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增加了BUFF模式,大小有三個選擇
psycho教授,知道你有一顆探索未知的心啦(giggle),已經把最新程式SEND給你了,你的金耳朵能聽出不同大小的BUFF的區別麼?(devil)
可列印查看
程式增加了BUFF模式,大小有三個選擇
psycho教授,知道你有一顆探索未知的心啦(giggle),已經把最新程式SEND給你了,你的金耳朵能聽出不同大小的BUFF的區別麼?(devil)
AOC+長芯盛、Jitter Bug、REGEN 綜合討論
線材走法
直連
PC USB3.0--->Jitter Bug--->Supra---> DAC 11
PC USB3.0--->AOC光纖線--->長芯盛Adapter--->Jitter Bug --->Supra--->DAC 11
PC USB3.0--->Jitter Bug --->白金星光---> black dragon
PC USB3.0--->Jitter Bug --->白金星光---> REGEN--->black dragon
PC USB3.0--->AOC光纖線--->長芯盛Adapter--->Jitter Bug --->白金星光---> black dragon
旁接
以上面的所有聯法,一律接到USB線旁邊的孔
就是說主機板有多的USB孔或是筆電上有多的USB孔就拿來插Jitter Bug
皆有使用喇叭與耳機(K812)系統試聽,Jitter Bug是朋友自行購買
REGEN、black dragon都是音響店的器材
基本上不論上旁連或是直連走向都類似
聲音稍微凝聚、細緻些、音場也會開闊些
線條感更加明顯、細節再度提升、飽滿度也會增加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旁連與直連聲音有稍微差異
甚至在旁連時那個原廠塞有沒有塞住都有些微的區別
不過不清楚其他人是否可不可以聽出來
我在之前的回文有提到直連聲音凝聚些,但有股淤塞感
那個是與旁連比較而來的
且在旁連時原廠塞塞住Jitter Bug時也有些同樣的淤塞感
只是較為細微
也許在旁連時
聲音不如直連凝聚、線條感更加明顯(約70%)
但旁連的自然度與開闊感是直連比不上的
所以我傾向於旁連的效果
所以之後的測試幾乎都是以旁插來使用的
有幾點比較重要
AOC+長芯盛
這一塊要特別拿出來提
長芯盛Adapter--->Jitter Bug
這個方法一接上去
整體的音場都有變化
雖說毛邊減少,聲音收束些
感覺音場被硬生生變化
自然度卻下降很多
但沒AOC+長芯盛的話
Jitter Bug --->白金星光
這個連法
自然度卻沒下降這麼多
再者
有AOC+長芯盛的系統
上Jitter Bug的效益約只有一半
例如
PC USB3.0--->白金星光---> REGEN--->black dragon
以旁插的方式
不論REGEN有沒有接上
Jitter Bug提升的效益都有在
不過約REGEN 3分之1的實力
但以這樣的連法
PC USB3.0--->AOC光纖線--->長芯盛Adapter--->白金星光---> black dragon
Jitter Bug在旁插的效果卻只有上面的一半
也許是因為Jitter Bug本身對電腦的電與訊號做處理
而AOC本身沒有銅線
所以無法對電這方面的改善獲益
不過訊號的改善還是有獲益
最後我用幾個問答做結束
Jitter Bug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推薦呢?
就我認為Jitter Bug是個十分優秀的產品
雖說使用上有所限制,但以旁插來看
幾乎感受不到負面的情況
若要使用的話建議如何配合使用?
有AOC+長芯盛的系統
旁插Jitter Bug
可以稍微改善 AOC+長芯盛本身毛邊多,聲音不夠飽滿的缺點
有REGEN的系統
旁插Jitter Bug
密度與飽滿度也會連帶提升,但在耳機系統上要注意過飽的現象
因為REGEN本身也會提升密度與飽滿度
這東西CP值高嗎?
這要看USB線的等級耶
在白金星光上,Jitter Bug提升幅度是比Supra還要多的
所以感覺CP值在低階的器材沒有高階器材好
就我而言雖說在AOC+長芯盛上效果只有一半
但還是會買1支來改善缺點
甚麼都沒有只有一條USB線的人勒?
買AOC+長芯盛或REGEN來旁插Jitter Bug
畢竟Jitter Bug的效益沒上述這2個好
只有3分之1或更少
但是卻可以加成使用
另外USB線越好
買AOC+長芯盛或REGEN來旁插Jitter Bug
整體提升幅度更大
那我可以不要買AOC+長芯盛或REGEN只買 Jitter Bug嗎?
……我覺得拉,不買AOC+長芯盛或REGEN來使用的話
這樣完全追不到上DDC的聲音
最近有借到一台Melodious MX-U8
不可否認的是DDC的提升感是非常強的
但如果買AOC+長芯盛或REGEN來使用的話
是完全可以追到且超越DDC的聲音
阿既然你提到DDC,那這些可不可以一起用阿?
AOC+長芯盛或REGEN後面是可以接DDC拉
但AOC+長芯盛或REGEN本身太強拉
DDC跟同軸線的水準不夠
反而頻寬會縮減且聲音變差
相反的,如果DDC跟同軸線的水準足夠的話
聲音也可以加成上去
結論
買AOC+長芯盛或REGEN來旁插Jitter Bug
如果有錢的話再買台Hydra Z等級的DDC配好的同軸線
請問是有2個JitterBug嗎?
因為昨晚測試旁接感覺是聽不出來變化
不論是旁接PC或是旁接鐵殼HUB上
做法是小弟或者小弟的朋友輪流去插拔JitterBug
另一人則固定位置聆聽
但是兩人的感覺都是無變化
所以想請問旁接是否是小弟昨晚測試方式有誤?
看來用音響線和AOC的差別影響引用:
有幾點比較重要
AOC+長芯盛
這一塊要特別拿出來提
長芯盛Adapter--->Jitter Bug
這個方法一接上去
整體的音場都有變化
雖說毛邊減少,聲音收束些
感覺音場被硬生生變化
自然度卻下降很多
但沒AOC+長芯盛的話
Jitter Bug --->白金星光
這個連法
自然度卻沒下降這麼多
再者
有AOC+長芯盛的系統
上Jitter Bug的效益約只有一半
例如
PC USB3.0--->白金星光---> REGEN--->black dragon
以旁插的方式
不論REGEN有沒有接上
Jitter Bug提升的效益都有在
不過約REGEN 3分之1的實力
但以這樣的連法
PC USB3.0--->AOC光纖線--->長芯盛Adapter--->白金星光---> black dragon
Jitter Bug在旁插的效果卻只有上面的一半
也許是因為Jitter Bug本身對電腦的電與訊號做處理
而AOC本身沒有銅線
所以無法對電這方面的改善獲益
不過訊號的改善還是有獲益
所以測試出來音感多少也有些差別
不過小弟也肯定JitterBug的確有它的作用在
而且小弟朋友把白金帶回去後
小弟一直回味白金+JitterBug在小弟系統上的聲音
%305++
只是這邊由於羅兄有使用Regen
Regen看起來是有著2.0 HUB和淨化聲音的作用
同時使用Regen和JitterBug不知道是否會造成聲音失真?
另外Regen查看了一下官網說明
It accomplishes this by combininga carefully chosen USB hub chip with an ultra low-noise regulator and low-jitter clock.
Regen雖然有在USB晶片上做處理
不過它還是2.0的HUB
查過WIKI上各種說明
雖然找不到2.0的耗損/效率的數字
不過有人提到Bulk Only Transport導致2.0是達不到理論值480Mbps
最多只有理論值的一半
而USB 3.0的損耗是20% 也就是效率是80%
理論值是5Gbps 速度是2.0的5倍
USB 3.1的耗損是3% 效率是97%
理論值是10Gbps 速度是3.0的2倍 是2.0的10倍
提這些是由於Regen的官網並沒有公布他們調整過的晶片數據
不甚清楚是否有大幅減少2.0的耗損
再來就小弟的想法是
訊號始終是由DAC來轉換
DAC傳輸訊號的線材影響聲音的程度應該還是很大的
若是DAC是獨立供電且不吃USB的電
小弟是覺得Regen到DAC這段用好的2.0線也許會有好的音色
小弟同意羅兄所說的引用:
最後我用幾個問答做結束
......
雖然與小弟測試出的聲音走向有一些差異
但都是測出這個小東西實在是意外地有不小的提升
而且小弟原先有擔心HUB->JitterBug->音響線這樣的接法
由於中間有過JitterBug的晶片處理
怕說會和之前測試不用HUB直上長芯盛相同有聲音衰減的可能
還好結果是令人欣喜的提升
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我覺得拉,可能是電訊分離的原因
您可以嘗試將所有的電訊分離撤除
然後單純以
PC --->白金星光--->DAC
PC --->AOC光纖線--->長芯盛Adapter--->DAC
這2種方式連接
然後Jitter Bug插在主機板上來旁接空的USB孔測試
且直連的方式也一起測試
我在音響店測試時
白金插在筆電的左邊,Jitter Bug插在右邊
中間隔一台筆電的距離,但效果還是十分明顯
之後我會想辦法再借一條白金來測試2條上REGEN的效果
Regen我覺得是台十分優良的產品
以這台的品質來說,可以說是USB HUB與電訊分離的整合
而且以後還會出一台專門給Regen的電供
不過會不會製作USB3.0的版本還在觀望中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43.A.9F0.html
這一篇是我的AOC+長芯盛與Regen的比較心得
感謝羅兄提出的建議
不知道是否是小弟的系統不夠好
撤掉電訊分離的轉接頭後
JitterBug旁接始終聽不出差別
不過這也算一個好處
直接斷了買2個以上的想法;)
看羅兄有嘗試AOC+長芯盛+Regen的作法引用:
之後我會想辦法再借一條白金來測試2條上REGEN的效果
Regen我覺得是台十分優良的產品
以這台的品質來說,可以說是USB HUB與電訊分離的整合
而且以後還會出一台專門給Regen的電供
不過會不會製作USB3.0的版本還在觀望中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43.A.9F0.html
這一篇是我的AOC+長芯盛與Regen的比較心得
不過好像沒有測試長芯盛使用轉接頭接到Regen
然後Regen使用有一定程度的USB 2.0 音響線接到DAC上
當然這邊如果DAC沒有獨立供電還是要考慮電訊分離
小弟又查看過Regen的設計
大致上鐵殼USB HUB是可以模仿他電訊分離的部分
使用純訊號USB線接上HUB或是直接從HUB的電路板去將焊點去除
然後HUB的DC接上有品質的電源
差別在說Regen有特別為音響方面調整過USB HUB晶片
Regen的OutPut還是電訊同時輸出
如果是使用轉接頭電訊影響會降低很多
不過小弟覺得HUB到DAC用上好的音響線應該會有不錯的音色
只是如果要用音響線就還是要考慮電訊分離給DAC
這樣就和Regen的設計有些矛盾了
*49
試過2條白金上REGEN了
電不太夠阿....
這樣聲音反而內縮
應該要等原廠出電供才行
psycho大您好
我目前測試康寧線遇到問題,經過露天拍賣的老闆指引來到這一篇文章
我系統是 3.0擴充卡+2.0的電訊分離頭+康寧線+2.0的A公轉B公頭=>192DAC
前幾天嘗試購買上面文章的5號頭,替換2.0的電訊分離(因為當時沒先讀這篇文章....)
3.0擴充卡+5號頭+康寧線+2.0的A公轉B公頭=>電腦抓不到DAC
想請問如果將上述的5號頭換成4號頭,這樣的接法可行嗎?
能達成到最後2.0的A公轉B公頭之前都是3.0的規範嗎?
因為不是很懂,希望您能為我解說
謝謝
不知道教授及各位網友有沒有測試過硬碟的SATA線的影響?
我們測試的心得是對聲音的影響還蠻明顯的,就算已經使用了教授的USB解決方案,那種改變還是很明顯..
其中以媒體碟最為明顯,其次為播放程式所在的系統碟..
請問有用(樂之邦Monitor 03 US)的大大
他的類比輸出音質 有比光纖輸出音質好嗎
還是其實差不多呢??
雖然類比輸出 音量調大會有雜音
但是光纖輸出怎麼樂器的細節都不見了 差好多阿~~抓頭
我用的03 US沒有同軸輸出
那時候只想用類比輸出 聲音已經很不錯 只是音量大會有雜音
p大師用03 USD掏寶網一台600人民幣
可能要再買這台了
感恩
問這麼多問題~抱歉
jplay音質 音準 真的太贊了!!
那jplay大家都是直接用嗎 但操作真不方便
還是掛在其他軟體上比較好操作呢?
不知會不會影響音質?
今天剛用FOOBAR2000掛JPLAY
是方便操作對多了!
是心理因素嗎
高音沒這麼亮 低音也沒原本這麼紮實@@
雞皮疙瘩感沒了
不知有沒有大大也這麼覺得呢? 應該還是有差吧 聲音沒這麼對味
用hqplayer掛jplay吧........
根據Jplay官方建議,透過Jplaystreamer的聲音才是最好的,勝過Foobar2000加掛Jplay, 也勝過其他支援ASIO的播放器,甚至是Jplaymini。
======================
In my opinion sound quality via JPLAYStreamer is better than via JPLAYDriver with foobar or other players supporting ASIO even JPLAYmini.
I'd recommend W2012 R2. 4GB is enough for a dedicated audiopc.
Cheers,
Marcin
=========================
使用minimserver搭配Jplaystreamer,是小弟試過播放PCM在音質和便利性整合考量的最佳方案。
在我的音響系統,非常容易確認 Jplaymini 是最佳的 JPLAY 播放方式,使用FOOBAR2000的確聲音品質全面下降一截。
不過 JPLAY作者推薦 JPLAYStreamer 模式我可能要保留,因為他們似乎還沒有發現 NET PLAYING 一些重要影響因素,例如 SWITCHING HUB的影響與網路卡驅動程式的優化,這樣子絕對不可能比得上 JPLAYMINI,最可能是不小心又喜歡上加料後的聲音,就像原作者推薦ULTRASTREAM播放引擎一樣。
JPLAY是唯一第一名的播放軟體無誤,但最後還是要面對每個人有不同的音響美學選擇....(angel) 我的選擇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就是絕對的HI-FI指標,透過殺音響測試來驗證。那麼只能乖乖使用舉世最難用的 JPLAYMINI ......(blush)
哈哈 最難用的...
但是把jplay設定成預設播放軟體可以省去複製檔案的操作 已經舒服很多了!!
舉世最難用的,應該是日本人開發的Bug Head Emperor,但聽說音質和HQPlayer很有的拼!
昨天購入了接地盒
再爬文時看到兩篇文章,
一篇是說:
CAT 的 USB端:要接地!真是有鬼......接地的方法就是 YU-STUDIO的USB接地線再接到接地盒。
HUB 的 USB孔:也是要接地....同上。
USB DDC的數位輸出孔:要接地,方法同上只是改買RCA或BNC或AES的接地線。
DAC 的數位或類比端:不能接地!!聲音變乾。
擴大機:不能接地,同上。
另一篇較早期的:
接地盒要先問大小,夠大的才能接排插,否則效果會打折,幸好 ptt版都夠大。
第一優先是『接擴大機與dac』的排插,第二才是『接數位轉盤或cat的排插』。
如果接地盒太小,不要接排插,直接鎖在器材的機殼或接地端。
再來,真的只買到一個地盒;數位轉盤勉強可以與擴大機、DAC共用排插而共用接地盒,CAT則一定要分開寧可不接地。
我有些不懂想請教
1.第一篇是說 : 訊號接地是電腦端需要,但音響端最好不要
2.第二篇是說 : 電源接地是音響端優先於電腦端
我這樣子解讀有沒有錯誤?
那有鑑於usb3.0,那是不是需要3.0版本的YU-STUDIO的USB接地線? 或是有辦法直接在3.0擴充卡上的訊號接地?
另一個問題是我目前只有一個接地盒的話
那是應該優先usb端的訊號接地,還是優先音響端排插的電源接地?
先謝謝大大了
ssaamm 同好要注意一下『發表時間』,也就是說這個討論串只是記錄著發現的過程,所以常常前面的心得、到了後面反而會被打臉.....(blush)
再來直接回答您的提問:
兩篇心得著重的重點方向完全不一樣,所以是您被搞混了.....(giggle)
第一原則:要玩接地,最好把數位部份與類比部份分開。
第二原則:要分得多開呢?如果只有一個接地盒,依我個人經驗是優先放在類比端。
以上原則都是指,接地盒接在器材使用的排插上!!
以下是前面的基本接地做好了後,再來才要考慮的『進階級』接地之使用方法:
1、上面說的應該屬於電源的接地,這裡要說的是機箱接地或是訊號接地,嚴謹的定義我也不懂,反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購買市面上人家幫我們做好的接地線 <== 訊號接地用的!如rca、xlr或usb的訊號接地線,這才是我最新分享的文章要處理的進階級之接地。
2、然後就發現電腦播放系統很多地方都要進行訊號接地,反而類比端不能多餘接地。
這樣子不會搞混了吧?.....(angel)
寫了這個程式,幹什麼用?看圖就會懂吧!誰需要?
完全是JPLAY用的外殼,以後用JPLAY就不會煩了 (giggle)
音質?要P教授評論(angel)
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6109.htm
樂之邦推出新的02 US Mark2, 用新的DSP配上FPGA. 數碼多說數位輸出部分勝過03 USD, MX6, etc...... 類比輸出部分看來很爛
可喜可賀, 過去只用一顆FPGA卻總是搞不定, 所以現在就用兩顆FPGA吧!
希望這次樂之邦可以徹底解決韌體地獄的問題, 06MX用戶留...
大家好
請教有關明緯 msp-600-5相關問題,目前是pc>AOC光纖+長心盛>A公to B公>DAC
1長心盛到 msp-600-5的AC線有無推薦的牌子,real cable可以推薦形號給小弟,另長芯盛的AC頭目前找不到資料規格多少,再麻煩告知
2.A公to B公如換好點usb線是否有提升音質
3.明緯的電源線 是否也推薦real cable PSOCC
以上麻煩大家
我基本上非常相信中國的數毛網之評論,所以我也等著試 02 US MARK,但是最近實在沒時間......(angry)
如果有 03 USD MARK 一定更好!.....(angel)
這些問題之前應該都討論過了喔!;)
1、AC線目前沒有什麼CP值高的推薦,最省事的方法是使用比較好的USB線之電源端,例如REAL-CABLE的或AUDIOQUEST的;但是除非系統真的很頂級,不然應該把錢優先投資在CP值更高的。
2、有!而且影響極大!
3、我是瘋狂REAL-CABLE派的,當然一定只推薦REAL-CABLE,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就是了.....(giggle) 對了!你要用RC電源線,還得先把電源排插歐規(法規)化才有最佳效果;現在法規排插YU-STUDIO賣的約一仟元,非常夠用.....:)
今天明緯的電供到貨 SE-600-5,SE-600-12,結果風扇噪音很大,我查原廠說明,大於500W都要有風扇,可以直接拆掉風扇嗎?
或是其他方法可解嗎
音樂軟體非常的重要,沒有的訊息很難用後端的硬體彌補,
https://copy.com/vc1MutZuaBvLZPi7
感謝一位學者提醒:CP值越高,越不好!
CP值怎麼算?Cost/Performance。
便宜又好的東西,Performance高,Cost低--》CP值很低哪!
Yahoo奇摩知識+ 上有人這麼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7000010KK00909
C/P值的來源是英文Cost-Performance或Price-Performance,可參考TPC(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之定義。簡寫成C/P時『/』符號並不具有除號意義,僅僅作為縮寫之用,其他類似的縮寫用法還有N/A(Not Applicable)等。多年前曾有知名雜誌將C/P誤解為Capacity/Price並刊登,以訛傳訛的結果導致大部分目前民眾的誤解。Capacity/Price的用法僅在華人圈內流傳,歐美國家即其餘地區多做Cost-Performance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