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09
當晚莊嚴肅穆的聖心大教堂
可列印查看
漂亮的教堂,有意義的活動,棒!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19
威爾第《安魂曲》這部大型的亡者彌撒成為一種對死亡表達敬畏和崇拜的神聖方式,向逝者表達一種至上的崇敬,一種對人類文明的環宇表達,一種對生命輪回的冥想,一種對無情宿命的抗爭。這部安魂彌撒並未追求審美上的征服,反而是直接撞擊著人們的靈魂,激發一種源於心底的感動。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0
他的好友兼劇本作者阿裏戈·博伊托(Arrigo Boito)留下了如下的評語:“沒有人能比威爾第更深切地理解生命的意義,也沒有人能比他更好地表達這種理解。他超脫于眾生,卻博愛於凡間,為此他不惜踏入任何一處暗湧和渦流,捍衛自己的理想。如果他有機會擔當上帝的角色,他也一定會拒絕。因為他想感受作為一個‘人’的真正內涵,他要在萬物生息輪回的痛苦歷練中把握生命最真實的含義。”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1
在整部《安魂曲》的尾聲,女高音高唱著“拯救我吧”,然後樂曲趨於終結――酣暢地體現了威爾第對生命的人道解讀。從死亡中解脫出來,從生命的有限中解脫出來,最終從宿命的不公中解脫出來――這些都是作者融入到作品中的呐喊。威爾第認為為死者祈禱是沒有意義的,而對生者的關注才至關重要。
超脫于眾生,博愛於凡間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4
中國最傑出指揮家之一的余隆先生的激情演繹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7
指揮:餘隆
余隆是活躍于當今國際樂壇的最傑出的中國指揮家之一。現任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藝術委員會主席。他與世界各國主要樂團和歌劇院有著廣泛合作,包括芝加哥交響樂團、費城管弦樂團、華盛頓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漢堡國家歌劇院、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廣播樂團、匈牙利布達佩斯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尼斯大劇院、愛爾蘭國家愛樂樂團、悉尼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東京愛樂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和威尼斯鳳凰歌劇院等。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2
女高音:孫秀葦
女高音歌唱家,1994年底獲義大利比賽第一名。之後在義大利繼續學業,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參加世界各大比賽並且連獲6個第一名。
從1995年開始進入義大利的歌劇院,正式開始了她的歌劇生涯。先後演出了《命運之力》、《托斯卡》、《圖蘭朵》、《遊吟詩人》、《阿提拉》、《蝴蝶夫人》、《沙樂美》、等,並先後在歐洲柏林、波恩、尼斯、羅馬、威羅那露天劇場、威尼斯、華盛頓、洛杉機、奧斯陸、赫爾辛基、底特律、費城、多倫多等世界著名歌劇院演唱。至今演出近150場。
男高音:莫華倫
莫華倫自1987年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歐洲首演後,這位世界盛名的香港男高音便常于國際頂尖的歌劇院及各類重要的國際藝術節表演,並與諸多世界著名交響樂團有過合作經歷,包括柏林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愛樂交響樂團等。
這幾年間,除擔任演唱外,他亦從事歌劇製作。自2000年擔任澳門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至今,監製多出達國際水準的歌劇,並獲得高度讚揚。同時他還是香港歌劇院的創辦人和藝術總監,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及中央歌劇院的顧問,曾于上海國際藝術節及北京國際音樂節參與演出及製作。
女中音:楊潔
女中音歌唱家。1983年畢業於中國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就讀期間獲聲樂系主辦的中國作品演唱比賽一等獎;1988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舒伯特國際聲樂比賽中獲銀獎;1989年錄製世界名曲200首獲中央電視臺評比金獎。
多年來演唱的主要曲目包括:歌劇《卡門》、《弄臣》、《遊吟詩人》、《浮士德》、《魔笛》;伯恩斯坦的歌劇《塔西堤的煩惱》、梅諾體的歌劇《靈媒》;威爾第的《安魂曲》、莫札特的《安魂曲》、德沃夏克的《安魂曲》以及馬勒的《大地之歌》、《旅行者之歌》和第二、第三交響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
男低音:龔冬健
龔冬健是一位才華出眾,具有廣泛音域和力量的男低音。他的保留曲目包括要求極高的威爾第、羅西尼、莫札特的歌劇和音樂會作品。自2007年來,他相續在我國著名作曲家譚盾、瞿小松、郭文景、蘇聰等人歌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並在世界各大藝術節和歌劇院演出,為我國作曲家的現代歌劇作品走向世界做出很大貢獻。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8
合唱:上海歌劇院合唱團
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音樂表演團體。數十年來,該團在歌劇、音樂劇、清唱劇、交響合唱、無伴奏合唱、獨唱於重唱等各種聲樂表演形式方面,積累了千餘部劇(節)目。近年來與世界著名藝術家合作的經典歌劇有:《羅密歐與茱麗葉》、《蝙蝠》、《卡門》、《阿依達》、《浮士德》、《波西米亞人》;交響合唱有:《黃河大合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彌賽亞》、《布朗寺院之歌》、《安魂曲》(威爾第)、《聖母悼歌》(羅西尼)以及根據中國民歌改編的合唱曲。還參加了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中國貴妃》、2001年APEC文藝晚會等。
具有鮮明藝術風格的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曾應邀參加了眾多的國內外藝術節演出,例如:新加坡亞洲藝術節、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國際音樂節、德國薩布呂肯歌劇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海國際音樂節。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曾先後出訪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23
演奏:廣州交響樂團
創建于1957年的廣州交響樂團,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進入到中國最優秀交響樂團的行列。
樂團一貫注重自身的藝術品位與藝術水準的提高,多年來曾先後邀請多位國內外著名音樂家合作演出,包括:李德倫、鄭小瑛、黃曉同、葉詠詩、夏爾?迪圖瓦、阿什肯納齊、潘德烈斯基、瑪莎?阿格裏奇、加里?格拉夫曼、帕爾曼、安妮-索菲?穆特、奥古斯丁?杜梅、林望傑、白建宇、王健、郎朗、譚盾、陳其鋼等。
從2000年起至今,樂團進行了多次大型的國際巡演,行程跨越世界五大洲,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林茨市的布魯克納音樂廳、德國柏林廣播音樂廳、梅茵茲市的依茲爾音樂廳、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劇院、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盧森堡音樂廳、埃及開羅國家歌劇院和亞歷山大歌劇院、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音樂廳、新西蘭奧克蘭市和惠靈頓市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波士頓交響音樂廳、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音樂廳、夏威夷佈雷斯代音樂廳、日本大阪交響音樂廳和東京歌劇院音樂廳等眾多世界著名的音樂殿堂都舉行了極為成功的音樂會。
2006年12月,樂團獲邀擔任第15屆多哈亞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全場音樂演奏,憑藉完美的演出為中國和廣東爭得了榮譽。
廣州交響樂團作為目前中國唯一在世界五大洲都留下“音樂足跡”的交響樂團,已經在海內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53
由於教堂裏柱子多,很多座位的視覺受阻,因此安裝了多台電視轉送畫面。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48
教堂沒有空調設備,而裝置了很多台座地風扇在運轉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50
安魂曲雄偉激昂,在這龐大的教堂空間裏演繹,令心靈無比震撼,尤其是男聲女聲獨唱時那種空靈的混響令人宛如身處天國…..每到激昂處,絕對讓人心潮澎湃!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二)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57
石室聖心大教堂(英文:Sacred Heart Cathedral)原為兩廣總督葉名琛的官邸所在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官邸被佔領並燒光,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來廣州傳教,當時的監牧主教明稽章看中了這塊地方(兩廣總督府舊址)。1861年1月25日,由清政府恭親王奕祈與法國政府簽署協議,確認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建立。咸豐帝也下詔,批准在此廢墟上建立聖心大教堂的協議,文中說:“從現在起,戰爭必須永遠停止,必須永遠真誠地保衛和平!”,可見廣州聖心大教堂也就成了和平的象徵。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58
教堂坐落于廣州市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該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59
石室聖心教堂建築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8.5米。當時明主教將分別從耶路撒冷和羅馬帶來的泥土各1000克置於基下,表達天主教創立於東方的耶路撒冷,是“根”,興盛於西方的羅馬。故在教堂正面東西兩側牆柱基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以示紀念。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其餘三座當中包括著名的巴黎聖母院。教堂建築上有許多與巴黎聖母院相似的地方,原因可能是教堂設計於1863年,此時法國本土正在對巴黎聖母院進行大規模的維修,維修本身提供了法國建築界重新深入瞭解巴黎聖母院的機會,因此設計石室教堂的兩位法國建築師可能從中得到啟發。但教堂建造的時間已經是19世紀後半葉,距離巴黎聖母院所處的中世紀已經十分遙遠,所以設計上有了不少改進,整體上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1863年6月28日是天主教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並命名為聖心大教堂。教會獲得法皇拿破崙三世的資助,同時亦獲禦准在法國的天主教徒中進行募捐,其後教會聘請兩位法國建築師負責設計,並在1864年接納其設計開始正式興建。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60
由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而廣州並不出產花崗石,教堂用盡了當時從九龍的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的大麻石。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重重艱難,最初由兩位法國工程師指揮,由於與本地工人語言不通,加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的經驗,工程開展數年,僅壘起幾尺高的石塊,後來得一位到工地探望同鄉的五華建築師傅蔡孝留下擔任總管工,前後歷時25年,終在1888年完成。單單是開採用石,就已用了8年。由於教堂是用花崗石建築,故又名“石室”。工程耗資40萬金法郎。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62
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clock),而東側石塔則安放五個法國運來的銅響鐘(bell);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櫺分佈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著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65
聖心大教堂建成140多年來,總共大修了三次,一次是1920年代,將石室屋頂及大樑、東西塔樓樓梯等木結構全部改成混凝土鋼筋結構;另一次是1980年代,由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先後撥款15萬元維修教堂。但因長期風吹雨打、漏雨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教堂再度傷痕累累,部分結構和構件嚴重損壞。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67
第三次大修工程於2004年7月動工,廣州市政府撥款2千多萬元對石室教堂進行全面維修。已于2006年秋季完成並重新開放。其中維修的重點是徹底解決屋頂漏雨問題,拆除整個屋頂及大樑,原樣重做。其次更換玻璃窗98扇,共600多平方米,此外還對教堂的樓梯、通道、梁架進行整修,塔頂新裝機械大鐘、內外牆花崗岩以人手進行翻新清洗、修補石柱、天頂、祭台、告解亭、唱經樓、照明線路、燈光等全部室內配置。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老照片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73
清末民初時的石室
http://my-hiend.com/vbb/picture.php?...pictureid=4975
美國卡爾.麥當斯攝於民國三十八年三月的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