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使用正確的玩家?為了要正常頻寬就必須有正常頻寬的喇叭。
比如有一玩家喇叭最多到35Hz但在55Hz就開始衰減,為了好音質正確音調好了 說低頻少了但本來就是55Hz開始衰減,堅持要回到本來較蒙鬆的聲音。
再說就要~~~~音響人人不同 難相同 雖是實例但僅供參考
可列印查看
判斷使用正確的玩家?為了要正常頻寬就必須有正常頻寬的喇叭。
比如有一玩家喇叭最多到35Hz但在55Hz就開始衰減,為了好音質正確音調好了 說低頻少了但本來就是55Hz開始衰減,堅持要回到本來較蒙鬆的聲音。
再說就要~~~~音響人人不同 難相同 雖是實例但僅供參考
這張是在東京的Verio Hall音樂廳錄的
使用多軌單聲道錄音方式
鋼琴在舞台的左邊,小提琴在舞台右方
鋼琴使用兩隻Neumann U87近距離收音
小提琴(sunrise)使用1隻Neumann U67近距離收音
其中有一首貝多芬Spring Sonata則用Schoepps CMC 56U
然後兩隻B&K 4006s大約放在兩個樂器前方靠外圍第3排左右的位置收空間音
現場直接進行錄音,事後不混音.......只有兩隻4006有進行一些處理
http://www.my-hiend.com/vbb/../leoye.../IMG_2282c.jpg
http://www.my-hiend.com/vbb/../leoye.../IMG_2279c.jpg
監聽一定要有基本的發燒
http://a3.sphotos.ak.fbcdn.net/hphot...38875357_n.jpg
http://a4.sphotos.ak.fbcdn.net/hphot...84739925_n.jpg
From the LCR speakers looking back— 在 The Mastering Lab
槍下留人呀!!
這一位 若是小弟沒看錯
應該是80~90年代 發燒界孰悉"險峻海峽"Dire Straits樂團的靈魂人物
Mark Knopfler
http://youtu.be/dd3btVhwr48
險峻的海峽錄音水準..雖不致可以拿來當標竿.但也絕對不差.
光憑那電子樂器營造出的空間深度"空盪"感.還有很強的舞台比例.足留名矣.
本串.幸有見少數錄音專業人士願意發表灼見.給大家啟發..非常好!
在下所認識的音樂業界人士.幾乎都很低調嚴謹..
不像我輩半調子玩家.老是愛自己喜好來認定或論斷 ~ 什麼錄音方式或過程..呈現出來的東西才對..或 ?確..說真的.你根本沒經過那個歷程.也不見得明白那一大堆必要之惡的取捨. 再者.. 加上自己系統空間問題之後.誤差還可能大到離譜之境 ?! 不經過多一些系統表現比對印證.真的會淪為自爽而未覺.
所以.
我們..別再先入為主或以篇概全了..
在此.想提出一個小問題. 請教相關業界懂內情的專家們.
您製作出來的音樂軟體.
到了我輩消費者手中.唱出來.
會希望~
我們聽到如何境界 ?
1.如臨那個演奏的現場(可能打一些小折扣.).
2.現場還有權宜之處..所以最好超過那個"當下"的現場.這就一定有些手法要動了..
以上是假設狀況..俗話說.重播再生不可能超過現場..
但是.
回到老話.
如果.現場原本不是你所聽到的呈現.或不是你聽到的配置(因為做了一些權宜.才會接近你聽到的).是做出來的..
那.
我輩是..就滿足於自爽自我判定..
還是..心虛一些.找機會探尋真像或解答呢..?
一切都聽製作人發落.....
出錢的老闆怎麼說.我們怎麼作..
剩下我們自己爽的版本反正也不會外流...
當然就是以留下最大的音樂性跟音響性為主....
可是拿到外頭.可能很多玩家會聽不下去.....( 器材.環境..主觀認知..都會有相當的差異性啦....)
咦..雞排啃完了..應該來喀點什麼呢 ?
回小板凳坐好..我乖.......
感謝 tacan 釋疑.
偶而會看到.比如倫敦艾比洛studio的錄音現場圖片.
或某經典(私認為的)錄音.比如~韋伯的安魂曲.
他現場樂團或歌手的分佈與排列.與CD所呈現聽到.是完全不同的.
這請教您.
如何專業一點的解釋呢.?
感謝..回小板凳囉.
談論錄音的東東西西,很多時候總覺得搭不上線。這時我們總是以為尋找專家就能解套,但是,專家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可絕對不是『專家就一定對』這麼簡單!所以,我想先從與錄音學問很像的心理科學進行比對,看看我們 HI-FI 或 HI-END玩家應該怎麼看待錄音這件事。
請注意了,我可沒有指著任何一位網友來論證這件事,純粹只是看到一談到錄音就馬上各說各話的現象,想要解套;當然了,不見得一定可解就是....:P
如果這世界上存在著絕對毫無失真的錄音科技,那麼錄音馬上成為純粹自然科學,這時專家就是一切,專家說什麼就是對的,違反專家就是錯的,一翻兩瞪眼。
但是,事實上錄音就我自己專專業心理科學一樣,我的心理學只能部份高傳真無法全面高傳真,例如說,精通幼兒心理學的,遇到愛情心理學可能就比一般人還要笨!精通教育心理學的,遇到生理心理學大概比正常人還要呆。因此,如果錄音無法像自然科學一樣絕對無失真,那麼它勢必像心理學一樣只能部份正確、無法全面正確,所以就會有『取捨問題』,就好像精通幼兒心理學的常常不懂大人心理一樣。
因此,像小葉貼出的錄音室現象,正確的討論『不是』該錄音師是非對錯,而是:小葉正在映證該錄音師的取捨是否與他相同?錄音師雖然專業,但是有可能專業於『加料錄音』、專業於『大眾(低水準)錄音』、更可能是專業於『把爛歌手修飾成美聲』,這就好像不同的心理學是針對不同的人類現象一樣。誰是誰非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想要什麼聲音?
所以討論錄音的種種,如果對聲音的前提沒有共識,是永遠不會有什麼結果的....:P 就好像明明是要問幼兒心理問題,卻去找了一個電老鼠的生理心理專家一樣牛頭不對馬嘴。
而小葉的前提就是 HI-FI、甚至是HI-END,但是要詳述小葉的HI-FI之實質內涵,可能又要吵架了我先不談....:P
就此而論,如果要幫被小葉批評的錄音師講話,重點似乎應該在『他的作品到底符不符合小葉的HI-FI要求?』。
不過我可以幫錄音師講話啦!因為我知道很多我極端認同的錄音大師,都是『用猜的』確定他錄下最偉大的錄音,所以他可能使用非常爛、非常錯誤的監聽設備來監聽他的錄音....:) 因此要確定一個錄音師的作品是否有問題,最後還是回到我們自己的聽感前提;只有聽感前提相同的HI-FI燒友,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交集。
很多製作人根本不懂High End音響............
懂High End音響的製作人....也沒條件去做真正好的錄音
其實High End音響要的唱片很簡單,除了音樂本身外,就是
"儘量保留完整訊號與現場面貌"
我要自己爽的版本....拿過來......
http://a3.sphotos.ak.fbcdn.net/hphot...52910424_n.jpg
帶硬碟來..還有身分證印章....
要簽保密協定....
呵呵.......
一般錄音都分為
A. tracking/session recording
B. mixing
C. mastering
B·C都是Hi-end討論較多
但好錄音往往發生在A
Producer;控制成本,控制品質為首要目的
簡單説荷理活可以超支,港產片不能
一千万預算,五百給了梁朝偉,三百给了劉
嘉玲,剩下的两百就得省吃减用的拍完,導
演才能收到人工
媒体總愛跨張,我總喜歡爆料
我們早年找老闆投資,都要有音樂修為的
他會把小三帶來試音問我好不好,我也會
等小三走后,给他更正的妹把,唱功好的
不一定正,在這十來卄天的前期錄音室就
成了club,不停的K歌換女···當然有些
錄音室還多功能呢····
好不容易老闆定下心,收了点上期(剛夠20
天的酒水錢) ,正式進入錄音制作階段,可
以是全新垃圾曲,又可以是經典但歌手唱的
很爤,拼凑挑岀剛夠十首見的人的歌····
新的問題鼓王Anthony和低音Paul時間不合
吉他岀國了,只有在令組一隊比較有默契但
名氣不夠响,老闆進tracking一看先是不爽,
但聽下了又很不錯,歌手/樂器終於融合了
每次錄音自已身為半個老闆(因常被拖下水)
明白搏與不搏的贏面,或多或少大調微調各
樂器收錄(挑胆mic/fet mix /pickup)與收音距
離,是完全隔離(冇串音,最安全最没氣氛)
還是半隔離(氣氛得來錯還有得救) ,甚至就
完全不用套,直接體液交換···這都要看情
况,簡單説如果歌手都是山口百惠,中森明菜
他能保証不浪費了宝貴又僅有的tracking/樂隊
資源,我不介意用最冒險又效果最好的錄音方
式····
不過現實世界裡,制作公司不一定自置Live recording
配置,也不一定in house有Producer
只好租用外面Studio/請個Producer,Producer下達命令
给錄音師,錄音師一定會保守的處理~~~
而Hi-end之所以Hi-end,是喜新厭旧的,是不到黄河不
死心,是不起眼的非主流唱片,是大胆到嚇人的曲目
你説:老闆,我把你一百萬全買圍骰,這把一定中
有幾個心智正常的會信
在下購買唱片的經驗與聆聽經驗淺見認知,錄音師選用監聽喇叭是影響混音錄置時結果表現,對聲音整體走向是最大關鍵....
反覆聆聽 Tisvili的大作 ~ 夜后 上官萍
是金革唱片總經銷.也是該企業重要專業人士所贈與好片.
除了商業包裝上~所言的相關錄/製條件外..
實在很想猜或揣測錄音的現況.
但.面對美妙的現場音符補捉..根本是多餘之念..哈.
談錄音
先談音
音 音在空間內該如何的處理!及何種空間的空間音!
錄 錄製用器材與耳聽是有差別的[調校及使用久的器材,是能有經驗上的認知],但還是有差別,這就是調音及混音最終的技術[藝術]
這過程簡單嗎?技術與經驗 但這技術與經驗的[藝術]人人是不同的[不能一蓋而論]
非常好的錄音 必須有非常好的器材及音響空間 才能還原重播 能中性取捨嗎?不能的!!!
音 音在空間內該如何的處理!及何種空間的空間音!
就是對發音体[人聲 樂器]在被錄音的空間內作了相當程度的處理[反射 吸音]
及對器材特性的了解先作好了空間該有的處理及後續的調校
各錄音室是不同的
請大家可否.科學一點或邏輯一些談比較專業(就算所學非科班.)問題.?
與其空談.
不如有據而談.(例如針對某錄音內容).或就拿來聽/比.或更進一步實際交流比試.
有(根)據而談.才比較好做有些共識或歧異點的分辨.不然又淪各言個爽.?
有歧異後.才方便些發現感覺或理念的不同處.或是本身重播表現的差異.好當作下一個問題的探討..
降是否比較不易掉入個人好惡或偏見的迷思呢.?
做某一個程度的研究(比如大學論文.)在各領域之中.
應該都比~玩音響/談重播要嚴謹許多吧..畢竟談音響商業性質很重.
私聽過一句醒文..
做研究(發表)的人.看到自己10年前公開過的東西 ~ 可能會臉紅.?
因為.人會進步會思考.競爭又如此激烈..
在此現今社會.要再發表啥至理名言或定律..好像沒那麼容易了..
我自己.在本論壇.看到過去(就2年好了.)所發文.都有些耳赤的感覺.是我臉皮變薄了?還是真的有所進步成長(拜入本站所賜.)?
..怎麼我好像看過某名家..老在搬自己...十年前的..評論還頗自喜.?!結果應該只有兩個..
1.真的是天縱英明.觀念領先數十載..
2.大家自己說吧...
談錄音 這一開始是談錄音 不是談評論錄音[音樂]
錄音[書]一開始都是先講解 音波 電波 及錄音室的處理[概念]
看懂就看看 看不懂 就當沒看到
唉!~~~~~~~~
葉sir:多謝您喜歡夜后上官萍
先簡述一下,十多年前紀利男老師
找我錄制有TIS Unplug風格,同
時又配合上官萍的經典風格,主力
銷往星,台,所以
1. 定位在老歌Unplug化
2. 四位樂手按夜上海中型夜店式:
鼓,牛筋,鋼琴,mute trumpet
3. 為了要令上官萍人聲既有留聲機
播放的韻味,又有現代高S/N,使用
了Neumann M149當年算是新產品
4. TIS司徒拔道旧Studio同步Unplug
錄音,對上官萍没什么難度,只需磨
合樂隊
5. 樂隊使用近距收音,因為在同一空間
鼓mike會收到十米外的鋼琴,鋼琴的東德
NeumannU92咪也會收到鼓,這種有意漏
音,變了有趣的現場氣氛,不會有一般壓
廹得透不了氣的錄音室鼻塞症
以上談到是tracking/mic setting部份
How To Record Vocals: Basic Techniqu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wj3xkhErE&feature=plcp
How To Record Electric Guitar: Basic Mic Techniqu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iv&hd=1&v=9k5BqSXUR6E&annotation_id=annotation_104199&src_vid=pnwj3xkhErE
How To Record Drums: Basic Mic Techniqu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v=TD1_SwHEs4A&NR=1
與其空談.
不如有據而談.(例如針對某錄音內容).或就拿來聽/比.或更進一步實際交流比試.
""有(根)據而談.才比較好做有些共識或歧異點的分辨.不然又淪各言個爽.?
有歧異後.才方便些發現感覺或理念的不同處.或是本身重播表現的差異.好當作下一個問題的探討..""
根據Yeh 捨兄以上的建議,可否請Vili 兄談一下他作為發行人 Producer 所出版的一張CD, 名叫The Only Fonta, YL028 Ex-seed P2003。談一談當時如何選主唱和伴奏樂手,如何放咪高風,用那些咪高風,他自己對最終的音響質素,歌者和樂手水平的評價。
現代的唱片公司分两種
1.自主錄音及有A&R部門由自家producer搞定計劃及執行,
2.只負責市場及發行
TIS屬前者,由於制作CM,Jingle為主,一些簡單15” 作品
只雖要一两個小時完工,按一般三小時一个sesseion,有些
Producer會讓singer/musicians等到三小時才放行,我通常用
剩下的時間作demo或試唱,當然singer試唱本來就只給車馬
費,只是有時好不容易一組樂手和singer超有默契,所以就把
全隊留下做多两三首,就這樣Vili工作室存了好幾百首Unplug
未final touch的半成品
fonta是Ginger Kwan十多年前剛岀道的藝名,鼓手和bass手本來
就是Ginger每晚Garden Hotel酒吧駐場樂隊組合,所以早有默契,
吉他JoJo是Scarlet/Snow rose的木吉他手,不過在fonta中用
Gibson365 半空心,變化自然更多…..
或許TIS會冠以錄音如何等話題,這跟當初打市埸和代理比較
看中錄音的優勢有關…
但話説回來,没有那隊band錄音為了好錄音岀CD
因為大概只有Mark Levison有那個空只用两支mic,然后把band
當行棋子放上放下,推前挪后,我也合作過不少LA musician大吐
苦水説,一天不停重覆彈一首歌,高椅,矮凳子,前前后后,而且
每次要重新balance,而且前方看不到后面musician给的cue
究竟,錄音是從作品岀發,是為了musician更有bonding還是單
純為了完美/真實而犠牲錄音現場特有的氣氛
作為理性的制作人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畢竟,好的音樂性是永
遠有知音,而單單追求一些数據或特性,最后都會淪為那種sound
老氣了,而再没人聽….
當然現實中不再有唱片公司因為主唱或band狀態不夠好,
或帶不起氣氛,没現場好等原因把錄音放在一邊不發行,
等到一切都在水準之上才發,這也是為什么明知一take
unplug一定有遐次也不剪掉/punchin的原因,其實旧錄音
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真實性帶来impact的感性
好的錄音性不難掌握,好錄音的同時把樂手最好的snap-
take下來,讓十多年后稍有名氣的世博手Ginger自已也
想不到18歲錄音當年已有如斯精釆的moment,正是我
喜歡做的錄音紀錄
謝謝Vili詳細的解說,並列出了小錄音室和小唱片公司的"苦况"。
原來Fonta 就是現在的Ginger Kwan,我去年在Jazz Festival 聼過她唱現場,較Fonta唱片好得多。
個人認為她較那位彥姓的歌手還好,不過後者有後台,所以能夠和Duke Ellington Band 在香港同台演出。
我也了解爲什麼趙學而用美國的session players而不用本地的。
你認識黎承昌 Terrence Lai 嗎?他錄的"八音和"達世界級音色,用兩支B&K,Korg 的5.844 WSD,而彥倚苹又可以一take過。
首先小唱片公司並没有"苦况"苦与樂是看喜不喜歡自己愛做的事
有没有后台,是不是大師同台,不會减低真的好作品好聲音
更不明白抄襲Cello, Clarity,那家用wasadaSD的解碼(忘了名字)有什么好提的
最后TIS主打是100% made in Hong Kong由樂手/歌星,錄音,制作,以至啤碟(現在是1:1 direct)
2005由於原司徒拔道size上不能勝任我制作上的需要,包括替其他production
及唱片/廣告/配樂制作的需求,搬了大一点的自置Studio,目的有更多吾同樂
手/歌星資源組合,更易control Unplug錄音。
但其實,很多所謂美國session players一落地香港除Live,錄音少不免會先來
TIS studio坐一下,或者安排下合適既session ,和其他唱片公司不同我不會
打假洋鬼子旗号去搏多三两佰張銷路,因為用美國session也好,本港也好,
最重要是有没化學反應,如果硬要香港歌手e.g貝貝同不太懂廣東歌的美國
session players交合,好易做成强奸未遂既反效果
相反,好似Emily官靈芝這般世界級歌手,我會好放心给三四位美,法session
players去創造一d新火花
還有一類好像紀利男老師同莊奴老師的五首新原創,指定他干女兒演唱,也
會找來美国Jazz Pianist Morswaski法国牛筋Sylvian,紐西蘭鼓王Antoni不過,
早在2005我已經常用這個組合所以我當了他們是本港musician
左Antoni Fernerdo,Bob Morswaski右紀利男,Sylvian,2005 TISskyfire Studio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data...rlppjjwjnj.jpg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data...f168h6h91q.jpg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data...zbzxthyxbb.jpg
謝謝Vili兄提供的資料。
照片中鼓手Antoni沒用kick drum。我了解這是一件非常難錄的樂器,我遇見的是Sheffield Drum Record錄得最好。
請問錄kick drum你有什麼心得。
簡單説POP,Jazz有三大miking
骨,肉,魂
骨:瞬变快,而且最好10Hz~30kHz頻寬,不用看B&K3529 matched pair也做不到,幸好早前進了···
肉:fat,就是中音密度很高好,所謂texture
魂:vintage,這是很抽象的説法,有人喜歡telefunken,有人喜歡Neumann,在於中高段有種説不岀的逸
不同空間有不同處理
說到Drum的實戰莫過於TIS-Jadis collabrate的一只CD
track10 thunder roll,HK Jadis極品音响拿這首drum solo來試
HK$3百萬的Wadia>Boulder>Wilson組合
謝謝Vili兄的資料。
我會留意一下,找機會聼聼你這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