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跑去喝紅酒跟咖啡
難怪現在文章產量這麼稀少喔
可列印查看
原來跑去喝紅酒跟咖啡
難怪現在文章產量這麼稀少喔
我以前記得用FY測我的李氏喇叭有過關,但是FY音像比較大,一聽EMI FRANCE就覺得音像就似乎小了一號,
但是我後來自己調整喇叭,用EMI FRANCE為基準,聲音就好多拉,
因為EMI FRANCE的錄音其實解析沒那麼好,當EMI FRANCE能詮釋好的時後,
自然FY也就好聽拉,貝洛夫的琴聲就然是那麼驚人,我後來也愛上他拉。
後來我還是以EMI FRANCE為基準,因為還是比較常買EMI FRANCE的CD。
這是我調教的心得。
富藍縮瓦也好聽很多,看來還是看什麼做為基準的調教,才是重點八。
一直想找空閒時間試試看李氏喇叭,不過真的是個人的時間心力有限,還請諸位網友一一推薦可以成功通過 fy/solstice 虐待的音響器材呢!....:D
『 FY音像比較大,一聽EMI FRANCE就覺得音像就似乎小了一號。』這在我的聽感,是因為 FY 極端收錄直接音而減少間接音;然而,如果音響器材的『相位失真』極低,那就可以成功地『解析直接音的空間層次』,而成功地讓 FY 的『音象』(樂器的形體感對不對?)變小,從而產生完全與鋼琴形一樣的音象、完全與小提琴一樣的音象、完全與教堂風琴一樣不同音栓有不同三D空間層次的音象。
我直到擴大機能聽了,才發現 FY 的錄音還有這麼可怕的判準;更可怕的是,即使只是線材,即使是中性的線材,仍然可能造成相位失真而毀掉這種真實樂器形體感的效果;以前我說四十萬元的系統才能聽出 SOLSTICE/FY 的實力,現在可能要上修...:O :O
嗚....擴大機大幅升級後,以上的聽感又要修正,我食言而肥了.....:P :P
前幾天老邁的 PM-80 突然故障,送去羅啟良老大那裡的結果是全面換掉所有繼電器、RCA端子;又把保險絲改成啟斷器(這是密技),前級的放大部份大幅改裝.....又花了一萬多元。
結果這台 PM-80 大幅升級,相位失真大幅改善,高頻與低頻不但更延伸,而且明顯比原先正確太多了。回家一聽,這次又完蛋了,要吃掉前述LP與CD的聽感....(blush) (blush)
感謝 Fred兄送我一組 ortofon MC2000 MC唱頭,經羅啟良檢測後,這顆年齡太老的唱頭之阻尼己經劣化,以正常針壓(2.X)會造成針桿大幅接近唱頭本身,按照常理是聲音與原始聲音會有很大差異。可是我反正要拿來玩,只要學會不要刮傷我心愛唱片的預防手段,這個唱頭我還是要惡搞看看。
回家一想,標準針壓會壓低針桿,那麼 MYAV網站上的 wecare網友與其跟隨者提出的『極低針壓』玩法不就可以躲這個問題?試了半天,設定 1.1 針壓,針桿被壓低情況己經可以接受了。OK,按照他們的想法,把VTA調低。我才懶得高VTA,拿幾張不想聽的台版唱片疊疊樂,再以放大鏡仔細檢查『針尖』是否儘可能與唱片垂直。OK,疊了一張厚LP加一張薄LP,本人模仿的變態輕針壓 MC 系統完成了。
開開心心地拿來放我的 EMI FRANCE 之高級錄音的 LP,真的出事了!
拿那張德布西 LP 與第一版德版 CD 相比,居然發現 LP 的頻寬首度與 CD 一樣寬;果然,雖然這顆 MC 唱頭被我亂搞,但是 MC 還是有先天的 HI-FI 優勢。
出問題的是換回原先的 MM 唱頭,#$^&$#^(%^)(.....原來先前換了電池供電唱放後,因為當時的擴大機太爛,把CD的頻寬吃掉,導致無法突顯CD的優點,相對地突顯 MM 與電池供電唱放之相位失真極低的優點,結果造成我當時誤以為 MM 的 LP 可以比得上我的 CD。
現在擴大機升級了,極高頻與極低頻都變得更正確,這個『更正確』是在羅啟良老大那裡與二十萬元頂級手製真空管放大機 A B TEST時被我當場驗證出來的,原先沒有徹底大改的 PM-80 完全沒有這種實力。當然了,頻寬的幅度與正確性不能代表擴大機的絕對好壞,該手製真空管擴大機的『透明度』令我感動地發瘋,要不是自己手賤鐵定搞壞真空管機,一定要逼羅啟良把電池供電擴大機退訂、改買這台真空管機。沒想到聽過新天新地驚人的 AUDIOMAT 之後,居然還然能聽到有真空管機可以跟 AUDIOMAT 比『透明度』的。音響果然是科學,殊途同歸。
極高頻與極低頻都變得更正確擴大機,結果就是極端突顯 CD 頻寬夠大的優勢,MM 的 LP 又被打好玩,高低頻缺一截的現象變得無法忍受,EMI FRANCE 的 LP 又輸給了 CD。
『頻寬正確』與『相位失真』一直是我比較 LP(僅根據MM唱頭) 與 CD 的 TRADE OFF;喇叭沒RUN開造成頻寬不良,LP贏CD;擴大機水準改善,CD贏LP;唱放改電池供電,LP贏CD;擴大機頻寬走向頂級,CD又贏了LP。再下一次會如何呢?鬼才知道。
至於 MC 呢?它當然比 MM 頻寬更佳,這顆 MC 被我惡搞地非常接近CD;相對的 MM 有一種濃郁的LP式美感,被惡搞的MC反而沒有。當然我知道 MM 那種 LP式美感是很多發燒友熱愛的,但是對我來說它會無法表現出 EMI FRANCE 的音樂細節,所以這顆惡搞的 MC 雖然沒有美聲,對我卻還是比 MM 討我喜歡。
至於 MC 與 CD 相比呢?因為 MC 是惡搞的,實在無法討論。而且,我到是發現 MC 唱頭放大器有一種非常干擾錄音鑑識的『美聲效果』,它造成影響可能比 LP 與 CD 之對比還要大,暫時難以討論。
ORTOFON MC2000 因為輸出極端小,所以使用 PRIMUSIC 最高放大倍率的 MC 檔來播放。這造成它對環境躁音非常敏感,例如說,我只要在 MC 唱頭旁邊約 20 公分處發出一個聲音,它馬上就會傳到唱針或唱頭、透過唱放從喇叭傳出來。
問題是,LP 的聲音是經過 RIAA 等化的,想像 MC 唱針或唱頭感應到背景躁音造成的震動,這個震動本來是同時有高中低頻的躁音,再假設 MC 唱頭可以完全感應到全頻段的震動,但是,經過唱放的 RIAA 後,這些背景躁音變成低頻增強、高頻削弱的聲音,等於是削減背景躁音的高頻。根據人類心理知覺,偏重低頻的背景躁音然對人類的感覺系統是有『好聽』『舒服』的感覺;所以使用 MC 時,單單憑這種美化的背景躁音,就己經造成感覺系統的先天偏見了。
如果音響系統的『極低頻』解析功力高強,這個令人舒服的低頻美聲(背景躁音)就會成功地聽出它是『多餘的訊號』;但是如果音響系統的『極低頻』解析能力不佳或美化修飾過,那就聽不出這個『多餘的訊號』了。結果,由於我的 PEL KANTOR 之超低頻解析力太強、瘋狂改裝三萬餘元的 PM-80 的等級又跟得上,完蛋了,讓我發現 MC 唱頭這個讓我驚訝的先天失真特性,而且很明顯干擾到超低頻的錄音鑑識。
這些問題當然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花的代價有多麼可怕啊!墊材、減震.....MC 果然是錢坑,而且是完全無法想像的可怕錢坑。
(END)
正常的MC唱頭,沒這麼不堪吧
給你寫成這樣,我看的是昏頭轉向
真是不通不通又不通啊:(:(:(
Psycho大。請問“因為單憑要能隨時正確地區辨長笛與單簧管的音色,” 有什麼唱片可以試嗎?
還有“單簧管” 是 oboe 還是clar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