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高的,是要測很多點的,
不同地方音壓也要越平均越好.
可列印查看
生氣怎麼會...我對事不對人,反而感覺是你生氣了,因為你連屁話這詞都出來了,
我也只是說實話而已,圖懂不懂我只是猜而已,因為你連轟轟都出來了,
重點在於你是要把測到的喇叭的頻響弄直還是把含空間的頻響弄直,用RTA、還是MLS、
RTA用1/3還是用1/24之一。
至於你說什麼系統都沒有了,怎麼調整空間,
我上面回覆是針對空間問題處理的上部份個人的想法,純屬建議一些還沒開始玩
音響的網友,要玩音響最好確認你的空間、再去挑聆聽器材,要不然,買書架型喇叭放
大禮堂,買落地四件型大喇叭放套房,再來想空間怎麼調整處理,可能會點有本末倒置。
OKOK啦 沒事的 我今天心情很差講話很直接 哈哈~~
我是說
很多系統音響性有問題, 不要急著調音, 是空間的問題就先按部就班處理一下空間
量測後調整也好
沒有量測但照著一些科學上認可的作法調整也好
總之弄到一定程度再來做"調音"
說到人耳也是因為有很部分人士看了圖, 知道人耳對低頻比較不敏感,
就把因為空間而造成的低頻問題視為應該如此而在公開媒體上散撥一些有問題的看法
把這些空間問題合理化....這是我不樂見的
我不是說連系統都沒有啦.......凹嗚~~~
我粗魯人 沒辦法 確實常常掛在嘴吧 哈哈哈~~~
你說現象很正常,我之前還碰過有人在音響店老闆面前說是我朋友,
,他說他想要的器材還有聲音是我建議他的,老闆當場傻眼,但生意還是要作,等客戶走後問我:『你認識嗎?』
老實說我不認識。
量測、還有圖表就像你說的一樣,按部就班,先弄清先後順序再說。
要不然就會像我們的一個客戶、他說我們設計給他的產品聽起失真太高,
問題是怎麼可能,我們以標準儀器量測是沒有問題的,結果跟他們
要了我們跟他們配套主產品,用AP一量.........草泥x,他們的產品失真20%,
我們的產品0.5%,他們的工程師還是一直說我們的產品差,
幸好他們主管邏輯沒有問題,我們的產品才順利通常他們公司的要求。
多點不一定好!若要測多點,建議一般的消費者要測要有兩項物品、一個動作,RTA還有噪音計,
一個先測試本底噪音,測完之後才知道本底噪音值為何,再來再播放粉噪,粉噪音量要大於本
低噪音值,且最好是一般音樂的聆聽音量值,一般取80dBSPL,也有人取90dBSPL。
再來的作法是先用近場各測一邊喇叭的頻率響應(一邊接線不接,測完了再接接)這部份是先測試喇叭特性,長度為50cm、10cm各測一次
麥克風對準位置為喇叭與喇叭的中心點。這是要看位置遠近差異。
再來一樣也是單測一邊,看特性、最後再兩邊一次測,這時有時候你就發現怪異現象了,有些頻率不見了,單邊比較好,雙邊比較差?
怎麼會?會,有時候是器材接線的問題,有時候是單體設計上,或是產品有問題,也有些是故意設計的。
上面的喇叭測試都確認無誤之後,再來作空間的測試,這才會有意義!要不然,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喇叭壞了其中一顆,還在怪空間,
調空間,怎麼調也沒有用。
原則上要測試多點數,例如RTA用1/3以上設定測試,個人建議音量開大一點(避免其它干擾),空調最好是先關一下(減少氣流吹到麥克風而影響測試),
但是1/3以上,個人建議先把1/3 的RTA搞定,搞定後再去測試1/6、1/12會比較好。
太謝謝了!carsound大寫的真清楚,要不是最近家裡事情多,要不我真的會照方抓藥試試看。
PS:現在才知道在美國家裡有個要升大學的小孩有多累。教開車,找學校資料,陪著填申請表,幫忙看申請的essay..... 以前在台灣,念書考試就好。還是以前輕鬆些。
在一般房間內測試是很複雜的。
有些是反射造成的,在測試上會看到波谷,視情況有大有小。
有些是喇叭擺放位置造成的,例如耳朵或麥克風不在高音的軸心上,那有些越高頻率的曲線就會慢慢
往下掉(離軸效應)。
但是測試上他不見了或掉了很多,不代表你聽不到,而是你在測試時沒有考慮到相關設定、以及測試方法
還有環境、喇叭的擺放位置。
當然,我們最不願見到的是喇叭本身就有銜接不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