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買完了, 那買Nikon D4吧 %308++
音響買完了, 那買Nikon D4吧 %308++
Chsiang 兄
感謝回覆~
去看了一下RealTrap,您使用的也許是MiniTrap
原來放牆角和側牆會有不同的吸收效果,受教哩~
optimize 空間的效果會比EQ來的好,如您所說的,殘響就非EQ可以控制的(時域上,DRC應該可以有效果)
不過optimize 空間,十分複雜,除了理論外,還需要try and error,感謝兄的嘗試,讓我們了解了一些方向
Hanson
才講沒幾天要廢版了, 結果這陣子run線手又癢了.....
但是電子業景氣寒冬,
所以只好玩一些不用花錢的......
下圖示我的配電箱,
框起來的地方是我的電源專線總共四條, 各接一個20A的1P開關,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6&d=1326422442
四條專線原本預計, 訊源一條, 前級一條, 後級兩條,
但是不知為什麼只要我ㄧ把後級兩條電源線分開接, 開機時就會一直警示AC Phase error,
最後只好把兩條電源線接在同一條專線上(如下圖)避開這個問題,
終於這幾天明查暗訪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量測兩條專線火線間的電壓, 若是220V則兩條線的相位相反: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7&d=1326422442
量測兩條專線火線間的電壓, 若是0V則兩條線的相位相同:
http://www.my-hiend.com/vbb/attachme...9&d=1326422558
難怪之前會警告AC Phase error, 原來真是有問題!
我後來在一個國外討論站看到, 接專線(在像我這種匯流排變電箱上):
1. breaker請正對著接
2. 若無法正對著接請中間跨過一格
而若是更傳統的, 用配線的那種, 請確認breaker都接在同一條入屋火線上
Gryphon的說明書上也千萬交代一定要確認AC相位一至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
效果呢?
兩條電源線接在獨立的5.5mm平方專線帶來的效果是,
低頻更大港.....抱歉, 沒有
低頻更沉.......抱歉, 也沒有
我甚至還覺得怎麼變小聲了, 聲音好像變斯文了,
再聽發現:
低頻解析度增加了,
底噪降低了, 變小聲變斯文或許是這個關係,
最大的幫助是, 層次感!
對我而言, 音場深度其實不是一個很精準的名詞, 因為很殘忍地, 音場的深度永遠只有後牆喇叭之間的距離而已,
若能拉開距離, 深度自然會增加,
但是音場的層次感卻不同, 若能在有限的距離內展現出層次感, 那不是容易達成的事, 聽起來更是過癮!
持續觀察.................
繼續跟大家分享購入Stage III Concepts Vortex Prime電源線後的心得:
不諱言,
長久以來我對於為何Reference Recordings的片子一直在燒友之間有好評感到不解,
對我而言,
RR的片子, 特別是古典類(非古典類反而沒有這種情形), 雖然音場很深, 舞台層次規模感很好,
但聽來總是悶悶的, 太過莊嚴肅穆,
最近常聽之前團購Transart的片子, 換上Stage III Concepts後, 昨天突然想起RR68有一樣的曲目,
心血來潮便拿起來比較,
一比, 讓我對RR改觀.....
附件 16896
附件 16897
音樂的詮釋, 技巧我不懂, 不能吹牛,
透過現在的系統(Stage III Concepts的電源線佔了很大的功勞), 我聽到的是兩種不同的錄音哲學,
Reference Recordings很明顯意圖塑造現場的感覺,
透過系統播放出來的音樂, 音像明顯在喇叭之後一段距離, 可以"看"出樂團到麥克風有一小段距離,
樂器排配一層一層僅然有序, 形體大小適當,
尤其是鋼琴本身的形體感對照樂團的比例大小適中,
絲毫不突兀,
Transart的風格就不一樣,
可以聽出麥克風距離樂團非常近,
我猜測應該是多支麥克風拾音再做混製,
整個音場從喇叭後面一點點距離開始往兩側往後延申,
寬度十分寬, 深度則較淺,
鋼琴的比例相較起來就"稍微"不合理(大), (因此推斷個別拾音)
雖然鋼琴大了一點, 但是絲毫不突兀, 也不會蓋過樂團,
事實上是能聽到更多細節
*************************************************************************
那為何我說對RR改觀呢?
一開聲時, RR變得很小聲, 音量我必須增加3格左右才能到正常聆聽的音量(高潮大約在95dB),
換線後的系統一掃RR給我的沉悶感,
鋼琴琴體的共鳴, 弦樂器的泛音, 空間的堂音,
突然都變得很清晰,
錄音播放的時候我有拿起PAA6來看頻譜,
RR的錄音很明顯, 8KHz以上的量不多,
這跟我對現場音樂的認知頗為接近, 現場高頻的量會少些, 所以我才說RR的錄音方式試圖營造現場的感覺,
所以RR的錄音在整體系統噪訊比不夠低的狀況下, 會聽起來很悶,
相反地,
Transart因為錄音的關係, 高頻的比例讓錄音聽起來很活潑,
****************************************************************************
在之前的心得分享中我提過,
Stage III Concepts Vortex Prime 讓小聲的音樂變得更小聲,
我想就是導入這兩條電源線讓系統噪訊比大幅降低,
帶出更多更多的細節,
把被掩蓋的高頻還原出來, 或是說強弱的對比而增強了高頻的聽感
儘管相較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Transart的錄音,
但這純粹是個人喜好,
一套好的系統能讓我領略各種錄音的特色, 進而去欣賞它, 而不是只愛某種類型某種廠牌的音樂,
這兩條電源線能帶來的差異大過我目前試過的所有線!
魔鐘,低音柱,RPG,在良好空間裡,自然會成為累贅.使用這些東西,可看成是繳學費的過程.如果一直使用卻拿不下來,也代表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