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siang
大家常在說還原錄音現場, 也常說錄音要忠於現場,
不知道各位可曾深思過這其中的意含?
拿鋼琴錄音來說好了, 常常看到一支麥克風在鋼琴的響板附近近場拾音, 另外5公尺之後的外圍再擺幾隻麥克風捕捉堂音等,
這樣的錄音聽起來會是怎麼樣呢?
應該要像是坐在鋼琴旁邊這樣子吧!
那這個錄音現場怎樣跟現場經驗做連結? 用現場經驗來評準合理嗎?
若是重播的目的是讓人有身歷現場的感受, 那錄音豈不是應該在場地的皇帝位來錄?
倘若不是在皇帝位錄音, 但是聽者的要求卻是還原現場的感受,
那豈不是要有一個類似於音樂廳的環境, 才能有類似在音樂廳的感受,
空間大小, 處理標準, 豈不都要與音樂廳類似? 這合理嗎?
錄音師與製作人焉有不知如此之道理?
我認為每一次錄音都是細節與空間感的取捨,
希望錄進最多的音樂表情, 同時也紀錄下最多的空間特徵, 但永遠不是該空間應有的原始面貌,
再拿鋼琴來說好了,
哪怕是一般住家的直立式鋼琴, 高音與低音聽起來都與許多現場不同,
在住家裡, 低音更沉, 共鳴更強, 高音更清脆, 泛音更豐富,
在現場反倒很多東西都配平順掉了......
所以音響到底要還原什麼?
我認為只是要還原眾人齊心合力下所呈現出的結果, 絕非只是樂團加上空間這麼單純而已.....
在錄音當中, 普羅定義的現場在我的觀點裡並不存在,
錄音本身就是一種創作,
強貫現場聆聽的經驗到錄音重播上只是限制了看事情的觀點而已.