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 推這句話!!
PS. 你的發言字太少..........
不敢.kiven大.
超低音域因為擔負整個重播最基頻蠻重要地位.少了它不見得不能聽.但與實際重播就是有距離..
就算在一個很安靜空間去測背景噪音.會發現在很低端仍然有不少量.只是我們不見得聽到注意到.頻譜可是一清二楚.
趨勢也有吧.分工原理讓主喇叭輕鬆些..
若還有附加功能(對空間低段駐波有抵消作用..通常都有些.).賺到.何樂不為.加分明顯大過減分為何不用之..:P
系統不同頻率,可能有不同的相位,
這個療法的概念,似乎是比較粗略,
低消不掉的頻率,可能也會影響主喇叭.
想想,真有問題,還不如去買BASS TRAP..
首創"超低音療法"這名詞是音響論壇劉主編!
弟只是曾經在友站聊過"多顆超低音俱樂部"或"雙超低音療法", 包括原理與在自家實測的結果.
至於雙或更多超低音的原理與差別, 其實早就不是新鮮事, 許多雜誌或廠商白皮書都有講, 例如:
http://www.audioholics.com/tweaks/ge...-calibration-1
http://www.audioholics.com/tweaks/ge...nnection-guide
http://stereos.about.com/od/optimizi...ltiplesubs.htm
http://www.ecoustics.com/electronics...es/399473.html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36916 (多顆超低音俱樂部)
http://www.aes.org/tmpFiles/elib/20111207/13680.pdf (這篇一定要讀!)
雖然其中有些是以劇院為出發點談, 有趣的是, 難道兩聲道用家(玩家)不能應用此原理,
來改善低及極低頻的問題? 其實低及極低頻的主要問題就出在所謂的room mode!!
"超低音療法"或"多顆超低音療法"最迷人之處在於: 我們將過去使用超低音的觀念由""補低音量及延伸"",
搖身變為""利用超低音(或多顆超低音)去改善房間駐波問題"""!!
若如此, "超低音"將不只是"超低音"了!
就看個人是否願意接受這種觀念與想法上的轉變了!
在眾高手前胡說, 請多包容, 謝謝!
http://www.aes.org/tmpFiles/elib/20111207/13680.pdf
這篇一定要讀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它是正式的科學文獻(J. Audio Eng. Soc., Vol. 54, No. 5, 2006 May),
裡面對多顆超低音原理與方法解釋地不能再清楚了!!:)
Brachy兄提到公開用"超低音療法"之說法的最早文獻可能為xx音響雜誌的劉主編沒錯.
對於這種創詞在下只能笑笑.
那篇paper乃為提示出多超低音的聲學特性.給予聲學研究者.設計者.工程師更確知與注意到此聲學特性.
有些聲學設計者.工程師在那paper發表前已對聲學現象有發現到,且已然開始有所運用.
每個音響室的室形.聲特性皆然不同.因此不是照套,照套常是問題叢叢,多超低音需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模擬.測量.而擺定與調校.
Multiple Subwoofers
TWO Subwoofers--Different heights
TWO Subwoofers--Different impedance boundary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