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05
遊龍船:不比速度求美感,熱熱鬧鬧“走親戚”
龍舟並不是只在本村活動,它還會沿著水道到周圍的村落去,特別是當某一個村子有活動時,周圍村莊的龍舟更是不斷駛來,大家形象地稱這種做法為“走親戚”。走親戚的龍舟到來時,受訪村子要準備上好酒好菜,招待遠方的來客。當然,自己的龍舟去到別的村子,也會受到同樣熱情的招待。
在廣州,雖然眾多城郊的鄉村已經被劃入城市區域,但這些村子依然保持其特有的民間風俗,顯然,龍舟走親戚就是最有觀賞性的活動了。當龍舟們來“走親戚”時,周圍鑼鼓聲聲,炮仗陣陣,喜慶氛圍吸引了四方遊人。龍舟細長的身軀在水面上穿梭,相當靈活,每艘龍舟的劃手都拿出看家本領,配合著鼓點整齊劃水,鼓聲時緩時急,龍槳也整齊有致。
遊龍船與比賽不一樣的是,遊船並不追求速度,更加追求美感。所以,我們在看龍舟活動的時候,會發現龍船頭的舵手會一邊揮動紅色的小旗一邊搖動身體;龍尾的舵手也放下手中的槳,站立在船尾,隨著水的流動上下抖動。這樣,龍舟前行時,不是平穩的,而是一躍一躍地往前,如同龍的舞蹈,一艘艘龍船仿佛在水面上起舞,特別好看。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17
龍船景則是廣州地區端午期間舉辦的一種歲時民間娛樂活動。端午前後,廣州市郊各鄉都將擇定一日進行龍船表演,稱為“龍船景”。屆時,村前門樓披紅掛綠,沿江沿河兩岸彩旗飛揚,鑼鼓聲到處可聞。人們穿上新衣到沿岸觀看龍船表演各種技藝,叫做“趁景”。一到景日,外村的游龍前來探親,那種場面也是熱鬧而喜慶的。
由於每一個鄉村的“景”日都不完全一致,初一至初五是龍舟景最集中的時候,幾乎每村都有景,例如初一是新洲景,初二是官山景,初三是車陂景,初四是新造景等,而最著名的是新塘的龍舟節。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10
這裏是五月初三(5月26日)車陂景,鄰村的龍舟一早前來探親,離碼頭尚有五六十米遠,就會拋下了一串示意自己來探親的紅紙鞭炮。一系列隆重的儀式輪番上陣後,最熱鬧的莫過於鼓樂喧天百舟競劃的龍舟賽了。不過,如今的龍舟賽競爭的感覺少了幾分,更多的是享受都市里久違的傳統情誼。
-
-
-
-
-
-
-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02
龍舟賽將整個端午的龍舟活動推向高潮。在龍舟比賽到來時,江面上開始迷漫起鞭炮燃放後的煙霧,一些不是參賽的龍舟也從四方趕來捧場。於是,比賽前的氣氛是開心而輕鬆的。但隨著鼓聲響起,比賽開始,場面則變得激動人心。每一艘龍舟中間都有鼓手,鼓手大力地擊著鼓,在清脆鼓聲的帶動下,一艘龍舟幾十個劃手整齊地劃槳。劃手們都是壯碩的青壯年男子,他們邊劃槳還邊喊口號,極具陽剛之美。
-
-
-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08
比賽後,一頓讓人垂涎了一年之久的龍船飯不可缺少。所謂“龍舟飯”,最早的說法是龍船“得勝還埠,則廣召親朋燕飲”,村子裏面集資請賽龍舟的壯丁宴飲,同時大魚大肉款待全村老小,讓大家一起感受過節氣氛,如今的龍船飯,可以說更多是成為大家集體回憶的一個典型符號。
-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30
今朝賽事興盡潛龍來年猶戰
鑼鼓喧天,百舸爭流,儘管端午節羊城處處下著“龍舟水”,卻難阻數萬市民擠爆各個龍舟競渡現場。在番禺市橋,逾10萬名市民爭相觀摩過百條龍舟雨中比賽;在越秀楊箕,沙河湧發黑湧水,難阻楊箕村民同河競渡;在天河獵德村,儘管拆遷後散居各地,村民照樣返村大擺200圍“龍船飯”。按照風俗,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的高潮和尾聲,龍舟探親和競賽結束後,各村就將龍舟埋入河底保存。要想潛龍再現?等明年吧。
-
-
-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5134
牛牛的音樂世界------《小演奏家》雜誌記者與他的訪談錄
我們約定在他和父母下榻的賓館見面,牛牛窩坐在大大的沙發裏,父母不在場,他先是擺出小大人的樣子,應付著和我們說話,可不一會兒,就現出了頑皮男孩子的原形,開始不停地擺動著身體,變換著各種姿勢,手裏也不斷擺弄起他眼前茶几上所能見到的物件,談話之間,使我們感到,或許只有在鋼琴旁,牛牛才能安靜下來正襟危坐,因為年幼的他冥冥之中就知道,鋼琴是他終身的夥伴,音樂才是他一生應該做的事情,面對這個連青春期和青年期都沒有經過的琴童,大人們能說什麼呢?也許在他所能見到世界裏只有藍天,白雲,太陽,月亮,他所見到社會也其有爸爸,媽媽,老師和同學,孩子發自內心的天真無邪,帶給我們的是健康,舒暢與快樂的感覺。
從莫札特談起
記者設法找出牛牛能接受的話題開始我們之間的訪談,順手拿起牛牛的唱片,見到文案上印著他演奏的9首莫札特的作品,其中有奏鳴曲,迴旋曲,變奏曲。當記者向他問起莫札特時,他眉宇之間多了些大人的凝重。“他到了晚年卻很清苦,但他還能樂觀地面對生活。”記者繼續問:“你知道莫札特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彈奏鋼琴和作曲,那麼,想不想和莫札特做一個比較呢?”這個問題對於牛牛來說,好象有了一定難度。但是他沉默了一會兒,以為他要語塞.卻又從容地作答說“我需要把他當成一個目標吧!他是我一個大大的榜樣,我也希望我以後能像他那樣.做一個全面的音樂家。我想在彈奏和作曲,在不同的領墟都取得一定的成績”。
喜歡熱情向上的樂曲
記者又問:“除了莫札特的作品你還喜歡誰的呢?”牛牛脫口而出:“貝多芬”“貝多芬的作品中你又更喜歡哪些呢?”記者追問道。“奏鳴曲!”“最喜歡哪首”。我彈過的有《月光》,我最喜歡這首。”記者借機把問題深入了一些,問:“你在彈奏時,是怎麼理解和想像這首樂曲的?”他邊思考邊回答:“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是非常冷靜的,就像是月光灑在地面上。從第二樂章開始,樂曲就逐漸活潑起來了。第三樂章好像風馳電掣一般,有點暴風雨的感覺。”“《月光》的三個部分你最喜歡的是哪個部分呢?”記者又問,他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三部分!…”“為什麼?”對於記者的這一追問,他解釋說“因為我傾向樂觀向上的性格。所以我就喜歡比較熱烈的部分。”這雖然與記者期待的回答有一定差距,因為《月光》一向是以美妙絕倫的第一樂章著稱於世,但牛牛的回答,卻讓記者看到了他真實的性格,這也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音樂家的個性吧。或許他的這種性格,一輩子都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永遠都不能期待憂鬱內向的“蕭邦”能夠演奏出如火如荼的“貝多芬”來。不過,牛牛還是補充了一句:“我也很喜歡第一樂章”,他還特別強調說:“我其實喜歡任何一種音樂。”按理說,這裏牛牛說出的只是他對音樂的“普遍性”,並不代表他的“特殊性”。
話匣子打開談勤學
隨著大家交談的漸近佳境,牛牛的話匣子也漸漸地打開了。他向我們如數家珍般地介紹到他彈過的莫札特的所有鋼琴協奏曲。從9號到27號,奏鳴曲比協奏曲彈的要少。他更喜歡彈奏協奏曲。在他看來,獨奏鋼琴與樂隊合作更加輝煌。他告訴記者,他還在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裏彈過肖斯塔科維奇的協奏曲呢。
牛牛說,他平常更多的時間是與媽媽在一起。他的生話起居平常都是媽媽照顧,鋼琴教育主要是爸爸負責。牛牛的爸爸一直都在從事鋼琴教學工作,他從小就在旁邊看,也受到了很大感染。後來爸爸就成了他的第一任鋼琴老師。記者問:“聽說你在3歲多,還沒有正式學琴,就一口氣把湯拇森第一冊彈了一大半,這是真的嗎?”牛牛回答道:是真的,但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我的記憶力比較好。因為我從小就聽爸爸教琴,我就不知不覺的把這些樂譜背下來了。於是,學鋼琴後就在鋼琴上把它們摸出來了。當時根本也沒想過手指的位置,就這樣彈下來了。”
牛牛繼續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了從那以後他還彈奏了拜厄、車爾尼、蕭邦的樂曲等作品。只花了兩年時間,他就順利的考過了十級。
牛牛說從小到現在,他每天的練習時間從最早的一個小時,逐漸遞增到現在的每天5個小時。他說他有很好的記憶力,他已經背記了100多首樂曲。在不練琴的時候,。他就會讀一些課外書,他說他一直都很喜歡上文化課,8歲二年級時就跳級到了上海音樂學院附小。記者問:“聽說你6歲就讀過四大名著,也是真的嗎?”他看到記者半信半疑的態度,強調著:“是真的。”“讀的是小人書吧?”“不,是有插圖的那種!”“你是逐頁逐章的讀下來的嗎?”“是的,因為我對讀書十分感興趣!”《紅樓夢》你也讀得下去嗎?”“我喜歡賈寶玉的性格。”“為什麼?”“他有點不像男孩.而像女孩子的性格。”“那你還喜歡?”“我也不知道。”接著,他又談到“三國演義”,他能很流利的說出劉備、諸葛亮、孫權、曹操的名字,對於魏、蜀、吳三國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卻是費了一番周折才說上來。對於歐洲的歷史,他還知道亞裏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一般而言,對於這個11歲幾乎需要全天候坐在鋼琴旁練琴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能掌握這些文化常識,已經是很不錯了。
牛牛眼中的音樂大師
我們採訪的話題談到他都知道哪些音樂大師,聽過哪些大師演奏的唱片,他一口氣就說出了霍洛維茲、魯賓斯坦、古爾德、施納貝爾、李赫特、劉詩昆、殷承宗等一大串鋼琴家的名字。
談到達些大師演奏的特點,牛牛也很認真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因為我的性格是比較熱情的。所以,凡是熱情、激情的曲子我都喜歡聽,也喜歡彈,比如莫札特、貝多芬,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談到他從大師的演奏那裏學習了什麼?他說:“我從中體會到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彈奏的風格、以及音樂的內涵,從他們中吸收養分”。
看來牛牛很善於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知識,再通過演奏去感動觀眾。記者接著問道:“你知道巴赫的作品誰彈得最好?”他不假思索地說:“古爾德。”“為什麼?”“因為他用了一生的精力去研究巴赫。聽說古爾德是個怪人,他的彈奏的姿勢很怪,但是他複調彈得思路很清晰。學習鋼琴,複調是必彈的。”“我下次要聽你彈巴赫。”記者將了他一軍。“我信心在握!”他毫不示弱。說到音樂,牛牛總是滿熱情與十足的信心。
牛牛講述自己的故事
記者表示很想聽到他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經歷過的一些故事。他興致勃勃地給記者講起了他在英國見到查理斯王子的經過:“2007年11月l日傍晚,在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我應邀與倫敦交響樂團和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的鋼琴協奏曲。那天,查理斯王子剛好在場。我覺得他對我的演奏應該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當時對指揮樂隊的鋼琴大師萊斯利霍華德說,這次音樂會帶給他一個非常美好的夜晚。他只有15分鐘的時間接見樂團團員。能見到他.我感到非常榮幸。他的個子非常高,臉是紅紅的。”
牛牛還講述了另一次他在香港演出的經歷。那次演出,他受到了特首曾蔭權夫婦的接見,那次他彈了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連曾經和郎朗—起演奏過四手聯彈,牛牛認為他的性格與郎朗非常相似,都是非常熱情。他們的那次合作很默契,牛牛叫他“郎朗大哥哥”。在以往的演出中,還讓他認識了著名指揮家湯沐海、譚利華等人。
牛牛說他到過德國、法國、美國和英國等地演出。他還接受過外國電視媒體的採訪。爸爸為他收藏了他演出以及生活的大量錄影和照片。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是有趣的經歷。說到他的老師,除了他的爸爸,還有葉老師、周老師、湯老師。現在的老師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陳巍嶺。
最後的感言
牛牛說廈門就有10萬名孩子學鋼琴。他為自己能夠在EMI(百代)唱片出版自己的唱片感到非常的榮幸。至於媒體對他的讚美之詞,他爸爸不讓他看到.是為了避免他產生驕傲情緒。他說他也聽到過不少批評,比如技巧上的問題、對音樂的理解不夠等等。牛牛說“這些都要不斷改進,才能更加完美。”他誠懇地說:“對於他彈奏的曲子,本應該多去瞭解其中的背景知識,但是現在還不能做到,還要努力做到。”他強烈的求知欲,可見一斑。
牛牛到京的時候,正值本刊舉辦“北京災區手牽手音樂夏令營”活動進行正酣.他得知後非常高興應邀前來,參加了營地音樂會。當晚,他熱情的為那些災區來的孩子們演奏了莫劄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和《瀏陽河》兩首樂曲,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當問及他對5.12地震的感受時,他立即露出悲傷的神情說:“聽到5.12地震的消息,我非常難受。很多孩子都失去父母,很多父母失去孩子,他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我要用音樂給他們鼓勁加油!”在不久前,牛牛還在父母的支持下,去深圳參加了一場賑災演出。在他幼小的心靈裏,不斷增長著愛心與關懷他人的情懷。
記者問牛牛對學習音樂有什麼體會,他說“我發現許多人把音樂當成自己的生命,而有些人則不同,他們彈琴只是為了賺錢,把它當成一個職業,我是要把音樂當成生命的。”這是他對音樂的摯愛,也一定是他發自內心的話。
採訪的最後,記者邀請他為正在音樂學習的“小演奏家”們說幾句話,他爽快的說:“小演奏家們,你們好!我希望你們把音樂當成生命。很多小朋友都是被家長逼著、打著學音樂的。如果是這樣,你就寧可不要學了。因為熱愛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你如果熱愛音樂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至少要把音樂想像成一種美好的東西。你們要知道,鋼琴是樂器之王啊,這樣自然而然就能對鋼琴產生一個比較好的感覺了。有了好的感覺,再加上你的想像力你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小鋼琴家了。”
-
-
引用:
作者:
小葉
看來馮兄過了一個很棒的端午,精彩呀!
端午節了,想讓大家也一起感受一下廣州頗具特色的城中村“龍船景”鼓樂喧天百舟競劃的喜慶氣氛,瞭解一下廣州的民俗風情。:)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