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舍下eq所測原頻響.只看2k~上..4k是人耳最敏感頻點.這2--12k段.雖然只+4.5dB最多.實聽就是比較緊.噪一些.還不致刮耳.|-).若女聲會感年輕.聽交響就比較擠..:)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2233
可列印查看
此為舍下eq所測原頻響.只看2k~上..4k是人耳最敏感頻點.這2--12k段.雖然只+4.5dB最多.實聽就是比較緊.噪一些.還不致刮耳.|-).若女聲會感年輕.聽交響就比較擠..:)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2233
舍下空間小.反射干擾重.中大能量消不掉..只好靠等化..
壓低後.優點是中~高比較厚實一些.
建議不敢..近日若有機會至友人處聽 Marten.對鑽石高音有多點了解後.才較有資格發言.哈.!
抱枕有何用途呢?
抱枕除了當抱枕,
有時候還可以微調空間.
抱枕大作戰
http://img15.imageshack.us/img15/2774/201011122271.jpg
音響室雖然外推一米多,
條件上有不小的改變,
或許 KHARMA reference 的平衡我比較喜歡,
還好感覺上特性上反而容易調整.
雖然很多之前的經驗又不適用了,
調起來並不會太困難,
KHARMA reference 和音響室的對話也逐漸和諧中.
聲音很快的在提昇中.
速度之快,有些令我意外.
http://img560.imageshack.us/img560/8577/pa315283.jpg
http://img203.imageshack.us/img203/7456/p9265059b.jpg
小弟只能用 壓的.
在遇DRC(時間/相位領域.)之前.愚體會到EQ(頻率領域.)校正過程之"較"為明確性.
也就是..什麼頻段調整後.會有什麼樣感受差距.自己耳聽手調~與機器為你..低修正/中修正/全修正的調整.實際聽感有何優劣之別.當然其它擺位.墊材.換器材.甚至單測一聲道SP都可.
人耳對sound適應性..一如眼睛.局部偏差聲音表現.聽個一陣子也會習慣.比如經常聽到剛換線覺得如何..聽run多日後又如何..so有時需多交流.加入 本站半年.半強迫自個兒去不少 網兄. 店家交流..漸感進步..
以舍下小空間.不(無場所)刻意做聲學處理.是居住考量.後來了解到~擴散不能大幅解決亂反射問題.擴散過多變成(吸高音)高頻端先受影響.未等到解決中低頻.高端先受損.擴散若不慎.搞亂殘響時間~可能延害音場定位/深度甚大..那還不如就先簡單搞順房間的:低~~高各頻段基本頻響強度.至少低不轟.中不噪.高不刮..或言此法(EQ校.)可能總體損失是5~10%.但耳聞改進是30%以上.有數據當依據ㄜ.
DRC的殘響.相位校正..幾次下來感到是目前最全面了.其他 網兄在此物之前.實戰測量經驗多過小弟太多了..當然不能硬請未接觸 網兄接受它.但求多一個參考資訊就是..指教囉.!
何 大 人氣最強.:P.借po..
此為舊叭W/P5.1之前測得校正頻響圖.
雙8"泡棉反射式低音不簡單.電聲特性驚人.不校正都幾乎低到20hz.在一5坪小空間:O.中~高也是極佳.當年的高價美式喇叭數據資料可信度頗高.:)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2484
簡述淺驗.
最早是聽organ極低段.體察45hz強共振.房間如放了一部大工廠冷氣主機.該時L4.4xW3.3m.H如一般住宅.其它部份還不懂或未覺..換到L6xW2.7.H同但天花板有間接照明.地板有兩階上升~run空間期大致是滿意? 且低振降到35hz.器材條件同.皆為加強隔音密閉室.
單頻段(含其它內容.)測試CD大家應該都有.可算一簡易房間頻段'聽感"的測量.特別是200hz~以下.心得是:這一段中-->小空間問題幾乎都有.而且約65hz以降..不夠結實.單薄.或設置不當之部件-可能會開始共振.麻麻的.同樣含喇叭本身+附屬物等.也可能有.若有心都能找到或克服.若都沒有~~大恭喜ㄚ!
實際放音樂.類似的頻率樂器也能查覺.但樂器音沒有很固定.要抓難度高一點.所以幾次跟看達人級"調音".超大音量是不免的..會很快找到問題點.調音改善一定都有..只差經歷過案例自己(找專人)再去測印過了..(不太好意思).友站倒是見過網兄家訪聚會-既測量又達人調音的.
後來用了EQ.它設計也人性.測出後~可能很慘..但它也會預設低-中-高3段給你挑/比.自己常聽片/類型也可以預設定(如部份加料.或早期錄音欠料.)以為因應..乃因各家cd風格差異也不小.或說過猷不及.數次測量中(強弱度.)曾與耳聞感相違背.而動了平衡(EQ.AMP都有.).後來遇DRC.相關懷疑問題點.兩者是互通的.聲道平衡度..空間對稱度.頻響峰或谷位置等等..在下也略知-現在測量軟體一堆.就是看誰比較全面.這些便宜貨(比hi fi)做輔助有必要否端看用家個人 您.
專家..專家們呢..? 放假日拜託也來~開釋一下呀..哈哈!(有 感 應 到.)
嘗試中的墊材...
夾心蘇是二層鋁板加壓克力,
鑽四個孔固定起來,
角椎下用BDR 接地.
http://img844.imageshack.us/img844/3773/20101113229.jpg
葉sir兄,此主題主人為hujuiyang111兄,何不妨請hujuiyang111兄就駕貴府與您參議.
ASR luna 8 比預期的有力,
不見得完美,
但還算應付自如..
http://img585.imageshack.us/img585/8636/pb135424.jpg
下午有空,
將聞置已久的 EMT JSD5 G 拿出來,
裝在 CLEARAUDIO TQ I 上,
CLEARAUDIO TQ I 的臂管我改成 CARBON 管.
聲音不是太理想,還要再調看看.
http://img686.imageshack.us/img686/8816/pb145497.jpg
答案不困難,也不須什麼理論,
如果沒有時間聽數位,
當然就無須投資數位訊源.
如果常聽數位,不投資也不行.
倒是決定買什麼數位訊源比較困難.
我的觀察,
黑膠迷較少投入大預算投資數位訊源,
倒是常大預算投資黑膠軟體.
黑膠迷的耳朵會不同於一般燒友嗎?:D
可是這樣會不會失去聽黑膠的復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