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搜尋了一下數字時代2,看了一下外觀和電路板,發現外接時鐘的頻率是24.576MHz。
看到這個數字,心想不太妙.....
24.576MHz這個頻率,是48/96/192/384KHz的整數倍,但卻不是44.1/88.2/176.4KHz的整數倍。
意思就是說,精確的24.576MHz,可以經由簡單的整數除法運算,就可以得出精確的48/96/192/384KHz的頻率。
而如果要得出44.1/88.2/176.4KHz,方法很多,但如果要"精確",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這邊請讓小弟說個故事..
不久前小弟心血來潮,想看一下主機板內建的realtek ALC889音效晶片的SPDIF輸出波形品質如何,
於是就把儀器搬出來畫眼圖(eye pattern)。
下圖就是眼圖,可以用來檢查數位訊號的品質(包含jitter在內)。
附件 30002
不量還好,一量卻嚇了一跳。
眼圖本身很漂亮,rms jitter約50ps,但在眼圖的交叉處(也就是上圖標示"jitter"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一條顏色淡很多的痕跡。
這表示SPDIF輸出的時脈不是單純的不穩,而是會在兩個時脈之間跳動。
看到這現象,馬上讓小弟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realtek ALC889 datasheet,似乎有一些線索。
立刻就去把datasheet翻出來,果然答案就在這裡..
(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datas...aSheet_1.0.pdf )
第15頁有提到,ALC889雖然支援48KHz和44.1KHz,但基本上是在48KHz運作的。
(註: 其實48KHZ的SPDIF訊號的頻率是3.072MHz,但為了簡化,以下就直接以取樣頻率來做說明)
那要怎麼讓48KHz運作的系統輸出44.1KHz的訊號?
datasheet裡面提到的方法是: 由於48KHz:44.1KHz = 160:147
所以只要想辦法讓本來要傳160份資料的時間內,傳147份資料就好了。
要怎麼做?
第16頁第一行就有說明,44.1KHz訊號輸出的方式為:
12-11-11-12-11-11-12-11-11-12-11-11-11- 然後一直重複
其中"12"代表連續輸出12個frame,每個frame裡面都帶著一個block的資料。
而"11"代表連續輸出11個frame,每個frame裡面也都各帶著一個block的資料。
而"-"代表輸出一個不帶任何資料的frame。
把上面這串數字加起來,剛好等於147。再加上13個"-",就等於160。
所以這樣可以用160個frame,只送出147個block的資料,
達成在48KHz的基礎工作頻率下,輸出44.1KHz的訊號。
在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48KHz的波形,偶爾跳成一個更低頻率的波,
讓長時間的平均頻率,變成44.1KHz。
這樣做,DAC還是可以正確鎖定在44.1KHz,但是這jitter的特性會變得非常的奇怪 (因為不是常態分佈,而是變成兩個獨立的分佈),
對聲音的影響究竟如何.. 小弟只能嘿嘿嘿三聲~~
至於數字時代2是不是有非常厲害的方法,可以從24.576MHz轉出精確的44.1/88.2/176.4KHz可用的頻率,小弟就不知道了。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機器,同時裝有24.576MHz(48KHz系專用)和22.5792MHz(44.1KHz系專用)兩種時鐘了。
但有一點小弟要說的是,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從24.576MHz轉成44.1KHz系可用的頻率,
使用更精確的24.576MHz的時脈來源,仍然可以轉出品質更優良的44.1KHz系的頻率。
所以用更好的24.576MHz的時脈,放44.1KHz的軟體,仍然可以有音質的提升。
可是是不是真的已經達到最好的重整,小弟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