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普蘭與拉摩的CD我好像只有一兩張,印象中是 Harmonia Mundi 出的,可能曲子不對,當初聽時沒特別印象,之後就打入冷宮了,回家再找出來聽聽看。不過肯定不是新天新地買的。
剛好您 Mozart 曲子都很熟,想請問你是否知道一張他無編號的交響曲。等我把旋律簡譜寫出來後,再請您幫忙一下。
可列印查看
大師說的就是我覺得應該要有的欣賞古典音樂的心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有自己聽到音樂的感官,但是要建立一套自己的觀點來做標準欣賞,那才會有客觀的比較性,當這套觀點經得起考驗(像大師這類型),那所做出的評論起碼每個人都可以用這個觀點來比較,得到的結果才會跟大師有一致性
但是每個人(尤其專業人士)自己的邏輯觀感不會相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我來說這沒有對錯,只是使用的模型不同所造成的
我一直覺得古典音樂最不讓我喜歡的就是要仔細、多次、比較式、……的聆聽,除了瞭解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意思之外,還要品味演奏者(指揮者)對曲子的瞭解方式,表達方式,在從中間選到我覺得我喜歡的,這個過程通常沒有熱情是不會快樂的(大師就是那種有熱情,所以他覺得這過程也是一種快樂那種)
所以我還是取巧一點,大師,OP.111呢~~~~
等你解說跟選好版本,我聽過比較過我在去買,然後聽個200次比較不用繞遠路:*:*:*
回家趕快找出手上唯一一張 Rameau 的CD, 曲名 Les Indes Galantes Suites d'Orchestre (Symphonies). 每首曲子都很短,從幾十秒到約兩分多鐘,只有最後一首夏康舞曲 6'20 較長。
這次是換音響後首次聽這張古樂器演奏的CD。音響升級果然不同,以前覺得不好聽,現在覺得好聽多了,至少能聽。
我聽到他短的管弦樂作品,覺得蠻精巧,旋律也動聽,配器也算巧妙。但那首夏康實在沒什麼主題,似乎只是把不同段落音樂堆砌在一起。可能這首並非 Rameau 的代表作品。
我拿了時代稍早的英國作曲家 Purcell 的音樂來對比欣賞。可能是我個人偏好吧!我覺得 Purcell 的作品遠比拉摩的出色。若讓我打分數,可能給 Purcell 優,Rameau 哪首可能最多得良。一樣一首夏康舞曲 in g minor, 音樂的張力與結構遠勝過剛才拉摩那首。(Decca 467 454-2). 其他選曲也都很有特色與吸引力。
psycho 兄可否推薦一下庫普蘭與拉摩位代表作品? 我會沐浴後再來聆聽。
普塞爾...比韋瓦第.韓德爾~還早期..
亞瑟王曲..還有印地安皇后..
come if you dare....the trumpet sound...對嗎.!!?
我沒聽過 帕海貝爾 其他的曲子,但我覺得他這首算是蠻高明的。他限制自己在旋律上用三聲部卡農,加上頑固低音來作曲,還要作得好聽讓曲子大受歡迎。真不簡單。
頑固低音的曲子不見得死板。普賽爾歌劇 Dido and Aeneas 裡那首名曲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就用頑固低音,但是樂曲卻能蕩氣迴腸,感人無比。
這個Decca 企鵝三星帶花版本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500_AA300_.jpg
chen3058這篇說得很調皮,但卻是正確的知識論方法....:o 我剛開始接觸法派,就是先假設新天新地的林主惟與幾個高手通通都是對的,努力學習聽出他們所聽到而我難以聽到的東東......等到學成後,嘿哩嘿!!我還是我,還多吸收了很多超出他們知識與體驗之外的東東.....:D
所以若是被我的東東吸引了,那我再進一步說:我那些長篇大論都是力求嚴謹的知識論文章,知識有可能是錯的而方法論一定是對的,所以你如果真的反覆練習200遍....慘了!我訓練出一個可怕的對手!....:D :P
uglycat 把自己的聆樂心得寫得非常清楚,太好了!.....:D
從以上引言,很明顯你仍然習慣『線條結構』而非『音色營造』的欣賞方式;那得先把拉摩與庫普蘭丟到一邊,因為我被兩人深深感動的是『配器』與『裝飾音』,可以再加一個旋律線的靈動感,不過這個有點難客觀討論。沒係,先丟到一邊!....:o
我會建議習慣『線條結構』愛樂友(這不是不好喔!)要接觸法派古典音樂,應該先接觸聖桑與拉威爾;因為這兩人都是同時兼具『線條結構』與『音色營造』的頂級大師,也就是說他們就算只聽『線條結構』也超越了貝多芬,賦格手法的豐富與細膩當然也勝過巴哈。因此從這兩人開始,比較能從『線條結構』過渡到『音色營造』。這正是我自己私人的學習歷程,所以提出來當成一個可行方法。
推薦我以下兩篇文章(非常長!):
『音色』與『線條』的音樂欣賞:以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為例
呈現當代貝多芬應有面貌的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
往下翻還有後續文章:
從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談『需要詮釋的音樂』與『不能詮釋的音樂』
從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漫談唱片的演奏與錄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