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作,想想也沒有不對啊?
不過DIY 不一定是低階或低價的,
DIY 也分很多作法及層級.
可列印查看
在現今的各學科中,都有各有學的用語與專業,當我們對於一個不懂的學科,若要進入深度的了解與探討時,往往就得去學習那學科的專業與用語,但是當一個學科我們真的有能力進入稍較具深度探討時,我們需花多少錢的時間去學習那個學科?
一個學科光是較為基礎的認知往往就得花上四年的大學時光,當要進入較有深度的探討與研究時,最少就得再到研究所.博士班後,才會較有辦法進入較有深度的探討.當我們對從未學過的學科其討論或研究看不懂時,人家未用一般大眾看得懂的語言時,是人家學科或研究人員的錯誤嗎?還是我們得反思是咱們自身在那學科的基礎涵養其實還不足.
音響設備是電聲設備,由其在spk的階段更是電-聲,或電-力-聲的轉換,一般網兄若看不懂電聲專業許多事物,小弟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但若是當看不懂人家專業時,卻將人家的專業與努力視作無物.糞土.那也太過了,有時如此反而會顯出自己的不足與無知.
小弟引一段電聲工程師的討論,相信各位會發現其中所使用的專有名詞絕對比小弟多,相信各位若要有辦法搭上話討論,那您得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涵養,有時往往還得有一定數理.物理.化學...等能力,這種狀況在理工學科常是如此.
一個Qts(=1)較高的情況(如下圖,下圖虛線是高Qms(=15)對應的振膜位移對時間的曲線,而實線則是低Qms(=3)對應的振膜位移對時間的曲線。
激勵信號是10周正弦波,頻率35Hz,單元的其它有關參數為:Re 3.8歐姆,Sd 220cm2,Vas 30L,F0 35Hz
能從圖中得到些什麼?
http://img812.imageshack.us/img812/6...3553266860.jpg
能從圖中得到
很明顯的是整體靈敏度高了,導致了振幅的加大,如果增大低Qms那個單元的輸入電壓,使兩者的輸出一致,得到的結果是,無論是瞬態還是穩態的波形,甚至是群延時或者沖激響應,兩者之間無任何區別。----這個結果其實用微分方程可以推導出來。
這個模擬可以說明的是,Qms作為一個低頻的集總參數,它會部分影響效率,但對瞬態的影響從根本而言是不存在的,而在集總參數裡面影響瞬態性能的是回路總品質因數(對單元而言的Qts或者對系統而言的Qtc)。然而有幾點不得不說明的是:
1、實際單元如果用沖激信號來激勵,這時候由於沖激信號包含了高頻能量,而單元在高頻不再能用集總參數來表達了,此時Qms已經失去基礎的意義,因此不存在討論的必要。當然某些高頻性能好的振膜甚至整個振動系統對應的低頻時Qms或許會高些,但我認為需要更進一步的分析和試驗,但此時已經超出了T/S參數的應用範圍。
2、需要認識到同樣的Qts而不同的Qms在實際使用中,由於放大器、引線存在內阻,此時對兩系統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導致總品質因數不一定相同。
3、Qms畢竟是小信號的參數,它不能反映大信號時由於系統非線性出現後的實際情況,現實中要設定一個排除其他影響的對比實驗是很困難的,所以不能把現實中出現的一些對比結果簡單地歸咎到Qms這個參數上面。
小弟才薄,若對此討論有所心得,有所疑問,有所需要討論,小弟不需要用這些電聲工程師的專業用語否?小弟不需要懂這些專業的許多參數.理論的相關背景否?若這些小弟都不懂,小弟真不知怎麼搭上嘴討論,往往有深度的討論都是進入了各學科間的專業領域,人家沒說出我們看得懂的東西時,此時先靜思一下,這個學科領域我們的基礎涵養是否足夠.
:):):)
何大回答地真妙:D:D:D
也點明了我的疑惑:):):)
************************************
我的空間不大, 目前自己花在空間處理的金錢也沒有很高, 大約6萬元左右
儘管平心而論尚有許多不足之處, 我自認有一定的效果, 比放任不管好很多了,
所有採用DIY的網兄相信也是廣納各方意見(專業以及非專業) + 加上自己用心試誤慢慢找出一個方向的
如果今天這六萬元可以換來設計(材料費, 施工費另計), 我二話不說馬上掏錢請專家來執行,
但如果設計費是這個金額的數倍, 那我相信空間打造出來大概要數百萬吧?
一個數百萬的空間已經偏離一般人的能力太多,
我想一般人會選擇換器材或是把錢拿去其他地方花吧?
喜歡或不喜歡,
這就是現實.
更現實的問題是花了數百萬能有什麼預期?
買房子有樣品屋可以看, 買裝潢也有過去的作品可以看,
符合了各種規範就能滿足業主的需求?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空間處理在簽下契約之前我可以看到什麼? 事後不滿意又該怎麼辦?
需不需要將音響室的要求做到如聽音室,這是要看使用者需求與目的,沒人說一般網友不能搞成如此.
再者,如雜誌等公眾刊物,常進行器材評價與評論,其本應付起社會責任,在利益的驅使下或其他因素下,此等情境已不負然,其便應有一合標的聽音室進行聽音評價.
還有先前不是有網友問及哪些聲缺陷怎麼調整,小弟曾言有許多會是開發單位的know-how,從上面的電聲工程師討論中便有部分揭示出一些關係因子,而尚有些關係因子是未在此討論中,能造成這些關係因子的改變會牽涉到許多的技術與材料,請問人家會把它公開?一般網兄懂得在上面的因子上做改善?當網兄一直欲問那種似乎簡單的以為就是一對一因子對應改善時,這世上有許多事物是那麼單純嗎?呵.
小弟相信小弟所言過之語,對有些網兄絕對有實質幫助,當然對於若欲自為比專業學科還專業或視專業學科之專業為無物的網兄,當然難已有所幫實質幫助.
沒幾個錢的人,其有可能是專業理論與技術能力不錯的愛好者,在廠機廠叭的利潤驅使下,diy在使用同樣的價格下便可以製作出比起高階的機子或喇叭.
不過有趣的事,再怎麼diy,有些東西還是得在一定限度下進行,不可能全然diy,否則其成本就會比廠機或廠叭貴了,因為當他這樣做時,他已把自己推向技術與生產製造工廠的層面上.
舉個spk的例子,當一個欲進行spk的diyer,若連單體都要自己進行diy開發與測試,那他在創造出的spk定然會是需要耗費很高,故在一定的限度內diy便是尋找合理所需的單體,然後進行spk的分音器.箱體等設計與組裝.當然這之中還有許多細項便也需有限度的diy即可,若又如想單體diy的話,那其所製作出的spk也必然不是一個能為較低價而相對廠叭是為較高階的s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