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列印查看
引用: 作者: lyyoung 訊息傳遞的確實與否,是溝通是否成功的關鍵。沒有有效溝通,工作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教學是如此,行政是如此,人際到處是如此,音響當然也是如此。接點很重要,線材當然也很重要。個人認為,調整音響,第一個是該把要有的聲音先找出來,也就是訊息量要夠。器材如果沒問題,常常就是連接和傳導出了問題。所以,我覺得線材主要不是用來調音,線材就是要盡責地做好傳導的工作,把該有的訊息傳導出來。喇叭也應該把該有的訊號播放出來,訊源後級前級也要能充分驅動下一級。訊源的選擇應該和系統分開處哩,一開始不需花太多,但是應該只要有一定以上的質,系統都該有好聲音,不論是數位或是類比,高價或是平價!我覺得音響調整到最後,就是訊源質感的問題,這時候才需要花比較多的預算在上面,例如高價的唱頭或是唱盤,轉盤或DAC。 線材一定要很貴嗎?當然不是,但至少傳導要夠"可靠"。高品質的銅線就夠好了。等到訊息都出來了,再做一些擺位和空間的小微調,或是高低平衡的微調。切忌一開始空間就做很多吸音裝潢,因為訊息一開始可能就不見了,通常就很難做調整了! 其實 實際才是愛樂者該有的心態,有時[常常]用心努力用各种方法去調校音響,沉迷在 探討 研究 改變及玩物的樂趣之中,但的確偏離了純樸享受欣賞音樂及歌曲。 其實太多的改善[閉門造車]反而不知覺中迷失了重點。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普通的音響小組合也有可觀的訊息量, 不小看手中的器材,努力逼近其大訊息量...這就是發燒精神.. 不過這訊息量 不同組合系統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是比較大聲或音壓 而是 形 体 音 音波 動態 能量 及頻寬的表現。
引用: 作者: lyyoung 很普通又沒調校好?您會不會太武斷了一點?您有看懂我的意思嗎? 是太武斷了 抱歉! 後來仔細看了
張兄,其實我的意思是,一開始就做很多吸音的音響室很容易讓音樂失去"活生感",最好等開始發聲之後再來慢慢修正,比較不會"積重難返"。
引用: 作者: 999369 不過這訊息量 不同組合系統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是比較大聲或音壓 而是 形 体 音 音波 動態 能量 及頻寬的表現。 大訊息量, 指的不是較大聲或大音壓, 雖然調得好,較大聲或大音壓會更有能量及動態, 普通的音響小組合,其實也能弄得很好聽. 尤其震動及空間的處理是立竿見影的.
引用: 作者: lyyoung 張兄,其實我的意思是,一開始就做很多吸音的音響室很容易讓音樂失去"活生感",最好等開始發聲之後再來慢慢修正,比較不會"積重難返"。 這是個人的實際經驗 請您參考 基本好的音樂[錄音]活生感是絕對有的。 我想表達交流的重點是 錄音內的訊息都因該是相當程度的完整。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大訊息量, 指的不是較大聲或大音壓, 雖然調得好,較大聲或大音壓會更有能量及動態, 普通的音響小組合,其實也能弄得很好聽. 尤其震動及空間的處理是立竿見影的. 用這樣的說法吧!能模擬真實動態能量的系統[更頻寬"低頻"要夠] 這模擬不包括 交響樂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