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Apple一起做東西幾年了,剛出的東西由其是徹底改朝換代的前幾批貨不要買~~~實際使用經驗最慘的是ibook G5用沒兩個月就報銷了.....不過反正也不用錢就把它扔了~~~到是塑膠殼的ipod nano真得很不錯 除了電池快報銷了 現在還是用得好好的 到是耳機壞了好幾付 (er-6i)
-
另外提一下,Mac XServe 的OS是64位元(而且不能改),家用版的 OSX 可以選32或64位元。請小心,有些軟體在64位元不會動!:O
題外話,Apple現在是以“消費性”產品的態度作產品。所以,東西的耐用度和以前比,是比較差一些。:|
-
由於早期mac設計與品質皆不錯, 所以在82年開始陸陸續續收藏Mac, 其中有包括SE, Classic, Powerbook, PowerMac, iMac, ....不下30台純收藏, 但是有小孩後加上空間問題, 就全部轉讓給一位收藏家了, ....我是每一代皆收藏一台的, 現在年紀大了已經沒有心力去收藏, 目前只能聽聽好音樂了, Thanks !
-
-
引用:
作者:
小葉
mini就好,我要單純的撥放機用而已.....
應該跟玩HTPC的一樣,該關的關,該移的移.
效果應該更好些.
-
引用:
作者:
小葉
先買amarra比較重要啦......
小葉要買那個版本?
真是不便宜,比Mac Mini還貴!!!!!!!!!!
-
當然是Full啦........哈..........沒辦法,真的High End就是不可少Amarra
-
Pinel & Pinel Arcade Trunk
-
引用:
作者:
tsai san
New Mac mini最擔心的應該是散熱問題, 因為把變壓器最在內部, 如果散熱沒有問題倒是不錯的機子, 我使用mac的經驗是不要買新大改款一代機, 不然就不要買前幾批貨的, 等上市一段時間問題有解決了在買, 沒有一台新款機上市沒有問題的, 只有問題大小而已,如目前iPhone4收訊問題一樣, ....以上提供分享
iphone4實際使用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問題說..:)
-
請問各位大大,在Mac上除了iTune,還有什麼比較好的Rip CD軟體?謝謝!!
-
-
引用:
作者:
小葉
Max is free software released under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Free軟體喔!
-
記得Max還有轉檔功能........的樣子...
-
引用:
作者:
小葉
這網站我去過,這裡還有個專門Rip的軟體就叫Rip.不過似乎用Max來rip CD比較穩定.
另外還有個軟體叫XLD,這個似乎一直有在update.等我硬體備齊了,再來試試.
http://tmkk.hp.infoseek.co.jp/xld/index_e.html
所以看來Mac比較沒有知名的Rip軟體!!!
-
computer audiophile也是在PC下Rip後再轉檔 (都放在NAS)
dppower要付費不錯
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co...nd-Methodology
我喜歡用iTune的理由
1. 曲目非常完整,Rip效果也已有除錯功能,不致於太離譜
2. CAS主要用途主要用來聽高解析檔的音樂,Rip現有CD不是主主要工作,喜歡才會Rip
-
之前rip的檔案也都是同computer audiophile提的以FLAC檔案存放在NAS裡,再透過NAS裡的DLNA功能給有支援的撥放器來播,若要改以Mac Mini來播放,是把FLAC轉成AIFF(多一分AIFF的備份)較好,還是想辦法讓iTune播放FLAC(如搭配Amarra)較好?
-
使用iTune建議以AIFF為主
使用Amarra可另外撥放不想轉成AIFF的FLAC檔案
目前我都是先Rip成AIFF再轉成WAV
下載的高解析檔多以FLAC為主
若懶的轉的話
就用Amarra直接聽
-
引用:
作者:
小葉
...
下載的高解析檔多以FLAC為主
若懶的轉的話
就用Amarra直接聽
若用Amarra聽FLAC檔時可以顯示tag裡的資訊嗎?
-
Amarra playlist有3個欄位,剛再試了一下,只有從iTune出來的才會完整顯示,自己加入的Flac只會有檔名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0b/R0010517t.jpg
-
了解,感謝小葉測試,昨天剛添購了Mac Mini,晚點把他裝起來玩玩看!
-
恭喜啊!!:o:o:o
引用:
作者:
tvec
了解,感謝小葉測試,昨天剛添購了Mac Mini,晚點把他裝起來玩玩看!
-
引用:
作者:
小葉
用foobar轉成wav就好了
wav蘋果有吃
我在PC是用foobar2000 v1.o, 如何將flac > wav? 請教步驟.
我現在CAS也是用mac mini, 之前是用PC + foobar + WASAPI, 由於有很多HD falc files, 不能在iTUNE play, 請教如何可以在mac播flac? 或轉換檔案?
-
J.River 和 itune可以通了...
利用J.River做管理,搜尋。輸出playlist匯入到itune,這樣就可以從itune當中播放,要掛amarra就沒問題了!
看來以後可以數位流的軟體可以三個階段:
1.RIP用EAC,抓TAG可以用Player(based on Gracenote 的資料庫)
2.管理用J.River
3.播放用itune + Amarra
-
John兄,不懂您的意思。
Mac有J. River嗎? (J. River是PC的軟體)
PC的itune可以掛Amarra嗎? (Amarra只能掛在mac的itune上,PC的不行喔)
是從PC的J.river輸出Playlist給Mac的itune嗎?
-
不曉得我有沒有說錯
EAC, J.River是Windows的軟體
可是Amarra只能run在Mac OS喲
-
引用:
作者:
AndyChu
John兄,不懂您的意思。
Mac有J. River嗎? (J. River是PC的軟體)
PC的itune可以掛Amarra嗎? (Amarra只能掛在mac的itune上,PC的不行喔)
是從PC的J.river輸出Playlist給Mac的itune嗎?
RIP:
如果要講究那一定是用PC囉!
所以,可以用EAC, Player, J.River
用PC RIP到外接硬碟(選購有支援e-SATA, 1394b的介面),存放TAG等資料的Library檔案,也可以儲存在此外接硬碟(不過我是把Library檔案放在dropbox啦!這樣不管哪台電腦,都可以隨時update到最新的Library資料)
播放:
外接硬碟用1394b介面連至MAC
MAC上安裝windows 7 及 J.River
用MAC的windows虛擬平台跑J.River
利用J.River強大管理功能:
比如要聆聽Kenneth Wilkinson在decca得所有錄音
用J.River 存成 playlist
以m3u格式輸出
再匯入itune
這樣就可以播放了....:o
雖然手邊沒機器可以試,不果推想應該可行,看有沒有網兄可以實驗一下!
-
引用:
作者:
john925
RIP:
如果要講究那一定是用PC囉!
所以,可以用EAC, Player, J.River
用PC RIP到外接硬碟(選購有支援e-SATA, 1394b的介面),存放TAG等資料的Library檔案,也可以儲存在此外接硬碟(不過我是把Library檔案放在dropbox啦!這樣不管哪台電腦,都可以隨時update到最新的Library資料)
播放:
外接硬碟用1394b介面連至MAC
MAC上安裝windows 7 及 J.River
用MAC的windows虛擬平台跑J.River
利用J.River強大管理功能:
比如要聆聽Kenneth Wilkinson在decca得所有錄音
用J.River 存成 playlist
以m3u格式輸出
再匯入itune
這樣就可以播放了....:o
雖然手邊沒機器可以試,不果推想應該可行,看有沒有網兄可以實驗一下!
我覺得沒必要這樣麻煩
如果偏好mac就使用mac的軟體
如果偏好pc就使用pc的軟體
或是偏好mac軟體而去使用mac
偏好pc軟體而去使用pc
rip這件事
在軟體之間差異不大
我在eac及dbpoweramp聽不出差異
應該itune也是一樣
但是硬體的差異會大到超過您的想像
不信可以作實驗
把所有機內風扇停止
硬碟外移另外避震
把一些常駐軟體停止
這樣rip一次看看
tag是您在RIP可以自行加入
要額外放錄音狀況
是自己的考量
任何軟體都可達成
一般自行RIP不一定會加入錄音狀況
播放的軟體是有些差異
目前我聽過最佳的是SAMPLITUDE
再來是Foobar
J RIVER, iTUNE甚至不如Foobar
為啥
因為SAMPLITUDE的播放極為陽春
一次還只能一個檔案
封面及TAG都沒有
而J RIVER, iTUNE則功能強大
總之
越複雜的軟體聲音越差
但是硬體的差異會大到超過您的想像
和RIP相同
大家可以作個實驗
關於TAG及唱片管理
這部份十分重要
而且像冰山潛在水中
假設您有500張專輯在硬碟中
此時J RIVER, iTUNE的載入,搜尋功能,及聲音或許還是正常
但是如果是2500張呢???
我現在就是這樣
總共超過2T
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這時J RIVER, iTUNE的載入不知要多久
不知佔用多少記憶體
聲音的劣化不知多嚴重
此時找專輯再也不能用翻的
得用搜索
更加浪費記憶體
該怎麼辦
大家來想一想
下次再跟大家報告我的作法
-
1. 轉檔的我回家貼個圖看看
2. Amarra 2.0 可撥Flac了,要轉檔可試試Max http://sbooth.org/Max/#max
引用:
作者:
brian
我在PC是用foobar2000 v1.o, 如何將flac > wav? 請教步驟.
我現在CAS也是用mac mini, 之前是用PC + foobar + WASAPI, 由於有很多HD falc files, 不能在iTUNE play, 請教如何可以在mac播flac? 或轉換檔案?
-
有關database管理
不知道高醫生是否是用資料夾命名的方式管理?這樣用檔案管理員快速收詢所要的專輯,然後只撥放該專輯,不在撥放軟體內建立資料庫索引?
-
引用:
作者:
drkao
我覺得沒必要這樣麻煩
如果偏好mac就使用mac的軟體
如果偏好pc就使用pc的軟體
或是偏好mac軟體而去使用mac
偏好pc軟體而去使用pc
rip這件事
在軟體之間差異不大
我在eac及dbpoweramp聽不出差異
應該itune也是一樣
但是硬體的差異會大到超過您的想像
不信可以作實驗
把所有機內風扇停止
硬碟外移另外避震
把一些常駐軟體停止
這樣rip一次看看
因為如此所以才不用MAC上的itune做RIP
引用:
作者:
drkao
tag是您在RIP可以自行加入
要額外放錄音狀況
是自己的考量
任何軟體都可達成
一般自行RIP不一定會加入錄音狀況
弟想建構電腦訊源不是純粹為了好聲
而是希望能夠做到版本比較
比如貝五的第一個休止符
不同指揮有不同的處理
手邊的版本,如果要用DISC PLAYER來撥,大概進退盤,就讓人打退堂鼓了!
把所有貝五的第一軌,做成一個playlist
這樣比用DISC PLAYER來播放,方便多了
引用:
作者:
drkao
播放的軟體是有些差異
目前我聽過最佳的是SAMPLITUDE
再來是Foobar
J RIVER, iTUNE甚至不如Foobar
為啥
因為SAMPLITUDE的播放極為陽春
一次還只能一個檔案
封面及TAG都沒有
而J RIVER, iTUNE則功能強大
總之
越複雜的軟體聲音越差
但是硬體的差異會大到超過您的想像
和RIP相同
大家可以作個實驗
關於TAG及唱片管理
這部份十分重要
而且像冰山潛在水中
假設您有500張專輯在硬碟中
此時J RIVER, iTUNE的載入,搜尋功能,及聲音或許還是正常
但是如果是2500張呢???
我現在就是這樣
總共超過2T
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這時J RIVER, iTUNE的載入不知要多久
不知佔用多少記憶體
聲音的劣化不知多嚴重
此時找專輯再也不能用翻的
得用搜索
更加浪費記憶體
該怎麼辦
大家來想一想
下次再跟大家報告我的作法
關於TAG的部分,因為搞不懂itune的管理方式,用JR很快就上手
所以就使用至今了
目前500G WAV檔,300G FLAC
JR的搜尋功能,也還很快速
要依Artist, composer, conductor, genre來找
都是捲捲滑鼠,按一下,結果就都出來囉!
上文所題的作法是以想要以MAC為播放平台,弟認為能夠達到的最理想的重播方式
以PC播放,大概又是另一番天地了,這就要請高醫師來開課囉!
http://i25.photobucket.com/albums/c1...m/7fc9abdc.jpg
-
-
J.river在管理音樂和整合上本來就強,如果經itune可以掛上Amarra,聽起來是個蠻好的solution。可以快速尋找曲目,又能利用Amarra的優勢。日前聽到MAC搭配Amarra,聲音比MAC book直接輸出提升不少,穩定許多,適度的隔離控制MAC內部的slip後,也能取得較好較準確的響應。
高醫師的系統是走另外一個路線,設計取其低延遲資源專用。專用音訊外部時鐘,取道可外頻音效卡及可外頻DAC。精密鎖定同一個時域準確正負觸發,甚至還動用高解析雙線輸出,走hiend不妥協的泰斗走向。聲音自然是另一境界高不可測,但口袋也得夠深。
用MAC不做大幅客製化改變,可以維持聆聽空間的簡單清爽。搭配Amarra,接上高階DAC聽數位音樂,未嘗不是另一個方便的好方法。家人也更容易上手,一起闔家分享好聲不亦樂乎。再者拿個iPad或iPhone4從沙發遙控,一杯美酒,在發燒之路也能順便品味時尚的樂趣,也蠻好。
-
P900說得真好,高醫師追求極緻,我會選擇妥協某些部份.....
等iPad來我就要把我的螢幕移走....
-
引用:
作者:
小葉
P900說得真好,高醫師追求極緻,我會選擇妥協某些部份.....
等iPad來我就要把我的螢幕移走....
ipad....也是弟下個目標,有神聖使命在...(blush)
-
引用:
作者:
P900
J.river在管理音樂和整合上本來就強,如果經itune可以掛上Amarra,聽起來是個蠻好的solution。可以快速尋找曲目,又能利用Amarra的優勢。日前聽到MAC搭配Amarra,聲音比MAC book直接輸出提升不少,穩定許多,適度的隔離控制MAC內部的slip後,也能取得較好較準確的響應。
高醫師的系統是走另外一個路線,設計取其低延遲資源專用。專用音訊外部時鐘,取道可外頻音效卡及可外頻DAC。精密鎖定同一個時域準確正負觸發,甚至還動用高解析雙線輸出,走hiend不妥協的泰斗走向。聲音自然是另一境界高不可測,但口袋也得夠深。
用MAC不做大幅客製化改變,可以維持聆聽空間的簡單清爽。搭配Amarra,接上高階DAC聽數位音樂,未嘗不是另一個方便的好方法。家人也更容易上手,一起闔家分享好聲不亦樂乎。再者拿個iPad或iPhone4從沙發遙控,一杯美酒,在發燒之路也能順便品味時尚的樂趣,也蠻好。
是的,因為最近站上不少網兄購入Mac, Amarra(或許弟也是潛在買家吧!)
所以才思考說在MAC平台上,要如何突破硬體的限制
JR和windows下的itune已經可以互通
現在就看能不能和MAC OS下的itune互通了...
-
看來小葉正在建立Apple參考系統,一屋子好機器耶,練好了記得通知一下。
-
-
我最多是等SSD容量有更大的時候換掉硬碟.......始終外置硬碟還要經過....firewire或USB.....感覺就不好.......
引用:
作者:
小葉
P900說得真好,高醫師追求極緻,我會選擇妥協某些部份.....
等iPad來我就要把我的螢幕移走....
-
SSD目前不值得投資
要這樣玩,我覺得多買一些姆指碟比較實在且聲音不錯
-
那軟體管理就不方便了內
引用:
作者:
小葉
SSD目前不值得投資
要這樣玩,我覺得多買一些姆指碟比較實在且聲音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