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y-hiend.com/leoyeh/2013b/IMG_3185ss.jpg
Jplay的Marcin
可列印查看
http://my-hiend.com/leoyeh/2013b/IMG_3185ss.jpg
Jplay的Marcin
最近都在測試 CANDY 8 HIEND 版,原先在中壢的兩萬元音響系統 + 單CAT JPLAY聽起來非常進步,但是回到新竹使用百萬元級的音響系統一測試.............
仍然只推薦雙CAT + JPLAY 5.0b + 前 candy 8(當然要hiend版)後 candy 7 lite。
candy 8 hiend 的精簡化目標是達成了,聲音的純淨度的確是另一個境界;可以說 candy 8 hiend + 任何交換式電源 在聲音純淨度與質感 都可以狂電任何 windows + 線性電源。os系統造成的『躁感』可能比音響硬體造成的還要更嚴重。
但是 candy 7 的動態與暫態反應是 candy 8 無法取代的,candy 8 hiend 也不行!綜合兩者所長,前8後7 是最後的答案。
我先簡單交待一下,請下載這個弦樂四重奏的音樂試聽檔: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RIC.wav
使用最正確的 JPLAY 5.0b + BEACH + ASIO + H 模式,第一小提琴一直留在我們面向音響的左側,再大聲也一樣。
使用 JPLAY 5.0b + BEACH + KS + H,第一小提琴大聲時就會開始略略跑到右側了。
使用 JPLAY 5.1 + BEACH + ASIO 無法使用 H,與上述第一小提琴大聲時就會開始略略跑到右側相差不多。
使用 JPLAY 5.1 + BEACH + KS + H,第一小提琴『好幾次』跑到右側。
使用 JPLAY 5.1 + UltraStream + KS + H,第一小提琴『常常』跑到右側。
也就是說,這是相當符合統計學上趨勢分析的現象,從 HIFI 走向不夠 HIFI。
而我在簽名檔討論串與未來第五期MY-HIEND電子雜誌打算發展的『音質測試法』,是檢驗下列兩個音樂檔的『質感』差距。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RIC.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CAS.wav
同樣的,使用最正確的 JPLAY 5.0b + BEACH + ASIO + H 模式,兩者的質感差簡直是天與地。
而使用JPLAY 5.1 + UltraStream + KS + H,慘了!兩者幾乎沒有質感差距,這己經是把我在新竹的百萬音響之音質鑑別力,弱化到只有兩萬元音響系統的等級了!
就此而論,JPLAY 5.1真的己經走偏了,走向染色與加料。
非常感謝 bchsieh 兄的詳細解說.
像 Bladelius USB DAC 這類直接使用 USB電源, 而無外接電源的設計, 從PC端電源傳送過來的雜訊, 實在不容忽視. 為了有效改善電源品質, 研究了一下網路上先進們所提出的多種方案背後的理念, 小弟決定買這個 iUSB Power 來自己動手測試一下.
- iUSB Power的左邊 USB input, 我用 cat6A/cat7 網路線(SFTP雙層遮蔽純銅線材)改製成 USB A to B. 取其訊號傳遞的品質.
http://www.twinnet.com.tw/photo_prod/c6a_2.jpg
- iUSB Power的右邊兩個 USB output, 我自己做了條 20公分的USB分離線. 用 cat6A/cat7 網路線的一對雙絞線接上方 USB port 走訊號(有隔離網與外皮); 用 Oyaide PCOCC 機內線接下方 USB port 走5V電源. 取其純淨的電源品質.
- 所有相關 "設備" 及 "線材隔離網" 確實接地 (我接到新大樓三孔壁插的地端).
- USB DAC driver 中的 Streaming Buffer Size 調到 4 ms, ASIO Buffer Size 調到 4.4 ms.
只能說, amazing, 效果實在是太好了......對要求不高的我而言. :D
再次感謝 bchsieh 兄詳細的解說, 讓我有嚐試看看的決心.
anyone notice this? new toy from MUSILAND
使用SuperDSP處理器的產品
SuperDSP系列處理器根據不同的應用,將有內置SRAM和外置DDR-SDRAM的不同版本,封裝形式也有QFP和QFN兩種。外設分別有:USB2.0高速、可選USB3.0、SD/MMC接口、PCI-E接口,其他用於控制和通訊的SPI、I2C、UART等接口自不必說。值得一提的是32Bit浮點音頻DSP單元,可以處理高達64Bit/768kHz採樣率的音頻數據,進行多聲道解碼或者DSD音頻流的計算及輸出。
There is a useful tool to check Latency : DPC Latency Checker
是錯得非常厲害,但是別擔心,早一點知道,早一點更進步!....:D
在我的兩萬元音響系統,的確 CAS 會『遠比』 RIC 更『好聽』、甚至會覺得小提琴的質感、活生感都好一截。但是在百萬元級的另一套音響系統,那就完全翻盤了,而且可以聽出 CAS 的缺陷何以導致低價位音響系統會出問題。
我猜兩者都是使用多隻麥克風,每個樂器至少有一隻麥克風單獨拾音。CAS 錄單一樂器時,極端地避免錄到其他樂器,結果連該樂器與空間之間的殘響泛音也完全隔離掉。同時,因為極端避免錄到另一隻樂器,所以如果你只聽單一樂器,會有該樂器特別鮮明的感覺;但是音樂檔中需要兩隻樂器合奏的樂段(約從第14秒開始),那就會因為無法正確錄進『兩隻樂器同時發聲』的混合效果,因而讓『兩隻樂器同時發聲』的聲音變得非常不自然,沒有音質之美可言。
而RIC剛好補足 CAS的缺點,所以『兩隻樂器同時發聲』的聲音音質是相差非常大的。
再來談單一樂器。
固然 CAS 比較鮮明,但是樂器發聲的質感絕對不能只聽樂器本身......:} 因為演奏家是根據『樂器與空間』混合出來的聲音來細膩地調整弓法或抖音,從而決定他演奏出來的真正音質。所以 CAS 這種錄音方法,最多只能聽到『該小提琴本身的音質很好』,卻極難聽到『該小提琴演奏的音質很好』。相對的,RIC 的演奏水準比 CAS 高出很多,再加上錄音方法又比較正確,所以在頂級的高價音響系統上,就算是比單一樂器,RIC的音質美感還是遠勝CAS非常非常多喔!
大家可以再多方面測試看看!.... (clapping)
又仔細聽了幾遍 真的如psycho大說得那樣
RIC聽起來比較自然、真實
CAS比較鮮明 但是聽起來各個樂器不是一起演奏 有點像是分別演奏 然後再合在一起
我還太淺了:D
請教諸位前輩,
鑑於usb 3.0 hub網上以micro B居多,但目前diy分離線轉接頭還沒辦法提供micro B的規格,
如果使用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od=i...CAC6V&ROWNO=17
這種轉接頭來使用供電分離線,效果會差很多嗎?
另外如果想嘗試拿便宜線來自改diy分離線,是只要將 VBUS 跟 GND 拉出去另外接就好嗎?? (usb 3.0規格下)
現有台灣能輕易購買到的3.0 hub中有比較推薦的嗎? 鐵殼的一個在amazon,另一個前幾頁聽說有驅動相容問題,
我唯一找到金屬外殼的只有j2c的
使用兩萬元級音響系統測試四條 USB 廠線
http://my-hiend.com/audiotemp/2013/S...download10.jpg
●Zonotone(ゾノトーン) 6N・USB-Grandio 2.0 --- [ 21c m]
参考価格(外皮を除いて、ほぼ同仕様の製品)11,550円( 60c m)
●SUPRA(スープラ) SUPRA USB 2.0---[ 20c m]
参考価格(同仕様の製品)10,500円( 70c m)
●AIM(エイム電子) SHIELDIO UAC ---[ 21.5c m]
参考価格(同仕様の製品)9,450円( 50c m)
●WIRE WORLD(ワイアーワールド)
ULTRAVIOLET 7 USB AUDIO ---[ 23.5c m ]
参考価格(同仕様の製品)8,500円( 50c m)
測試系統是:
ASUS U80V筆電 + CANDY8 HIEND版 + JPLAY 5.0B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第二段分離線 => 樂之邦 03 USD => REAL-CABLE 數位線 => REAL CABLE NANO DAC => REAL-CABLE訊號線 => 3000元二手日系擴大機 => REAL-CABLE 切售喇叭線 => rendzaw 8仟元級喇叭。
因為購買了 YU-STUDIO 的轉接頭,所以每一條線都可以任意當成訊號線或電源線,有趣的結果請往下看。
使用音質測試法: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RIC.wav
對照組是 AUDIOQUEST CARBON USB線。
第一、全部都當成USB線,接法為 U80V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測試的USB線 => 樂之邦 03 USD
結果 AUDIOQUEST CARBON >:= AIM > SUPRA >> Zonotone =:= WIRE WORLD。Zonotone 與 WIRE WORLD 的聲音走向完全不一樣,一個是高頻被動態壓縮,一個是泛音加料,但是兩者通通通不過音質檢驗,並列末名。
第二、全部都當成 USB中的訊號線,接法為 U80V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測試的USB線(電源線為YU-STUDIO分離線)=> 樂之邦 03 USD
結果與上述排序幾乎一樣,而且 AIM 與 SUPRA 的差距被拉近非常多;而以『好聽』而論,WIRE WORLD >>>> Zonotone,但是對我來說都是聲音不正確的『訊號線』。
第三、全部都當成 USB中的電源線,接法為 U80V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YU-STUDIO分離線(電源線是測試的USB線)=> 樂之邦 03 USD
咦?真誇張!AUDIOQUEST CARBON =:= AIM =:= Zonotone >>>>>>>> WIRE WORLD >>>>>>>> SUPRA;見鬼了!SUPRA 不會做電源線,Zonotone 不會做訊號線?早就說過不把USB線做成分離線是致命缺陷了...... (giggle) (giggle)
第四、最後我得到最滿意的搭配結果:
U80V => 第一段分離線 (訊號線是 SUPRA,電源線是 Zonotone)=> HUB =>第二段分離線 (訊號線是 AUDIOQUEST,電源線是 AIM) => 樂之邦 03 USD
WIRE WORLD 的聲音走向非常一致,無論當成訊號線或電源線,通通會在泛音或殘響上加料,所以被淘汰了。
(END)
使用新竹的百萬音響系統測試結果,大致相同,好的越好,有特色(加料)的更明顯.... (giggle)
測試系統是:
雙CAT每台電腦都接上 real-cable psocc電源線,前 CANDY8 HIEND版 後 candy7 lite版 + JPLAY 5.0B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第二段分離線 => 樂之邦 03 USD => 後面懶得寫了。
第一段分離線,訊號線為 real-cable usb線,電源線為 audioquest coffee DBS72V USB線。
1、全部都當成 USB中的訊號線,接法為 雙cat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測試的USB線(電源線為rendzaw訂製電源線直入YU-STUDIO轉接頭)=> 樂之邦 03 USD
結果與之前排序幾乎一樣,而且 AIM 幾乎=:= SUPRA;而以『好聽』而論,WIRE WORLD『完勝』 Zonotone,但是兩者還是聲音不正確的『訊號線』,而且在百萬音響的同一個 WAV檔發出的小提琴聲音居然與其他線材完全不一樣,太誇張了。就此而論,WIRE WORLD 真的非常善長讓低價位音響出現高音質的聲音,這偏向是加料無誤;而 Zonotone壓抑高頻的特色完全讓我昏倒。
2、全部都當成 USB中的電源線,接法為 雙cat => 第一段分離線 => HUB => REAL-CABLE USB當成訊號線,電源線為rendzaw訂製電源線轉接成USB A母座後,插上測試 USB 線,再插入 YU-STUDIO轉接頭)=> 樂之邦 03 USD。
結果還是一樣,AUDIOQUEST CARBON =:= AIM =:= Zonotone >>>>>>>> WIRE WORLD >>>>>>>> SUPRA。
SUPRA 做為電源線真是爛到誇張,兩隻小提琴居然聽起來變成一隻小提琴....??
Zonotone 在這階段真的可以拿第一名,真的是充滿高貴的聲音質感!只可惜與我要求絕對不加料的音響理念略有衝突。
3、以這四條USB線來說,我最滿意的就是 AIM 了!在百萬音響系統上,它與AUDIOQUEST CARBON在伯仲之間,有可能長時間熟化後會贏。
4、以上 USB線材通通不能跟 REAL-CABLE USB線相提並論....(blush) 沒辦法,真的是相差太多。
AUDIOQUEST 與 AIM雖然聲音夠正確,但是也只能做到音色不加料、定位舞台不錯亂而己。要做到在一個弦樂四重奏錄音,無論主旋律在那一隻樂器,其他三隻樂器度永遠清楚楚、尤其是音型與第一小提琴極接近的第二小提琴照樣一清二楚無需費力分辨,這猜想只有相位失真低到可怕的線材才能做到。至今為止,真的是只有 REAL-CABLE 線材才能通過這個超高難度的考驗。
想請問有版友試過把鐵殼Hub2.0上線性電供嗎?
自已試過再額外裝鐵殼Hub的原廠變壓器不太好聽...
但不知如果上5V-2A線性電供的話,會不會有明顯正面的提升呢?
謝謝,那有沒有版友把線性電源拿來餵「PCIE的USB 3.0擴充卡」呢?
因為我的線性電供有2孔輸出,mytek192只需要「電腦-hub」這段分離就好了,
電供變成多一組空出來,是5V-2A的,不知道把這多出來的,接hub還是接擴充卡比較好呢?
psycho兄;(前 CANDY8 HIEND版 後 candy7 lite版),CANDY8 HIEND版是CANDY隨身碟裡面的嗎?我有跟他買,裡面只有Candy8Next0.3裡的candy8Lite版?不知有沒有區別?我還沒有安裝,以前的Candy8Next0.1感覺聲音還不錯.您的CAT雙系統就搞不清楚了?
candy8 hiend 版目前還沒有正式釋出喔!我拿到的是私下研發版,別人有沒有拿到同一版我就不知道了。
candy8 next 目前好像是 0.2 版,無論 0.1 或 0.2與 hined版的走向是一致的,所以皆可以安心服用.... (angel)[/QUOTE]
我的隨身碟已到0.3版,hiend還在研發吧!他有說只適合只有聽音樂的人,期待他研發出來.
新手入門借主題發問
最近開始研究USB訊源才發現有那麼多學文XD
大致看了一下~有了初步的配置~所以想請教psycho大~
因為有預算上的考量~目前預計的配置如下
PCI-e USB3.0卡(NEC晶片)->3.0分離線 (接5V之霸)->Uptech UH200 USB3.0 hub (不接電) ->3.0分離線 (接5V之霸) ->樂之邦 01 usd
以上有幾個問題
1.因為PCI-e卡是原有的 但是在文章中有看到推薦ORICO的pci-e卡 請問以音質來說~有必要更換嗎?
若有需要 我看淘寶上有60元跟160元二種價位的 那種較優?
2.這樣配置法應該沒有燒毀器材的疑慮吧?
3.USB 3.0 HUB有更好的選擇嗎?還是除了鐵殼外都差不多?(鐵殼太貴了= =)
4.hub端到01 usd這段有需要用到分離線嗎?或者說效益上值不值得?因為看文章似乎是PC端到HUB端用差異較大
有錯請指正
望解惑~感謝@@
想請教網上的先進有人使用過pro co usb cable嗎?跟real cable聽感比較有何差別呢?最近對這兩條有點興趣
小菜鳥也來試聽p大的錄音檔XD
使用的是還在學習優化中的筆電與建構中的耳機系統,保留網路功能一邊上網狀態下試聽
用的軟體是FOOBAR XA
耳機系統=> 7孔HUB--USB供電分離---新版樂之邦01 USD---小酒瓶機---HA3--耳機
第一次試聽
CAS : 琴聲的各種細節如 腔體的共鳴感、擦弦感都蠻清楚鮮明的;左邊的琴聲會有跳到中間甚至偏右的情況
RIC : 單一琴聲各種細節不突出、距離稍遠,殘留在空氣中的尾韻較多,整體聽感是較滑順好入耳的感覺,相比顯得RIC有些粗硬直接;左邊琴聲不會跳到中右
我覺得兩種都蠻有真實感的~但是真實點不一樣
如果說質感是指"好入耳"的程度,我覺得RIC質感明顯比CAS好
小弟盡量描述了"尚未細看P大解說"前的第一次聽感(angry)
不好意思最近事情多,回應文章慢了幾天...... (blush)(blush)
很認真的玩家!.....(clapping)
1、以未改裝而論,PCI-E卡的 C/P 值最低!.... (giggle)
2、交換式電源絕對不會燒器材啦!.....(angel)
3、YES!如果買不起鐵殼的,建議買最便宜可以插 B 孔的 HUB 即可,存錢直上鐵殼。
4、很多玩家發現 HUB 到 USB DDC這一段影響不大,我認為這是因為 A.沒有用樂之邦這種 BLUK MODE的 USB DDC,B音響系統的鑑別力不足。以我的經驗,HUB到樂之邦這一段的分離線遠遠比 PC到HUB 這一段重要太多了!你既然也用樂之邦,那就聽我的....(giggle)
我個人是覺得就算是單CAT,5.0B 版還是明顯勝過 4.X版,我明確覺得有問題的是 5.1版,的確在我聽來比 4.3版還要差。當然了,如果還留在 WIN7,那麼 5.0B版不見得一定贏過 4.X版.... ;)
如果是問我的話.......連定價一萬多元的 USB廠線都明確輸給 REAL-CABLE,所以雖然我沒有聽過 PRO CO USB CABLE,但是『推測』REAL-CABLE一定大勝....請注意我是『猜』的.... ;)
事先不要看我的解說,聽完後再跟我的看法相互映證,這是非常高明的方法!...(clapping)
光憑你這些聽感我看起來似乎無懈可擊,那一隻耳機這麼強的?(clapping) 至於使用樂之邦接酒瓶機則是太正確了,有沒有發現跟酒瓶機自已的USB相差十萬八千里?...(giggle) 還有,雖然沒聽過酒瓶機,但是一看到附贈的電源就知道那是不合格的東東,花個幾百元接A數大一點的5V電源試試看,會有奇效。
有空的話描述一下『中提琴』與『大提琴』,應該會出現有趣的結果!
剛剛看了一下p大在第五期電子雜誌的解說引用:
事先不要看我的解說,聽完後再跟我的看法相互映證,這是非常高明的方法!...(clapping)
光憑你這些聽感我看起來似乎無懈可擊,那一隻耳機這麼強的?(clapping) 至於使用樂之邦接酒瓶機則是太正確了,有沒有發現跟酒瓶機自已的USB相差十萬八千里?...(giggle) 還有,雖然沒聽過酒瓶機,但是一看到附贈的電源就知道那是不合格的東東,花個幾百元接A數大一點的5V電源試試看,會有奇效。
有空的話描述一下『中提琴』與『大提琴』,應該會出現有趣的結果!
小弟發現我應該也是破功啦:D 所以可以不必期待小弟的耳機會有甚麼驚奇
而且上面寫的東西也要打個折~因為接觸真實樂器的機會很少~可能與實際有出入
看了P大的解說~當下其實對於每一句話跟實際聽感合不合的上就很明顯
這邊是沒有異議,但無法排除耳機本身的殘響很豐富~(也許到了有點過多+過於人工的程度)引用:
只能聽到前者的樂器形體感佳, 而後者空間殘響好聽;
所以對於後者的殘響有起到加分作用吧
看到這裡覺得破功了 ~引用:
樂器的形體感比前者更佳, 發聲的各種細節更完整, 再加上空間殘響的互補互動
所以聽了好幾遍~我發覺後者空間感縱深比較好、前者是比較平面
如果音量開大一點加上琴聲漸大
後者左邊的琴聲可以維持"遠處點聲源"傳過來的fu、前者會開始變大片....
大提琴小弟聽到很明顯差異像是4~7秒的時候
RIC的琴聲可以彌漫在左右聲道~發聲點應該在左邊
感覺像是拉下去後開始擴散在整個空間內、有左右迴盪的感覺
CAS則是擠在右邊發聲,沒有擴散出去的感覺,不像RIC的"會跑"
P.S快破功吧....(giggle)
小弟這兩天應該就會拿到5V40A的工業用交換式電源引用:
至於使用樂之邦接酒瓶機則是太正確了,有沒有發現跟酒瓶機自已的USB相差十萬八千里?...http://www.my-hiend.com/vbb/images/smilies/gigglen.gif 還有,雖然沒聽過酒瓶機,但是一看到附贈的電源就知道那是不合格的東東,花個幾百元接A數大一點的5V電源試試看,會有奇效。
到時候再嘗試看看有沒有變化~(angel)
把鐵殼hub2.0上線性電供了,覺得整體是正面提升,推薦給其它用家也試試,
應該換掉hub原廠變壓器的電源線也能提升吧
請問各位前輩們
小弟如果因為DAC距離pc很遠
usb線需要延長至5m後才能接到usd 03
請問有沒有推薦的usb 5m的延長線?
感謝
基本上 USB 延長線『就是』USB HUB,只要外加電源後兩者的效果完全走向相同....;)
然而,相同的價位下,USB延長線的成本是貴在『線材』,而HUB的成本完全投資在USB晶片本體。所以如果不考慮長度、一定會外接電源,那麼 HUB 一定贏 延長線。
因此,如果捨不得花錢買USB分離線或升級音響級的USB線,USB延長線的CP值超高無誤;但是一但想使用分離線或音響級USB線,那麼USB延長線就會毫無意義了。
而 Mooshmen既然投資到 03 USD的等級了,那就別省錢,多買一個USB HUB,請 YU-STUDIO做『兩』條 USB分離線,訊號端3公尺,電源端就可以短很多甚至只要一個 DC 5.5/2.1母座即可!這樣子就以幫你延長六公尺以上了,應該夠長啦!而且效果當然是狂電任何USB延長線。訊號端依我『猜測』最好別超過3公尺,否則有吃動態的危險。
請問有人是利用電壓可調式的工業用電源來取代筆電的原廠交換式電源的嗎?
目前已經用5V 40A 分接到筆電---HUB、HUB---01 USD
忽然想到筆電這最源頭的地方也是可以動一下腦筋...不知道差異性是如何
能否請問一下大大
這種交換式電源該如何連接? 後頭只看的到一堆用螺絲鎖的孔位
若想使用這類交換電源來給HTPC內的CPU,USB卡,音效卡等零組件供電該如何使用?
因在下最初是計畫購入一台線性電源 , 來取代PC的電源供應器
供給除主機板上ATX24PIN和顯示卡以外的所有電源
但之後才發現線性電源很有其極限
因在下PC內有使用多台SSD,HD,以及USB和音效等多種需外接電源擴充卡
若要能滿足所有供電就非得需要大A數的線性電源不可
而這樣一來作成的線性電源成品
要嘛就體積太龐大厚重 , 要嘛就相當昂貴
實在很難入手
(之前在沒屋頂那裏有看到一位製作出了全套線性電源的強者 , 可完全取代一般PC的換電源供應器
電源機箱採分離式兩台 , 兩台總重量超過20公斤 , 價格約50K.....XD)
直到之前看到有網兄推薦工業交換式電源供應器
不但體積小又便宜
提供大A數電流更是輕輕鬆鬆
而且據該位使用過多款交換式電源的網兄表示
除非是製作非常精良的線性電供
否則即使是一般廉價大電流交換式電源
也大多可完勝過線性電供
所以開始把腦筋動到這上頭
但在沒屋頂上頭找了半天卻一直看不懂這種交換式電源要怎麼用?
一來該怎麼將電供連接到PC內的各項零組件?
像CPU用的特殊8PIN或4PIN供電接頭該如何處理?
二來像PC內的SSD,HD,光碟機等都是必須要同時使用12V和5V的二種電壓
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作雙電壓的提供?
沒屋頂那我是有看到可12V加上5V雙電壓輸出的交換式電源
但其中一個的A數通常都很小
例如5V有20A但12V只有2A這樣
想請問這種必須提供雙電壓的硬碟等零組件
該要如何用交換式電源供電?
謝謝
很難得『又』遇到覺得大電流交換式電源榺過線性電源的發燒友..... (angel) (clapping)
基本上必需非常非常在乎音響聽感中與『暫態反應』有關的聽感,才會快速理解大電流交換式電源的優點;但是這個聽感與市面上流行的音響觀念或發燒錄音都是背道而馳的,結果造成這麼便宜的解決方案,反而不容易引起風潮......(blush)
這個意思就是說,AllenWoo 你所提到的東東,通通只能 DIY!如果跟我一樣是手賤燒機器一族,那就只好找個信得過的音響廠商,請他幫忙做相關線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
至於那種『工業式交換式電源』的使用方法,對於DIY族是很簡單的:後面那些孔就是 110交流電 INPUT 的正、負、接地;與 5V 輸出的正、負、接地,還有一些其他。我自己手太賤根本不敢自己做,只能送錢請人幫忙做。
正因如此,做為電腦本身的電供,我個人覺得這種交換式電源的 CP值不高,因為線材還要請人做,不要錢的更貴!要錢的話那不見得會比市面上1000瓦的電腦電供便宜了。而且,使用略低瓦數三台以上的電腦電供來應付CAT,那就真的很極緻了;多台『工業式交換式電源』不見得會佔便宜。
當初推薦『工業式交換式電源』,主要是用在『USB解決方案』;因為一般電腦電供的成本都是花在12V,用它的5V來提供『USB解決方案』是浪費到了極點!所以這時候『工業式交換式電源』的高CP值才會變成我力薦的主因。
當然了,從這些種種電供到器材(CPU、主機板、USB HUB、USB DDC等等)的『電源線』品質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會有人使用『工業式交換式電源』發現比電腦電供好聽,其實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使用的『電源線』品質較佳而己。所以的要不計時間精力來玩的話,我個人會傾向優先升級這些『電源線』的品質。只是,XXXX的,又是只能DIY!..... (giggle) (giggle):D
大大一說我才發現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306054062436
像上面這台交換電源它還有標明AC的插孔
那是否表示不止連接到PC的線材
連接收AC市電的線材都得訂作
一端插進插座一端再連上那兩個正負極?
那想請問大大是否知道何處可訂作到這樣的線材?
還有像上面這台交換電源
它標明是可以5V+12V雙電壓輸出
那使否只要能訂作到IDE的大4PIN或SATA電源的連接線材
另一端再接上此交換式電源的任一正負極
就可同時提供給SSD或HD所需要的5V+12V電源?
當初看上交換式電源市因為它的體積小便宜又方便
但現在打到這裡
怎麼感覺這玩意想用在HTPC供電上
好像反而比線性電源還要困難........=.="
我是因為對USB分離訊號感興趣想DIY而加入此論壇的新手,請大家多多指教啊!!我這邊有些比較奇怪的問題想請較一下前輩們,就是前輩們有推崇使用鐵殼的USB3.0 HUB有助於提升音質. 1.不過鐵殼的USB HUB很難買 2.價錢不是普通的貴. 所以我有個構想在這邊提出來看看方向是不是正確的.買有一般的NEC晶片的USB 3.0 HUB就好,然後拆掉外殼只留下機板和前面板,至電子材料行買鐵殼自己開孔鎖點裝上這樣可行嗎??價錢是可以省很多但費工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話效果跟買現成的會差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