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跳空跌停
看來快要殺到底了.............再500~1000左右
心臟強要入場的可以準備了
景氣的緊蹦會慢慢顯現出來
音響業大寒冬來了
-
今天應該是會拉上去
500~1000那就到6千多一點點了, 應該沒那麼快到
不過再怎麼人為操作股市 景氣持續惡化的事實並不會改變
-
現在經濟情況很糟呀~~~~
金融造成的大泡沫逐一破.......有點像癌症一樣......越來越顯示出無法遮掩的大洞
歐美還在玩金融遊戲,有人要趁這政府還在想辦法救的時候,爽爽的撈一票落跑
這回可沒這麼簡單....
就算拉回
只是未來套更多而已
-
現在人心寒寒阿,
很快就要去麥當勞上班了 ^^|||
-
有apple相關的不用擔心.......目前還是明顯最強
最近HTC出的,還是感覺弱...........
三鬆則還是有自己的市場優勢沒變
-
超英趕德 我躍全球第20富有國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經濟日報╱葉小慧、徐碧華/台北報導】
2011.09.23 04:12 am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公布,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計算的「人均GDP」排行榜,台灣排名超過英國與日本,在全球富有國家排名第20名。卡達擠下盧森堡,躍居2010年全球最富有國家。
台灣去年為3萬5,604美元(約新台幣108萬元),為連續第二年領先日本,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昨(22)日表示,代表我們生活水準其實並不比英國和日本人的生活水準差。
台灣的人均GDP緊追德國的3萬6,081美元。英國為3萬5,059美元,日本為3萬3,855美元。南韓為2萬9,997美元。中國大陸的人均GDP為7,544美元。
行政院主計處計算出的2010年台灣人均GDP是新台幣58萬7,892元,用市場匯率31.62兌1美元換算,得出人均GDP是1萬8,588美元;改用PPP價格16.49兌1美元,就得出3萬5,604美元。
那麼16.49是怎麼來的?為IMF評估出來的,在美國花1美元買到的東西,在台灣花16.49元就能買到。3萬5,604美元代表台灣的購買力高。
林祖嘉指出,我國購買力比日本和英國高,主要拜物價穩定所賜,歐洲和日本物價較貴,因此購買力較差。
林祖嘉以自己上周到英國親身經驗表示,英國餐廳消費非常昂貴,普通不是很好的旅館,一份簡式早餐要18英鎊,折合約新台幣852元,較豐盛一份早餐22英鎊,折合約新台幣1,042元。
英國上班族也很可憐,林祖嘉回國後在其臉書上分享,中午時間在Texco賣場看到他們大排長龍,買三明治與麵包當中餐,竟然連英國人最標準的英式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 ,約6鎊左右)都吃不起。用購買力平價來看,英國人購買力絕對不比台灣人高。
在IMF的評比中,卡達去年人均GDP達8萬8,222美元,凌駕盧森堡的8萬1,466美元,重登世界最富國。
卡達人均GDP幾乎是美國兩倍,美國今年為4萬6,860美元,排名第七。
圖/經濟日報提供
全文網址: 超英趕德 我躍全球第20富有國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60...#ixzz1Yk5snRtZ
Power By udn.com
-
我在英國看到很多人在超商買2英鎊的鳥鳥冷冷三明治
真是可憐~~~~~~
-
國情不同不能這樣比,
在歐美大賣場買東西換算下來比在台灣大賣場買東西還便宜
台灣五六十塊的便當越來越多, 美國很多速食店也有dollar meal
台灣便宜的歐美貴, 歐美便宜的台灣貴,
重點是, 大家覺得日子過得好嗎?!
-
有喔~~~還有音響聽,還比歐美聽得High End
-
恩 有道理
high end音響原產地賣輸漂洋過海 價格又高出許多的台灣
歐美在購買力上確實輸了~~~~
-
-
老師說得你有沒有聽? (第一波)8月4號提醒股市該換邊作, (第三波)9月20號提醒聯準會後失望賣壓, 要加入本投顧老師會員的請撥 0800-092-000 (中醫診所). 開個玩笑:P
日幣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過去一年操作是相當困難的, 發生311大地震與核災而日幣不但沒貶值還在四天內從對美金83元升到76元初頭, 隨即不只日本央行進場干預其它5大工業國也意思意思幫忙阻止日幣升值. 兩星期後美金對日元漲回85塊半, 很快的又從那裡直直落到現在. 其實聽說日本政府近期還是有在usdjpy低點承接, 但已選擇不公佈且學其它亞洲央行僅做舒緩動作. 我認為日本應該拿出像瑞士央行的魄力, 不過難指望有所作為因為日本換首相的速度實在太快. 日幣是頭一個近零利率的主要貨幣造成過去全球都把日幣當成funding(借貸)貨幣去買其他高利率貨幣如澳幣與紐幣(很像台灣近幾年推的外幣高收益存款), 當時形成風氣連日本家庭主婦都成群開外匯保證金帳戶在家炒匯放空日元. 這種交易叫carry, 只要景氣好就沒事但景氣反轉就很慘因為價差虧光利差搶著出售, 而日幣也成為風險規避相關性最強的貨幣. 2008年金融風暴就出事了, 當然carry死光光, 所有借日幣的通通買回, 衍生性金融商品全被KO, 日本出口商續買日幣避險. 另一個與日幣相關性很強的是2年美債殖利率, 出事後量化寬鬆美債殖利率反彈有限, 今年又有歐洲主權債信危機與二次衰退隱憂, 日幣也就難跌. 感覺好像買日幣穩賺嘛, 其實大部份外匯交易員今年應該都不大碰日幣. 因為不像今年之前瑞朗有自歐洲的實質換匯需求, 又要付利息出去, 最重要的是面對政府甚至聯合干預的不確定性. 近來日幣盤整時間太多, 就算大區間破出也不能期望會走的快, 短線投機日幣浪費時間, 加上報酬和不能預期的風險比不佳.
外匯保證金炒作要謹慎, 24小時市場每天都有好幾輪上下亂軋, 近來消息影響太大不利散戶. 股票大盤與商品期貨和雙率相比之下再來應該相對容易操作些.
-
國際知名投資大戶索羅斯(George Soros)警告當前危機比2008年嚴重,歐洲主權債務困境恐導致全球性財政及信用緊縮。 索羅斯認為當前危機的嚴重性,肇因於歐元區沒有正確的當局來因應問題。索羅斯之前曾一再強調,要避免歐債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歐元區須建立一個統一的財政部因應亂局。
他說:「2008年時已有正確當局因應危機。現在,則還有待創建。」他認為歐元區的紓困基金,即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只是個「胎兒」,不具備運用其所籌獲資金的能力。
索羅斯警告,歐洲當前負債狀況對全球經濟有「嚴重後果」,若加上新興市場成長減緩及美財政撙節,「將導致財政上及信用上的緊縮」。索氏表示歐洲銀行因美元流動性吃緊,在新興國家緊縮美元信用額度,對全球經濟將造成重大威脅。不過索氏相信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終將會克服,只是「希臘在現實上可能難逃債務違約」。
彭博社報導摩根大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指出:「希臘已無力償債,歐盟需要解決它,但尚未就此達成共識。」(相關新聞見A2)
更多影音新聞
http://camera.chinatimes.com/newspho...00_T_01_02.JPG
呵,他自己都佈好局啦~~~~~~~~~`
-
站上7100又三小...........
歐美問題還沒解決出來
7000以下才是正常啦..........
-
-
聽朋友建議,今日買進12月台指期30口平均價格7328,就擺到12月看看他講的準不準.
-
-
-
引用:
作者:
chsiang
哇 遠期期貨很難做ㄟ......大大真是高手
chsiang大: 我談不上高手啦,只是愛玩而已.遠期的成交量較少,買賣價差也比當月大,的確只適合長線操作.由於無法盯盤,都採中長線操作.這次就看看這12月的合約會怎麼個走法.
-
引用:
作者:
edwardmos
給你一個贊. 都買在低點
感謝你的加油打氣7328>7365目前小贏37點浮動損益37*200*30
-
鴻海不再獨吃蘋果 大摩看壞
- <LI class=ui>2011-10-13 <LI class=ui>中國時報
- 【林上祚/台北報導】
蘋果iPhone 4S組裝訂單,鴻海不再獨吃,讓部分外資開始看壞鴻海股價,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認為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過世後,iPhone在亞洲的供應鏈將出現調整,鴻海可能成為輸家,瑞銀的科技股研究報告,也看壞鴻海。
大摩研究報告指出,賈伯斯過世後,蘋果供應鏈策略將出現三大變化,包括供應鏈由策略夥伴轉化成一般交易採購、蘋果轉入中低價手機,以及多元供應商。
大摩認為,蘋果若變更零組件採購模式,可能會像惠普及諾基亞現有模式,供應鏈毛利壓力將更趨嚴重,蘋果訂單的高毛利時代恐將成為過去,只有少數廠商,如可成、日本村田等可望獲利。
摩根大通證券指出,蘋果選擇多元化合作策略,讓和碩成第二供應商,鴻海可能因此受害,蘋果供應鏈廠商也透露,蘋果正積極找尋明年iPhone、iPad組裝的第二供應商,由於和碩近年來,已完成金屬機殼等零組件垂直整合,因此明年鴻海在蘋果產品代工市占率可能萎縮。
大摩認為,蘋果的供應鏈調整,對鴻海及勝華相對不利,大摩給予二家公司中立的投資評等,目標價分別為75元、27元。
-
蘋果訂單什麼時候有高毛利阿!? 外資睜眼說瞎話.......
-
-
那倒是, 蘋果賣一台賺一台, 策略夥伴做一台賠一台
-
社會就是這麼黑暗啦,吃很多蘋果他就說毛利低,賣出…
分散一些給別人,他也說賣出… 都隨便他喊的(iconfuck)
-
政府慢南韓幾拍
美韓FTA簽了 台灣產業受威脅
編譯任中原/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會十二日通過與南韓、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寫下美國近廿年來拓展貿易關係最重要的一頁,其中又以和全球第十五大經濟體南韓的FTA影響最大。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會通過FTA案後隨即簽字,並表示:「我期待簽署這些協定。這是美國勞工與企業界的重大勝利,能夠支持數十萬的高薪工作機會,並保護勞工權益、環境及智慧財產權。」
南韓是台灣出口的最大競爭對手,南韓近一年快速與歐盟、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對台灣產業威脅很大。我經濟部官員昨天指出,美韓自貿協定對紡織、成衣、機械、塑膠等產業衝擊最大,估計影響出口金額約一百十八億美元(約三千五百億元台幣);尤其外商可能傾向選擇到南韓設立據點,排擠來台灣的投資意願。
經濟部國貿局下月將舉辦產業界大規模座談會,共商因應之道。
對美國來說,美韓自貿協定是一九九四年生效的北美自貿協定(NAFTA)之後,十七年來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將使百分之九十五的美國銷韓工業品與消費品獲得關稅減免,估計對南韓出口每年將增加一百廿億美元,創造廿八萬個工作機會。
依據美韓自貿協定,南韓將立即免除美國汽車及卡車的進口關稅,並將三分之二的進口美國農產品關稅降為零,另外美國給予南韓十五年時間,降低美國牛肉的進口稅率。美國汽車、牛肉、豬肉、家禽、化工及塑膠業,對南韓的出口均可望增加。
美國服務業也將更容易進入南韓市場,包括公共工程承包、金融及法律等項目,銀行與金融服務業將成為大贏家。
對南韓有利的領域,包括美國將降低南韓電子產品、鋼鐵及其他製造品關稅,預料小幅降稅便能使南韓對美出口額大增。
根據南韓開發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機構分析,與美國簽署自貿協定後,南韓GDP有望增加百分之五點五六,增加卅五萬個就業機會。
美韓簽FTA 我挨二記重拳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將於明年元旦生效,經濟部預估,我受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18億美元,以紡織、成衣、機械、塑橡膠受害最深。FTA還將帶來投資替代效果,也將打擊外商來台意願。
南韓近年積極打造成為「全球FTA網絡中心」,在亞洲幾乎是與新加坡飆速對外洽簽FTA。繼韓歐盟FTA在7月生效後,明年元旦起,我將再受韓美FTA衝擊,經濟部昨(13)日向美國喊話,只要美國有興趣,任何議題都可談。
因應韓歐盟、韓美FTA陸續上路,財政部已針對我出口海外的1,200多項貨品,擴大實施沖退稅。經濟部下月將邀集我出口美國廠商共商對策,知情官員坦言,要降低衝擊,斧底抽薪之計是我與歐美也洽簽FTA 。官員表示,美、歐分別是我第三、四大貿易夥伴,由於台、韓產業結構相似,兩大FTA陸續上路,對我出口將形成莫大挑戰。更別說,FTA不僅會帶來貿易移轉效果,也會產生投資替代效果,減緩他國吸引外資進入表現。
美國海關統計,去年我出口美國總額是344.19億美元,其中有65.9%、約225.79億美元,是由資通訊等零關稅產品創造;其餘非零關稅產品出口值是118.39億美元,占比約34.1%,韓美FTA生效,每年高達百億元出口值將受影響。
經濟部初判,韓美FTA上路後,我國最直接受害產業是紡織與成衣業,主因美國紡織、成衣平均關稅約在10%至20%間,一旦韓國輸美紡品明年初率先實施零關稅,直接衝擊我廠商接單表現。其餘包括機械、塑橡膠、化學、光學、汽車零配件等產業,也會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
貿易移轉效果是指,兩國因實施FTA可大舉減讓關稅,有助推升雙邊貿易量;投資替代效果則是外資著眼於一國對外洽簽FTA帶來關稅減讓、市場准入等好處,紛紛落腳,因而排擠其他國能吸引到的外資。
高品質FTA 減稅範圍大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元旦生效,屆時將有高達九成的工業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經濟部分析,韓美FTA是一個高品質的FTA,不僅關稅減讓範圍大、時程快,還包括勞工、環保、競爭等非WTO議題。
官員表示,美國對FTA協商一向採取高標準,主張高品質的FTA,對韓國來說,韓美FTA雖可進一步打開美國市場,但本身也必須做相當程度的開放。
官員說,因應韓美FTA生效,我方因應包括儘可能加強產業升級、產品差異化、開拓其他市場,斧底抽薪方法還是要與包括美、歐在內等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但洽簽同時,我內部市場也要做同等開放。
官員指出,兩岸情況特殊,還能談出一個對我農工產品多所保留的經濟協議(ECFA),但美、歐、澳、紐等國家對外協商FTA時,都是要求做到絕大多數、九成以上貨品開放,台灣要打通FTA之路,仍是要做好開放準備。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美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TA),投信法人認為,與韓國產業重疊性高的台灣,競爭力將受到影響,影響較大的產業為紡織、塑化、金屬製品、運輸及機械工具等,但多數資訊產品類受影響較小。
摩根富林明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台灣出口產業與韓國同質性及替代性高,如鋼鐵、橡膠、石化、汽車零件、DRAM、面板、智慧型手機等,未來一旦關稅優勢反應在售價上,對相關產業恐將造成衝擊。
德盛科技大壩基金經理人李俊毅表示,過去台韓產品在匯率及成本上多有競爭,美韓簽定FTA後,韓國除產品出口有減稅優惠,更可藉此深化與美國產業的合作關係,若台灣無法及時趕上腳步與美國簽訂FTA,恐居於不利的地位。
美出口年增百億美元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國會12日一口氣通過對南韓、哥倫比亞、巴拿馬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結束美國長達四年的對外貿易協定荒旱。這三項FTA能使美國每年增加130億美元出口,提供數萬個工作機會。
經過多年反覆磋商協調後,參、眾兩院12日終於通過對這三國的FTA。白宮表示,這三項FTA能使美國每年增加130億美元出口,並且支撐數萬美國人就業。
這些FTA將降低或取消美國出口品在這三國的關稅,並且增進美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空間。支持者表示,三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都已享受近乎零關稅的待遇,而對這三國的FTA將能大幅提升美國產品競爭力。
例如美國目前對南韓出口農產品的關稅是54%,南韓出口美國的關稅僅9%;美國汽車出口哥倫比亞要付35%關稅,而美國對哥倫比亞汽車只課2%關稅。
三項FTA中,以對南韓的FTA最重要,美韓FTA是美國1994年和墨西哥與加拿大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來貿易額最大的FTA。美韓去年雙邊貿易額達880億美元,FTA簽訂後,美國每年能增加100億美元出口,還能新增7萬個工作機會。五年內美國95%消費品與工業產品在南韓將享零關稅。
分析師指出,與南韓簽訂FTA有助美國跨入亞太地區,分享其成長果實。
汽車牛肉 大舉攻韓
編譯彭淮棟/法新社華盛頓十三日電/經濟日報
分析師說,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落實之後,南韓首都首爾街頭的美國汽車可能多一點,但南韓由於全球競爭力因此協定而提升,獲益更大。
分析師指出,美韓FTA有助進一步提升兩國的雙邊貿易關係。去年,雙方在商品和服務業方面的貿易總額達880億美元,但南韓對美國出超100億美元。華府智庫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經濟學家蕭特說,這項FTA「對兩國都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穫」,但美國獲益可能減少,因歐洲已著先鞭,去年就和韓簽FTA。
美韓FTA雙方的益處,大致可從汽車、農產品和牛肉、服務業和投資各大方面來看。
汽車:蕭特這麼形容美歐對南韓的貿易形勢:「首爾街頭的賓士和BMW可能更多,外帶幾輛凱迪拉克。」
依照這項FTA,南韓將立即取消美國汽車和卡車的8%到10%進口關稅,而且取消其他非關稅障礙。全球12大經濟體裡,美國汽車在南韓車市的占有率最小,現在可能增加。
美國目前對南韓汽車課徵很低的關稅,未來三年要取消這些關稅。
農產品:美國對南韓的農產品出口可能增加,南韓對三分之二的美國農產品課徵零關稅。
牛肉:這是FTA當初最大的目標,美國希望南韓將對美國牛肉的40%關稅大幅降低,但南韓人民反對,目標落空。現在,FTA給南韓15年來削減美國牛肉的關稅。南韓至今拒絕對美國稻米開放市場,對美國的柑橘柳丁也差不多是緊閉大門。
服務業:美國的服務業者在南韓市場將會有更大的活動餘地,包括政府合約,以及金融和法律服務部門。
原已相當低的美國關稅雖只有小幅下降,卻可望為南韓對美國的出口帶來一波熱潮,特別是電子用品等製成品,但南韓最大的利益將來自擴大對外國投資與服務開放門戶,以及致力法規的透明化。
美韓簽FTA 我危機動員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年元月生效,經濟部昨天表示,台灣以紡織、機械與橡塑膠等產業所受衝擊最大,總影響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十八億三千九百萬美元,也可能打擊外商來台投資意願;國貿局下月將與業者展開大規模座談,謀求因應之道。
馬英九總統昨天提前召開總統府財經月報,要求各部會提出振興經濟因應方案,三管齊下吸引投資、促進公共建設,擴大內需和拚出口。
原定月底舉行的財經月報提前兩周、在昨天召開,高層透露,這是馬總統上周指示,要求各部會做好準備,即時因應國際經濟情勢變化。部會總動員拚經濟,包括經建會、經濟部、交通部、勞委會、財政部和金管會已擬妥短期經濟因應方案,近期由經建會整合後對外公布,提振民眾信心。政府高層強調,短期因應對策將適時推出。
經濟部國貿局組長戴婉容表示,歐盟韓FTA已於今年七月生效,美韓FTA緊接著在明年元月生效,美、歐分別是台灣第三大與第四大貿易夥伴,韓國又是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已造成國內業者相當沉重的壓力。
戴婉容說,目前唯一解決辦法,應盡速對外簽署FTA,現在正以堆積木方式,遊說歐盟及美國,希望比照日本模式,先簽署雙邊投資協議。
戴婉容指出,美韓FTA對國內產業衝擊最大者,首推紡織、機械與橡塑膠;特別是美國目前紡織成衣產品的關稅偏高,明年韓國輸美的七成二紡品成衣將立即降稅,降稅期程「非常快」,勢將嚴重衝擊國內相關產品。
國貿局指出,依據美海關統計,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總額為三百四十四億一千九百萬美元,對美國出口零關稅產品出口值為兩百二十五億七千九百萬美元,占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百分之六十五點九。其中有一部分是資訊科技協定(ITA)零關稅範疇的資通訊產品,一部分是美國電子電機產品,這部分不會受到美韓FTA生效影響;不過,在非零關稅產品部分,包括塑膠業、紡織業、成衣業、機械業、化學產業與光學產業等,國貿局研判,多少都會受到美韓FTA傷害。
經濟部已研擬相關對策,例如,協助廠商投入研發開發與韓國產品具差異化及高品質的產品,推動產業異業結盟等;還將協調財政部,針對一些受衝擊外銷品恢復出口退稅等。
-
泡沫破了 深圳3000房仲門市停業
- <LI class=ui>2011-10-17 <LI class=ui>旺報
-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在溫州老闆落跑、倒閉事件後,鄂爾多斯也傳房地產老闆自殺案等多起高利貸崩盤事件,顯示緊縮銀根和房產造成的「加乘」效應,鄂爾多斯正陷入與溫州版本不同的地產借貸恐慌。而昨天更傳出因為房屋成交量大幅萎縮,深圳也出現倒閉潮,今年以來已有3000家中小型房地產仲介業的門店關閉停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表示,房價回落,僅銷售額下降就使地產公司開始破產,先前溫州炒樓團把大陸各地房價炒高,但湊的資金都是民間高利貸,所以溫州事件就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先導,中國高利貸房子的危險性、後果性、爆炸性遠勝於美國次貸。
中古屋成交量少8成
據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鄂爾多斯正陷入與溫州版本不同的地產借貸恐慌的風暴邊緣。報導說,近期在鄂爾多斯的飯局中,談論最多的就是高利貸問題。
昨日大陸媒體就以醒目標題,報導鄂爾多斯再出現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涉案高達500多人。《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在鄂爾多斯,幾乎天天都會聽到新的事情發生:「今天聽說有一對夫妻欠多少億被抓起來了,昨天聽說一個人欠13億元自首了,大前天聽說有人跑路了……」鄂爾多斯地產資金鏈正在崩盤。
不只鄂爾多斯地產資金鏈,可能成為下一個溫州風暴,香港《文匯報》也報導,受限購令和中古屋按評估價徵稅等影響,深圳中古屋成交量大幅萎縮,去年8、9月,深圳市中古屋成交量近1萬套,今年大幅萎縮8成,讓許多中小型地產仲介陷入困境。
中原地產華南總經理李耀智表示,據該公司初步調查統計,今年以來,深圳地產仲介已關停了3,000家。
港資地產將減開新店
6月才風光展店的港資仲介港置地產,其深圳區總經理陳鵬也表示,鑒於當前市場低迷,公司將按情況減少開新店的數量。業者表示,有同業一個月就虧500萬元以上,8月後地產仲介「關鋪潮」還蔓延至龍崗中心城、布吉、寶安西鄉等二線區域。
大陸財經評論員葉檀昨日在論壇上表示,前兩個月他到福建閩北,發現當地已有十幾家擔保公司開始破產,這些擔保公司都涉足高利貸;內蒙古卻很樂觀地認為當地可以挖煤700年,所以房地產不會崩潰,但他們沒想到,哪天大宗資源價格大跌,西部資源型城市「就徹底地完蛋了」。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
-
-
東莞瘋錢滾錢 民貸達380億RMB
- <LI class=ui>2011-10-18 <LI class=ui>旺報
- 【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借貸風波延燒長三角、內蒙古,珠三角也開始被提起,《南方日報》報導,「金融綠洲」、台商聚集的東莞,目前民間借貸總規模可能約380億元人民幣,而且有不少東莞老闆開始放棄實業,轉而做高利貸。
報導也提到,記者發現在當地,不管是政界、金融界,還是當地的中小企業老闆,談到民間借貸問題時,都說「太敏感」、「不便多講」。
其實已有國有銀行開始調查旗下客戶有沒有跟溫州有生意往來,因為緊縮銀根,大多銀行都說:「想貸款?沒錢」,對企業要求更加苛刻,不但要有充足的抵押物,還要上調利率。
據了解,因為出口量減少、成本上漲讓利潤減少,不少老闆也開始投入這種「錢滾錢」的模式,初估當地的民間貸款規模大約是銀行的10%。
而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東莞房地產市場近日也頻爆還款糾紛,不少購屋者在開發商「墊首付」的吸引下入市,卻因無力還後續款而被告上法庭。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
英業達裁員消息,在科技業界謠傳已久,直到廿六日晚間,開始有員工在網路上匿名爆料,指出「開獎」名單公布,隔天英業達陸續約談人員,有女性員工當場落淚,部分團隊砍到只剩下課長,引來網友打抱不平地推文說:「課長是留下來關燈、掃地的吧!」
稍早已爆出裁員消息的英業達曾表示,由於惠普退出平板電腦市場,相關團隊人員閒置,因此全面重新盤點人力,幫優秀人員調任其他部門,核退過剩的人員。周二(廿五日),英業達召開法人說明會,當天還表示這份「名單」尚未出爐,隔日員工即接到通知。
蘋果平板電腦全球熱賣,打趴「非蘋陣營」,間接剝奪了台灣近一千五百個工作機會。九月底,廣達開了第一槍,優離千名作業員,撤掉為黑莓機RIM回台建置的PlayBook產線。而惠普率先退出平板電腦市場,獨家代工的英業達也開始人心惶惶。
英業達在上海、台灣兩地為惠普建置的「TouchPad」團隊共計千人,月初即驚爆可能全數裁員。英業達資深副總經理徐信群表示,惠普的平板電腦由英業達獨家代工,當時為了建立團隊招募很多人,不料,平板電腦市場一面倒,惠普退出,也只好「含淚做出不得已的決定」。
昨英業達裁員名單開出,離職人員陸續透過網路爆料,指出重災區在「mbu」,即通訊事業群,逾七成的員工遭資遣,因先前英業達併入子公司英華達,兩邊手機業務重疊,因此也在「調整」之列。另外,徐信群也解釋,因平板電腦歸類在通訊部門。
英業達昨天上午由人力資源部門展開約談、告知,下午陸續有員工打包收拾,員工上網透露,約談過後會得到當天午餐餐券,吃完免費的最後一餐,就由團隊主管擔當起「送行者」的角色,連坐計程車都被要求到地下室搭乘,避免引起矚目。
留下來的英業達員工說,辦公室空蕩蕩的,心情很不好受。即使服務戴爾(Dell)的部門,也是瀰漫一片低氣壓。各種傳言紛紛出籠,深怕還有第二波的裁員,主要筆電代工部門也擔心「下個輪到我」。
但也有員工表示,依法裁員算不錯,至少比無薪假好多了。因為無薪假扣著工作權,既沒有薪水,又不知道這段時間怎麼找工作,連申請失業救濟金都沒辦法,「好歹裁員,還有資遣費可以領吧!」
-
看來鴻海可以再看點買入看看了...............
-
-
-
-
更.................成本價83.8..................一開盤就漲那麼多
-
這兩三年來景氣變化好快, 今年賺錢的產業明年就不行了.......
-
代表大家炒作的周期越來越短...............從最上到最下
-
聽說現在房價漲租金都沒漲, 那我也來租個音響室好了
-
空房真的非常多...............
侯兄不用租
幫我share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