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 USB3.0擴充卡讚!!! 鐵殼HUB也很讚!!! 但是如果一定要二選一, 我會先選鐵殼HUB
同時PPA的卡如果使用外接電源, 後面的USB裝置在開機的時候可能會找不到, 這時只要重新拔插USB線就OK了
如果直接使用PC的PSU就沒有這個問題, 這得取捨, 因為最近覺得越棒的器材對於電源的品質就越敏感
可列印查看
最近拼命玩電源的相關處理,大致上可以說確定這個討論串的基本音響原則:
如果說整體聲音是『有骨有肉』,『骨』就是HI-FI性能中的頻寬、暫態、能量、定位.....等種種絕對客觀的標準,『肉』就是音質、泛音、殘響、音色......等種種美感與質感的要素。那麼CAT就是骨,之後的DAC與擴大機及喇叭,才是肉。
因此數位播放與類比播放一定要絕對分開,因為兩者連電源處理的方式都有不一樣的考慮,自然連線材、墊材、機箱...種種考慮都有些不一樣。
也就是說,提升『肉』的音響手段,投資在CAT或數位播放,會非常不值得;在類比端過份走向骨,聲音會太不輕鬆、太不美;當然了,如果投資在音響上的價格有限,那一定要先從有骨無肉訓練起來;因為有骨有肉的便宜貨百分之百一定是加料,不聽還好、一聽就造成一輩子無法感受音樂的美好了。至於有骨無肉要忍受到多麼誇張的地步,那是各人的選擇沒有一定的標準。
最近也在玩一個有趣的東西:Real Cable CNUG2
附件 26928
只是一個簡單又便宜的 d/d 轉換器而己,不是保證增加jitter?多個香爐多個鬼?真好玩!從CAT學會數位播放的重要原則就會知道這種東東可以非常HI-FI,多個香爐硬是少了很多鬼。方法就是給它一個非常高級的交換式電源,總共不到三仟元而己,前後加上REAL-CABLE最便宜的數位線才不到四仟元,直接在HI-FI性能上狂電我手上任何價位的數位線,連REAL-CABLE自己的數位線都被電....(clapping)
只是質感(肉)的負面影響還在研究之中.....(blush)
總之,數位播放的考量與傳統音響的類比播放考量,真的非常不一樣!.....(angel)
最近有一件事情想不通,之前教授有提到,使用USB 3.0的分離線會比USB 2.0的分離線來得正確,這個現象除了usb 3.0的端點有被固定好而不致振動外,還有什麼可能性嗎? 因為目前市面上很多的usb 3.0分離線和usb 2.0分離線只有接頭不一樣,線身是一樣的(不完全的USB 3.0線)。
糟糕,忘了box賣我的 CNUG2 是多少錢....?可能數字算不大對.....(blush)(blush)
『只用原廠變壓器,透過轉接頭』這是嚴重致命地缺陷喔!我使用過原廠變壓器直接插在法式排插上,效果就已經是完全正面的了.....(clapping)
目前usb 3.0 的分離線的確幾乎都是usb 2.0的線身,所以完全無法使用在外接碟跑3.0的速度。所以我才會猜『usb 3.0的端點有被固定好而不致振動』,yu-studio也有推出usb 3.0轉usb2.0的單一轉接頭商品,可能也意識到這個可能。
不過目前正請yu-studio幫忙做一條真正的 usb 3.0 分離線,想試試看讓usb 3.0 hub是真正被電腦辨識為usb 3.0 的情況下,會不會讓聲音變好聽?等到有測試結果後再公布......:D
音響級的 usb 3.0線(無分離)目前還是很少,audioquest的好像只能使用 micro B 3.0?
aurender旗艦w20就是要插電的電池供電.....聽說已經p掉很多人家中的Vivaldi轉盤
从我的 iPhone 发送,使用 Tapatalk
andy,aurender 的 CAT設計理念與我這個討論串完全不同喔!反而比較接近 P900派CAT,所以供電的考慮當然跟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樣了....(blush)
簡單來說,aurender(或P900派CAT)是訴求最低功耗(最低電磁干擾)、最低效能、單一工作、從CAT到DAC是最短路徑....所以CAT本身(機箱上的)的類比輸出或數位輸出反而最好聲,我猜aurender W20(?型號忘了)外接USB DDC或DAC應該都會輸給內建類比輸出。
而我這裡走向的是最高效能(造成高功耗)、高速工作搶優先權、把CAT與DAC徹底分開.....完全不同走向哩!
一定要先強調:為了怕人家說我拿人好處才推薦產品,所以我一定嚴格要求box(包含之前的主惟)『絕對』不可以給我任何折扣哩!這一點一定要先聲明一下.....(angel)
而 9v 只能買 MES50A-2P1J 回來用,因為從7.5調到滿載成 9V,我心裡實在怕怕的....(blush)
我想請問;RC nano dac 最大輸入電壓可以到多少啊?
因為裡面的那個dc2dc(gs1117y33)好像最大有到15V
因為手邊多了一個msp-100-7.5的電供
想接上去試試。
看datasheet上的說明,gs1117y33的一般輸入電壓範圍是4.75V ~ 12V。
只是散熱要做好,它的最高工作溫度為125度C。
另外還要考慮從輸入端到穩壓ic之間的元件能不能耐壓到12V (通常會有一顆反相保護用的二極體,還有預濾波用的電容一至二顆)。
其實以gs1117y33的工作電壓來看,5V輸入是不夠的,因為二極體多少都有壓降,通過二極體之後,電壓搞不好剛剛好是4.75V而已。
另外,以小弟的經驗,這保護用的二極體是聲音的殺手。如果能確定輸入電壓不會正負相反,二極體拿掉之後聲音好很多。(非nano dac的經驗,而是其他類似大小機器的經驗。能否適用於nano dac就不知道了)
最後,小弟對以上言論蓋不負責。出事了別找小弟。(devil)
這個討論串一直唯一推薦『不論價位』中HI-FI性能最高的 USB DDC:樂之邦 03 USD,敢這麼推薦當然是多重比較而來。與以下的 USB DDC 進行比較:高等XMOS(一般音響級DAC都是使用低等XMOS)的Gustard U12,與使用XILINX與不知那種USB晶片的 KORG DS-DAC-10。
基本上,內建線性電源獨立供電的 Gustard U12,都被 樂之邦 03 US 與 KORG DS-DAC-10 海放,我早就說過不要太相信XMOS方案,它只是在電腦實作上比較方便而已,這就意謂它的電腦性能有先天限制,只能從後端去補音響性能。而從超值且極緻的CAT角度,電腦性能一輸,音響性能再怎麼補都是補不回來的。它的USB辨識資料如下:引用:
所謂高等XMOS,就是只使用XMOS當成USB訊號接受器,再使用另一晶片解讀XMOS的訊號合成I2S或SPDIF,這樣子才可以避免XMOS接收USB訊號時對I2S或SPDIF嚴重的JITTER污染。很多音響級XMOS都是使用單一XMOS晶片,同時進行接收USB訊號與合成I2S或SPDIF,這是先天架構就錯誤的USB DDC(所謂的低等XMOS),說聲音會好那都是無法區辨『音響性能』與『電腦性能』聲音走向的偏差了....;)
再來是有趣的 KORG DS-DAC-10。我選它是因為剛好有人低價售出....(blush) 更重要的是它有同軸輸出,又能直接解DSD;這台機器原本就為了推廣DSD而來的,附贈的AUDIOGATE播放程式與之搭配極佳!它的USB辨識資料如下:引用:
0xC0 bmAttributes (Self-powered Device)
0x00 MaxPower (0 mA)
0x09 iClockSource (XMOS Internal Clock)
0x0101 wTerminalType (USB Streaming)
0x0301 wTerminalType (Speaker)
Transfer Type: Isochronous-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Type: Asynchronous
Usage Type: Data
老實說,我的『USB解決方案』救了這台USB DDC/DAC!....(angel) 如果不使用USB解決方案,這台機器的聲音完全不能聽;使用USB解決方案後,它的類比輸出與數位輸出才雙雙到達高水準。如果『不使用』USB解決方案,它會 << Gustard U12,內建電供真的是專門給懶人用的!....(giggle) 用了USB解決方案後,它就 >> Gustard U12。引用:
0x80 bmAttributes (Bus-powered Device)
0xFA MaxPower (500 mA)
Transfer Type: Isochronous-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Type: None
Usage Type: Data
由上述 USB 辨識資料可知,它是自行定義的USB音效模式;其數位輸出比起樂之邦 03 USD還是差了一截,這個等一下再說。那麼它的類比輸出呢?聲音非常好!可能因為重視DSD解碼,所以使用AUDIOGATE播放程式強迫44.1升頻成 DSD的聲音也不錯。不過....
第一、AUDIOGATE播放程式永遠比不上 JPLAY,就算升頻成 DSD 還是被 JPLAY 播放 44.1 打好玩旳。
第二、USB DAC永遠是錯誤的架構,因為數位要與類比徹底分開,所以 KORG DS-DAC-10 數位輸出到 REAL-CABLE NANO DAC,直接狂電 KORG DS-DAC-10 本身的類比輸出,就算使用 DSD 還是沒救。
那麼 KORG DS-DAC-10 的數位輸出與 樂之邦 03 USD 相比呢?03 USD 的USB辨識資料如下:
看到重點了沒?引用:
0x80 bmAttributes (Bus-powered Device)
0x32 MaxPower (100 mA)
Transfer Type: Bulk-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Type: None
Usage Type: Data
第一、該死的樂之邦為了讓其音效卡可以在便宜系統發出能聽的聲音,讓PC誤以為只要給100MA就能驅動樂之邦;結果造成直接從PC以正常USB線連到樂之邦音效卡,供電絕對、永遠不夠!唯一讓樂之邦可以晉升成目前為止不限價位最高的USB DDC之方法只有一種,就是以『USB解決方案』加強供電。
第二、這是目前為止理論上最好的 USB DDC模式:Bulk-Transfer。理論上,其傳送資料百分之百無失真,PC端的傳送動作對於USB DDC的影響是最小的。實際上,樂之邦 03 USD在我的百萬音響系統之地位至今為止無人可敵....(angel)
為何 KORG DS-DAC-10 的數位輸出比起樂之邦 03 USD還是差了一截呢?猜想如下:
1、Isochronous-Transfer 模式的原因?
2、樂之邦的驅動程式寫得明顯太好了!它非常低階,可以在WIN系統服務被刪光的情況下照樣可以使用。相對的KORG DS-DAC-10就無法這麼誇張地簡化系統。而且同一台電腦同時灌KORG DS-DAC-10與 Gustard U12,它們就會開始打架,必需增加BUFFER。而樂之邦完全不鳥增加了多少音效卡,BUFFER與延遲一定都可設到最低。
KORG DS-DAC-10 應該是一萬五仟元到一萬元之間的價位,如果沒有樂之邦也算是不錯的 USB DDC了,可惜遇到電腦性能無敵強的器材,音響性能再強還是沒救。
再者,再三說過 DSD 是沒有用的.....(giggle) 錄音水準不高,DSD或升頻可能都有救;但是只要原始錄音的水準夠高,DSD就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音響器材的本質。一台樂之邦『01 USD』加REAL-CABLE NANO DAC不過新台幣五仟元以內,播放 44.1 隨便都狂電一萬多元的 KORG DS-DAC-10之類比輸出,再怎麼DSD還是沒救。
不過樂之邦最新的 08 MP 與 07 MP都支援 DSD,不知道以他們的技術有沒有可能讓理論上聲音較佳的DSD翻盤?還是CAT永遠遵守『數位與類比要徹底分開』的絕對定律?這可有趣了,等以後詳細測試時再說......(angel)(angel)
谢谢分享!
期待P大后续评测。。。。。。
太讚了!感謝教授詳細費心解說,
只是不曉得該衝08MP,或守03USD
擔心08MP的播放攻能反而會造成副作用
突然發現,有03US,03USD,還有dragon版本,請問那種是最佳方案啊?
kungfutofu 把我要講得通通講完了!....(clapping)(clapping)
從 03 US(改裝成同軸) 與 03 USD 比較看來:
1、同時有類比輸出,不論有沒有驅動或作用,一定都會嚴重干擾數位輸出,這也是我深怕 08 MP 可能反而比不上 03 USD 的主因。但是還是要先試再說!因為理論上的確 08 MP 的電腦性能會遠遠強過 03 USD。
2、無論 XILINX 的內部時脈管理再強,參考的外部時脈還是有點重要;01 USD + 最高等級時脈還是會輸給 03 US,因為 XILINX內部的程式水準差很多;但是 03 USD 幾乎可視為 03 US + 高級時脈,就變成 03 USD >> 03 US了(03 US dragon版只是加強音響性能,所以電腦性能照樣比不上 03 USD)。
雖然 08 MP 的時脈產生器比較差,但是好的供電+爛的時脈卻有可能贏過爛供電+好時脈,所以還是一樣,不比不知道.....(blush)
最後的問題就是 08 mp 到現在還是不夠穩定,想到有可能會寄回中國維修就覺得煩死了!所以我一直沒出手等著它固件穩定後再說.....(angel)
了解,所以最佳方案是
03USD+DAC囉?如果是,那DAC的選擇是?nano DAC?
教授說到了我對08mp的顧慮了
有點斗擔的小建議
能否請教授將最新的最佳解決方案清單(軟硬體)列出放在教授的方案中
這樣會比較清楚
我看好多網兄爬完討論串後很想實施,但應該搞不清採購清單只好作罷
Sent from my iPad using Tapatalk
先講結論!!!
我的架構:
G3258 + GA-Z97X-UD7 TH + DDR3 2000 C8 2GB x2 + Industrial USB 3.0 4-port Metal Hub
CANDY 8.1 64(優化) + vcredist_x64.exe + JRiver(MC19) + JPLAY 5.2.1 + 樂之邦Monitor 06 MX(2.4.2.2) + ASIO
這是根據前面的討論, 如果你斗膽的看得仔細一點就會找到答案
OS用W7或W8.1, 也是照著psycho前輩的指南來優化
播放軟體用雙J, 就是JRiver及JPLAY, 雖說JRiver不太喜歡JPLAY, 但是目前為止兩者的搭配是沒有問題
JRiver的output選JPLAY, JPLAY的output選ASIO
也別忘了"vcredist_x64.exe"這個小東西, 基本上安裝完也優化過, 才能順利運作ASIO!!!
DAC用REAL-CABLE的NANO DAC, 然後一定要加強電供, 至少得用MES30A-1P1J
如果本錢夠, 主機以外的每個器材都上獨立電供
太感謝了,這個正是我(應該很多網兄也是)需要的
太清楚了,
對了,您之前有用過03USD嗎?還是直上06MX?
還有,06MX也是BULK MODE嗎?
教授之前show 出執行的mode是用什麼指令?
感謝!
Sent from my iPad using Tapatalk
之前遇到电流声的问题时dac不支持USB3.0,现在刚刚换了prism sound 的 lyra1,到时候再试试hub方案
我指的是-0xC0bmAttributes (Self-powered Device)
0x00MaxPower (0 mA)
0x09iClockSource (XMOS Internal Clock)
0x0101wTerminalType (USB Streaming)
0x0301wTerminalType (Speaker)
Transfer Type: Isochronous-Transfer
Synchronization Type: Asynchronous
Usage Type: Data
是什麼指令可以顯示這些資訊
Sent from my iPad using Tapatalk
這是 tdd.exe,來自下列網址:
http://www.thesycon.de/eng/usb_descriptordumper.shtml
加油!看起來很威的器材?...(clapping)
到目前為止最頂級的交換式電源:MSP-600
家裡的交換電源堆到了天花板,現在已經斷定是目前為止最頂級的交換式電源就是明緯的 MSP系列,而且百分之百瓦數越大(安培數越大)一定越好聲。
MSP-600-5 或 MSP-600-12 都只要3600元左右,比音響線材便宜太多了!請向露天拍賣找『永鉅電機』:
http://mybid.ruten.com.tw/credit/rule_p?riko1119
MSP系列與其他廠牌或明緯自己的其他系列相比,聲音(音色)的正確性就是遠遠高一大截!這表示它的電源輸出是最正確的。因此就算拿出瓦數大很多的 SP-320-5,還是被 MSP-100-5 狂電。
音色最正確的 MSP系列下,瓦數越高,聲音就是越『清晰』、越有力,明顯是暫態反應變大的聽感改善效果。MSP-600有風扇會吵怎麼辦?第一、該風扇是智慧控制,正常使用下絕對不會轉啦!第二、該風扇的存在,完全不影響 MSP-600 >>> MSP-100 的事實。
=======================================
以下是高等級的音響要求......(giggle)
問題是,JPLAY 雙 CAT 會有很多 5V 需要,那麼要怎麼搭配?
簡單原則如下:
1、一定只能用 MSP,它是聲音最基本的本質。
2、同樣都是 MSP 的情況下,瓦數越大聲音越正確;但是,一台MSP分接給兩個5V器材,聲音會出現毛邊!因此:以 USB 解決方案而論,它需要兩個5V,第一個是CAT到HUB,第二個是HUB到樂之邦。
第一個接 MSP-100 第二個接 MSP-600:音質最佳!但是暫態變弱一點點點.....
兩個都接同一台 MSP-600:暫態無敵,但是音質明顯變差。
最理想,當然是另自接一台 MSP-600,所以我又要買好幾顆 MSP-600了....目標是在家裡堆出第二座『電源山』....(wasntme)(wasntme)
以下是小弟目前的計畫,預計年前達成。
當中把MSP系列替換成MES系列,比較安全也節省成本。
拜託PSYCHO大過目,看這個精簡版有沒有錯誤的地方~
感恩!!
方案一
PC -> REAL CABLE USB線+MES30A 12V2.5A --> YU-STUDIO電訊分離線 -->USB 3.0HUB --> REAL CABLE USB線+MES30A 5V5A--> YU-STUDIO電訊分離線 --> 樂之邦03USD or 06MX --> DAC
方案二
Mikrotik ROUTER -> RESPIBERRY PI +HIFIBERRY(用YU-STUDIO USB MICRO B TO DC 上MES30A) -> DAC
方案二在網路上的資訊太少,所以決定自己玩玩看,有結論後再來跟大家分享!
謝了,教授!
欸?所以獨立電供不是用線性電源?而是交換式MSP?
還有,電供是接電訊分離線?那USB HUB呢?
又MSP輸出的線是有附還是需訂製?
有點混亂了,,,
Sent from my iPad using Tapatalk
BC兄:
抱歉,翻出舊文問問
I2S出來不是數位資料嗎?看圖感覺是將I2S輸出到左右RCA端子?有點不懂?
另外,DAC如何接I2S?請指教,感謝!
各位前輩好!最近迷上了音響設讓自己的設備更加完備,花了一些時間爬完這幾樓
不過有一些問題想請問大家,目前的疑惑是最後大家都會接一個樂之邦03USD 再用光纖輸出到DAC上 再接去音響系統,那假如像是QB-9這種只有單純USB 輸入的DAC是不是就沒辦法用該方案藉由樂之邦03USD 輸入到QB-9,這樣子是不是就無法達到USB的最佳方案?
另外想請問的是樂之邦03U是單純的USB轉光纖的介面卡還是電腦的外接音效卡呢?
感謝各位前輩的指導。
第一個嚴重錯誤是:12V不能接到分離線!!百分之百燒HUB!!12V是要接到HUB本身的外接電供孔,絕大多數都是5V,只有少數體質佳的是12V,而我與rendzaw又發現外接12v的聲音最好....;) 不過這個12V不是非常重要的,前後分離線的5V才是關鍵重要。
第二個問題是你怎麼用 MES30A?MES50A的怪頭無法自己DIY換成5.5/2.1公頭嗎?....(giggle)
請看本討論串的第一篇喔!很多人都忘了看了....;)
把現有的發燒 USB 線當成訊號線。再買一台明緯 MSP級的交換式電源並 DIY電源座與 DC線;或請上面連結中的 AUDIO-REALITY 代製。例如: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2243449500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2157401445
第一、本討論串強烈主張數位要與類比分開,所以不推薦像 QB-9 這種 USB DAC,連我最認同的樂之邦,也不推薦它的最頂級USB DAC : MD30。所以我只推薦使用 USB DDC,轉出 SPDIF 再接上 DAC。DAC有舉世最超值的 REAL-CABLE DAC(兩仟五百元);加上頂級的明緯電供與RC高級電源線後(最高不到一萬元)除了科學水準太強的 MD30勉強可以一比之外,十萬元以下的DAC很難贏它。
有了這個超值到爆的 NANO DAC後,USB DAC更是完全不用比了。
不過,如果已經有像 QB-9 這種音響級的 USB DAC又捨不得賣掉;那還是可以使用『USB解決方案』進行 USB 輸入端的性能加強;而且也有用家證實了真的非常有效....(angel)
第二、只有外接音效卡才能行數位播放啦!所以是外接音效卡無誤。
P.S. 什麼是單純的USB轉光纖的介面卡?用光纖傳輸USB訊號的界面嗎?有空我是很想試試它的USB傳輸效果,不過似乎不容易買到??
交換式電源開機時空載.負載5V就是5V.12V就是12V
線性電源會根據空載.負載大小,開機時會高於5V..12V
端看03USD...3.0HUB USB入口耐壓極限了,
PC -> REAL CABLE USB線 --> -->COOLGEAR USB 3.0HUB +HUB本身外接MES30A 12V2.5A --> REAL CABLE USB線+MES30A 5V5A--> YU-STUDIO電訊分離線 --> 樂之邦03USD or 06MX --> DAC
Psycho大,
所以這樣修正應該就正確了吧?
用MES30A是因為先前不曉得聽誰說MES50A的聲音沒比MES30A好,所以就打算買MES30A就好,您建議MES50A嗎?
COOLGEAR USB3.0 HUB原廠有附一顆12V3A的變壓器,不曉得好不好用?
剛才上官網看了一下規格,MES30A和MES50A的DC頭規格是一樣的呀~
謝謝指教 那我想再問一個問題
就是我目前手上的音響為主動式的X300a他本身有內建DAC但也有3.5MM的輸入口
我目前的想法就是依照您文章的接法 電腦=>USB分離線=>USB HUB=>USB分離線=>樂之邦03USD=>數位輸出到DAC=>RCA到X300a 這樣是否跟被動式喇叭有相同優良的效果呢?
還是這種內建DAC的可以這樣接電腦=>USB分離線=>USB HUB=>USB分離線=>接到X300a的USB接孔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