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現非常重要,比較研究的精神令人敬佩,是需要正名,感謝教授提點,同步標示於商品頁。
可列印查看
剛才想到一件事
請問psycho你的電腦機殼有接地媽?
效果如何?
下午有網友PM告知,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想參加法規電源公頭預購,但卻無露天帳號的網友,也可以使用站內悄悄話及
mail([email protected])告知的,預購截止後正式供應,我們會調整為零售價格,會比預售價格稍高一些..
感謝各位..
USB音效的全新超值極緻方案:AOC光纖USB線+長芯盛ADAPTOR
(原先發表在PTT耳機板)
在 PTT 的耳機板看到有人分享 USB 3.0 光纖線的音響心得,看了後決定也測試一下。結果有點驚人!
測試場所是中壢音響室,JPLAY雙CAT,重度改裝的阿仁DAC3,雙擴大機 BI-AMP 推 JMR舊款OFFRANDE,臥室空間約四坪,耳機為德國大師GMP435S,聽感走向與兩聲道一致。
原先使用『USB解決方案』,唯一推薦對岸中國品牌的樂之邦 03 USD,而且目前為止不限價位沒有任何USB DDC可以換下來,USB DAC更是遇到一個倒楣一個,三百萬元級的DAC也一樣。我深信,把USB DDC與DAC做在一起一定是妥協,至少到目前為止的科技水準恐怕如此。
可惜,03 USD與光纖AOC線+長芯盛ADAPTOR 徹底不相容!!...:~~~~
我試了N種方法與N個OS了,無論是直插、插在PC與3.0 HUB、插在HUB與 03 USD;通通沒救!可以安裝成功可以辨識可以RUN,但是一RUN就當機。
其他身邊的USB DDC卻都可以:阿仁DAC 3內建的XMOS,目前用過CP值最高的歌詩德Gustard U12 DDC(也是XMOS),KORG DS-DAC-10(與樂之邦類似方案,可以當成 USB DDC)。通通都可以用,但是....這可能是很多同好覺得不相容的原因!!
使用AOC後,一定要重新安裝USB DDC驅動程式!!就算你已經成功了,只要日後有點問題,還是一定要『隨時』再重裝一次!我已經重新安裝N次了,幸好電腦速度夠快不然會氣死.......
使用上述三者性能最佳的Gustard U12 DDC,它的性能在國外英文論壇的討論是非常高的。依我測試,直接插USB線再利用內建線性電源,聲音完全不及格,連 KORG DS-DAC-10都比不上。一定要透過USB分離線外接600W的MSP-600-5,它才會脫胎換骨成為僅次03 USD的高手。我得說明這是我的體驗:任何USB產品,沒有從USB接孔灌超大瓦數的交換式電源,聲音就是會被廠製五萬元級的USB DDC狂電。反之......就算我音響系統花費了好幾百萬元,03 USD就是換不下來。
使用Gustard U12 DDC測試光纖AOC線+長芯盛ADAPTOR,答案很清楚:
1、超值到起肖!!慘了,03 USD再不相容它,再也不是最超值的推薦了....:~~~~~~~
2、這套方案本身就是一種類似HUB的觀念,所以它當然不能接在任何HUB上,最好直接接在PC上。這就好像接一個鐵殼HUB很好聽,接兩個就會暴露問題一樣。
3、先等一下,不要冒然嘗試,因為它的性能太強,所以又來了:非常瘋狂地『殺音響』!!
我很早就說過,XMOS不是什麼良好方案,只是幫助不懂電腦的音響廠商可以透過電源或調音來製造商品而已。最好的產品一定是像樂之邦或KORG這種可以自行設計晶片的,或者像Gustard這種透過FPGA控制XMOS的方案。
XMOS因為性能不足,所以聲音比起最正確的USB DDC,會很糊。原先聽不出來為什麼會糊?透過AOC光纖可怕的鑑別力後,才發現原來XMOS有嚴重的『迴音(ECHO?)』問題,這的確是性能不足的數位處理晶片躲不掉的致命缺陷。
更慘的是連Gustard也躲不掉!但是,只要用我的方法:使用YU-STUDIO的電訊分離轉接頭,外接600W的MSP-600-5;OK!與原先的03 USD+USB方案相提並論了!真糟糕,原先毫無任何價位廠機可以打敗的方案,遇到可怕的對手,都只因為03 USD你XXXX的不支援AOC方案...:~~~~
以上是初步聽感,但是『殺音響』通常是客觀現象,再怎麼RUN也一樣。所以建議音響走向不是一定水準以上的,或者不偏好客觀鑑聽
聲音的,這套方案不是好方法。當然了,像我一樣喜歡殺音響、殺錄音與殺演奏水準的,這個方案是唯一推薦毫無疑問,而且同時唯一推薦與Gustard U12 DDC共用,但是請注意以下的使用原則:
1、直接接在PC上的USB 3.0 PCI-E擴充卡,這卡是否高價位其實影響很有限。
2、光纖AOC線+長芯盛ADAPTOR之後,接上『訊號水準夠高的USB線』,轉接頭只是不得己的手段。我個人當然使用 REAL-CABLE 的USB線,但是同樣訊號正確的AUDIOQUEST DIAMOUND、COFFEE、CARBON與AIM SHIELDIO UAC、SUPRA都可以得到勝過轉接頭的良好效果。
3、但是要正確使用音響級USB線,就一定要進行電訊分離,我使用YU-STUDIO的轉接頭,一端接RC USB線,電源直接接上600W的MSP-600-5,OK,唯有如此才能大勝直接用轉接頭。如果不想外接電源,『請不要用USB線,直接用轉接頭』,GG先生的說法很多是有道理的.....:D
4、Gustard U12 DDC本身的電源線反而不怎麼重要,使用我的方法,外接的msp-600-5之電源線要重要太多太多了。如果有能力照樣做,那就是目前為止我聽到最高級的usb ddc無誤了,而且應該是任何價位的廠機都不見得贏得過。
我自己還是會同時使用03 usd,因為我投資在03 usd的方案價位超過上述方案很多倍,所以聲音可以略略贏一些上述方案;但是實在是一點都不超值,真想放棄....:~~~~~
最可怕的是我還猜想如何更進步:PC端灌個600W,長芯盛ADAPTOR那個 3.5/1.35 再灌個600W,天啊!03 USD方案真的會完蛋....:~~~~
(end)
加上1段光纜,徹底把PC端的地線雜訊和後面的設備斷開了,是這個緣由嗎?
這兩天也買回來個新的工業用鐵盒usb3.0 7口 hub ,拆開外殼內部和教授提供的圖片的很像。只是芯片是“螃蟹”的。電源是5V。
價格很便宜,和我原來的orico hub差不多。(angel)
今天測試下,比起 orico hub 好很多!
買之前不能拆,回來才知道是“螃蟹”,但效果確實不錯,和原來比較,聽到細節多了,更有力了,層次也出來許多。
有個有趣發現:5V接在usb分離線上,不接hub5V電源,一樣能工作。然後hub也接上5V電源,效果更上層樓!
另一個發現:我有兩個明偉工業電源,必須 【相同一個】 電源的兩路5V輸出給 hub 和 pc -》hub的分離線,另一臺電源給03usd 才好聽
除此之外,如果電源交叉使用,反而效果打折扣。
沒錯!先前 bchsieh教過我們如何連電腦地線也斷開,但是我根本不敢自己試;這次的AOC+長芯盛終於實現了夢想。
要強調這次的AOC光纖線內是毫無任何電源線的,有些AOC線可能內含電源線那就可能效果不相同。我還沒確定美國的康寧AOC線是不是有電源線?
1、你的HUB應該是2013年03月13日瑞昱推出的USB 3.0 HUB單晶片控制器RTS5401,ORICO後來也有出它的HUB喔!依你聽感.....我又要花錢測試了!哭.............
2、你有三個5V吧?一個是HUB本身SELF POWER,一個是PC到HUB分離線一號,另一個是HUB到03USD的分離線二號。
兩個明緯5V,一個接一號+HUB本身、另一個接03USD,聲音最好;這很好猜測,因為接03 USD的5V一定要最獨立。
把接一號與接HUB的5V也獨立分開,聲音會更好.....(devil)
提醒大家:PTT有人發生燒器材的慘劇,與我之前完全類似現象;所以,玩這套方案的燒友要小心!
我的經驗是:原始 USB 3.0規範,就沒有電流偵測的安全規範;一但 USB 3.0裝置沒有良好的電流保護裝置,它就會亂燒給你看。
YU-STUDIO 也是陪著我吃盡苦頭,最後發現需要在線性電源加上安全保護裝置才可以安全使用 USB 3.0裝置。我自己則是改用明緯的高級電供,從此再也沒有燒 3.0的慘劇了。
因此要記住:只要USB 3.0裝置有從USB3.0線或孔『吃電』,那就要小心防燒!
而原POST的事依我看很簡單:HUGO 會不會從 USB 孔吃電?(包含充電)
只要會從USB孔吃電,這些AOC都是把 USB 2.0的訊號與電力轉成USB 3.0規格,所以只要原始裝置沒有考慮到USB 3.0的用電安全,那就可能會燒!
全程使用明緯MSP級電供就是絕對安全的了;前述玩AOC線的,那個USB 3.0轉USB2.0/3.0會發燙的傢伙,看看那個人敢嘗試灌線性電源看看?我猜『必燒』....:P
所以我先前提出要灌600W,請注意我是使用安全太多的MSP電供;硬是要用線性電源(包含電池),請參考 YU-STUDIO 販售的安全裝置(幾百元而己),或是自行想辦法避免,原理應該很簡單,只是我這個不會DIY的就別問道於盲了....:D
(END)
用JPLAYmini撥放,一首音樂播放完切換到下一首音樂時,有時會出現幾秒鐘不明音樂片段,應該靜音才對,是需要調整那些設定?
我的設定:KS / ULTRAstream / ~170Hz / 0.01 seconds
慘了!又發現一個混淆變項。
AOC線只能跑 USB 3.0訊號,市面上任何 USB DAC或DDC除了罕有的一兩個外通通都是USB 2.0訊號;能接音效裝置表示一定要透過某種從 USB 2.0 轉成 USB 3.0的ADAPTOR,猜想康寧線應該是直接內建?
所以看看硬體管理員,光纖AOC線+長芯盛ADAPTOR 是被辨認成USB 3.0 HUB,完全沒有增加任何 USB 2.0 HUB。
今天靈光一閃:會不會聲音的改善,純粹因為 USB 3.0訊號規格較強?
剛好,手上有兩個USB 2.0線路被燒掉、USB 3.0線路完好無缺的鐵殼 3.0 HUB,說試就試,都使用電腦級 USB 3.0線:
CAT => 電腦級 USB 3.0線 A公到B公 => 只能跑 USB 3.0的鐵殼HUB => 電腦級 USB 3.0線 A公到A公 => 長芯盛ADAPTOR+內建電供 => RC USB線分電訊分離外接 MSP-600-5 => U12 DDC
結果.....慘了!聲音走向很類似!!只是現在太晚了無法大聲用力測試,先寫出來請各位同好幫忙測試一下?
請注意,絕對不能插在任何『正常的USB 3,0』A母,因為這樣子長芯盛ADAPTOR就會自動走 USB 2.0訊號,結果聲音就遠輸一截了!
(直接把長芯盛ADAPTOR插在 PC 的 USB 3.0孔,硬體管理員就會同時新增一個 2.0 HUB 與一個 3.0HUB )
至於使用我原先的全套『USB 解決方案』,只是把3.0 HUB換成這個壞掉的HUB,聲音跟走AOC光纖比起來....似乎贏一點喔.....
玩 USB 與 CAT 真是變項一大堆,整死人!....:P
(END)
康寧線是少數(唯一?)向下支援USB2.0的US3.0光纖產品,只是對DAC的相容性,可能因為USB DAC的USB端口都或多或少有做特殊處理,所以相容性不高,因此都還要透過USB HUB才能連至DAC。
光纖方案我覺得另一個要列入考量的是光電轉換器的穩定性,康寧線內建的光電轉換器在長時間使用下,容易發生熱當,長芯盛ADAPTOR也應給予較長時間的觀察。
不對喔!USB 3.0 與 USB 2.0的訊號完全不相容,硬體上的線路也是完全不同的電線,所以只要 USB 3.0 路徑可以相容 2.0的,一定是透過晶片把 2.0 訊號重新改成 3.0 訊號。猜想康寧線的HOST端一定有類似長盛芯的晶片或根本就是。
而康寧線的光電轉換是另一回事,這樣講好了: PC => AOC => USB 2.0,從 PC 到 AOC,需要『光電轉換晶片』把USB訊號轉成光纖,這部份3.0的訊號遠比2.0更適合轉換,理由太專業請參考GOOGLE大神。
從 AOC 到 USB 2.0,需要的是 USB 3.0 與 2.0 訊號相互轉換的晶片,這才是長芯盛ADAPTOR在做的事。康寧線光纖內含有帶電源之電線,想必是讓AOC到USB 2.0端可以有電力進行 3.0/2.0 轉換。
而我上述提出的觀點,正是要避免多餘的光電轉換,只留下 USB 3.0轉 2.0功能;不管聲音如何,這才是真正少了香爐少了鬼...:P 話說回來,數位播放領域原本就不見得越少香爐越少鬼。
可惜的是,這麼簡單的推想與測試,一個USB 3.0 A公轉A公之轉接頭或線材都不到50元,隨便就可以測試一下見真章的小事,直接測試後覺得那一種方法最好聽就可分享了,怎麼很少燒友願意小小的動手測試一下?
『AOC光纖 USB 3.0解決方案』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重點是測試供電水準。
一、買了轉接頭 5.5*2.1轉接 4.0*1.7,透過 MSP-600-5 插在長芯盛ADAPTOR;果然!供電是一切,聲音瘋狂改善!
二、CAT => 3C USB 3.0線 => 只能跑 USB 3.0的鐵殼HUB( 12V插上了 MSP-600-12) => AOC線 => 長芯盛ADAPTOR(接MSP-600-5) => REAL-CABLE USB線 =>U12 DDC,得到最好的聲音。不過,跟全套usb解決方案的03 usd相比,如果後者用線材極佳,還是可能略略贏了一點點,推測是 03 USD性能遠遠強過 U12 DDC之故。
剩下幾個問題後續要測試:
1、AOC從電轉光要吃電,外接個600W會不會更進步?
2、不使用AOC而使用USB 3.0線材,這時線材本身水準就很重要!3C級會打不贏AOC線,音響級的話就可能反過來。可惜聲音夠正確的 AUDIOQUEST 沒有 USB 3.0 A公/A公線,只有 MICRO b公,這種規格市面上完全沒有轉接頭可以接成A公,請yu-audio訂製也被告知有技術上的困難......在此徵求diy高手或商家製做 USB 3.0規格的 micro b母座轉 A公?或轉B公?......*29
3、不透過壞掉的HUB隔離2.0訊號,改直接用線材只送3.0訊號給長芯盛ADAPTOR,結果會....?
4、AOC光纖線透過接頭外接5V電源直入 USB 3.0 HUB,看看能不能直接使用;能的話,後續再接長芯盛ADAPTOR,結果....?
天啊!玩不完了..........:D:D(angel)(angel)
USB 3.0擴充卡(有SATA 5V電源線供電)=>康寧USB 3.0=>轉接頭(A對B)=>DAC
又勸敗多個msp-600-5呀!(angry)
換了新的3.0HUB後,今天仔細聽了 最左下 的 兩張 以及 雷奶奶的貝多芬 做對比
雷奶奶的鋼琴形體不算太大,距離比較遠一些,下圖雙鋼琴的左右形體也比較正常,高低音階琴鍵的交代也清楚。單鋼琴的那張形體卻會感覺大些,好像我走進了幾步去聆聽,是否錄音就這樣?還是我這裏殺音響了?
附件 28394
http://www.corning.com/opcomm/Optica...x#.VYnxvBuqqko
USB 3.Optical Cables by Corning are designed to be used with self-powered peripherals only. No significant power is available after powering its internal opto-electronics. A self-powered USB 3.0/2.0 hub can always be used at the peripheral (B-side) to provide power if desired.
康寧的說法是, 這款 USB 3.Optical™ Cables 是專門設計給 Self-powered USB 設備使用的......
以這裏的情況為例,
如果你的 USB DDC/DAC 必須要吃 USB port 上提供的電, 請加個 [self-powered USB 3.0/2.0 hub] 在 [PC/USB 3.Optical™ Cables] 和 [bus-powered USB DDC/DAC] 的中間就可以了.
有些 USB 設備, 在 "初次" 從 "某USB port" 連上PC時, 必須要經由 USB連接中的+5V 腳位, 讓PC端識別其存在; 那可能就需要腦筋急轉彎繞個小圈圈了... !!
[PC] 上安裝好 [該USB設備] 在 [該USB port] 之後, [PC] 和 [該USB設備] 二者間USB連接中的+5V 腳位有沒有連通, 就無所謂了.
我要說明清楚一下:
AOC 光纖 USB 3.0 永遠只有 USB 3.0的訊號,毫無 USB 2.0的訊號,這是前提。至於是否有 5V電源?這有兩派,一派有一派無,很簡單。
USB 2.0 裝置要經過 USB 3.0路徑而讓電腦使用,必定經過轉換,這個在專業用語叫做『U3TT』: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t=10&id=222385
看了以上說明又查了一些資料,我確認了為什麼不必透過光纖、只要有長芯盛ADAPTOR就可以得到巨大的改善效果了!原來USB 2.0協議『遠比』USB 3.0存在更多硬體中斷,形同JITTER巨量爆增,就算樂之邦、XMOS、非同步.....通通沒救。唯有轉換成 USB 3.0協議,才能真正躲問題。
很明顯康寧線是把很多功能做在一起,而露天那家則是完全分開,原本不見得有優劣可言;但是涉及到兩個要用電的單位:一個是U3TT,一個是光電轉換。康寧線的光纖線內有5V電源,才能讓U3TT那端有電力;而露天那家則一個獨立的長芯盛ADAPTOR,要額外插電;兩者的光電轉換都是吃 PC 的 USB提供之電力,這要等我向 YU-STUDIO訂購的轉接頭到手,才能實驗效果如何。如果都是吃PC端的電,那麼康寧線完全被露天貨狂電!因為後者可以外接600W電源,什麼都不用比了一定贏!
LSP000 說的原理是對的,但是實用性有問題;因為 USB HUB是否真正地 SELF-POWER完全沒有標楚正確地標示,只能測試....(devil)
PTT耳機板有人分享把鐵殼HUB改裝成真正完全 SELF-POWER 的 HUB: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391.A.03A.html
如此一來,就可以完全不必外接電源讓 USB 訊號進入 HUB 了。問題是:理論跟不上實務,不知何故,沒有直接從USB孔灌個600W,聲音就是不夠好,就算是SELF-POWER再好都沒有用。同理的現象發生在 USB DDC上,連 USB DDC自身的 SELF POWER都意義不大呢!
所以我是直接建議,不需要計較 HUB 是否能真正 SELF-POWER,只要從 USB 孔灌 600W就對了。
康寧線的說法,猜想是因為它的電力一方面要提供U3TT轉換,同時又要對USB裝置供電,當然容易電力不足而起肖;所以如果後端是可以透過SELF-POWER供電的,就比較不會有莫名奇妙的問題。
但是依我經驗才不會因此使用SELF-POWER這種聲音難以大幅提升的手段,我只要向 YU-STUDIO訂購一個 USB 3.0規格的電訊分離轉接頭,再外接 600W,就什麼都解決了.....(angel) 這下子比起 露天那家,不就又同一回事?看起來誰的cp值比較高,答案非常清楚了.....(angel)
光電轉換雖然多做一次工,但是只要供電夠水準應無影響,所以到底要不要進行光電轉換?還要等最後yu-studio的轉接頭到手了才能進行最終測試。
想玩這套方案的燒友,最後給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1、放棄樂之邦,不相容就是不相容,xxxxxxxxxxxxx...........
2、選一條usb 3.0 A公到A公的線材,不到100元?再去露天該賣場買一台長芯盛,1500元。
OK!把自己的 USB DAC 或 USB DDC 加上上述裝置連到 PC,看看聲音有沒有大幅改善?有,再把長芯盛的外接電源升級成 MSP-600-5,保證巨幅改善!.....(angel)(clapping)
才不到2000元,把我先前辛苦研究的『USB解決方案』踢下寶座,XXX...............(angry)
Jplay 6.1 released
弄個USB隔離器(ADUM4160)---磁耦隔離方案,有哪位前輩試過?
1、沒錯,ADAPTOR就是一個HUB,問題是:給它 USB 2.0訊號,它就會變成 2.0 HUB,這是音質殺手;所以要想辦法把送到ADAPTOR 的USB線只剩下USB 3.0線路,這時實體3C線與AOC線的差異將巨幅減少!.....(devil)
2、還是『一定要』電訊分離!因為沒有電訊分離,灌到DDC的電就是髒的,什麼高級的音響USB線都沒救。
總之,無論何處都需要電訊分離就對了。
同時回覆一下一個私下詢問:(要公開問啦!)
只要是 USB 2.0規格的東東就可以通通放棄了,你們有沒有好好看看我上述的『U3TT』關鍵字啊!這己經百分之百判了 USB 2.0協議在音響上一定是死刑了喔......(devil)引用:
作者: 悄悄話
現在的 USB DDC或DAC裝置仍全面是 2.0這躲不掉,但是其他USB裝置都要全面USB 3.0化才能有電腦性能最強大的CAT音響效果,這才是玩CAT最極緻、而且其他音響系統再昂貴都永遠達不到的境界喔......(angel)
教授請問您有試過Daitron ultra low noise switching power supply嗎?
他的PFS300A是醫療級的
還直接說可以用在Audio Equipment
Ripple Noise:10mVp-p
但是Output Voltage只有12V, 15V, 24V, 30V, 48V
沒有5V
http://www.daitronpower.com/pfs300a.html
我這邊找不到【U3TT】方案的長芯盛2.0-3.0轉換器。
由於Pc端的電源大家都有共識----非常不乾淨!為何不想辦法將它的電源和地線與後面的設備完全隔離試試?
現在市面上能找到的無非光線耦合和電磁耦合,我找到的是工業上用的ADUM4160磁耦合隔離USB裝置,能用到3000V環境中。只能跑2.0規範,
雖然是2.0的,但解決了污染的問題,並且手中的03USD等器材都不用更換,所以就買回來賭一賭!
不用驅動軟體的東西。而且這個裝置價格便宜到笑。HK$:200左右
1.起初我把它串聯接在PC到鐵殼hub3.0之間,多個香爐的感覺。
2.接在hub3.0到03usd之間,也是多個香爐的感覺。
3.把hub3.0徹底不要,PC---隔離器---03USD---DAC,嘿!真的不錯喲!真的比用hub3.0的效果好不少!背景寧靜度,音色真實度,細節。。。統統好過hub3.0。hub3.0真的可以扔掉了,哭~~,前期才買了好幾個hub3.0.
注:我的usb連接線是採用5V拉出,接msp的方式
起初還不太敢POST上來,但經過這幾日耐心播放和反復對比許多個STSD代理的那些唱片文件後,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最大的收穫:細節的表達比原來肯定了很多,比如風吹過風鈴,以前一串鈴響後尾韻消逝的相對比較快,現在變久了,空氣中的透明感增強了。
而帶來的這些進步,並沒有一絲一毫音色的單薄,整個頻帶的厚度與力量感還挺滿意的。
ADUM4160只支援USB2.0 full speed,並不支援high speed。
而03USD是USB2.0 high speed介面。
也許44.1KHz/16bit的檔案播放沒問題,但取樣率更高的檔案,有很大的機會會出問題。
當然如果您只播放CD規格的檔案,那就不用擔心傳輸速度的問題。
原本早就知道ADUM4160會降速,越低速的東東對 CAT通常越不利,所以沒有想試這個的欲望.....(devil)
但是看到 cui_bb 用新天新地的唱片當測試主角,我心動了耶!但是,有趣的是你的03 USD居然可以在USB2.0 full speed的情況下正常使用?真的沒有問題?最近才被樂之邦不支援 USB 3.0 AOC氣得變心......(blush)
ADUM4160 隔離器的完整方案在台灣這裡露天拍賣有一堆,1500以下很多選擇,看看還有沒有第二個新天新地派的當先鋒?我現在正在拼命改作業.....:~~~~~
還有,cui_bb 你的 CAT 之 USB硬體設定是否按照下列方法優化過?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8020
《Windows OS 下的硬體優化指南》
JPLAY 6.1 的聲音當然一定比 6.0好一點,因為6.0有個重大BUG,H模式時電腦沒有真正被凍結....(devil) 6.1修正了這個BUG,聲音會好一點沒錯。
不過,H模式的存在必要性也開始有問題了!
在我的中壢音響室,JPLAY 6.0 或 6.1,不開啟 H 模式的情況下,一定是 KS引擎,170 HZ,0.01 SECOND最好聽。但是它無法進行H模式,只好選擇次一級的 ASIO引擎參數相同。
6.0 與 6.1 開始,KS、170 HZ、0.01之非H模式,開始可能不輸給 ASIO、170 HZ、0.01之H模式,過去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再者,KS、170 HZ、0.01之非H模式,狂勝 KS、20 HZ、2 之H模式,這又是XXXXYYY.........
還有,每次剛開機就進行JPLAY,KS、170 HZ、0.01之H模式可以動,得到最完美的聲音;但是只要停止播放再來一次,就毀了。
結論:只有電腦瘋子才能享受 CAT......(devil)
正如bchsieh兄所說,用現有的隔離裝置+03usd,高碼率的文件播放是不成功的,但播放普通CD碼率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就是比3.0hub好聽。
P教授,我的PC有優化,電源管理都不會用“自動”,不用的進程都有【停用】,BIOS裏面,又都是用【固定】選項,【主板顯示】,【網路卡】等不用的設備都有關閉掉,技嘉板上的燈都有關閉。
我用win7單機模式,我相信單機夠好了,雙機會更好。
還沒有升到jplay6.1,還是用6.0,ks 170 0.01.
全套rc線材已經進入狀態,繼續播放一週,等待【電磁隔離裝置】熟化,看看進步還有多大。
如果是USB isolator,這個可以用? 支援USB 2.0 high speed
http://ifi-audio.com/portfolio-view/micro-iusbpower/
露天也有賣
實驗1 PC > USB3.1擴充卡 > USB3.0分離線(不能跑SuperSpeed,5V線電) > BENEVO UltraUSB 3.0 HUB > 7代白金 > Hydra Z
實驗2 PC > USB3.1擴充卡 > USB Hub 隨付線(能跑Super Speed) > BENEVO UltraUSB 3.0 HUB > 電源分離轉接頭(5V線電) > 7代白金 > Hydra Z
感覺 第2種比第1種好聽些 這就是要讓設備被認定是USB3.0訊號的效果嗎?
如果USB3.0分離線改成可支援SpuerSpeed 是不是就類似AOC+Adaptor 的方案了?
借教授版面..
訂製的鍍金法規電源公插7/3可以陸續寄出,並列為常態供應商品..
感謝各位..
我的喇叭籬後牆1M3左右
播放勒飛布的貝多芬這張唱片,鋼琴居中,形體原本就不大
1.PC---hub3.0---03usd方式下:
鋼琴處在後牆牆面(擴散板)的位置, 形體不大
2.pc---電磁耦合隔離器----03usd方式下:
鋼琴處在後牆的裏面去了,形體大小沒聽出區別 ,感覺鋼琴擺放到鄰居家去了。
這是因為用隔離器後相位變得更好了?
看起來在頻率速度滿足的情況下,干擾的隔離比提高速度更重要
了解一下數位軟硬體的特性
數位流播放器(PC 多用途 藍光播放)2端延伸 音場寬廣 方便性比CDP好,唯中間頻段沒CDP的感情,
CDP中間頻段比較好但又比不上LP的感情韻味,就算LP沒調整好其感情韻味還是存在的,LP在瞬間動態頻寬可能難比數位....真是兩難,
猜測最大的問題在數位軟體,數位軟體的頻寬 動態都足夠就是缺少了中間感情的頻段就算DSD BDaudio的高規格多了很多細節但一樣沒有感情的頻段,
沒有感情頻段的數位軟體很難用後端的硬體補出來的...
中頻好,也許就是是許多人喜歡的那種溫暖的聲音
小弟是個比較雜食的聽音者,70.80.90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很喜歡聽,因爲有伴隨成長的感情
自從幾年前開始接觸CAT播放,改裝藍光機播放後,與原本的CDP播放都有仔細對比。
因爲口味個人不同,真的區別很大。
小弟對比後,就很喜歡現在CAT出來的聲音(以前的不行)。從歌唱角度出發:
我覺得,韻味,許多時候,是歌者的氣息運用,節奏速度,抑揚頓挫等方面去表達出來的,而這些,就是系統是否能表達的“細節”。
所以,“細節”很重要。好的器材,把細節播出來了,而且是不靠增加某段頻率的“細節”,前面提到的“韻味”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歌者本身想表達的感情。
而通過增加某些頻率,也許有些唱片很好聽,但有些唱片確會很不好聽,這其實就不是原來歌者本身想表達的東西了。
有不少人說,PC播放有數碼聲。到底什麼叫數碼聲?這個也是一個很主觀的產物。難道一定要那種溫暖的聲音就一定好嗎?
小弟認爲,追求更加真實,更接近自然的聲音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一起努力!
以上是小弟自己的一些謬論,不當之處,看官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