到正本清源?又如何知道採用的解法確實是解決問題之道?
單是外接clock這點我就不怎麼同意,
倘若接收端的電源沒先搞定,外接clock只不過是又增加個jitter來源而已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ck-source.html
因此才會問這句
倘若外接個clock,就以為保證會更好,卻沒給那個clock乾淨的電源,那不是白搞?
因此才更要釐清問題的根源。
同樣的,外接個超精準的clock,DAC這邊卻電源不穩,自己引入一堆jitter,也是白搞...
既然轉盤不能吃clock,外接clock只能餵給DAC,那麼前端的轉盤還是自顧自的以自己的頻率跑,
那,當轉盤的clock與DAC的clock差異累積到相當量後,豈不是會overflow/underflow?爆音...
Chord DAC64便是採取自己有個clock的方式,不用PLL鎖S/PDIF的clock,
因此以一個大buffer應付這clock差異,說明書上就提到長時間使用可能會爆音。
多久爆,那就得看二者的差異有多大,
爆音很明顯或不明顯,就得看資料的buffer有多大,buffer越大越明顯
做個簡單實驗,取上回的轉盤實驗(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12/cd.html )中燒出的每個track都是同一曲的燒錄片,
讀出track1與track10,檔案大小都是74537232 bytes,
以md5看checksum,結果都是2029b8cadaa3f4a1ae537ce082f17a60
既然PC燒出來的再讀出來都相同,以此轉錄一次的資料再繼續轉錄個千百次,那結果應該也都相同吧?
那麼燒錄每次的差異,都不會累積到下一次,每次燒錄都是獨立事件
既然資料都正確,那,剩下的只有jitter了吧?
若是如此,那麼無論音樂檔案儲存在啥媒體上,只要能正確的讀出來,
以低jitter的方式再生為類比訊號,就行了吧?
那就完全不用管CD是用啥鍍膜、誰家壓片了...
例如採用PC為儲存與讀取設備,傳送到外接(以求電源乾淨)的DAC上
是否高取樣不是重點,是否低jitter才是吧?這也是討論外接clock的原因。
搞定44.1KHz/16bits就已經能讓多數人掉下巴了...這才真是造福大眾啊~
整個題目,我想,該是如何做到讓DAC有個完美的工作環境,
盡可能乾淨的電源,盡可能低jitter的輸入I2S訊號,
才能再生盡善盡美的類比訊號。
前端的數位資料源,採用PC足矣,大容量便宜方便多功能。
但PC的電磁雜訊實在太高,或許採用無線方式傳輸到DAC這般完全隔離是個好方式,
再將資料由無線模組的buffer中讀出,以一個精準的clock(內建或外接)轉成I2S訊號餵給DAC IC即可。
買代理的產品還是有額外的好處!
早在去年12月就收到傑富的升級程式CD, 但覺得聲音夠好了也忘記這回事.
前兩個星期又收到代理的e-mail詢問是否有順利升級成功? 喔,
這時才又想起有那麼一件事.
傑富實在是有點囉唆一再提醒弟不要偷懶, 但若不如此弟可能永遠不知道Puccini的實力居然還
有升級的空間!
最重要的沒講到: 這是免費的, 包括他們主動寄來的disc與郵費!!:D:*
接下來以照片簡單說明:
以下是升級程式CD與最近買的片子: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28
開始32步驟的完全自動化過程, 說明書註明大約要35分鐘吧?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29
成功升級! 控制軔體正式變為v1.21版!!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0
升級之後, 選單filter的圖案變成加上一個工具圖樣: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27
在filter選單下繼續按, 變成除原本4個filter選擇外, 額外多了一個DSP filter選項!!
這就是此次升級的核心價值所在!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1
操作方式與聲音差異待續...................
這類的軟體升級,在原廠的網站上看的到嗎?
OK, 今天早上已經順利將Puccini軟體升級, 此版本主要有一個顯性更新與兩個隱性更新項目:
顯性更新:
除保留原來的數位濾波功能外, 再加上三種DSP filters: classic, long 及Asym.
但這三種filter是針對CD數據而非DSD. 新版的Puccini出廠時已經具備此功能.
兩個隱性更新項目:
1. 改善舊版本偶會發生的Display-off timeout問題. 這弟也碰過, 若發現無緣無故機器
突然停止運作, 最簡單辦法就是用menu功能, 選擇出廠原始設定就回復正常.
2改善DSD音質, 相信這應該也是由軟體改進的, 但在機器選單上看不出來.
更新完畢, 如何操作與選擇?
有兩種方式, 一用搖控二用面版上面的選單.
用搖控器方法:
1. 按filter鍵, 先依聲音喜好選擇基本濾波一至四任一個: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2
2. 按Mute鍵, 選擇三種DSP濾波: classic, long 及 asym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3
Classic: 就是原來的DSP濾波方式, 原廠說明這是一種對稱型(symmetrical)濾波.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4
Long: 也是對稱型(symmetrical)濾波, dCS說是在原本濾波器再加上"more tapes",
嗯, 有解釋好像也是聽不懂!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335
Aymmetrical: 非對稱型(symmetrical)濾波, 是以前面Long型濾波為基礎, 再把pre-ringing拿掉.
軟體更新完結篇 - 聲音是改變還是改善?
試聽比較軟體: Scriabine preludes/Racha Arodaky彈奏
DSD頻率濾波: Filter 1
比較DSP濾波:
1. Classic: 非常熟悉的表現方式, 感覺不出與以前有明顯差異. 喔, 我忘了,
原廠說明就是原來的濾波程式.............
2. Long: 哇! :O(party)
聲音的色彩濃淡雖然完全一樣, 但立體感與聲音音源的方向位置表現不但有進步,
而是非常明顯的進步!
只好拿原本Classic濾波表現當槍靶來說明, 相對之下,
原來的聲音表現又好似變成很好的罐頭音樂! 什麼叫"很好的罐頭音樂"?
那就是雖然該有的聲音都有, 沒有遺漏高也沒有忘記低, 該有的細節也都有;
但你卻還是知道這是模擬的, 不是真的樂器或現場(PS.1)的聲音!
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發聲源不夠真實.
但換成Long DSP filter之後, 這個"發聲源不夠真實"的指標就大幅度的進步!
怎麼說? 聽這張CD時, 鋼琴的樂音會自不同的地方迸出來,
不要誤會鋼琴變成整面牆那麼大; 不, 鋼琴的大小以這張來說還是與Classic DSP filter
模式一樣大, 大約佔兩個喇叭之間45%左右的大小.
那怎麼可能"樂音會自不同的地方迸出來"?
鋼琴不同琴鍵位置代表不同樂音音符, 不同琴鍵又連接敲擊到不同的琴弦,
不同琴弦位置是不同的, 藉由響板反射與共振出來的位置也有小差距.
所以這不同的音符置確實會自平台鋼琴不同的位置發射出來!
當然這發聲音源的位置雖有差異但不可能忽左忽右, 以及不可能距離差到超過整個音像比例
的二分之一那麼大, 雖然這距離位置差異不大, 但已大到足以分辨的程度.
簡單講, 就是聲音一下子變活了! 聽音樂過程變的更有趣與生動! 不妨想像鋼琴聲音不在
糾結在一團而是音符跳動而浮突! :)
3. Asymmetric: 前面打太多字, 頸椎已經開始酸痛, 不能再坐在電腦前了!
這filter模式也比classic進步許多, 但與Long差異其實不大............:)
舉例來說: 若Long 與 Classic差80%, 那Asymmetric 與 Long大概差15~20%吧.
PS. 1: 弟無力辯解什麼是現場聲音, 也不是要討論現場聲音好或音響再生好等等
討論不完的議題.
小弟那台更新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機後(不是後面那個開關),再開機,螢幕不會亮了.......要從後面開關後才能恢復正常,不知兄有沒有這個問題?
該是taps吧?
定義看這裡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p_(si...ng)#Definition
這就是之前提過的,計算量越大,越精準,
但這必須硬體夠快,才能即時算完
這就是pre-echo囉~越低越好
這項影響形體感與定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