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頻~峰與谷最大也不過+/-6dB左右..很不賴呦..:O
可列印查看
我以前也有Post 過我的聆聽空間,是一個 6.6MX4.8MX2.8M的房間,四邊請人做了20CM 的空框,裡面填滿吸音海綿,然後釘上厚厚的石膏板。天花用了泡沫擴散版,地面是原木地板。
這個獨立聆聽空間,開始建時候,聲音不太理想,在40Hz 有一個大峽谷,基本上聲音沒有了。結果決定重建。
http://i31.photobucket.com/albums/c3.../firsttest.jpg
1.把空心的地板,全部拆掉,用水泥填滿,上面加意大利地磚。地磚上在用地毯。
2.天花全拆,把原來的鋁金屬架子拆掉,重新用木條建做堅固的架子,然後一塊一塊泡沫版用螺絲上在木條上。
3. 用了四條圓形吸音柱,兩條是50CM,兩條30CM.
http://i31.photobucket.com/albums/c3...jcanon0003.jpg
http://i31.photobucket.com/albums/c3...jcanon0005.jpg
有興趣我可以post 一些改建過程的照片。
前面raywan 提到的Real Trap 我也用過,也幫助朋友把他的房間搞定。
但是我的經驗是
1. Mondo Trap 處理60Hz 以下的效果一般。在朋友家裡仔細測量過,也證實這一經驗。但是在100-200 之間,則非常有效。在處理第一反射點,用mini trap 可能更有效。
2. 天花是否用Real Trap 見仁見智。電聲學者都喜愛用吸音。許多人喜歡擴散。
朋友的環境,最後我們拍板是四塊 Mondo Trap,4 塊 Bikini,4 塊Mini Trap。
柱狀的吸音柱,一定要夠多,夠大。我前牆四支疊成兩支的50CM 很管用,變成鎮山寶。以前用過小小兩支,一直以為沒效。現在一共八支,疊成四支,鎮守四個角落。低頻處理一般環境不會過多。
我最後採用是樣子不是最好看的國產,八支巨砲才八千人民幣,是我玩音響以來價格功能比最划算的投資。
我是陰陽調和派,房間要有吸有擴,大約三分之一吸音,三分之一擴散,其餘不做處理。
設計是前吸後散,天花散,地板三分之一地毯,其它留空。左右第一反射點用吸,旁邊輔以半圓形的擴散柱。 後牆都是擴散版不過用布包起來,比較好看。
花了不少時間來研究座位的選擇,目前是用“三八” 理論,距離後牆是房間長度的百分三十八。是RealTrap 老闆,Ethan 的經驗談,控音室座位是在前面,聆聽空間在後面。
XTZ 的測試工具十分方便,不過只是 1/3 Octave,嚴格不算精準,最好能夠用到1/24 以上。
Real Trap 的低頻測試是一個一個頻率來測試,要花時間,但要是認真,是較好的方法。
全頻明顯好過基本分析.這與在下近所見~感同..
有些空間-測據很佳(相對標準.).但是聽起來就是怪怪.愚以為..就是器材特性使然(sweat).
近日實際參與DRC.就實測圖表與聽感做比較.會有一定程度矛盾.比如..器材性能數據告訴你~中高頻很ok.平直..但一加上空間誤差大得嚇人..可是空間感覺上也不壞呀..(sweat)
對 兄台之用心感佩..私以為~在過猶不及的空間處理過程心得裡.又要兼俱居家美感..這時候之舉措最好是--減的藝術..能不加盡量少.擴散裝置一如許多音樂廳.有一定美觀或模仿效果.但放在家裡不一定真的適用.像徵意味..?
國產又有效..真是一大鼓勵.:O
好一個--陰陽調合..3-1理論..真是一個境界.!!:)38比例還真要有夠大空間呀..
最後..那麼多功夫都花了也有心得..何不試試更強更具體的方式呢..?冒犯見諒呀..:P:P
您 客氣.sorry..不.二者還是差異蠻多.
在下是用AQ DG48.是頗有功能.對越不理想空間改善越大..應該說一魚3吃~既是均衡頻響工具..又是數位/類比轉換器(又能昇頻-檔次也不低.)..也是一台能預設音樂口味的東西(順應軟體的個性.).
DRC是時間/相位方面校正.某方面功能更優..所以在下才會想要双刀合體..或說AQ為主-DRC為輔啦..!
Acoustic Treatment and Design for
Recording Studios and Listening Rooms
http://www.ethanwiner.com/acoustics.html
日前看見網路上某表面材料~美絲板.部份與 eton空間用的頗像.
材料質與種類都不錯.吸音.調音.反射都有..與裝潢搭配不會突兀..可參考
有前輩可以分享 如何利用簡單的現有材料去調音
而各種材質或造型 在吸音或是反射的特性
因為市售的調音材料 整組買下來 不知效果如何是否對空間合適?
但價格卻是將近十至二十萬元
如果有DIY派的 可否可供分享其經驗?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ictureid=13749
建材吸音系數表..可以參考..或與家中已成面材做對照.:|
頻段分別嚴格講要用1/3斜率..
也就是~100hz..125hz..160hz..200hz..250..315..400..500...
等差比大約是...1:1.25~1.28依序下去.
有點像鏡頭的光圈比值...1:1.4:2.8:4..等等.每段差1.4倍.每兩段差1.4x1.4=約2倍.
所以.上表標示出的.是較為減化頻段.給一般大眾我們好對照.也不用太學究..指教.
請問“岩絨”是什麼?另外,“隔音用岩絨”和“超過40mm岩絨”有什麼不同嗎?我家的外牆和石膏板中間是夾insulation 的東西(像http://www.acehardware.com/product/i...D=332044065)
http://ace.imageg.net/graphics/produ...5871338reg.jpg
我們的窗戶也都是雙層的。這些都不是因為隔音,這些是為了在冬天,室內外的溫差很大,需要盡量隔離好省能源。
岩絨即岩棉?用於防火填塞.有別於隔音用玻璃棉.
通常是用在夾層中.不好直接曝露或當面材~對人體不好?
至於窗戶用上雙層玻璃.中間有隔離並填充特別氣體.
主要是為了防止溫差起霧.隔音也會比較好.成本高上許多.
所以岩絨就是fiberglass insulation囉?聽說因為這些纖維很細,會影響呼吸道。弄得時候要帶口罩。
請教前輩們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 那就關於喇叭的擺位問題
依照雜誌和網路上的一般說法
凡是喇叭背面離牆越近 所產生的低音就越強 若拉開適當的距離有助於低音的清楚度
而兩喇叭間的距離 則是關於到舞台的寬廣度 與聆聽者的距離則是有關於音場深度
而喇叭的角度 由平行至向內傾 則是有助於聲音的凝聚力
而喇叭與側牆間的距離?似乎沒看到相關探討
以上的說法正確嗎?
是否有前輩有更為詳細的分析或是不同的看法 以供分享
謝謝
我只是好玩..非?輩.
背牆一般未處理(雜誌/網路常比喻也是未處理.).基於反射原理.
越靠近必然越強.越強低頻駐波越明顯.聽音樂必不舒服..若SP欠低頻則未必..
喇叭間..角度..略過.
與側牆距離~取決個人空間大小..
非常小-側(1次)反射也小..音像干擾也小..?
喇叭擺位'公式"多是經驗累積值.可以參考..
我也不是什麼前輩,經驗也不能和很多人比。(blush)(blush)
我個人覺得喇叭和側牆(或是第一反射點)的距離可以決定sound stage的左右定位。我的音響室的右邊是個開放空間,我就常常可以聽到錄音裡的聲音來自喇叭的外側(或是麥克風的外側);可是左邊(牆壁)就沒那麼好,即使用了兩片3寸的吸音板疊在一起還是沒有開放空間好。純粹是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倘若以喇叭正面發出的低音繞射到背牆,或是背面開孔到背牆,這樣看來似乎有道理
但,換個方式想,低頻在房間中被吃掉的少,擺前擺後,都會產生駐波,這又顯示離背牆距離其實與低頻的量沒啥關係,低頻就在房間內來回震盪
不過,還有個變因,離背牆遠,那就表示離聆聽距離近,那麼中高音相對而言,等於加大音量,
此長彼消,就顯得低頻比較少了...
當然,這只是大概方向,實際上因為變數很多,往往不一定如此,
最近有個測量結果便是如此,喇叭離背牆遠,反倒低頻多了
這多,真要細部討論起來,又是一堆細節,某些多,某些少....
這該很直覺,擺1m距離,音場頂多就1m,擺3m,至少也有3m
這便是間接音相對低的效應
其實這點很值得探究,為何間接音會讓音場顯得淺呢?
當然不只這效應,間接音全面性的讓HiFi各要素都變差了...
凝聚的反面是鬆散,高音的水平響應分布總是軸線上比較高,離軸越遠越低,
toe in後,高頻響應會更平直,且,牆面反射的間接音量也會更低
聲音更正確,就不致於鬆散囉~
這是上回在yhp0831家測量的比較(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0...831toe-in.html )
http://2.bp.blogspot.com/_QtIX994Ul0...R+mag+full.png
差異相當大,至少6dB,100Hz處甚至高達11dB
這效應類似toe in,但主要在中低頻
這是我這裡的測量結果,右喇叭在牆角,二喇叭間是背牆,左喇叭貼背牆的最左緣,也就是位處270度開放空間的角上,
紅:左,藍:右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9...R+mag+full.png
顯然右聲道的低頻部分多很多,但中頻反倒凹了,這就是典型的間接音效應
http://www.rosenkranz-jp.com/Product...und_shower.jpg
共鳴音叉装置
新製品 2011/03/06発売
本体価格 1体 \120,000
税込価格 1体 \126,000
スピーカーの音が生楽器に変身すると言っても決して大げさではありません。
W 263mm X D 242mm X H 470mm
スパイク(SK-42)とスパイク受け(Point Basie)一緒に購入の場合のセット価格 が157,500円(税込)とお徳です。
音楽がシャワーの如く降り注ぐ事から、”ミラクルサウンドシャワー”と名づけました。構想する事7年、やっと完成しました。ミラクルサウンドシャワーは、7本のステンレスロッドの絶妙な配置によって、ドレミ~の7音階を正確に描く事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スピーカーの床からの音楽振動を受けて音叉の原理で共鳴する仕掛けです。ローゼンクランツ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ーやオーディオラックをお使い頂くと、空気の媒質を介して更なる音叉共鳴が起こります。スピーカーでは絶対に出し得ないこの表現はオーディオの歴史始まって依頼の快挙です。
この音を創造出来ないオーディオは罪であり不幸である!
この音を体験せずしてオーディオを語るにあらず!
この音を成し得るは陰陽の真理に帰結する!
本物の演奏でしか味わえない音楽の感動が得られます。その効果たるや、まるで魔法使いが音楽のエキスを撒いた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えるほどです。それぞれの楽器が持つ音の魅力に改めて惚れ直す事でしょう。
その感動が連続して頻繁に繰り返されますから、貴方の部屋は音楽の興奮のるつぼと化します。1ペアー100万円のミラクルサウンドスクリーンでさえも兜を脱ぐほどの効果です。いやそれ以上の効果かもしれません。
http://www.rosenkranz-jp.com/Product...undshower.html
該來好好的研讀這篇了:)
目前的空間有很多缺點
1.架高的木頭地板
2.空的天花板
3.中空的側牆
4.房間坪數太小
5.器材位於兩喇叭間
6.聆聽空間目前也是臥房,所以有床
目前的空間及喇叭位置的手繪圖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89/...8dffaccc_z.jpg
目前聲音的質感不錯,但在定位及音場上來說,表現並不佳,因跟上述的原因有些關聯
最好的辦法是換空間,但短時間不可行
所以只得找辦法補救,所以得好好的研讀文章了
系統剛進去要一陣子熟化...........
心雪兄,
試試把喇叭與你的距離改為150-160公分看看,這樣也可以降低後牆的反射音
如果沒有很寬,
先試試別 toe in .
感謝小葉葛格 & chsiang兄及何大的建議:*
目前聲音進步蠻明顯的,接下來就等run in及後級專線接好,再來做調整囉:)
最近剛買了 RealTraps 的 MondoTraps 低音陷阱。
http://images2.snapfish.com/23232323...%3A35345nu0mrj
花了兩天尋找最有效的位置,搬來搬去:D
最有效的位置竟然是 CD 櫃前面:P
http://images2.snapfish.com/23232323...48464345nu0mrj
另兩個放在 牆角
http://images2.snapfish.com/23232323...47385345nu0mrj
http://images2.snapfish.com/23232323...9%3A5345nu0mrj
效果相當滿意,80Hz~100Hz 的改善最大!測量得到也聽得到,大提琴清晰多了:)
37Hz ~ 55Hz 的大峽谷也有一點進步,但還有很大的改良空間。
喔...果然,我猜45Hz為中心的凹陷是橫向駐波的節點(不對...這句錯了...)
左右移個50cm再測應該就會大不同...
這應該非對稱吧?
通常這類走道會讓那一側的喇叭的駐波問題比較小
這也表示凹陷比較不嚴重
間接音,常會造成梳形濾波效應,也就是振幅隨著頻率而高低高低交互變化,
間接音與直接音同相,則振幅拉高,反相,則降低
間接音越強,這狀況越嚴重,更高及更低
例如之前的擴散板實驗(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14.html )
http://4.bp.blogspot.com/-vSoOViAtGG...600/FR+mid.png
一般以為有個走道聲音會導出去,音量會變低,這說法只看到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