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原廠的電源線都沒有打開,真的有附原廠電源線嗎 :P
......
......
還是用自己熟悉的電源線好... 8)
可列印查看
本來小弟也在考慮購入,但看大家的評價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好....只能說真是一錢一分貨
其實..他算平價的機種,別去期待他能有三萬級或五萬級機種的聲音,只要能將一萬多的水平表現出來就算不錯了:)
他的聲音(就耳機輸出部份)清楚乾淨,該有的細節並不少,樂器間距是較窄些的,所以層次上來說稍欠,而骨感的部份,在換完電源線後,有很大的改善,呈現出略有肉感的聲音,較刺激的情況亦有獲得改善,以這個價位帶的一體機來說,倒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推挽耳機部份,還是推薦給低阻且音色偏暖些的耳機,純當DA部份,因小弟這沒非平衡的數位線,所以就沒法測試,不過晶片規格不錯,也許挺值得期待:)....不過偶沒測啦~~期待有用家能分享其當DA的心得:*
ps~~因機器尚未熟化,所以應該還能再更好才是,期待大家分享後續的改變及心得囉:)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225/...40c1e155_b.jpg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048/...3301ce8b_b.jpg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238/...66e2d323_b.jpg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236/...bf06e384_b.jpg
剛到家.看到音悅寄到的包裹.拆箱也拍了幾張開箱照
見到實體機器.真的很漂亮.
當然啦MY-HINED會員.預購的贈品一樣沒少
"感謝"小葉大的加持.才能享有這贈品噢!
準備.上機聆聽^^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
比較過這台跟da53n
因為最近也想換台dac
說實話我旁邊路過的
說實話我的機器目前拆開後就沒蓋回去了;(
說實話照我的改法,要改這些東西要到什麼時候,龍年前有沒有希望:O
說實話,講太多可能會出事(為什麼好端端的會搞個送USB線的活動並加碼,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我旁邊路過的 我去改機器了,over:P
看到訂購處商家的簡單測試心得...
『UD-H01甫一開聲讓我們讚嘆,現在作DAC的技術真是日新月異,聲音越來越好。以前我們很難想像,一台兩萬不到的DAC,可以發出這樣兼具解析力與密度的聲音,不但樂器的質感與細節都相當不錯,而且該有的人聲韻味也沒被犧牲,用上一些線材調味之後,整體表現可以說相當令人滿意!』
這其實和我當純 DA 有類似的感覺!! :)
首先,一台一萬多的機器,若是『渴望』有五萬、十萬的表現,那... 這些高價機器的廠家要如何生存呢?? 先將自己的心態放在對的位置,這樣就可以好好透過一些線材、墊材的調聲而得到好自己喜歡的結果!! :P
另外,未來的 DAC 產品會在數位音樂播放上佔有一個種要角色,那當然會慢慢朝向便宜好用的方向趨近,所以,越後面推出的廠商,因為數位技術更加進步、量越大成本可以攤得越低,所以便宜機種不代表不會有好聲音... :)
當然用料越猛可能聲音會更好,但是,普通料件組合出一個不錯的聲音,才是音響廠商的挑戰!! 也有認識朋友喜歡東改西改,當然聲音變得刺激了,但是,總是感覺聲音的平衡有些許的偏掉!! 是好是壞?? 每個人的耳朵與聽感習慣本來就有些不同,了解這個基本特性就容易心情海闊天空... 8)
我自己是和之前和朋友借的第一代 KECES DA-131 稍微比較,用 KECES 聽時,最重要就是覺得比較有一些些不耐聽,有點悶悶的,大概原因就是高音少了些不夠漂亮、低頻量感少了些鬆散了些、聲音的律動感比較平、聲音密度低了些... 因為就每個方面都少了一些些,就會覺得『不耐聽、沒有被音樂感動到』... 換上 TEAC 後,這些問題都提升了一點點... 結果就是『聽起來舒服、可以聽到音樂傳遞出來的細節 (非微細節)、聽到演奏者的表情』。
這麼說代表 TEAC DAC 很好嗎?? 針對原本的系統,加上調音用的同軸線、電源線、訊號線、墊材,可以從這個 DAC 聽到音樂所要傳達的感動,但是,極細節的表現、更多的聲音柔軟度、空間定位感... 這些或許要用更好的補料、或是更高級的機種... 但是,這樣的價位我不會苛求這麼多!! 畢竟,我還不是在另外一套百萬系統上面試聽這台機器、也不是用這樣的標準在測試結果... 但是,用心的東西絕對可以聽到『好聽耐聽、進而聽到音樂靈魂』。所以這樣的價位,算是滿意!!
若是有人用一堆刺激補品級線材接這台機器,我猜測會有偏薄、低頻過少過於緊實的走向... 我個人是偏好:多用乾淨、甜度夠、有暖度的線材搭配,非常少量用速度快些、律動感較佳的線材輔助!! 這樣確實可以得到「不但樂器的質感與細節都相當不錯,而且該有的人聲韻味也沒被犧牲」的感覺!! 供有興趣的人參考看看... 8)
其實如果真的被動元件都用上一堆補料,就可以有"明顯"的改變,那一堆DIY拍賣的幹麻強調他是抄那家大廠的線路電路上做了什麼處理,換op換DAC我想還可能還比較明顯勒,去把廠機拆開來,算一下他用料成本有沒他售價的兩成都很拼,但沒把廠家設計的功力當回事,要當菜市場買菜以斤論價,那這種價位自己兜台來聽不就好了......
知道耳機.線材需要Run in
機器也要Run?
耳機基本的也要run 200小時起跳
那這等級的USB DAC大概要RUN多久才算開聲呢?
A全面大勝B......那是當然的阿~~!!哈哈
任何人都會希望自己買到的東西可以贏過同價位的產品,這是人之常情吧:D
而且最好是能贏過兩倍身價,媲美三倍身價,直追四倍身價,有五倍身價七八成的功力.......
扯遠了
畢竟UD-H01跟Essence one是同樣價位,同樣規格,同樣功能的產品,很難不去讓人比較
這也是我身為Asus的用戶卻經常跑來這裡亂的原因
目的是希望有一天能出現以下這種情形:
"ㄟ!!小子你很礙眼喔,有種出來面對一下"
"來啊,誰怕誰!!"
於是兩個人各自帶著自己的DAC出來PK....
其實這兩台DAC對我來說都很有吸引力,只是我選擇了其中之一
自然而然會很關心我所放棄的another choice
換做我今天是UD-H01的用戶,我也是會跑去Asus essence one討論區那邊亂:)
這樣的PK我相信是很多人樂見其成的
當然又不是要引起筆戰,要怎麼硬分個高下....(奸笑)
只是就各自的特性去比較,讓選擇的人有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畢竟對那些目前還在觀望的人來說,就外觀還有內部用料來選擇機器
就更有欠公平了不是嗎? (奸笑)
話說回來,我個人預測這兩台機器走向應該很不一樣
以我對日系品牌的認知,應該會偏向強調中高頻
Asus這台呢,則是讓人跌破眼鏡的偏向中低頻
根據我這陣子反覆聆聽的結果,這台的強項是在男聲的表現.....:O
有時候在foobar上點滑鼠播曲目或是拖放時間軸,foobar會整個當掉耶
滑鼠不亂點讓他自動播的話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但有時候在拖拉時間軸或換曲目會整個當掉..要把udh01重開機才能恢復耶@@
有人也有過這種情形嗎??
來重開一次:P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67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68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69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70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71
然後,用我平時聽的器材SCD-DR1為訊源,先拿周慧敏的來聽!
我先用MD DECK一邊聽一邊開箱整理H01,好先建立聽感!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66
然後將H01接上我很久很久以前跟38度C買的銅質電源線,跟ORTOFON的石英光纖~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72
一聽,好像跟我的器材表現沒什麼差別耶!:O才開機開聲耶,這麼厲害?!:^)
於是用這兩張~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73
右邊的測音色正確跟低頻,左邊的也是以低頻為測試方向。
音色正確沒什麼問題,低頻也算OK,可以說跟我的原器材組合差不多,但左邊那張當中的高潮段,在我原組合裡所有的大量卻很爽快的感覺,H01就似乎沒了!(sweat)
在低頻,極低頻是也有出來,但好像是低頻或中低頻的哪個頻段有拉高?還是我原組合有不足?而有較滿的感覺,不過還OK!
可能還需要再RUN機,不過這樣的表現好像不錯了!還是說我把我的訊源搞得太好了?:P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7674
補充一下,剛剛再聽下來的感覺,我想低頻H01算是比較足的,而且不會太過,是有質感有透明度的低頻,另外整體聲音也有很好的層次,像上面左邊的CD中曲目結束跟開始之間現場的聲音聽起來很真實,有距離感,這在我原器材當中是沒有過的感覺!
這台我用foobar聽大概2.3個小時 foobar會當掉 電腦會自己重開機(sweat) 請問有解嗎?
而且聽很多網路上的人說耳擴沒力....這..我自己用hd600聽流行樂
如果我的foobar的音量調到最大 電腦的音量也一樣 VR轉到8~9點鐘就非常大聲了...
所以我現在都是foobar音量只調到一半 VR轉到9點鐘左右 才比較是剛剛好的音量...
是我的電腦特強嗎?:D
//忘了說作業系統是xp 接法是usb-->ud-h01-->hd600
請問ioozar大
這台接HD600的效果如何?
我想購買HD6X0系列的耳機搭這台機器
但在友站看到有人說不搭HD650
不知道搭HD600的效果如何
目前是使用HD595搭這台機器
昨天跑了一整晚
沒發現樓上各位前輩使用上的問題
我也是用footbar播放音樂
調整時間軸不會當機,可連續撥放不會當機(跑了一整晚了)
但電腦音量設定它不准我調直接反白
footbar我開到最大聲
接HD595大概VR轉到11點鐘左右是我聆聽的音量
不過每次手動換首的時候機器真的會重新搜尋頻率
就會發出"搭搭搭"的聲音
帶著耳機都會聽到這聲音
不過我對這現象倒還好沒特別介意
系統: PC (xp) --> USB --> UD H01 --> HD595
應該有些人的舊有觀念是「對日系品牌的認知, 應該會偏向強調中高頻」... 但是蠻有趣的,這台的中低頻量感還蠻多的!! 為什這樣說,小弟這套是用二音路二單體落地喇叭,應該低頻會不足、低頻下潛能力有限... 但有趣的是,低頻還頗多的,需要一些方法收斂低頻、讓其更扎實、更Q... :P
另外,我有興趣的是 "Ayre QB-9"、"Esoteric K-03"、"North Star Design Dac 32"... 這些更高價產品的優點... 這些才是我有興趣的產品... TEAC DAC 只是進入數位播放的第一步而已,讓我了解原來數位播放也可以調整的好聽、耐聽... 8)
偶爾會當機的問題已解決~~~~~~
把bios還原為原廠的設定就正常了~
應該是之前的bios被我tune壞了~~
我也來開箱一下:P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R...8FIMG_7575.JPG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q...8FIMG_7577.JPG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l...8FIMG_7580.JPG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M...8FIMG_7583.JPG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8...8FIMG_7586.JPG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l...8FIMG_7588.JPG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4...8FIMG_7598.JPG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l...8FIMG_7599.JPG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Q...8FIMG_7601.JPG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G...8FIMG_7605.JPG
相當優秀的DAC,耳機輸出效果讓人滿意,期待這麼久是值得的哪:*
MD DECK,是指MD座機嗎? 我也有一台低階的MD座機,它的耳機輸出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這幾年來玩了幾台DAC、耳擴,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是屹立不搖,但在H01身上,我找到了當時聽MD的那種最初的感動哪!!
雖然它有重新鎖定取樣頻率的bug(換曲時會DADA叫),但我覺得不管是話題性還是功能性來說,它都算是一時之作了8)
完整開箱文: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last=31923117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q...8FIMG_6244.JPG
我也來湊個熱鬧。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091/...cd504223_b.jpg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059/...3e726d56_b.jpg
附贈的耳擴功能。
http://farm7.static.flickr.com/6093/...5cd8cba2_b.jpg
NB用Foobar+WSAPI,USB線是用AQ carbon接NEC USB HUB後,再用AQ Carbon接H01,代理送的還沒拆開來試。再用H01平衡輸出到前後級聽。聲音還蠻中性的,不會特別強調某個頻段。速度中上,不會拖泥帶水,接上Denon AH-A100耳機,Foobar是100%輸出,H01大概轉到11點鐘位置,聲音就夠大聲了。雖然細節、低頻、高頻延伸、樂團比例都比K03少,但就這價位,夠本了。接耳機聽時,幾乎完全聽不到雜訊。很耳擴聲音也很乾淨,又小台,真的蠻適合在公司裡面低調使用。
另外,我還用iPAD2轉USB,接USB HUB再接H01,只唱了一兩秒,聲明就直接"鳥"掉,然後就沒聲音了。至於用Foobar播音樂,沒有聽到換曲會有其他聲音的問題哦。
今天也接上正式開聲!以耳擴推小弟DENON A一100來說會有推力不足的感覺!當純DA的話我個人認為非常超值也算均衡!
有沒有人知道 W7 64bit USB driver 是不是還有些問題啊?
照著設定安裝,可是還是一play 裝置就會跳掉 ??;(
Mac倒是很正常.....
剛好看到感興趣的部份,亂入討論一下,也恭喜remo進入數位流的世界(不知是那位高人:P,把remo拉進數位流的世界,哈哈!:D)
回歸主題內容,其實被動元件的選用,應該也屬於設計的一部分吧!
以目前的認知
1.各晶片構成的架構
2.因應架構產生的佈線
3.因應架構產生的各種零件選用(含各主被動元件)
上述幾點都會互相影響,但應都屬於設計的範圍。所以覺得零件用的不夠好,也可說是對設計不夠滿意吧? 不過,因為各種不同宣傳的手法,似乎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淆:O,而變成覺得被動零件不夠好,或強調補料的宣傳方式等類似手法,似乎就是否定設計的重要性,而反之亦然。 其實,廣泛來討論,不是都是在講設計嗎? :) 哈哈!
再者,使用更好被動元件是否就會''明顯的改變'',以個人只DIY過KECES USB DAC的經驗為例,個人真的經歷過不少次,更動一顆或兩顆被動零件,就可以產生''容易察覺的改變''。當然,不同東西或許不可相提並論,但這種可能性,個人相信是相當高的。
且有DIY電腦的人,可能多少都遇過,同樣架構的板子,同樣都能動,但就有零件多或少的差異,進而出現不同的效能。 這多少反映出一個事實,能運作的產品,不代表其所使用的零件足夠8)。有時量產的商品,不見得真能花那麼多時間,去做整體的優化。所以,有DIY能力的人,可以各自嘗試壓榨其更多的潛力。
至於聲音的部分,用有限的零件,調整出多數人能接受的聲音,或許就是大廠厲害的地方。 但也因為使用有限的零件,才讓DIY的人,更有發揮的空間。 可是DIY的能力(或DIY的成果),取決於各人的知識程度,音樂的素養...等各種條件,在各領域涉獵越深的人,則越能發揮DIY的好處。
可是DIY調整的過程,真的需花費許多的時間與嘗試,才有不錯的結果(但是否能符合多數人的需求,這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了!)。個人也不傾向大量使用燒料(丐幫嘛!:P),能夠取得足夠性價比的方式,或許才更平易近人吧? 在平易近人的前提下,個人覺得不管價錢如何,都該做些比較,也唯有多比較,才能讓更多人更容易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要了解自己想要的聲音,也需要學習與累積經驗),而不需走多冤旺路! 畢竟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同樣的一萬多,對不同人的意義也不同。:|
雖說原廠的設計,會決定多數天生的限制,但最近的感覺,DIY卻可以不受某些限制,甚至達到原廠所不能及的程度(例如:Audio Research DAC8內某些焊接的方式)。 但也取決於各人,對相關知識的涉獵與理解(DIY的程度與結果),個人DIY的目標,也希望有一天,能自己設計東西來玩...但還需很多的努力阿! (blush)
最後無聊一下,地球上第一個改這台DAC的人,應該是此DAC設計相關的人吧? 其他改的人,應該都排在其後了,除非....真的這麼巧合,哈哈哈!:D:D
以上,謝謝! :)
有人試過ud-h01在同軸方面的表現了嗎??
如果同軸線材用和預購贈品的usb線同等級的話,
不知道usb和同軸兩者比較起來差異會如何呢?
KECES USB DAC 我也有,算是最早的那批吧,DIY的經驗我並沒有,但當初幫我做DAC的朋友,也算做過很多東西,但他說過DIY就是這樣,怎麼做也做不贏原廠,上頭的用料好,就只是讓電路的特性更好,要有多大的影響很有限,真要改就改個幾個重要部份就好了,正好那時很流行改音效卡跟電腦喇叭,很多作品都是上頭掛滿好幾沱的塑料電容,他就很不以為然,話說回來,這種價位,TEAC給你用上兩顆DAC,跟一些實用的輸入,其實我個人覺得算很有誠意,畢竟他出貨哪是像KECES這種DIY賣家的數量,濾波電容給你用nichicon,電阻用dale,數位部份給你用三洋紙電容,如果自己對上頭用料有意見,就自己動手更換掉就好了,拿用料整台打死我想就跟吃夜市牛排嫌他不是用prime一樣。
換玩這台....但我找不到保險絲在哪耶|(|-
這到底是....?
請問有人換過這台的保險絲嗎?
希望知道的大大告訴小弟一下啦~
(不好意思 挖一下古文)
小弟是新手
想請問一下
這台如果接一般的喇叭 可以嗎? 會不會很奇怪
因為我個人未來想入手ADAM A7X 想用這台當訊源 但因為要分開購買
所以想說 這台可不可以先充當 一般喇叭的訊源
PS.我的一般喇叭是 BOSE Companion® 3
這台沒有後級喔,沒辦法直接接喇叭的.
音量控制鍵是針對耳擴部份,所以也不能直接接後級當前級用.
這台主要是當數位DAC, 耳擴功能算是送的吧....
A7X是主動式喇叭
只要連接到UD-H01背板的line out
音量控制用A7X的VR應該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