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impulse response,右聲道,紅:校正前,藍:校正後參數二
http://4.bp.blogspot.com/-dcc-gYE08v...00/IR+full.png
http://1.bp.blogspot.com/-SsTw1kxLW7...IR+mid+ETC.png
http://4.bp.blogspot.com/-W3d3DEM2NV...IR+low+ETC.png
校正量都非常驚人!
再看impulse response,右聲道,紅:校正前,藍:校正後參數二
http://4.bp.blogspot.com/-dcc-gYE08v...00/IR+full.png
http://1.bp.blogspot.com/-SsTw1kxLW7...IR+mid+ETC.png
http://4.bp.blogspot.com/-W3d3DEM2NV...IR+low+ETC.png
校正量都非常驚人!
那天車上正好還擺著隔離變壓器(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7.html ),
http://3.bp.blogspot.com/-JRHpL5TDFL...%2581%25B4.jpg
透天的一樓不用擔心太重扛不動,就拖來試試 ,
嘿,效果真是好!整個細節與動態都大幅改善。
那天也玩玩絳州大鼓
http://4.bp.blogspot.com/-Y1t55EO3vv...%25BC%2593.jpg
丁先生問我當時的表現與Zardwin家比起來如何?
伯仲之間囉~10"單體總是比較占便宜哪。
丁先生說這隔離變壓器非常值得,只是太大隻了,塞不進他的櫃子裡...
哎呀呀~又得改款了...
http://2.bp.blogspot.com/-Yz_o174Ze0...L+101E+MK2.png
搞了半天,我竟然還沒寫過六月時去測的二對MBL 101!
就是那次去測之後,我才理解到DRC對這種360度發聲以及Magnepan那種雙面發聲的喇叭效果特別好,因為這類喇叭的間接音遠比一般單向發聲喇叭來得嚴重很多!
多嚴重?
看看impulse response就知道,全頻段,第一對
http://2.bp.blogspot.com/-iOZgUfHM2E...+full+26ms.png
夠慘吧!真是糟糕的一塌糊塗...
這空間不算大,不及十坪的長方形空間,喇叭就擺在短邊,離牆不遠,
聆聽位置這頭是二排座椅。
第二對
http://3.bp.blogspot.com/-hlhsoeHs3d...00/IR+full.png
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太多。
因為這空間比較大,約有二十坪,近似正方形,喇叭佔2/3長邊,左側是個吧台,因此左側(紅是左聲道)的間接音比較強。
再來看二對的振幅頻率響應,全頻段,第一對
http://4.bp.blogspot.com/-qoOOFRk9hc...R+mag+full.png
第二對
http://3.bp.blogspot.com/-ZrQ5VGydTf...R+mag+full.png
都很慘啊....低頻峰值竟然高出15dB以上!
那麼DRC處理之後呢?(關於DRC怎麼做,請看這裡 http://web.me.com/miao.foundry/Miao_...是啥?.html )
看第一對比較糟的右聲道,振幅頻率響應,紅:校正前,藍:校正後
http://3.bp.blogspot.com/-YM5Mzh2Jrr...R+mag+full.png
改善量非常大。
impulse response,全頻段
http://1.bp.blogspot.com/-VM_fNM9FzY...00/IR+full.png
差異也非常大。
重點,中頻段
http://3.bp.blogspot.com/-VzRHfJrvmt...IR+mid+ETC.png
改善5~10dB,相當高的數字。
今下午至 River家測量.
是位深度黑膠愛樂者.理性務實.對聲音有自己清楚的品味.
小心得是.
好的測量不僅只對空間的特性或效應可以比較明顯的掌握.
也能對基本性的問題.有比較大的機會找出.如電源質量.空間弱點.器材性能限度等等..
也比較不會受到各式調整用道具過?的影響..還是先弄清楚比較大的方向..
葉Sir, Ken, 多謝了. 我藉此上了一課....:D
DRC的方式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尤其對數位的音源更是如虎添翼.
也符合目前電腦訊號流的方式.
今天要溜回台南去待個幾天,南部想試試DRC與隔離變壓器的,請招呼一聲囉~
Ken
0988-135461
[email protected]
River客氣囉.
是ken主測.大家討論交換.在座都是執著的愛樂玩家..我除外.(只是懂一點裝潢相關罷了).
可以忠於固定品牌器材達20多年以上.不斷挖掘求進展.這種精神了不起.
而且你第一次接觸體會到.感受度與邏輯調適力都比一般泛泛玩家敏銳.
我們常常講.什麼器材有什麼特色.有其聲音表徵.讓人一聽就知.那是其家公司習性或立場.
而ken對空間特性(或講效應)會影響重播表現到什麼程度.也是常能言鑿..
這不奇怪.訓練也!
以我一個經常慣聽過頻響"校正"到一定程度的人.
EQ不在家時.真的會受不了..不一定校正多少才對.但關鍵處的一兩分貝就差很大.
一點點(5-60hz)轟勉強聽..但再多一點點就受不了..
我們昨天的100-500hz補過後.聲音該有的形體(俗稱厚度?)就比較對.
而且原本未校正的8khz陡降為何聽起來還比較高(尖)?就是他很多基頻缺少了.
中高~高頻(500多-7khz)的前後兩頭..大凹陷..
其實對比等同於這一大段頻率是凸起的.會造成尖或高的對比假象.
聽這一段頻的樂器會感到音準或調性不對.?
相同理可通的.人聲~年齡會不對或是身裁會走樣.
提到低頻60hz的大凸起..
畢竟是靜電喇叭(6塊肌型)..真的是遠不及相同振幅之動圈喇叭的~轟..
指教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