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通透這兩個字真的蠻在意的 XDDD
可列印查看
新的DAC是Gryphon Kalliope
跟許多高階的DAC一樣都提供了非常棒的解析力和細節量,
但是他的特強項是在聲音的重量感和密度, 目前還沒聽過比它更強的DAC,
我很少聽鋼琴的曲目, 但是擁有了它之後聽那琴鍵的質感真的是種享受.....
另一台Playback MPS-5的DAC也是很好聲, 但是跟Kalliope比試之後, 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只剩transporter的功能
附件 27664
另一個重要的新成員是在Andy Chu的推薦下跟人間映像購入的Accuphase DG-58 (這證明了MyHiend真的沒事不要亂上 勸敗放毒的魔人很多....)
這台空間校正工具功能實在非常強大 把我一直苦惱於空間過大過深所以低頻不夠力的問題全部解決了 經測量後我在30hz/100hz的突出6db也修正掉了
而且由於我只校正主動式喇叭的低頻250hz以下的部分 所以連中高頻細節有可能會損失的疑慮都不存在了 (其實以在Andy家的聽感來說 這台高階DRC非常嗨恩 細節減損的幅度極為輕微可以忽略)
我原本還打算改用兩顆超低音來取代他 但是引用兩位勸敗魔人的評語 -
Andy"很多發燒友玩了幾十年可能都還不知道平順的頻譜聽起來是甚麼樣子"
Robert"裝上去之後 覺得Accuphase關掉的聲音就low-end了"
聽了一陣子之後也覺得有了阿Q之後聲音好太多 根本沒辦法關掉 看來這台機器會留下來好一陣子了...
附件 27674
阿?正要癢癢地想向你下手的说.....好了,省[emoji383]了
Justin兄,看來你只能去買新的了,又要一波團購了嗎?
這台使用便利,但是還是有點know how的。
照道理是該收費的。
常常幫代理研究如何使用,又幫代理教人使用,還幫代理推廣..........我自己用的這台要打折啦!
一直很羨慕其他電子或管機高手能夠自己DIY許多機器或線才
我沒有這種本事, 想學也學不來
所以當我想要買一個接地盒時, 突然想到, 這可能是我唯一能夠DIY, 而且可能還有機會可以做得比原廠更好的一樣東西了, 霎時燃起了渾身的鬥志與精神...
如前面所說的, 我沒有任何專業相關背景,
所以這篇只能算是個粗糙的分享文
如果有人知道能怎麼做得更好, 也請不吝指點, 希望我這篇磚, 能夠引出更多的寶玉來...(clapping)
網路上有許多種做法, 大多是在討論使用甚麼材料和比例
大多數人推薦的都是電氣石(或稱碧璽)與白水晶 3:1
另外再加入少量碳粉或生鏽的鐵釘去幫助導電
我的做法也類似, 不過我碳粉用得非常多, 而且在喇叭端子連接地盒內部這塊有做特別的加強
而且我相信接地盒這東西質量應該是越大越好
所以我找了一個厚實的六瓶裝的酒箱 而且材料買得很足夠
最後完成品應該有超過20kg (才裝了七成滿)
首先是電氣石(或稱碧璽)與白水晶 特別買了細粒的碎石 12與4公斤
這東西其實在露天就買得到 每公斤約270塊
聽說淘寶更便宜 但我懶得去註冊帳號或弄匯款了
附件 27836
再來是碳粉 網路上的規格很多
從很便宜的到很貴的都有
我找了一家工業用碳粉的專業製造商, 打電話過去問了關於導電性的相關問題
最後挑了這個, 而且刻意買了200目的, 不要太細, 避免飛揚有礙身體健康
原本以為從公司的影印機拿一些廢料就可以用了 結果最後意外地碳粉佔了總成本的將近五成(好像是每公斤880, 最少要買5kg, 用掉約3kg)
附件 27837
銅板
這是委託友站某個專門製作變電箱或插座的賣家幫我訂製的5N銅純銅板
厚達2mm, 非常難凹折, 而且很重!!!
下次其實訂1mm就已經很夠了
另外找了鐵工廠依喇叭端子的直徑來打洞, 每個洞收費30元
附件 27838
喇叭端子
沒有太講究 買了一個約270塊左右的 只要中間是純銅棒的, 夠實夠沉的就好
附件 27839
紅酒的木箱
故意挑了一個比較厚的, 我是一些酒商的忠實客戶, 當然是拿免費的
拿回來之後在邊邊角角全部塗上ㄧ層厚厚的白膠, 補強結構並且避免滲漏
底部就黏上一般家具使用的羊毛氈, 避免刮傷地板而且便於搬動, 因為成品實在太重
附件 27840
開始裝填, 看得出來我是裝在側面
而且將銅板凹折成U字型, 讓他與其他導電材質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
附件 27841
銅板與喇叭端子的地方, 特別用6N銅的多蕊線去纏繞, 目的是想要加強導電
而且在這個地方灑上特別多的碳粉
附件 27842
我的填充步驟是
先鋪一層電氣石碎石
再鋪一層白水晶碎石
再灑上ㄧ層碳粉
再灑上ㄧ些剪碎的多蕊銅線
然後用湯匙攪拌之後, 在繼續做下一個循環
一共大概要5-6個循環才完工
附件 27843
鋪完了, 上面黏了一張保鮮膜, 避免碳粉在搬動過程中飛灑出來
(其實根本搬不動, 只能用"嚕"的...)
用了19公斤以上的材料竟然也才七分滿....(實際重量有沒有測量? 饒了我的腰吧....)
附件 27844
外面的喇叭端子
附件 27845
完成品
這個箱子的尺寸大約是長40cm, 寬24cm, 高20cm
這張照片是剛做好的時候拍的, 外面還被炭粉沾到黑黑醜醜的
其實後來還有在外面再綁上一圈不要的皮帶, 像個皮箱, 很美觀很搭裝潢的 :D
附件 27846
聲音?
細節容後再敘, 但是效果真的是非常非常明顯的, 我已經在構思要怎麼製作下一個了...
*25
要豪華一點,可以上網買一些純銀顆粒(很細的那種)摻進去,就變銀地盒了(clapping)
開團,ethan可以辭職了
目前想到的改良方法如下, 還望專業人士指正:
1. 在填充材料之前 其實可以在木箱的內側完整的黏上2-3層錫箔紙 應該可以阻絕外界的電磁波干擾?
2. 如Dandy所說的. 適度加入銀質沙粉
3. 導電銅片不需要2mm厚, 但應該加寬, 增加導電面積,
這次是用40cm*3cm*2mm, 下次想改用40cm*8cm*1mm
4. 裡頭的四個導電銅片, 是否應該用銅線串接起來, 才可以把所有連接器材的電位統一? 有望專家指導
5. 我注意到碳粉因為顆粒太細會往下沉積, 所以地盒雖然做得厚(當初的目的是想要模擬一個大型的花圃),
但長久下來上半部的導電效果可能會慢慢衰減, 所以應該可以用兩個方法去改進:
a) 如第3點, 銅片加寬
b) 垂直地打進少量的銅條
我不喜歡去比較會讓系統接線更亂的東西內,音響這種東西就怕比,一比就會出現差異,就要加東西,我不要加東西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試,不過謝謝啦
純銀粒在金工材料上很普遍
可以搜尋拍賣網,就可以看到一些廠家
第四點非常不建議,要串也要在外面選擇性的串
一定要先了解每台機器地的設計(訊號地,電源地,機殼三者的關係),再來評估如何接,如何串
ps:有人因為不了解,亂接亂串一通,輕則哼聲,重則燒了機,
要小心,尤其歐系的器材
參考參考
ps:國外whats best forum http://www.whatsbestforum.com/showth...llus-grounding
有空可以看看
感謝您的建議
1. 很棒的建議 謝謝!
不過這實在太難看了 >< 可能要用一大一小兩層木箱 貼在大木箱的內側或小木箱的外側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把錫箔紙貼在內層, 似乎可以加強傳導降低電阻?
2. 該廠商也有做80目的碳粉 但是導電性不好所以廠商不建議使用
3. 如果再做一個 是想給黑膠系統 把數位和類比分開 或者兩者擇優者留下
4. 目前只有裝羊毛氈 腳錐過陣子試試
不過其實羊毛氈的避震效果可能比腳錐都要來得好? 只有導震的效果不佳, 但接地盒因為質量夠, 而且裡面裝的是粉狀填充物, 應該本身的化震效果即以足夠?
5. 目前還是喜歡銅銀混合使用的效果 我對許多知名廠牌的銀線向來都是免役的 可能個人口味不合吧 :p
ethan兄,所有音響都是電學做理論基礎
不要被是是而非非的玄學做誤導
一開使農夫地盒設計的目的就是拿來接它們家訊號線的地端用,有點類似tara labs的理論
回規到正題還是先了解每台機器地的設計(訊號地,電源地,機殼三者的關係),
有些機器的設計是訊號地直接接機殼的設計如boulder,你接機殼當然就會有訊號線落地的好處
會燒機的狀況是有些機器的設計訊號地,電源地,機殼都是串一起,如果經由地盒把一台訊號地,電源地,機殼不在一起的機器接在一起
一有雜訊或漏電就有可能出問題
這是我的地盒僅供參考(非賣品)
材料 : 木盒(長30X寬20X高10CM)、紅銅(1.5KG)、白水晶(約1.5KG)、黑碧璽(約4.5KG)、大顆碧璽10顆、80目備長炭(1KG)、細銀顆粒(80G)、4N銀塊(10盎司)、少量四氧化三鐵、1個無磁喇叭端子、機內線BELDEN 1313A 20CM (線徑約5.5MM^2),總重量約9KG
加了銀以後高音直接延伸上去,毛邊比較少而且聲音溫柔婉約很耐聽。
這陣子忙沒上來,原來ethan又有新道具了!������!!
想不到這篇又被挖出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