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happy)
musk 你又記錯了...:D 小書架是我使用三萬元系統的時候,我現在用的是這個『落地式』喇叭:
Pierre-Etienne LEON KANTOR:
直徑29公釐的手工絲質球型高音振膜
雙直徑17公分的中低音單體,上下對稱
效率 : 90 dB 1W/1m
頻率響應 : 30 Hz - 22 KHz
最大承受功率 : 120 watts
阻抗 : 4 ohms
重量 : 35 Kg
尺寸 : H 120 x P 32.5 x L 20 cm
等到我的擴大機到位,分批(因為音響室太小)請大家來中壢試聽看看!...:D
說到唱片,我又發現一張超極可怕的錄音了:
巴黎聖母院錄音,『雙』交響管風琴彌撒曲。要求是管風琴的超低頻可以正確無誤辨識出是『兩台』而不是『一台』,再加上巴黎聖母院理應出現的超大三d神聖空間感;看看有多少系統可以通過考驗!....:P :P :P
michael99 對不起嘛!我是太驚訝以 musk 展房的均衡表現,居然放這張唱片....(blush) (blush)
其實我並不是說你或 musk 的音響觀念有問題,無寧說,我有某種音樂美學(錄音美學)的堅持,碰到某些唱片就會『趁機辨別』...(blush) (blush)
唱片錄音之好壞,主觀上當然就是好不好聽了,客觀上也很簡單:就是『最少』要把總譜上記載的音符通通正確表現出來。RCA 那張的音效當然可能在個人喜好上『很好聽』,但是我很肯定它很多超低音是『後製』成『二階泛音』(高八度)特別突出的『低頻膨脹』(為了增加低頻衝擊感),也就是完全不符合總譜、多了不存在的音符了。如果習慣這種低頻音效,那幾乎無法欣賞任何重視低頻線條的管風琴曲了(例如 Passagaria(不會拼)舞曲 )。
或者說,聖桑這首《管風琴》交響曲是我最愛的音樂之一,而從這張rca入門的話,很容易從此看不到該曲目的偉大。這首音樂徹底超越了任何之前的交響曲,多聲部賦格繼承(超越)了巴哈,雙主題對位繼承(超越)了貝多芬後期弦樂四重奏,偏偏從rca這張唱片應該聽不到我上述的音樂旨趣。
另幾張專門害死這首偉大曲目著名唱片就是卡拉揚,標準的聖桑《管風琴》圓舞曲(或者是波卡舞曲),DG錄音更是爛到爆;DECCA的蒙特利爾樂團,樂器的合奏音色完全不見了;鄭明勳版是不錯的演奏,可惜DG照樣錄爛了。
說到底我想還是要強調:我是想辨正錄音與音樂本身的好壞啦!.....(blush) (blush) 而上述的論點,通通可以客觀檢驗,總譜攤開來就知道了...:P :P
大家熱烈討論啦,可是音響最大的盲點,需要耳聽為憑咩,不太容易用文字描述出來
沒有一起聽到聲音,事後要在描述實在有太多問題會發生啦:O(sweat)
你會訝異他放這張片子,我已經說啊,我也粉訝異,只能說第一次參展的musk,
可能太High了,卯起來放片子,8)8)
我進門時剛好是管風琴樂段開始前的一分鐘吧,
前面那一大段粉悶的樂段,我都沒有聽到,一進去沒多久就聽到爆點了:D
我也粉High,回來就po上來囉:P:P
另外你說那張粉爛的卡拉揚,剛好是小弟買的此曲目第一張LP版本,還是digital的咧
說真的只有買來那天放過一次而已,我系統還不太能放這種片啦:P:P:P
總譜~~~~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啦
聽音樂,大家Happy最重要啦:P:*:*
請問個位前輩, 有人知道巴洛克展房放的吉它音樂cd名稱ㄇ?
好像是 guitar masterpiece 啥的 ,錄的好好聽,動態也很大 , 可惜忘了抄下來:(
若有前輩知道還請分享一下 :D
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