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機用的是MBL7008,CD player也是MBL。
來看看impulse response,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UFsL7JCR-m...00/IR+full.png
不算乾淨...6ms以後沒有比較高的振幅,但大致仍舊維持相當的量,這該是因為空間主要是硬調材料。
大略可以看出四根比較強的間接音,前二根左右聲道接近,可能是聆聽位置背牆與地板,後二根左右聲道不一致,或許都是左側吧台那面石材的反射。
看能量
http://3.bp.blogspot.com/-q05DdHoaQV...R+full+ETC.png
比較強的間接音分別在1.2, 1.4, 2.2, 4.4ms,換算成距離是40, 47, 74, 150cm的行程差。
最強的振幅約-5dB,實在不低...
-
看中頻
http://1.bp.blogspot.com/-VZG0YGqPqY...IR+mid+ETC.png
最強也最近的間接音是右聲道2.5ms處,由全頻段反倒看不太出來這點哪~
另一個有意思的是左聲道23ms處,這是約7.8m行程差,非常的遠,難道是吧台後牆?
低頻
http://3.bp.blogspot.com/-126QAFMzwO...IR+low+ETC.png
最高的還是左聲道23ms,而且比impulse本體高了8dB,可能不是單一牆面造成的;
右聲道則是拖的比較慢,振幅也沒那麼高,不過還是與impulse本體接近;
尾巴收的很快,0.17s就掉到-65dB以下了,
空間中只有沙發與天花板那根樑的包覆材有比較明顯的吸音效果,難道真是那包覆材的效應?
-
DeanChen家測量--頻率響應
再看振幅頻率響應,紅:左,藍:右
http://2.bp.blogspot.com/-IqwrN3mC6v...R+mag+full.png
最高之駐波約9dB,不算嚴重;
比較糟糕的是右聲道100起大凹,這會讓人聲變黑白...
高頻細部,1ms之內,也就是只有直接音
http://3.bp.blogspot.com/-tjdK_n-kyB...R+mag+high.png
13KHz以上開始緩降,或許是高頻水平離軸響應掉的快的關係。
-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3431
以藍色(加入超低音補償.)圖來看..將紅線(原空間頻響)70~140hz多(低-中低)補起來..
應該有助於..想像/思考..重播人聲之虛/實程度(blush)
也就是 daen兄與舍下之不同處..
-
DeanChen家測量--頻率響應--續
中高頻,累積至5ms,
http://2.bp.blogspot.com/-IfOffdsE9_...FR+mag+mid.png
3KHz已經凸出了...
低頻
http://4.bp.blogspot.com/-SKkBsFfK9F...FR+mag+low.png
低頻至36Hz仍舊相當強,以喇叭體積來說,不簡單...
比較嚴重的峰值是52, 67, 230Hz,約9dB,不算嚴重,
右聲道100~200Hz之間的大凹陷是主要問題...
-
相位
http://2.bp.blogspot.com/-4tEyJtOEZv...phase+full.png
5KHz以上大略在180度左右;
中頻段因為多路分音,變動較大;
低頻則是老樣子,空間影響,總是亂七八糟...
-
6/3回台南,6/10再到台北
預計6/3回台南,6/10再到台北,
南部哪位想聽聽DRC的效果,請招呼一聲~
-
自10' 9/27~11' 6/初..整整250天.
可以講是漫漫等待.也是千呼萬喚..
繼3個月前. Brachy教授府上~首度駐家體驗後.
在下(戲台下)也站得夠久了..(sweat)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875
首度 DRC proton type 兩箱式機身.在舍下發聲了.(blush)
-
因位置不夠.暫時將兩箱式機身-疊在中置之上.
標準19"面板寬.10mmTH 深色全壓克力(保護紙未撕)機殻.箱內全覆以厚紅銅箔.
下為可充電之-直流電池供電(有講究的穩壓與零件)..
上為主要電路架構(主機內含DAC).
最上左方~是spidf同軸數位接收-轉-USB..輸入給 Mac mini(調參數設定).
而右邊是~ Mac mini 將校正後數位訊號-傳到上主機電路.
主機再以非平衡(R/L)~輸入Amp..去唱歌:o.
為何聽起來有點麻煩?
乃因. 在下是老 CD派.不玩數位訊源.而現役 CD player 沒有光纖輸出|-).
只有~非平衡/平衡/spidf同軸/AES-EBU..是台錄音室專業用CD.
據 drunkenlife講法.光纖效果會最好(以純數位訊號而言.).
而-此 原型之所以花那麼多時間才弄出.?
乃因求好..不斷測試. run. 搜集實測案例再修正..的結果.:)
由此可見.做一部完整的器材的困難.
要從-軟體/電路設計/零件選取/電路板/機箱設計-加工/組裝/測試....
即使有豐富的相關產業知識背景了.:)..總之..是 BRAVO.!!!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876
-
參數調整之中.
DRC這名詞出來也好一陣子了..說真的我其實也一知半解.
因為舍下雖是個專用複合空間.一般朋友/燒友平常也偶有交流.
有的朋友來過後..瞠目結舌..?
也有的朋友聽過..不忍苛責..:P
自家系統表現大概的分數在哪..心中大約也知道..
但音響表現這東西..一旦你聽過更理想的聲音表現.只要能力能及.都會心動/行動.
去年起用了 digital eq這把利刃..可以講是為了(系統/空間)好聲的必要之惡..
現在..企盼好久的~雙刀(暫時)合體了嗎?
不不..利刃暫時休息..因為大刀來了.:o.
http://www.my-hiend.com/vbb/picture....ictureid=1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